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晶片製造商給攝像頭裝上“大腦”

由晶片公司打造的更加智慧化的攝像頭正在催生新一代設備, 這些設備不僅能捕捉圖像, 還能分析圖像, 並根據分析結果採取相應的行動。

電腦視覺技術所取得的這些發展既可以讓監控攝像頭網路去追蹤一個包裹, 也能讓像蘋果公司新發佈的iPhone X那樣通過識別人臉解鎖智慧手機。

Alphabet(GOOG)旗下的Nest Labs在9月份發佈了一款配備高通公司晶片、攝像頭和臉部識別軟體的門鈴, 如果門鈴“看到”一張熟悉的面孔, 就會向Nest的手機應用程式發送警告。

根據國際資料公司(IDC)的資料, 電腦視覺系統市場目前方興未艾, 到2021年市場規模有望從去年的10億美元左右擴大至26億美元。

自動駕駛汽車和個人機器人等新產品的出現預示著電腦視覺系統市場將持續增長, 英特爾公司、高通和其他晶片生產商正在爭相為新設備提供“大腦”。

IDC分析人士Michael Palma說, 這些應用正漸漸走向成熟, 也許還不到火候, 但也所差不遠。

上個月被迪爾公司(Deere &Co)以3.05億美元收購的矽谷初創公司Blue River Technology正在利用英偉達技術支援的電腦視覺系統來説明萵苣種植者提高生產力, 降低或重新分配勞動力成本。

種植者通常的做法是密集撒播萵苣種子, 然後用鋤頭給生長過密的萵苣幼苗間苗, 這是一項非常耗時的工作。

相比之下, Blue River的“See &Spray”系統(安裝在拖拉機後面的一個作業平臺)配備了最多24個攝像頭,

每個攝像頭都安裝了英偉達的Jetson電腦, 可以識別單株萵苣並評估其與鄰株的間距, 精確度可達四分之一英寸。 一旦發現間距過近的植株, 高精度噴槍就會自動噴出肥料將其浸沒, 噴射的肥量不但能殺死這株萵苣, 還能讓土地得到滋養, 所有這些工作都不需要人來干預。

加州大學大衛斯分校蔬菜種植專家Richard Smith說, See &Spray系統通常能在12分鐘內完成一英畝土地的間苗工作, 而一個人要完成這項工作需要八個小時。 Blue River表示, 這款設備能將作物產量提高10%。 迪爾計畫將這項技術應用於其他作物, 這也是該公司將農業從農田照管向培育單株作物方向轉變的一部分。

Blue River負責新技術開發的Willy Pell認為, 推動矽谷下一輪投資的將是那些能夠感知世界並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根據感知採取行動的設備。

Pell表示, 靠眼手配合做事是人類的一項重要本領, 而配備了攝像頭眼睛和晶片大腦的機器不久就能接手所有這種重複性的工作。

這項技術也給消費級產品帶來新的功能。 高通下一代驍龍(Snapdragon)智慧手機晶片能把攝像頭捕捉到的圖像轉化為詳細的三維地圖, 這對於增強現實應用中將電腦生成的圖像疊加在現實場景中的技術非常有用。

英特爾子公司Movidius研發的Myriad系列晶片能以極低的耗電量進行人工智慧運算, 這種晶片目前已在監控攝像頭和無人機領域找到市場, 並且正在向醫藥領域推進。

初創公司Doctor Hazel利用一款Myriad晶片研發了一款人工智慧設備, 可以和醫用攝像頭配合現場檢測皮膚癌。

該公司聯合創始人Mike Borozdin說, 這款設備的癌症診斷準確率最高可達85%, 而且隨著良惡性痣影像的不斷輸入和訓練, 診斷準確率應該會進一步提高。

這些新的電腦視覺系統都有足夠強大的計算能力, 無需遠端伺服器即可實現當地語系化AI影像處理, 這是一個優勢, 能提升處理速度, 使設備在不具備穩定的網路環境的情況下也能照常工作(例如一架檢查風電場渦輪機的無人機), 同時也避免了私密或專利資訊遭洩露的風險。

英偉達負責機器人和無人機等AI應用的副總裁Deepu Talla認為, 無論是本地還是遠端處理都是必要的。

例如, 安裝在城市交通信號燈上的攝像頭可以計算過往車輛的數量, 並將結果發送至一個雲計算資料中心,

由這些資料中心對結果進行分析, 進而控制信號燈保持交通順暢。 英偉達正在杭州與阿裡巴巴(美股BABA)合作研發一個類似的系統, 同時還在深圳與華為進行類似的合作。

Talla說, 僅靠人眼是無法處理攝像頭捕捉的所有圖像的, 人們需要電腦視覺的説明。

本文源自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更多精彩資訊, 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