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日知錄丨朱熹:沒有建立起內心的秩序,外在便永無寧日

日知錄

耳目役於外, 攬外事者, 其實是自墮, 不肯自治, 只言短長, 不能反躬者也。

——《近思錄》

“紛繁”是在說這個世界, “忙碌”是在說我們自己。

為什麼明明這麼努力, 卻依然感到如此“匱乏”?

日復一日的行色匆匆、向外追逐, 哪裡才是我們要找的“安全感”?

缺少了“自治”的“自強不息”, 終究是成了“自墮”, 多少人活成了“分裂”的狀態。

有時候, 我們如同螻蟻般卑微, 媚悅取容、跟風討好, 生怕自己不合群。

有時候, 我們仿佛站在制高點, 指手畫腳、憤世嫉俗, 看不慣一切人一切事。

沒有建立起內在的秩序, 外在便永無寧日, 到頭來只不過是在愈發努力地損耗自己。

回歸易簡, 是回歸於內, 學會自立。

自立, 是懂得反躬自治, 不求見知于人世, 而求真知於自己;不求粉飾於耳目, 而求無愧於隱微。

“蒼蠅附驥, 捷則捷矣, 難辭處後之羞;蘿蔦依松, 高則高矣, 未免仰攀之恥。 ”

不再孜孜不倦地去迎合世俗意義上的“標配”,

而是真正開始懂自己做自己, 在“標準化”的廢墟上, 重建自己內在的秩序。

回歸易簡, 是回歸於一, 學會專注。

專注, 是懂得拒絕取捨, 不再時時事事疲於應對, 而是能為能不為, 有所為有所不為。

《易》曰:“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

於分內之事, 能力擔當;於分外之事, 能善擺脫。

子曰:“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 ”

縱使世事紛亂陳雜, 內心始終保持清醒的覺知, 不縱弛放逸, 只是將“誠敬”持守到底。

回歸易簡, 是和而不同, 是內在與外在的和解。

和而不同, 是以重持輕, 於混俗之中能脫俗。

於是非邪正之際不失從違之正, 於利害得失之前不起趨避之私。

和而不同, 是涵容寬厚, 不再求全責備。

於人不輕為喜怒, 於物不重為愛憎。

如此意氣和平, 心境常如明鏡止水, 天下自無可厭之事、可惡之人。

智者懂得忙裡偷閒, 鬧中取靜, 卻不是要做寄身山林, 絕塵遠俗的隱士。

能於靜中觀世事紛擾, 能向閑處看世人奔忙, 方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