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被英國女王和美國總統光顧過的中國大飯店們……

當年, 作為一個城市的經典地標, “大飯店”是時代的榮光, 是檔次和級別的象徵, 即便說出來也是個“倍兒有面兒”的字眼兒。 它們接待過的人, 見證的歷史, 絕對都是金光閃閃、牛 X 哄哄的。

說起皇城根的福地, 金魚胡同不能不算。 1989 年, 王府飯店便在這裡高調開業, 一時引得全城熱議, 這可是當時北京最奢侈的飯店。 7 萬多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和 1 億 3 千多萬美元的總投資在當時是聞所未聞的大手筆。 中國第一輛勞斯萊斯轎車也出現在這裡。 這款金色勞斯萊斯豪車王府飯店一口氣買了 2 輛。 在 1993 年中國第一部情景喜劇《我愛我家》裡, 賈志國他們一家子更常常暢想起有錢任性的活法, 便是屢屢拿去王府飯店開房、暴搓一頓說事兒。

1989年開業的王府半島酒店大樓體現著

中國古典建築和現代建築風格的完美結合

如今的半島酒店(王府飯店在 2003 年更名為王府半島酒店)大使李玉俠, 這位曾經的英語老師進入這家酒店工作至今足足有 30 年了, 說到那時酒店的風頭和名望, 她說那是個讓現在人很難想像的事兒。 “因為是中國第一批開業的涉外酒店, 當時酒店的招聘絕對是千里挑一, 人們把進入王府飯店工作當成一種榮耀,

有的員工家裡還設宴慶賀, 街坊鄰居那個羡慕, 簡直如同中了狀元。 ”

對當時的中國人來說, 王府飯店有太多新奇之處:比如客人在前臺登記入住後, 領到的房間鑰匙是一張信用卡大小的黑色塑膠卡片, 上面有燙金的飯店標誌和一些不規則的圓孔,

這是用來打開當時國人聞所未聞的電子門鎖的。 這裡還有當時在國內非常少見的複式套房, 曾有客人聽說了複式套房, 還以為是叫“富士”的日本式客房。 酒店房間還有一種壁藏式單人床, 平時這張床與牆壁渾然一體, 需要時將床拉下來便可睡人。 不久前完成了翻新的王府半島酒店特意保留了當年原汁原味的客房供人參觀, 裡面就有這張壁藏式單人床。

這座有著綠色琉璃頂的傳統中式建築勾連了許多人的青春歲月。 有多少北京小妞曾經捏著父母給的零花錢, 在放學後偷偷溜到王府飯店地下一層的屈臣氏超市, 徘徊在寫著洋文字的洗髮水和護膚霜前?這間屈臣氏不僅是中國內地開設的第一家店,

也是外資商品超市進入內地的首例。 1992 年 9 月, 奢侈品牌 LV 在王府精品廊開出了中國內地的第一家專賣店, 隨後眾多國際大牌紛紛進駐, 一段時期, 到“王府地下”買個包包, 成為京城白領圈中最時尚的話題。

如今的王府半島酒店完成了耗資 8 億 9 千萬的又一輪翻新, 在這寸金寸土的地盤打出了北京第一間全套房酒店的招牌, 亦將半島集團標誌性的高科技設施融入了住宿體驗的每一處, 續寫著王府半島酒店的年代新傳奇。

即便今日的上海黃浦江兩岸已是豪華酒店鱗次櫛比的局面, 但開業於 1929 年的和平飯店矗立至今, 仍然不減當年風采。 這間曾有遠東最豪華飯店美譽的酒店, 在它 80 多年的歲月中見證了風雲變幻的上海灘上無數歷史瞬間, 孫中山赴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曾出席在這裡舉行的歡迎大會,蔣介石與宋美齡在這裡舉辦盛大的訂婚儀式,魯迅先生曾在這裡會見了英國馬蘭爵士……

和平飯店北樓建於1929年,

由芝加哥學派哥特式設計風格的建築師Palmer&Turner設計

今天當我們從南京東路上的旋轉門步入和平飯店那傳奇的八角形大堂時,仍會被那華麗典雅的舊時代風采傾倒。乳白色義大利大理石鋪成的地面,古銅鏤花水晶吊燈、金色與粉綠相間的彩色玻璃,想起陳丹燕在《上海的風花雪月》中的描述:“美國的馬歇爾將軍、美國的司徒雷登大使、法國的蕭伯納、美國的卓別林、中國的宋慶齡、中國的魯迅,他們從黃銅的旋轉門外轉了進來,走在吸去了所有聲音的紅色地毯上。”

上海和平飯店北樓 1929 年建成營業,由英籍猶太人愛麗斯·維克多·沙遜( Ellice Victor Sasson )建造。當時的它名叫沙遜大廈,大廈的 4 層至 9 層開設華懋飯店。這是當時上海灘上最高級的飯店,無論是建築設計、還是裝潢藝術,都無與倫比。最令人叫絕的是在幾個餐廳和會客室裡鑲嵌著若干塊尺半見方的拉利克藝術玻璃飾品,在大樓西側還設有一間拉利克公司專賣店。拉利克是一種風靡歐洲半個多世紀的工藝品。多年以後,當拉利克藝術創始人的後人來到和平飯店時,也被飯店精美絕倫的收藏品深深震動,甚至放言稱這些藏品的價值能夠買得下飯店的一半資產。

更為鮮活的歷史則在爵士酒吧重現,在此演出的老爵士樂團,其成員平均年齡超過 70 歲。每天晚上 7 點,爵士樂隊為大家送上一支支由世界名曲改編的爵士樂, 30 多年來未曾間斷。這也成為如今和平飯店的保留項目之一,許多老外來到上海,就算不住和平,也必須到酒店來聽一場爵士樂,對他們來說,那是對傳說中充滿了冒險浪漫精神的遠東大都市的一場近乎虔誠的朝拜。

白天鵝賓館是內地首家由中國人設計、建造和經營的五星級酒店,名字親切的它,貫穿了許多廣州人的年代記憶。

白天鵝賓館首席運營官張添回憶當年酒店的設計思路時說,“客房需求量很大,是按 1000 個房間的目標來建的。”那時還處於計劃經濟時代,很多建築材料國內都沒有,霍英東請人從國外買來,“就連木頭都是從菲律賓運來的。”而在室內設計方面,也邀請了美國著名的 HBA 酒店設計公司來完成。經過這樣高規格的建造, 1983 年酒店建成後其先進水準和豪華程度在國內很轟動,全國各地的酒店同業都組織考察。

為了體現“改革開放好,開放是什麼樣,一看白天鵝就知道”,與大多數高級酒店帶來的拘束感不同,白天鵝賓館堪稱中國最親民的 5 星級酒店,即便穿著拖鞋,拖鞋上帶著泥也能入內,這與廣州樂於分享的市民精神是不謀而合的。

1983年開業的廣州白天鵝賓館

是中國內地首家五星級酒店,

首家由中國人設計、建設和經營的五星級酒店

白天鵝是一代廣州人的集體回憶之一,特別是週末的早茶文化。當時在白天鵝喝茶人均要三四十元,在 1980 年代屬於高消費。但由於它檔次高、環境好,在捨得花錢飲茶的老廣中還是很有市場。到了 1995 年,廣州開始每年舉辦春節焰火晚會,每逢此時,酒店更是人山人海,原因無他,只因酒店的一線江景是看煙花和珠江夜景的最佳觀景點。

2012 年是廣州最後一次舉辦春節煙花晚會,白天鵝賓館也在不久之後宣佈停業改造。在它營業的近 30 年間,共接待過 40 多個國家的 150 位元首和王室成員,最為人樂道的要算 1986 年的英國女王訪問,當時女王還在白天鵝吃了地道的烤乳豬。而美國前總統老布希的夫人芭芭拉更對白天鵝讚不絕口,回國後還曾手寫感謝信寄來,信中說“白天鵝是世界上最好的酒店”。

改造後的白天鵝賓館已在 2015 年重新開業,酒店不僅延續了嶺南風韻,更在酒店大堂、樓層走廊、客房內部擺放了近 2000 件藝術展品,客房從 843 間調整為 520 間,房間裡也增添了各種智慧設施,如今它是 World Hotels 酒店聯盟的成員之一,這是一個獨立酒店聯盟,集合了 200 多家最能體現目的地當地風土人情的奢華酒店。

對城市來說,華爾道夫不僅是一個酒店品牌,更是一段城市文明的記錄者,外灘 2 號的上海華爾道夫酒店亦是如此。酒店的前身是上海總會,於 1864 年開放。這是一幢典型的英國式 3 層磚木結構建築,它不僅是上海建立的第一個外僑總會,也是上海當時最高檔的僑民社交場所。 1909 年,老大樓拆除,兩年後新大樓在原址上建成。這棟根植於英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房子是當時外灘最壯觀的建築之一,在它的廊吧裡有一座“遠東第一”的 34 米紅木長吧台。這張吧台被認為是當時的權力風向桌,吧台座位極有講究,侍者將你安排得越靠近窗邊,就說明你的身份或政治頭銜越高。原因嘛,很自然,越靠窗,視野越好,熙熙攘攘的外灘、帆檣林立的浦江和野鳥翻飛的浦東都盡落眼底。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的主體建築為1864年建成的

上海總會大樓是一棟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業主方的財務總監曹俊講述了一段當年關於廊吧的前世今生:當年廊吧的吧台一端有個 90 度拐角,與外灘平行,據說是特意為大佬們留出的專區,不被邀請是不得進入的。這個廊吧有多有名呢?當時幾乎所有有關上海的外文導遊手冊都會提到它,似乎只有倚靠著這個吧台喝過一杯酒,才算是到過上海。當華爾道夫酒店在接收酒店後進行修繕時,幾經斟酌,最後還是決定保留它最初的神韻。

2011 年,外灘華爾道夫酒店正式開幕。如今華爾道夫的廊吧依然是當年的英倫風采,深色的橡木壁板、牛皮沙發、擺放著蘇格蘭威士卡、法國紅酒的四個酒櫃,一個優雅而實用的生活空間。

上海總會在 1971 年被改為東風飯店對外開放,這是當時上海相當高級的飯店之一,結婚酒席擺在這裡那是相當有面子的一件事。對上海土生土長的 80 後來說,東風飯店更是美味的代名詞——當年第一家進駐上海的肯德基便開設在這棟建築的底樓。每當考試後或是過兒童節時,這裡便被歡樂的孩子們占滿。一份有雞塊和土豆泥的兒童套餐現在看起來雖然價格不貴,但當時卻相當於大多數家長十分之一的月薪,因為昂貴於是格外美味,飄散著炸雞香味的東風飯店,也是上海 80 後們最甜蜜的童年記憶之一。

1973 年至 1983 年,天津利順德大飯店是天津市唯一的涉外酒店,主要接待各國使節,外事,涉外商務外賓, 1985 年的房價就在三四千元人民幣,在天津是有口皆碑的高檔飯店。

建於1863年的天津利順德大飯店歷史建築,

具有英國古典建築風格

和歐洲中世紀田園鄉間建築的特色

1910 年起,天津開始有美國兵營直到 1946 年 8 月。 20 世紀 80 年代末,利順德大飯店接待了一批來自美國的老兵,他們在天津生活時,是利順德大飯店的常客,這次,他們再次入住了當年居住的房間,紛紛感歎利順德老轉門還 跟當年一樣。 1980 年代初,文藝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繪畫界享譽津門,德藝雙馨的八位藝術家(津門八老)孫其峰、孫克綱、王學仲、王頌余、蕭朗、溥佐、趙松濤、穆仲芹在天津利順德大飯店靜心創作數月,一時傳為美談。

其實,中國商業歷史上的許多第一,是在利順德誕生的:第一 部電話機、第一台發 報機、第一個發電機、第一台統計機、第一架留聲機,還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 OTIS 電梯。至今這部電梯依舊能夠正常運轉,堪稱奇跡。

為酒店添上傳奇光輝的不只是這些百年文物,更是下榻其間的名人們。就像巴黎麗茲飯店一樣,利順德大飯店也接待過那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字:美國第 18 屆總統格蘭特將軍在這裡會晤晚清重臣李鴻章;國父孫中山先生北上天津, 3 次在此下榻;美國第 31 任總統胡佛年輕時在這裡長住 3 年;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和皇后婉容寓居天津期間一直是酒店的常客⋯⋯如今酒店的博物館裡擺放著這些名人們用過的物件,孫中山用過的餐具、溥儀聽過的留聲機、趙四小姐和宋美玲彈過的鋼琴、胡佛簽署的檔、慈禧太后親自封賞的一品頂戴花翎、梅蘭芳的簽名照等等。它們與酒店那古老的木門、暗紅色的織花地毯、傳統的英式壁爐與富麗的水晶吊燈一起,構成了一副沉澱著經典韻味的歷史風情畫。

在如今的利順德大飯店由喜達屋酒店集團管理,是集團旗下豪華精選品牌在中國的第一家酒店。它的新大堂設在 1984 年加建的臨海河一側的新樓內,挑高 8 米,富麗堂皇。大堂裡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馬賽克拼貼壁畫《天子渡口》,這幅壁畫根據 1898 年版天津府城圖製作,描繪的是天津開埠通商後口岸的繁忙景象,與酒店的百年歷史暗自呼應。

比起南山路的入世來,位於西湖另一側的北山路似乎要冷清些許,這裡沒有什麼個性藝術小店與臨水而建的熱鬧餐廳,高大的懸鈴木覆蓋下,是連綿成一片的歷史建築,主人的名字都膾炙人口:蔣經國、豐子愷、史量才⋯⋯

建於1956年的酒店主體建築採用傳統歇山屋頂,

兩側平屋頂採用局部起竅屋簷,

頗具江南傳統建築風格

在這些小巧可愛的老建築間,北山路 78 號顯得格外寬大,幾乎可以稱之為一座西湖邊的古典園林。進入那開闊疏落的庭院,爬上一段彎彎曲曲的上坡路,方才到達那座方方正正的中國古典式樓宇的腳下。

1984 年,這裡的西泠飯店和隔壁的杭州飯店合二為一成為杭州香格里拉飯店,是中國僅有兩家中外合資酒店之一,其東樓西泠飯店建造於 1962 年,西樓為杭州飯店,建於 1956 年。西泠飯店和相鄰的杭州飯店一起承接了大量國事接待任務。 1957 年夏,郭沫若先生來杭州飯 店下榻,特為飯店題句“:樓外青山疊翠,湖上皓月增輝。四季人來欲醉,萬方賓至如歸。” 1971 年,為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周錦雲和老師謝香如應上級要求,為現杭州飯店創作甌塑壁畫《雁蕩秋色》。朱清寶在這裡工作超過了 40 年,堪稱是個超級員工,他印象裡當年的大飯店很像國賓館,經常接待外賓。 1980 年,西哈努克親王曾在這裡住了 5 天,朱清寶和另外一個廚師專門上陣為他服務,幾天裡經常做的菜,他至今還記得一清二楚:龍井蝦仁、東坡肉、炸響鈴、西湖醋魚,到現在他還仔細地保留著和西哈努克親王的合影。

飯店的東樓和西樓格局雖然各不相同,但都充滿了中式古典韻味。兩棟樓以一條有著透明屋頂的通道連接,西樓設計吸收中國古典建築特點,紅牆黑瓦大屋頂,正門上方懸掛 4 個黃銅大字“ 杭州飯店”。東樓大堂有一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錦雲在 1971 年製作的《雁蕩秋色》大堂壁畫,氣度恢宏。陽臺上則有西湖最好的景致。陽光好的時候,白堤、西泠橋、北裡湖都盡收眼底,甚至能看到玉皇山頂的福星觀。

大飯店自帶的庭院,院中有不少參天大樹,據說有 44 棵樟樹的樹齡都超過了 300 年,即便是國定假日,也能在這裡找到西湖邊難得的清幽,而這種從前慢的調子,才是這座江南城市該有的樣子。

提起香港的傳奇酒店,以東方式優雅待客之道聞名的香港文華東方酒店滿是故事。 1963 年開業於中環的文華東方酒店,矗立在港島鬧市,與九龍海邊的半島酒店兩兩相望,猶如雙生花般默默地俯瞰繁華的維多利亞港,至今已逾半個世紀。

建於1963年、俯瞰維多利亞港的文華東方大酒店是香港的標誌性建築,

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具傳奇色彩的酒店之一

回憶起上世紀 70 年代的酒店, 1972 年就加入香港文華東方酒店至今的黎炳沛先生有話要說:“它在香港無疑是一個里程碑、一個地標,也是經久不衰的代名詞。對很多人來說,能來到我們酒店是種身份的象徵。”黎先生負責監管酒店龐大的 VIP 貴賓系統,他回憶那個時候,在科技和各種便利設施還不夠發達的年代,酒店竟然會同時安排 5 名酒店員工專為 1 位元賓客辦理入住服務,這種高規格的服務標準,在當時無可匹敵。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是亞洲第一家每間客房都設有浴缸的酒 店,也是香港第一家每間客房都有直撥電話的酒店。儘管經歷過無數次翻修,但文華東方酒店裡仍然保留著部分開業時使用的家私,譬如水晶吊燈、油畫藝術品等,令人輕易便能想起半個世紀前它開業時的風華。

作為文華東方集團旗下的旗艦店,酒店招待過無數政要名人,英國前王妃戴安娜每次訪問香港時都下榻此處,包括尼克森、福特、老布希等多任美國總統也選擇文華東方作為香港的另一處家。這間酒店在香港的地位有多高呢? 2005 年 12 月 28 日,當酒店開始閉店大修時,當日的香港恒生指數曾為此特別暫停交易幾秒以此銘記。能讓一向愛努力愛賺錢的香港人為此停留,在酒店業也稱得上是了不起的一段佳話了。

酒店的一星級米其林餐廳:文華扒房,被戲稱為“中環的晴雨錶”。這裡人滿為患,高朋滿座的時候一定是股市利好的時候,大談生意經的大亨佔據了餐廳的主要席座;而人丁冷清之時,即可能是香港經濟與股市慘澹之日。

本文刊于《時尚先生Esquire》2017年8月刊 | 編輯 / 賀源 文 / Lin 插畫 / 黑月亂

孫中山赴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曾出席在這裡舉行的歡迎大會,蔣介石與宋美齡在這裡舉辦盛大的訂婚儀式,魯迅先生曾在這裡會見了英國馬蘭爵士……

和平飯店北樓建於1929年,

由芝加哥學派哥特式設計風格的建築師Palmer&Turner設計

今天當我們從南京東路上的旋轉門步入和平飯店那傳奇的八角形大堂時,仍會被那華麗典雅的舊時代風采傾倒。乳白色義大利大理石鋪成的地面,古銅鏤花水晶吊燈、金色與粉綠相間的彩色玻璃,想起陳丹燕在《上海的風花雪月》中的描述:“美國的馬歇爾將軍、美國的司徒雷登大使、法國的蕭伯納、美國的卓別林、中國的宋慶齡、中國的魯迅,他們從黃銅的旋轉門外轉了進來,走在吸去了所有聲音的紅色地毯上。”

上海和平飯店北樓 1929 年建成營業,由英籍猶太人愛麗斯·維克多·沙遜( Ellice Victor Sasson )建造。當時的它名叫沙遜大廈,大廈的 4 層至 9 層開設華懋飯店。這是當時上海灘上最高級的飯店,無論是建築設計、還是裝潢藝術,都無與倫比。最令人叫絕的是在幾個餐廳和會客室裡鑲嵌著若干塊尺半見方的拉利克藝術玻璃飾品,在大樓西側還設有一間拉利克公司專賣店。拉利克是一種風靡歐洲半個多世紀的工藝品。多年以後,當拉利克藝術創始人的後人來到和平飯店時,也被飯店精美絕倫的收藏品深深震動,甚至放言稱這些藏品的價值能夠買得下飯店的一半資產。

更為鮮活的歷史則在爵士酒吧重現,在此演出的老爵士樂團,其成員平均年齡超過 70 歲。每天晚上 7 點,爵士樂隊為大家送上一支支由世界名曲改編的爵士樂, 30 多年來未曾間斷。這也成為如今和平飯店的保留項目之一,許多老外來到上海,就算不住和平,也必須到酒店來聽一場爵士樂,對他們來說,那是對傳說中充滿了冒險浪漫精神的遠東大都市的一場近乎虔誠的朝拜。

白天鵝賓館是內地首家由中國人設計、建造和經營的五星級酒店,名字親切的它,貫穿了許多廣州人的年代記憶。

白天鵝賓館首席運營官張添回憶當年酒店的設計思路時說,“客房需求量很大,是按 1000 個房間的目標來建的。”那時還處於計劃經濟時代,很多建築材料國內都沒有,霍英東請人從國外買來,“就連木頭都是從菲律賓運來的。”而在室內設計方面,也邀請了美國著名的 HBA 酒店設計公司來完成。經過這樣高規格的建造, 1983 年酒店建成後其先進水準和豪華程度在國內很轟動,全國各地的酒店同業都組織考察。

為了體現“改革開放好,開放是什麼樣,一看白天鵝就知道”,與大多數高級酒店帶來的拘束感不同,白天鵝賓館堪稱中國最親民的 5 星級酒店,即便穿著拖鞋,拖鞋上帶著泥也能入內,這與廣州樂於分享的市民精神是不謀而合的。

1983年開業的廣州白天鵝賓館

是中國內地首家五星級酒店,

首家由中國人設計、建設和經營的五星級酒店

白天鵝是一代廣州人的集體回憶之一,特別是週末的早茶文化。當時在白天鵝喝茶人均要三四十元,在 1980 年代屬於高消費。但由於它檔次高、環境好,在捨得花錢飲茶的老廣中還是很有市場。到了 1995 年,廣州開始每年舉辦春節焰火晚會,每逢此時,酒店更是人山人海,原因無他,只因酒店的一線江景是看煙花和珠江夜景的最佳觀景點。

2012 年是廣州最後一次舉辦春節煙花晚會,白天鵝賓館也在不久之後宣佈停業改造。在它營業的近 30 年間,共接待過 40 多個國家的 150 位元首和王室成員,最為人樂道的要算 1986 年的英國女王訪問,當時女王還在白天鵝吃了地道的烤乳豬。而美國前總統老布希的夫人芭芭拉更對白天鵝讚不絕口,回國後還曾手寫感謝信寄來,信中說“白天鵝是世界上最好的酒店”。

改造後的白天鵝賓館已在 2015 年重新開業,酒店不僅延續了嶺南風韻,更在酒店大堂、樓層走廊、客房內部擺放了近 2000 件藝術展品,客房從 843 間調整為 520 間,房間裡也增添了各種智慧設施,如今它是 World Hotels 酒店聯盟的成員之一,這是一個獨立酒店聯盟,集合了 200 多家最能體現目的地當地風土人情的奢華酒店。

對城市來說,華爾道夫不僅是一個酒店品牌,更是一段城市文明的記錄者,外灘 2 號的上海華爾道夫酒店亦是如此。酒店的前身是上海總會,於 1864 年開放。這是一幢典型的英國式 3 層磚木結構建築,它不僅是上海建立的第一個外僑總會,也是上海當時最高檔的僑民社交場所。 1909 年,老大樓拆除,兩年後新大樓在原址上建成。這棟根植於英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房子是當時外灘最壯觀的建築之一,在它的廊吧裡有一座“遠東第一”的 34 米紅木長吧台。這張吧台被認為是當時的權力風向桌,吧台座位極有講究,侍者將你安排得越靠近窗邊,就說明你的身份或政治頭銜越高。原因嘛,很自然,越靠窗,視野越好,熙熙攘攘的外灘、帆檣林立的浦江和野鳥翻飛的浦東都盡落眼底。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的主體建築為1864年建成的

上海總會大樓是一棟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業主方的財務總監曹俊講述了一段當年關於廊吧的前世今生:當年廊吧的吧台一端有個 90 度拐角,與外灘平行,據說是特意為大佬們留出的專區,不被邀請是不得進入的。這個廊吧有多有名呢?當時幾乎所有有關上海的外文導遊手冊都會提到它,似乎只有倚靠著這個吧台喝過一杯酒,才算是到過上海。當華爾道夫酒店在接收酒店後進行修繕時,幾經斟酌,最後還是決定保留它最初的神韻。

2011 年,外灘華爾道夫酒店正式開幕。如今華爾道夫的廊吧依然是當年的英倫風采,深色的橡木壁板、牛皮沙發、擺放著蘇格蘭威士卡、法國紅酒的四個酒櫃,一個優雅而實用的生活空間。

上海總會在 1971 年被改為東風飯店對外開放,這是當時上海相當高級的飯店之一,結婚酒席擺在這裡那是相當有面子的一件事。對上海土生土長的 80 後來說,東風飯店更是美味的代名詞——當年第一家進駐上海的肯德基便開設在這棟建築的底樓。每當考試後或是過兒童節時,這裡便被歡樂的孩子們占滿。一份有雞塊和土豆泥的兒童套餐現在看起來雖然價格不貴,但當時卻相當於大多數家長十分之一的月薪,因為昂貴於是格外美味,飄散著炸雞香味的東風飯店,也是上海 80 後們最甜蜜的童年記憶之一。

1973 年至 1983 年,天津利順德大飯店是天津市唯一的涉外酒店,主要接待各國使節,外事,涉外商務外賓, 1985 年的房價就在三四千元人民幣,在天津是有口皆碑的高檔飯店。

建於1863年的天津利順德大飯店歷史建築,

具有英國古典建築風格

和歐洲中世紀田園鄉間建築的特色

1910 年起,天津開始有美國兵營直到 1946 年 8 月。 20 世紀 80 年代末,利順德大飯店接待了一批來自美國的老兵,他們在天津生活時,是利順德大飯店的常客,這次,他們再次入住了當年居住的房間,紛紛感歎利順德老轉門還 跟當年一樣。 1980 年代初,文藝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繪畫界享譽津門,德藝雙馨的八位藝術家(津門八老)孫其峰、孫克綱、王學仲、王頌余、蕭朗、溥佐、趙松濤、穆仲芹在天津利順德大飯店靜心創作數月,一時傳為美談。

其實,中國商業歷史上的許多第一,是在利順德誕生的:第一 部電話機、第一台發 報機、第一個發電機、第一台統計機、第一架留聲機,還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 OTIS 電梯。至今這部電梯依舊能夠正常運轉,堪稱奇跡。

為酒店添上傳奇光輝的不只是這些百年文物,更是下榻其間的名人們。就像巴黎麗茲飯店一樣,利順德大飯店也接待過那些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字:美國第 18 屆總統格蘭特將軍在這裡會晤晚清重臣李鴻章;國父孫中山先生北上天津, 3 次在此下榻;美國第 31 任總統胡佛年輕時在這裡長住 3 年;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和皇后婉容寓居天津期間一直是酒店的常客⋯⋯如今酒店的博物館裡擺放著這些名人們用過的物件,孫中山用過的餐具、溥儀聽過的留聲機、趙四小姐和宋美玲彈過的鋼琴、胡佛簽署的檔、慈禧太后親自封賞的一品頂戴花翎、梅蘭芳的簽名照等等。它們與酒店那古老的木門、暗紅色的織花地毯、傳統的英式壁爐與富麗的水晶吊燈一起,構成了一副沉澱著經典韻味的歷史風情畫。

在如今的利順德大飯店由喜達屋酒店集團管理,是集團旗下豪華精選品牌在中國的第一家酒店。它的新大堂設在 1984 年加建的臨海河一側的新樓內,挑高 8 米,富麗堂皇。大堂裡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馬賽克拼貼壁畫《天子渡口》,這幅壁畫根據 1898 年版天津府城圖製作,描繪的是天津開埠通商後口岸的繁忙景象,與酒店的百年歷史暗自呼應。

比起南山路的入世來,位於西湖另一側的北山路似乎要冷清些許,這裡沒有什麼個性藝術小店與臨水而建的熱鬧餐廳,高大的懸鈴木覆蓋下,是連綿成一片的歷史建築,主人的名字都膾炙人口:蔣經國、豐子愷、史量才⋯⋯

建於1956年的酒店主體建築採用傳統歇山屋頂,

兩側平屋頂採用局部起竅屋簷,

頗具江南傳統建築風格

在這些小巧可愛的老建築間,北山路 78 號顯得格外寬大,幾乎可以稱之為一座西湖邊的古典園林。進入那開闊疏落的庭院,爬上一段彎彎曲曲的上坡路,方才到達那座方方正正的中國古典式樓宇的腳下。

1984 年,這裡的西泠飯店和隔壁的杭州飯店合二為一成為杭州香格里拉飯店,是中國僅有兩家中外合資酒店之一,其東樓西泠飯店建造於 1962 年,西樓為杭州飯店,建於 1956 年。西泠飯店和相鄰的杭州飯店一起承接了大量國事接待任務。 1957 年夏,郭沫若先生來杭州飯 店下榻,特為飯店題句“:樓外青山疊翠,湖上皓月增輝。四季人來欲醉,萬方賓至如歸。” 1971 年,為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周錦雲和老師謝香如應上級要求,為現杭州飯店創作甌塑壁畫《雁蕩秋色》。朱清寶在這裡工作超過了 40 年,堪稱是個超級員工,他印象裡當年的大飯店很像國賓館,經常接待外賓。 1980 年,西哈努克親王曾在這裡住了 5 天,朱清寶和另外一個廚師專門上陣為他服務,幾天裡經常做的菜,他至今還記得一清二楚:龍井蝦仁、東坡肉、炸響鈴、西湖醋魚,到現在他還仔細地保留著和西哈努克親王的合影。

飯店的東樓和西樓格局雖然各不相同,但都充滿了中式古典韻味。兩棟樓以一條有著透明屋頂的通道連接,西樓設計吸收中國古典建築特點,紅牆黑瓦大屋頂,正門上方懸掛 4 個黃銅大字“ 杭州飯店”。東樓大堂有一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周錦雲在 1971 年製作的《雁蕩秋色》大堂壁畫,氣度恢宏。陽臺上則有西湖最好的景致。陽光好的時候,白堤、西泠橋、北裡湖都盡收眼底,甚至能看到玉皇山頂的福星觀。

大飯店自帶的庭院,院中有不少參天大樹,據說有 44 棵樟樹的樹齡都超過了 300 年,即便是國定假日,也能在這裡找到西湖邊難得的清幽,而這種從前慢的調子,才是這座江南城市該有的樣子。

提起香港的傳奇酒店,以東方式優雅待客之道聞名的香港文華東方酒店滿是故事。 1963 年開業於中環的文華東方酒店,矗立在港島鬧市,與九龍海邊的半島酒店兩兩相望,猶如雙生花般默默地俯瞰繁華的維多利亞港,至今已逾半個世紀。

建於1963年、俯瞰維多利亞港的文華東方大酒店是香港的標誌性建築,

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具傳奇色彩的酒店之一

回憶起上世紀 70 年代的酒店, 1972 年就加入香港文華東方酒店至今的黎炳沛先生有話要說:“它在香港無疑是一個里程碑、一個地標,也是經久不衰的代名詞。對很多人來說,能來到我們酒店是種身份的象徵。”黎先生負責監管酒店龐大的 VIP 貴賓系統,他回憶那個時候,在科技和各種便利設施還不夠發達的年代,酒店竟然會同時安排 5 名酒店員工專為 1 位元賓客辦理入住服務,這種高規格的服務標準,在當時無可匹敵。

香港文華東方酒店是亞洲第一家每間客房都設有浴缸的酒 店,也是香港第一家每間客房都有直撥電話的酒店。儘管經歷過無數次翻修,但文華東方酒店裡仍然保留著部分開業時使用的家私,譬如水晶吊燈、油畫藝術品等,令人輕易便能想起半個世紀前它開業時的風華。

作為文華東方集團旗下的旗艦店,酒店招待過無數政要名人,英國前王妃戴安娜每次訪問香港時都下榻此處,包括尼克森、福特、老布希等多任美國總統也選擇文華東方作為香港的另一處家。這間酒店在香港的地位有多高呢? 2005 年 12 月 28 日,當酒店開始閉店大修時,當日的香港恒生指數曾為此特別暫停交易幾秒以此銘記。能讓一向愛努力愛賺錢的香港人為此停留,在酒店業也稱得上是了不起的一段佳話了。

酒店的一星級米其林餐廳:文華扒房,被戲稱為“中環的晴雨錶”。這裡人滿為患,高朋滿座的時候一定是股市利好的時候,大談生意經的大亨佔據了餐廳的主要席座;而人丁冷清之時,即可能是香港經濟與股市慘澹之日。

本文刊于《時尚先生Esquire》2017年8月刊 | 編輯 / 賀源 文 / Lin 插畫 / 黑月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