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二戰日本敗局顯現時,往中國一城市移民,還企圖著東山再起

日本是一個野心極強的國家, 腦海裡總是幻想著稱霸世界的夢想。 在古代日本就屢屢侵犯中國, 明朝時期妄想控制朝鮮, 攻陷明朝將天皇移駕于北京, 佔據這個泱泱大國。 到了近代明治維新後, 日本強勢崛起, 二戰又制定起控制東北, 攻陷中國的策略, 為稱霸世界做好鋪墊。 與此同時, 日本還備好後路之計, 那就是往東北一城市輸送些移民。 果然在二戰後期, 日本出現敗亡現象, 當時準備將天皇移居過去並固守, 以此為中心企圖著東山再起。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 陸續打敗大清和沙俄, 那種野心和倨傲又逐漸顯現出來。 日本在看到民國軍閥混戰期間, 就趁此機會策劃滿蒙獨立和扶持張作霖想兵不血刃拿下東北, 可惜滿蒙運動被幾番鎮壓, 張作霖寸土不讓的決心, 使日本計畫以失敗告落。 最終按耐不住, 發動九一八事變, 佔領東北, 很快就建立起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通過逐漸滲透進行蠶食。 在二戰爆發至後期, 義大利與德國相繼投降, 造成日本極大劣勢的局勢。 但日本此時已經想好退路, 一旦本土淪陷, 日本天皇就移居到東北的通化, 組成新的流亡首都繼續抵抗, 用此來進行翻盤。

日本出於這樣的考慮,

通化早早就駐進大量日本平民和軍隊, 並囤積了大量軍火與糧食等物資, 用於長期抗戰準備。 然而計畫趕不上變化, 日本天皇還沒有移居到通化, 東北的日軍就已經被蘇聯軍擊潰, 徹底粉碎了日本的希望。 那麼日本為什麼選擇通化呢?因為通化位置特別優越, 是一個天然要塞, 易守難攻, 並且通化還有著非常豐富的資源。

在日本投降後, 他們仍然看不起中國人, 自持高人一等。 寧願將儲備的戰略生活物資包括棉被糧食燒毀也不給市民一粒米和一件衣服, 一些大膽的市民試圖在火中搶回糧食都被日軍降兵打殘打傷。 通化市民受到十幾年來的壓迫, 又加之這件事情的激怒, 一場懷著強烈的復仇心理而展開了日本所謂的“屠殺”。 可以說當時百姓完全失去理智, 日方三千軍人(也有一萬人的說法)和五萬平民被擊斃。 不過第二天通化司令部才反應過來, 下達命令:只抓不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