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來漢口車站路一帶過早,講究!三十天不重樣

最近有讀者私我, 要求寫點老漢口的小吃, 那就聊聊我單位附近的車站路吧!

一句話:在車站路過早, 一個月不重樣!

車站路, 正對著京廣鐵路大智門火車站,

走到這邊就是老火車站, 走到對面就是粵漢碼頭。 1896年漢口法租界設立以後才形成了車站路。

數年已過, 仍可以在各式老建築中找到繁華的縮影。 美國駐漢總領事館舊址、東方匯理銀行漢口分行舊址、英商贊育藥房舊址、塗坤山(英國亞細亞火油公司買辦)公館、漢口聖母無原罪堂無不代表歷史。 當然在這條歷史的街道裡, 最不缺的就是美食。

在武漢, 把吃早餐都叫過早。 據記載“過早”這一詞彙最早出現在清代道光年間, 相較於粵語的“飲早茶”, “過早”顯得市井氣十足, “飲”需要細嚼慢嚥、緩緩磨咂, “過”則是風風火火、狼吞虎嚥。 藏于車站路刁角的早餐店, 家家都要排隊。

200米, 有豆皮、熱乾麵、面窩、水餃、燒餅、生燙粉、糯米雞......

龐氏熱乾麵

吃一口地道老漢口味道的熱乾麵

在武漢, 熱乾麵隨處可見, 但一碗地道的老漢口熱乾麵卻不常見。 一碗地道老漢口味道的熱乾麵等於堿面、醬油、芝麻醬、辣椒油、蘿蔔丁、蔥花, 但我們平時所吃的熱乾麵卻是各種亂七八糟的組合, 很少能吃到純粹的熱乾麵。

直到走在洞庭街的這條路上, 我意外的發現了地道老漢口味道的熱乾麵——龐記熱乾麵。 說到龐記熱乾麵, 它絕對是熱乾麵界的勞模, 全年無休24小時營業。 1975年前龐女士還是一家工廠做白案的後勤人員, 後因工廠倒閉便開始做熱乾麵;1975年龐女士在一元路坤厚裡開了第一家店;2012年註冊龐美齡熱乾麵;2016年因需改造拆遷, 才搬遷至車站路。 現龐女士名下已有兩家門店。

吃過熱乾麵後忍不住給老闆點贊,第一反應就是想加盟,一開口便被老闆婉言拒絕了。龐女士說:“很多人想要加盟我的店,但我都沒答應。因為加盟的人只想賺錢而不會用心去做麵條,我只想堅持做最地道的熱乾麵,如果要吃亂七八糟的就去別家吃。”龐女士的堅持確實讓我深受感觸,現在越來越少人去堅持這些有意義的傳承。

一碗好吃的熱乾麵並不是只要把它煮熟,而是要用心。首先是選面,龐記熱乾麵的面並不是菜市場隨處可見的面,它的面是按照龐女士的需求,用蛋清壓制而成,以保證它的口感光滑、有勁道;其次是芝麻醬,芝麻醬也是為龐女士私人訂制,無任何雜質,散發著純粹的芝麻香;最後是成熟的技術,好的材料加上成熟的技術才能造就一碗好吃的熱乾麵。

北方餃子館

95年雙高先生堅持每天洗豬肉

別看店主年紀小、顏值高,做起事來可是一點不含糊。只見他一手端盤,一手盛餃子,一邊對著我們微笑,手法極其嫺熟。問清我們的來意後,他略帶害羞的往廚房裡走去,經過幾分鐘的調整後便跟我們熟絡起來。

95年的高先生2015年從河南周口來到武漢,5月8日在洞庭街108號開了第一家北方餃子館。雖然才來武漢一年半,但餃子館卻經營的如火如荼,這也是在高先生的意料之外。為迎合武漢人的口味,他們對餃子也進行了適當的改良,但還是白菜鮮肉餃子、芹菜鮮肉餃子和韭菜鮮肉餃子賣的最好,平均每天能賣出2000個左右。

好吃的美食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原材料貨真價實,北方餃子館也不例外。餃子好壞主要取決於餃子皮和餡。餃子皮所用的麵粉也是極有講究,在麵粉裡加入了蛋清和一些專業的技術。

首先為方便切面塊要將其揉成粗細均勻的條,然後切成餃子皮大小的團,最後下刀時速度要快,落刀要准。這樣出來的餃子皮才會邊薄,中間厚,嚼起來既有勁道還爽口。

餃子餡也有指定的供應商,每次都是提前一天致電供應商留好所需的豬肉,第二天親眼驗肉,達到滿意度後,高先生會對豬肉進行清洗,監督整個絞肉的過程。

味道好,所以客戶多。不僅僅只是洞庭街的居民愛吃高先生的餃子,連遠在武昌、漢陽、東西湖的人也會聞名而吃,走的時候還會帶走一部分速凍的。因為所有的原材料無任何添加劑,所以不宜長期存放。臨走之時,高先生告訴我:“隔段時間東西湖的老兩口就會來他們這裡吃,走的時候都會帶上7、800個。因為老兩口老家是北方的,來武漢後幾乎很難吃到正宗的北方水餃了,來這裡才找到了家鄉的味道。”

紅玫瑰燒餅

燒餅鋪堅持祖傳老面工藝 30年

小店在這條街經營了8、9年,三四平的鋪子,幾十年如一日來始終堅持著老面工藝。鋪子是由一對來自安徽阜陽的孫氏夫婦經營著,孫師傅自小學二年級後便跟著父親從老家來到武漢做燒餅,一做便是30年。不要看這裡攤位小,一天平均能買7、8百個燒餅,最多能賣上千個。

在我去的二十分鐘裡,來買燒餅的人沒有斷過。燒餅有怪味燒餅、紅糖燒餅、原味燒餅、燒餅夾雞蛋、燒餅夾肉五種口味,其中紅糖燒餅賣的最多。跟孫師傅瞭解後才知道,之所以燒餅好吃,其一是麵粉,孫師傅家的麵粉是採用經過8小時發酵的老面,且無任何添加劑;其二是紅糖,市面上以白糖居多,而他家祖傳秘制的的紅糖甜而不膩且香濃;其三是芝麻,芝麻量要適中才會香而好吃。

再好的技術與原材料也抵不過師傅的用心,孫師傅每天淩晨四點起床開始做準備工作,下午六七點才收攤,收攤後回去繼續為明天做準備,直到晚上10點才結束一天的工作。一年下來,也只有過年在家休息十幾天。

30年的堅持讓遠方的小夥對燒餅戀戀不忘,還好現在可以快遞。孫師傅告訴我:“遠在廣州工作的小夥子因為特別喜歡吃我們家的燒餅,所以每次都讓住在車站路的姨媽給寄過去,一寄就是二三十個。寄過去後只需要在微波爐上加點水叮3—5秒就可以吃了”。

惠友豆皮

想吃就趁早 晚了就沒了

只要在武漢過早,沒有不知道豆皮的。惠友豆皮的豆皮已是20多年的老店,光是每天早起排隊的人最有說服力了。想著人太多,晚點再來採訪,結果就關門了。看來好吃的東西要趁早來,晚點就沒了。

現在市場經濟慘澹,很多地方不得不24小時營業。可惠友豆皮就是這麼任性的關門,可想而知其好吃程度已到讓你願意為它起早。現在看惠友豆皮經營的如火如荼,可20年前的王師傅的想法卻是極其簡單。王師傅最初想開一家豆皮店,僅僅只是因為因下崗生活所迫,想開一家武漢特產店,於是有了今天的惠友豆皮。

市面上豆皮的原材料都差不多,那惠友豆皮的味道如何略勝一籌呢?因為鍋和技術。眾說周知,做豆皮時都需要用一個超大的鐵板鍋子來翻面豆皮,但是就是因為這個鍋子,豆皮的味道就和其他家有了區別。豆皮的皮因為熱量比較均勻,所以最後呈現出來的口感是比較硬的。

王師傅做豆皮的技術也是毋庸置疑的,為提高效率,將蛋皮事先煎好,做時直接攤開,拿油潤過,鋪一層蒸的略硬的糯米,加上豬油一煎,豆皮皮脆米鮮,再加肉丁幹子和榨菜,飽滿。老武漢口味的豆皮,口感很鮮。

想做好美食,唯一的捷徑就是堅持貨真價實!

吃過熱乾麵後忍不住給老闆點贊,第一反應就是想加盟,一開口便被老闆婉言拒絕了。龐女士說:“很多人想要加盟我的店,但我都沒答應。因為加盟的人只想賺錢而不會用心去做麵條,我只想堅持做最地道的熱乾麵,如果要吃亂七八糟的就去別家吃。”龐女士的堅持確實讓我深受感觸,現在越來越少人去堅持這些有意義的傳承。

一碗好吃的熱乾麵並不是只要把它煮熟,而是要用心。首先是選面,龐記熱乾麵的面並不是菜市場隨處可見的面,它的面是按照龐女士的需求,用蛋清壓制而成,以保證它的口感光滑、有勁道;其次是芝麻醬,芝麻醬也是為龐女士私人訂制,無任何雜質,散發著純粹的芝麻香;最後是成熟的技術,好的材料加上成熟的技術才能造就一碗好吃的熱乾麵。

北方餃子館

95年雙高先生堅持每天洗豬肉

別看店主年紀小、顏值高,做起事來可是一點不含糊。只見他一手端盤,一手盛餃子,一邊對著我們微笑,手法極其嫺熟。問清我們的來意後,他略帶害羞的往廚房裡走去,經過幾分鐘的調整後便跟我們熟絡起來。

95年的高先生2015年從河南周口來到武漢,5月8日在洞庭街108號開了第一家北方餃子館。雖然才來武漢一年半,但餃子館卻經營的如火如荼,這也是在高先生的意料之外。為迎合武漢人的口味,他們對餃子也進行了適當的改良,但還是白菜鮮肉餃子、芹菜鮮肉餃子和韭菜鮮肉餃子賣的最好,平均每天能賣出2000個左右。

好吃的美食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原材料貨真價實,北方餃子館也不例外。餃子好壞主要取決於餃子皮和餡。餃子皮所用的麵粉也是極有講究,在麵粉裡加入了蛋清和一些專業的技術。

首先為方便切面塊要將其揉成粗細均勻的條,然後切成餃子皮大小的團,最後下刀時速度要快,落刀要准。這樣出來的餃子皮才會邊薄,中間厚,嚼起來既有勁道還爽口。

餃子餡也有指定的供應商,每次都是提前一天致電供應商留好所需的豬肉,第二天親眼驗肉,達到滿意度後,高先生會對豬肉進行清洗,監督整個絞肉的過程。

味道好,所以客戶多。不僅僅只是洞庭街的居民愛吃高先生的餃子,連遠在武昌、漢陽、東西湖的人也會聞名而吃,走的時候還會帶走一部分速凍的。因為所有的原材料無任何添加劑,所以不宜長期存放。臨走之時,高先生告訴我:“隔段時間東西湖的老兩口就會來他們這裡吃,走的時候都會帶上7、800個。因為老兩口老家是北方的,來武漢後幾乎很難吃到正宗的北方水餃了,來這裡才找到了家鄉的味道。”

紅玫瑰燒餅

燒餅鋪堅持祖傳老面工藝 30年

小店在這條街經營了8、9年,三四平的鋪子,幾十年如一日來始終堅持著老面工藝。鋪子是由一對來自安徽阜陽的孫氏夫婦經營著,孫師傅自小學二年級後便跟著父親從老家來到武漢做燒餅,一做便是30年。不要看這裡攤位小,一天平均能買7、8百個燒餅,最多能賣上千個。

在我去的二十分鐘裡,來買燒餅的人沒有斷過。燒餅有怪味燒餅、紅糖燒餅、原味燒餅、燒餅夾雞蛋、燒餅夾肉五種口味,其中紅糖燒餅賣的最多。跟孫師傅瞭解後才知道,之所以燒餅好吃,其一是麵粉,孫師傅家的麵粉是採用經過8小時發酵的老面,且無任何添加劑;其二是紅糖,市面上以白糖居多,而他家祖傳秘制的的紅糖甜而不膩且香濃;其三是芝麻,芝麻量要適中才會香而好吃。

再好的技術與原材料也抵不過師傅的用心,孫師傅每天淩晨四點起床開始做準備工作,下午六七點才收攤,收攤後回去繼續為明天做準備,直到晚上10點才結束一天的工作。一年下來,也只有過年在家休息十幾天。

30年的堅持讓遠方的小夥對燒餅戀戀不忘,還好現在可以快遞。孫師傅告訴我:“遠在廣州工作的小夥子因為特別喜歡吃我們家的燒餅,所以每次都讓住在車站路的姨媽給寄過去,一寄就是二三十個。寄過去後只需要在微波爐上加點水叮3—5秒就可以吃了”。

惠友豆皮

想吃就趁早 晚了就沒了

只要在武漢過早,沒有不知道豆皮的。惠友豆皮的豆皮已是20多年的老店,光是每天早起排隊的人最有說服力了。想著人太多,晚點再來採訪,結果就關門了。看來好吃的東西要趁早來,晚點就沒了。

現在市場經濟慘澹,很多地方不得不24小時營業。可惠友豆皮就是這麼任性的關門,可想而知其好吃程度已到讓你願意為它起早。現在看惠友豆皮經營的如火如荼,可20年前的王師傅的想法卻是極其簡單。王師傅最初想開一家豆皮店,僅僅只是因為因下崗生活所迫,想開一家武漢特產店,於是有了今天的惠友豆皮。

市面上豆皮的原材料都差不多,那惠友豆皮的味道如何略勝一籌呢?因為鍋和技術。眾說周知,做豆皮時都需要用一個超大的鐵板鍋子來翻面豆皮,但是就是因為這個鍋子,豆皮的味道就和其他家有了區別。豆皮的皮因為熱量比較均勻,所以最後呈現出來的口感是比較硬的。

王師傅做豆皮的技術也是毋庸置疑的,為提高效率,將蛋皮事先煎好,做時直接攤開,拿油潤過,鋪一層蒸的略硬的糯米,加上豬油一煎,豆皮皮脆米鮮,再加肉丁幹子和榨菜,飽滿。老武漢口味的豆皮,口感很鮮。

想做好美食,唯一的捷徑就是堅持貨真價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