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我發了瘋地讀書,還能追上早已遠去的他嗎?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徐志摩《偶然》

R 走的時候我去送他,

小心躲閃著不讓他和他的家人看到。 送別於我而言向來都只是一個人的事, 一個人出去, 一個人回來, 一個人失落, 一個人遠遠地看另一個人一眼, 假如這也算是送別。

R 那天穿著黑色的奈克 T 恤, 深色的牛仔, 斜挎著一個包, 同母親走在一起。 上火車前他沖家人朋友笑著揮了揮手, 然後帶一絲留戀地, 意味深長地望了空闊的候車室一眼, 那一刻我好緊張。 我多麼希望他會看到我, 然後也笑著沖我揮揮手。 但他沒有, 又或者已經看到了, 只是沒認出是我。

我一廂情願地以為那一眼是為我而回注的。 現在我知道那不過是要遠走高飛的人臨行前對故土的告別。 R 要去美國。

R 說, 我過得很好, 就是語言還有些障礙。

我說, 喔, 那要努力學英語啊。

R 說, 哎, 數學倒是簡單得不行, 英雄無用武之地啊。 你真不知道美國中學是怎麼考數學的。 先給你一道題, 做不來?好, 沒關係, 那就換一道簡單的。 還做不來?那就來試試更簡單的……

R 說, 畢竟無論用什麼語言講什麼話, 數位是不變的。 美國有個尋找外星人的民間機構, 一天二十四小時向外太空發送信號想尋找外星人。 你知道他們發送什麼信號嗎?

我說, 數字吧。

R 說, 對啦。 感覺自己在這兒就像外星人。

我說, 你需要慢慢適應。

我只見過 R 的母親。 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美國發展事業, 因此 R 從小都與母親住在一起, 幾乎沒見過父親幾面。 初二的時候他父親回來了一趟, 要帶家人一起走, 但 R 拒絕了。 他說, 他想在這兒把初中念完。 父親無奈, 只得依他。

初中時我與 R 是同桌。 同桌也許根本算不了什麼, 只是胳膊不小心碰在一起時, 他漫不經心地道歉, 而我偷偷地臉紅而已。 那時候的我就像一株發育不良的蒲公英, 但卻不能用蒼白那種略帶點淒涼的美麗的詞語來形容自己, 只能說是臉色蠟黃,

羸弱、瘦小, 體質極差, 一在人多的地方多站幾分鐘, 就會心慌、出冷汗, 甚至昏厥。 小學四年級, 在主持升旗儀式時(我是大隊長), 我因為低血糖當著全校師生的面暈倒, 後腦勺重重地撞在水泥地上。 身後幾步處就是臺階, 倘若當時站得再靠後幾步, 也許我就再也站不起來了。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暈倒, 也是第一次住院。 我直到現在還記得去醫院的路上我一直在不停地嘔吐一些黃水。 媽媽說, 她當時嚇壞了, 據說嘔吐是大腦受撞擊時最危險的徵召。 上初中後身體仍不見好轉, 初中的第一次體育課上又舊病復發, 眼前一黑, 暈了過去。 但那次卻沒住院。 R 就排在我後面, 他在我向後倒去時伸手一把扶住了我。 然後我驀地恢復意識,
恍恍惚惚地, 周圍的世界似顯出一種詭異的藍黑色, 陽光像中了毒般灰暗, 眼前掠過一張張臉, 一張張變了色的、似被藍黑顏色描了一遍的臉, 耳朵裡聽到一種奇怪的、尖厲而低沉的聲響, 以及一些嘈雜的人聲, 像是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傳過來。 我覺得自己仿佛有點魂魄出竅, 仿佛隨時都可以離開這個變了形的世界。 然後我聽到了 R 的聲音, 那麼冷靜, 那麼有力而從容不迫, 喧嘩中只有他的聲音是沒被扭曲過的清晰:快點扶到醫務室去!接著我便覺得自己像幽靈一樣被人拽著托著歪歪扭扭地走, 走過一張張臉和暗色陽光鋪就的路。

那以後 R 便對我特別地照顧。他督促我吃早飯,告訴我怎樣搭配早飯最合理。他甚至為我買了一袋葡萄糖,告訴我補充葡萄糖就是補充血糖。他教我一旦覺得呼吸很累,心慌,出冷汗,就要立即躺一會兒或者坐下來,喝點糖水,以防昏厥。他說這些用的都是一種漫不經心的口吻,就仿佛是順便提一句似的一帶而過。

早上或中午他總會打招呼般地問一句:去吃飯了麼?用的依然是種漫不經心的口吻,可我知道那並不單純是禮貌性質的問候。他是在關心我。只是那時甚至以後很久,我都有不明白這種關心究竟意味著什麼。

相處久了後便發現,R 無論對誰都是那樣溫存敦厚,幾乎可以說是無私。而我,只不過是無數他關心的人之中的一個。他的數學成績很好,經常會有女孩子——大多是相當漂亮可愛的——來向他請教數學問題。那些女孩子常坐在我位子上,而我只得讓到一邊。有時候看到 R 身邊有那麼多花枝招展的女孩,就有一種想找個地方藏起來的衝動。那麼寒傖土氣、面黃肌瘦的一個我。好像是某個童話,窮姑娘遇上了她的白馬王子;我就是那窮姑娘,R 就是白馬王子,唯一的不同,是 R 不是我的。

初二以後我便極少出現低血糖的症狀了。R 卻一如既往地那樣問候:去吃飯了麼?我便點頭微笑說,吃過了;或者說,這就去吃。只是除此之外,R 與我便極少有別的什麼帶感情色彩的交流了,言談不外乎作業學習。他的關心就像他給我的葡萄糖,是種純白細碎的粉末,看似誘人的甜,兌上了水卻總是淡而無味,除非加得足夠多——可是,R 的關心永遠只是那麼一點,若有若無的那麼一點,怎麼都不會甜。但即使不甜,它也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一旦有一天失去它,我的生活便不再完整。

我知道有一天我會失去他的。可是我居然還是這麼愚蠢地,把我的心寄託給那一點關心了。

R 說,我們的體育課居然要學交誼舞,鬱悶啊。

我說,哎,比跑八百好吧?你沒出洋相吧?

R 說,還好,我還蠻幸運的,一個新加坡的女孩帶著我跳的。

我說,長得怎麼樣?

R 說,還挺漂亮的。真叫那個衰呀,整節課被她牽著兜圈子。

我說,喔。看起來挺好玩的。她叫什麼?

R 說,Kitty。

我說,喔。

初三我發了瘋地讀書,我決心要上這個小城最好的中學,因為我知道 R 一定會考上那所學校——或者不如說,我以為。那天我剪了頭髮,R 見了惋惜地說,為什麼剪了,你留長髮會很好看的。我說,因為想考重點中學。R 笑說,這樣啊,那可一定別辜負你的頭髮,要努力喔。我不假思索地說,當然要努力的,我想和你上一樣的學校。

R 的臉色馬上變得有些難看。他有些尷尬,然後便把他要去美國的事告訴我。

喔,我有些呆滯地回答,勉強擠出一個僵硬笑。我知道 R 的父親在美國的事,也知道遲早有一天 R 會移民美國,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

R 避開我的目光,有些低落地說,其實爸爸早想就讓我去加州,他甚至都已經找過班主任,是我自己要留下來讀完初中。

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在心裡暗暗發誓我要考託福,高中一畢業就去考。我一遍遍地對自己說,我要考託福。我發誓我要憑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向 R 靠近。我想著「有志者事竟成」那樣美麗的箴言,對自己說你一定行的,然後開始瘋狂地學英語。寫字臺、書櫥、床頭、衣櫃、窗臺、牆上以及門邊,甚至是衛生間,每一個角落都被我貼上小紙條,上面記滿了英語單詞、英文詩歌還有名言警句。我試著以三千不到的詞彙量去讀原版的英文著作,跟著磁帶練習原聲電影的對白,往筆記本上大段大段地抄羅伯特·弗洛斯特的詩歌,逼著自己背培根的散文和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我天真的以為這真是一個醜小鴨的故事,只要等待,就一定會等到那個美好的結局。

中考前 R 在我的同學錄上寫道:

See? I’ve stayed here a year more, because of you, who made my memory so beautiful.

就這麼一句話。就為這麼一句話我決心以一生為賭注去追趕他。

初中畢業典禮那天,R 把 QQ 號留給了我。我告訴他,爸媽不讓我上網,所以家裡沒有電腦。R 說,總有一天你會有自己的電腦的,我可以等你。

我可以等你。我可以等你。我把這句話曲解了,把它看成是 R 對我的莫大的鼓勵。我以為他會等我考上託福,等我搭上飛往三藩市的班機,等我有朝一日變成白天鵝,可以毫無愧怍地站在他身邊。可 R 不過是等我陪他聊天而已。

我以英語將近滿分的成績如願考上了重點高中,而 R 去了美國。他就這樣突然地從我生活中消失了。我的生活軌跡是一個小圓,而他的卻是一條直線,有一天我們偶然有了一個交點,可相交之後便不會有再見,他可以筆直地走他的路,而我卻必須繼續沿著我既定的軌跡繞著某個可笑卻無法擺脫的中心周而復始地走下去。如果說我想離開這個圓,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地很快地繞著圓走、走,直到積蓄起足夠的加速度可以使我擺脫圓的向心力。我是那麼天真地篤定地相信我可以做到,就憑所謂的努力與回報成正比;可是我卻忘了就算有一天我果真擺脫了那個圓,那時候的我還能追上早已遠去的他嗎?

(未完。)

本文節選自《半個世界下雨》,作者劉玥。

//

- 本文選自豆瓣閱讀原創作品 -

我們踩著風

劉玥

豆瓣評分 9.4

限時免費

人們胸口亮著燈 / 從雪幕中傳來火光聲 / 連春都無法融化的雪人 / 忍著饑渴 / 唱世界上所有等待的歌 / 撿起一塊石頭 / 卻不知該扔向何處 / 首爾的麵包與愛情 / 首爾的麵包與淚水 / 首爾上空望著窮人的星星

留學,旅行,成長,感謝,告別……我們都年輕過。我們都年輕著。

↙ 點擊閱讀原文,繼續閱讀《我們踩著風》。

那以後 R 便對我特別地照顧。他督促我吃早飯,告訴我怎樣搭配早飯最合理。他甚至為我買了一袋葡萄糖,告訴我補充葡萄糖就是補充血糖。他教我一旦覺得呼吸很累,心慌,出冷汗,就要立即躺一會兒或者坐下來,喝點糖水,以防昏厥。他說這些用的都是一種漫不經心的口吻,就仿佛是順便提一句似的一帶而過。

早上或中午他總會打招呼般地問一句:去吃飯了麼?用的依然是種漫不經心的口吻,可我知道那並不單純是禮貌性質的問候。他是在關心我。只是那時甚至以後很久,我都有不明白這種關心究竟意味著什麼。

相處久了後便發現,R 無論對誰都是那樣溫存敦厚,幾乎可以說是無私。而我,只不過是無數他關心的人之中的一個。他的數學成績很好,經常會有女孩子——大多是相當漂亮可愛的——來向他請教數學問題。那些女孩子常坐在我位子上,而我只得讓到一邊。有時候看到 R 身邊有那麼多花枝招展的女孩,就有一種想找個地方藏起來的衝動。那麼寒傖土氣、面黃肌瘦的一個我。好像是某個童話,窮姑娘遇上了她的白馬王子;我就是那窮姑娘,R 就是白馬王子,唯一的不同,是 R 不是我的。

初二以後我便極少出現低血糖的症狀了。R 卻一如既往地那樣問候:去吃飯了麼?我便點頭微笑說,吃過了;或者說,這就去吃。只是除此之外,R 與我便極少有別的什麼帶感情色彩的交流了,言談不外乎作業學習。他的關心就像他給我的葡萄糖,是種純白細碎的粉末,看似誘人的甜,兌上了水卻總是淡而無味,除非加得足夠多——可是,R 的關心永遠只是那麼一點,若有若無的那麼一點,怎麼都不會甜。但即使不甜,它也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一旦有一天失去它,我的生活便不再完整。

我知道有一天我會失去他的。可是我居然還是這麼愚蠢地,把我的心寄託給那一點關心了。

R 說,我們的體育課居然要學交誼舞,鬱悶啊。

我說,哎,比跑八百好吧?你沒出洋相吧?

R 說,還好,我還蠻幸運的,一個新加坡的女孩帶著我跳的。

我說,長得怎麼樣?

R 說,還挺漂亮的。真叫那個衰呀,整節課被她牽著兜圈子。

我說,喔。看起來挺好玩的。她叫什麼?

R 說,Kitty。

我說,喔。

初三我發了瘋地讀書,我決心要上這個小城最好的中學,因為我知道 R 一定會考上那所學校——或者不如說,我以為。那天我剪了頭髮,R 見了惋惜地說,為什麼剪了,你留長髮會很好看的。我說,因為想考重點中學。R 笑說,這樣啊,那可一定別辜負你的頭髮,要努力喔。我不假思索地說,當然要努力的,我想和你上一樣的學校。

R 的臉色馬上變得有些難看。他有些尷尬,然後便把他要去美國的事告訴我。

喔,我有些呆滯地回答,勉強擠出一個僵硬笑。我知道 R 的父親在美國的事,也知道遲早有一天 R 會移民美國,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

R 避開我的目光,有些低落地說,其實爸爸早想就讓我去加州,他甚至都已經找過班主任,是我自己要留下來讀完初中。

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在心裡暗暗發誓我要考託福,高中一畢業就去考。我一遍遍地對自己說,我要考託福。我發誓我要憑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向 R 靠近。我想著「有志者事竟成」那樣美麗的箴言,對自己說你一定行的,然後開始瘋狂地學英語。寫字臺、書櫥、床頭、衣櫃、窗臺、牆上以及門邊,甚至是衛生間,每一個角落都被我貼上小紙條,上面記滿了英語單詞、英文詩歌還有名言警句。我試著以三千不到的詞彙量去讀原版的英文著作,跟著磁帶練習原聲電影的對白,往筆記本上大段大段地抄羅伯特·弗洛斯特的詩歌,逼著自己背培根的散文和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我天真的以為這真是一個醜小鴨的故事,只要等待,就一定會等到那個美好的結局。

中考前 R 在我的同學錄上寫道:

See? I’ve stayed here a year more, because of you, who made my memory so beautiful.

就這麼一句話。就為這麼一句話我決心以一生為賭注去追趕他。

初中畢業典禮那天,R 把 QQ 號留給了我。我告訴他,爸媽不讓我上網,所以家裡沒有電腦。R 說,總有一天你會有自己的電腦的,我可以等你。

我可以等你。我可以等你。我把這句話曲解了,把它看成是 R 對我的莫大的鼓勵。我以為他會等我考上託福,等我搭上飛往三藩市的班機,等我有朝一日變成白天鵝,可以毫無愧怍地站在他身邊。可 R 不過是等我陪他聊天而已。

我以英語將近滿分的成績如願考上了重點高中,而 R 去了美國。他就這樣突然地從我生活中消失了。我的生活軌跡是一個小圓,而他的卻是一條直線,有一天我們偶然有了一個交點,可相交之後便不會有再見,他可以筆直地走他的路,而我卻必須繼續沿著我既定的軌跡繞著某個可笑卻無法擺脫的中心周而復始地走下去。如果說我想離開這個圓,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地很快地繞著圓走、走,直到積蓄起足夠的加速度可以使我擺脫圓的向心力。我是那麼天真地篤定地相信我可以做到,就憑所謂的努力與回報成正比;可是我卻忘了就算有一天我果真擺脫了那個圓,那時候的我還能追上早已遠去的他嗎?

(未完。)

本文節選自《半個世界下雨》,作者劉玥。

//

- 本文選自豆瓣閱讀原創作品 -

我們踩著風

劉玥

豆瓣評分 9.4

限時免費

人們胸口亮著燈 / 從雪幕中傳來火光聲 / 連春都無法融化的雪人 / 忍著饑渴 / 唱世界上所有等待的歌 / 撿起一塊石頭 / 卻不知該扔向何處 / 首爾的麵包與愛情 / 首爾的麵包與淚水 / 首爾上空望著窮人的星星

留學,旅行,成長,感謝,告別……我們都年輕過。我們都年輕著。

↙ 點擊閱讀原文,繼續閱讀《我們踩著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