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iPhone8炸裂幕後黑手現身:或是無線充電!

iPhone8炸裂的幕後“黑手”或是無線充電!

繼新機開售遇冷, 股價下跌, iPhone X量產延期外, iPhone 8/8 Plus又開始引發多起“炸裂”。

從9月22日開售不到兩周的時間內,

至少發生了上述7起iPhone新機炸裂案例, 不少媒體紛紛將之與三星Note 7爆炸事件相提並論。 但iPhone8/ 8 Plus的炸裂絕對沒有三星Note7爆炸那麼嚴重。 蘋果方面表示, 新機炸裂初步調查的情況是出現了電池的膨脹, 但並非是嚴重的安全性事件, 跟爆炸無關。

事實上, 比起三星 Note 7 的爆炸事件, iPhone新機電池膨脹炸裂只是個小事情而已。 因為此前三星S4也發生過電池膨脹, HTC手機電池也出現膨脹炸裂以及Sony手機都有電池膨脹等案例, 所以說新機發生的電池膨脹事件在多家手機廠都發生過, iPhone8炸裂和三星 Note 7的爆炸並不能同等看待。 同時以iPhone8系列百萬級的銷量, 目前七起炸裂案例完全可以歸咎為正常範圍內的電池問題, 尚不足以威脅到安全問題。

至於其原因,

據業內人士稱, 電池膨脹發生於電池充電、放電的過程中, 內部的電解液、活化物質與水分發生反應, 產生氫氣、二氧化碳以及各種烷類化合物, 進而引起電池膨脹了起來。 而電池膨脹發生的主因就是水分進入電池造成, 起原因包括電池代工時的設計不良、施工不良, 甚至是良率的因素。

而因電池爆炸則是另一回事。 這是因為在電池內部短路, 短時間中釋放大量能量產生的爆炸。 至於如何短路, 有可能被針刺、被擠壓(如果膨脹的電池沒有把螢幕撐開, 而是在機身裡撐爆的話就有可能)、保護電路設計不合理, 或是電路設計不良都有可能。

但要指出的是, 因電池膨脹而發生炸裂在iPhone歷史上尚屬於首次, 而作為行業標杆的蘋果,

很難犯設計及良率上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 蘋果新品的爆裂事件既不是設計缺陷, 也不是良品率的問題, 而是由蘋果採用的金屬中框加玻璃後蓋導致的。 玻璃的伸縮空間比較小, 玻璃材質便會和螢幕之間出現開裂, 而過往使用金屬機身時, 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因為金屬的承載能力更高。

而iPhone8/ 8 Plus之所以採用金屬中框加玻璃後蓋的外觀設計, 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其首次增加了無線充電功能, 因為一旦延續上一代金屬機身設計, 無線充電將難以實現。 同時實現無線充電功能還需要在iPhone8/8 Plus後蓋內側加上線圈, 這至少給手機內部增加了0.23mm的厚度。 那麼, iPhone8/8 Plus新機炸裂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首次採用無線充電而間接導致的。 不過, 具體原因還有待蘋果詳細的調查後, 正式確認並說明新機炸裂緣由。

小米在南京建華東總部:未來將成為手機研發中心

對於雷軍來說, 從低谷走出的小米手機, 正在迎來第二次飛躍, 而這次他們要好好把握住機會了。

昨天下午, 雷軍現身南京並宣佈了一件大事, 小米華東總部落戶南京, 而未來這裡將成為小米手機研發的中心。

雷軍在現場大會上表示, 小米六年前在南京設立了研發中心, 現在手機和MIUI研發團隊在南京有將近100人, 目前正在大規模擴招, 未來會成為小米最主要的研發中心之一。 小米在南京,還有供應鏈、行銷等部門的分支機搆和多家生態鏈企業。

現在小米過得相當愜意,之前第二季度他們的出貨量創新高,而上個月雷軍還正式宣佈,小米手機9月出貨量突破了一千萬台,這是小米歷史上第一次單月破千萬台。

接下來雷軍強調,雖然小米手機單月供應破千萬台,但需求遠超預期,目前有些機型供貨偏緊張,小米還會繼續拼命提升。

三星難敵華為,超62%的涉案專利已被判無效

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總裁權桂賢在中國的這個十一長假估計過得比較鬱悶。

就在長假前夕,2017年9月30日,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利複審委員會”)一口氣發佈了八份與三星專利相關的專利無效宣告複審決定。

其中,共計5件被宣告全部無效,1件部分無效,僅有2件維持有效。

截至目前,2016年三星在中國市場起訴華為專利侵權的共計16件專利中,已有15件有了專利有效性的複審決定,共計10件被宣告全部無效,無效占比高達62.5%。

這意味著三星以專利侵權反訴華為的“防禦”措施可能遭遇“大潰敗”的尷尬局面。

互不相讓:華為率先發難三星,三星強勢反擊華為

2016年5月25日,華為率先以專利侵權發難三星。

當時,華為公司對外宣佈,在美國和中國提起對三星公司的智慧財產權訴訟,包括加州北區法院和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其中,華為在深圳中院起訴三星專利侵權的案件共計10件。

隨後,三星強勢回懟,同樣以10件專利涉嫌侵權起訴華為。

2016年6月27日,華為再度將三星等公司訴至泉州中院,索賠8050萬元,隨後不到一個月,2016年7月22日,三星將華為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索賠金額1.61億元,兩倍于華為的索賠額。

與此同時,華為也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對三星提前專利侵權訴訟。

截止目前,在三星與華為的專利大戰中,三星起訴華為專利侵權的案件共計16件,其中,在深圳中院處於審理中的案件共計10件,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處於審理中的共計6件。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4月,泉州中院受理的華為訴三星專利侵權案件有了一審判決。

一審法院認定,三星公司共計22款產品認定構成專利侵權,並判決三星公司停止製造、許諾銷售、銷售搭載涉案專利技術方案的移動終端共計22款Galaxy系列手機,同時,三星公司賠償華為終端公司經濟損失8000萬元及為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50萬元。

沉痛打擊:一日公佈八件專利有效複審決定,五件被判無效

2017年9月30日,專利複審委員會一口氣發佈了八份與三星專利相關的專利無效宣告複審決定。三星涉案專利都是由華為於2016年9月1日或2日發起的專利無效宣告請求。

其中,“表示雙模式移動終端的當前通信服務的類型的裝置和方法”、“具有照相機的可擕式終端以及用於通過該終端拍照的方法”、“使用無線局域網存儲資料到網記憶體的系統及方法”、“用於編輯用於主螢幕的頁面的移動裝置和方法”和“執行隨機接入過程的節點B、使用者設備及方法”等共計五件發明專利,經複審被宣告“全部無效”。

可以看到,這五件被宣告全部無效的發明專利中,既有涉及手機拍照功能,也有涉及手機雙模功能;既有螢幕控制功能,還有為數不少基礎通信方面的。

從專利申請時間來看,上述被判無效的發明專利,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至遲在2010年,時間跨度很大。而從專利授權時間來看,最早授權的在2009年,最晚授權的則在2016年。

因此,三星這些據以起訴華為的專利,應該也算是在其專利武器庫中“精心挑選”的,從智慧手機操控技術到基礎通信技術,均有涉及。

但從目前的專利無效宣告程式進展來看,對三星可謂“打擊沉痛”,這批公佈的八份複審決定,其中,五份被判“全部無效”,此批次的無效占比達62.5%。

全面潰敗:三星16件專利,僅三件有效,10件被判全部無效

截至目前,三星起訴華為專利侵權的共計16件專利中,已有15件公佈了專利複審決定,其中,維持有效的3件,被判部分無效的2件,被判全部無效的10件。

雖然尚有一件尚未公佈複審決定,但是,三星反訴華為專利侵權的涉案專利無效占比總體已高達62.5%。

即便三星在3件有效專利和2件部分有效專利的案件中都取得勝訴結果,那麼,其專利勝訴率也僅37.5%。因此,從此輪曠日持久的專利對抗來看,三星的防禦情況並無樂觀,用“大潰敗”形容並不誇張。

當然,就三星涉案專利被判無效的審查決定,以及華為涉案專利被判有效的複審決定,三星都可以繼續通過行政訴訟尋求推翻的可能。

不過,對三星來說,因2016年Galaxy Note 7爆炸事件中的“不當處置”策略,對中國市場的用戶信任傷害較大,雖然,其在螢幕等關鍵部件的掌控力依舊很強大,智慧手機產業鏈受制於其的格局並未改變,但在消費者直接銷售市場,其在中國市場持續呈現下滑趨勢。

如今,在與華為專利對抗中面臨“大潰敗”的風險也在大幅增加,更重要的是,其在螢幕等關鍵部件的市場支配地位或控制力,不排除可能會迎來“反壟斷”調查的可能。

因此,對三星手機來說,現在只能是“且行且珍惜了”。

小米在南京,還有供應鏈、行銷等部門的分支機搆和多家生態鏈企業。

現在小米過得相當愜意,之前第二季度他們的出貨量創新高,而上個月雷軍還正式宣佈,小米手機9月出貨量突破了一千萬台,這是小米歷史上第一次單月破千萬台。

接下來雷軍強調,雖然小米手機單月供應破千萬台,但需求遠超預期,目前有些機型供貨偏緊張,小米還會繼續拼命提升。

三星難敵華為,超62%的涉案專利已被判無效

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總裁權桂賢在中國的這個十一長假估計過得比較鬱悶。

就在長假前夕,2017年9月30日,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利複審委員會”)一口氣發佈了八份與三星專利相關的專利無效宣告複審決定。

其中,共計5件被宣告全部無效,1件部分無效,僅有2件維持有效。

截至目前,2016年三星在中國市場起訴華為專利侵權的共計16件專利中,已有15件有了專利有效性的複審決定,共計10件被宣告全部無效,無效占比高達62.5%。

這意味著三星以專利侵權反訴華為的“防禦”措施可能遭遇“大潰敗”的尷尬局面。

互不相讓:華為率先發難三星,三星強勢反擊華為

2016年5月25日,華為率先以專利侵權發難三星。

當時,華為公司對外宣佈,在美國和中國提起對三星公司的智慧財產權訴訟,包括加州北區法院和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其中,華為在深圳中院起訴三星專利侵權的案件共計10件。

隨後,三星強勢回懟,同樣以10件專利涉嫌侵權起訴華為。

2016年6月27日,華為再度將三星等公司訴至泉州中院,索賠8050萬元,隨後不到一個月,2016年7月22日,三星將華為訴至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索賠金額1.61億元,兩倍于華為的索賠額。

與此同時,華為也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對三星提前專利侵權訴訟。

截止目前,在三星與華為的專利大戰中,三星起訴華為專利侵權的案件共計16件,其中,在深圳中院處於審理中的案件共計10件,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處於審理中的共計6件。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4月,泉州中院受理的華為訴三星專利侵權案件有了一審判決。

一審法院認定,三星公司共計22款產品認定構成專利侵權,並判決三星公司停止製造、許諾銷售、銷售搭載涉案專利技術方案的移動終端共計22款Galaxy系列手機,同時,三星公司賠償華為終端公司經濟損失8000萬元及為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50萬元。

沉痛打擊:一日公佈八件專利有效複審決定,五件被判無效

2017年9月30日,專利複審委員會一口氣發佈了八份與三星專利相關的專利無效宣告複審決定。三星涉案專利都是由華為於2016年9月1日或2日發起的專利無效宣告請求。

其中,“表示雙模式移動終端的當前通信服務的類型的裝置和方法”、“具有照相機的可擕式終端以及用於通過該終端拍照的方法”、“使用無線局域網存儲資料到網記憶體的系統及方法”、“用於編輯用於主螢幕的頁面的移動裝置和方法”和“執行隨機接入過程的節點B、使用者設備及方法”等共計五件發明專利,經複審被宣告“全部無效”。

可以看到,這五件被宣告全部無效的發明專利中,既有涉及手機拍照功能,也有涉及手機雙模功能;既有螢幕控制功能,還有為數不少基礎通信方面的。

從專利申請時間來看,上述被判無效的發明專利,最早可追溯至2004年,至遲在2010年,時間跨度很大。而從專利授權時間來看,最早授權的在2009年,最晚授權的則在2016年。

因此,三星這些據以起訴華為的專利,應該也算是在其專利武器庫中“精心挑選”的,從智慧手機操控技術到基礎通信技術,均有涉及。

但從目前的專利無效宣告程式進展來看,對三星可謂“打擊沉痛”,這批公佈的八份複審決定,其中,五份被判“全部無效”,此批次的無效占比達62.5%。

全面潰敗:三星16件專利,僅三件有效,10件被判全部無效

截至目前,三星起訴華為專利侵權的共計16件專利中,已有15件公佈了專利複審決定,其中,維持有效的3件,被判部分無效的2件,被判全部無效的10件。

雖然尚有一件尚未公佈複審決定,但是,三星反訴華為專利侵權的涉案專利無效占比總體已高達62.5%。

即便三星在3件有效專利和2件部分有效專利的案件中都取得勝訴結果,那麼,其專利勝訴率也僅37.5%。因此,從此輪曠日持久的專利對抗來看,三星的防禦情況並無樂觀,用“大潰敗”形容並不誇張。

當然,就三星涉案專利被判無效的審查決定,以及華為涉案專利被判有效的複審決定,三星都可以繼續通過行政訴訟尋求推翻的可能。

不過,對三星來說,因2016年Galaxy Note 7爆炸事件中的“不當處置”策略,對中國市場的用戶信任傷害較大,雖然,其在螢幕等關鍵部件的掌控力依舊很強大,智慧手機產業鏈受制於其的格局並未改變,但在消費者直接銷售市場,其在中國市場持續呈現下滑趨勢。

如今,在與華為專利對抗中面臨“大潰敗”的風險也在大幅增加,更重要的是,其在螢幕等關鍵部件的市場支配地位或控制力,不排除可能會迎來“反壟斷”調查的可能。

因此,對三星手機來說,現在只能是“且行且珍惜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