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我就是個代步車——豐田威馳1.5自動2014低配

此帖已被收錄至論壇精選日報-精挑細選。 想訂閱此頻道, 戳這裡。

自從把購車這件事寫入日程表之後, 就一直開始在做功課, 各個汽車論壇裡面也是天天泡, 還有各位大神的群裡面也常旁聽, 聽各位大神傳授汽車知識, 從對車一點不懂, 到現在的十竅通了九竅, 也算是個小小的進步。

和大部分朋友一樣, 我也同樣經過了對不同車型的糾結, 面對多種車型無從下手。 各網友大談操縱性、劈彎道、獨立懸掛、爬坡四驅和兩驅的不同之類的時候, 也被唬的一愣一愣, 感覺各種不明覺厲。 後來聽了各位大神的分析,

特別是隨風大神說的, 車都各有優點缺點, 最重要的是你買車來幹什麼, 想通了這點, 也就知道什麼車合適了自己。

於是我回頭想想自己的用車環境:市區, 常塞車, 基本不跑高速, 典型的上下班代步買菜車用途, 什麼操縱性, 什麼彎道之類的都和我基本無關, 市區塞車路, 任你跑你也跑不到多快。 加上自己基本是個懶人+窮人, 所以希望車子一定要省油省心, 畢竟自己是買了個工具回來使用, 而不是買了個大爺回家伺候的。 正如群裡某位大神說的:歐美車是一種氣質, 德國車是機械, 老美車是力量, 日本車是工具——既然這麼說了, 就看看日本車吧。

說到日系車, 純粹從車來說, 身邊的朋友基本也就一個說法:再不懂車的人,

也敢買豐田車, 或許這是從另外一種側面說明其品質的穩定性吧。 自己之前從事過一段時間機械行業(搞注塑機的), 確實感覺到小日本做電子機械類的東西, 穩定性確實不錯, 所以目光最後還是轉向了豐田。

既然決定要買車, 那就看銀子了。 考慮到自己不過是要個代步車, 自然是從最入門級別的車開始看。 老威馳以前看過, 有種傻乎乎的感覺, 呆萌呆萌的, 不太喜歡。 去年年底見新威上市之後, 雖然覺得外形還是一般, 但是總算看起來年輕化了一點, 自己坐了下, 感覺空間對於我一家幾口人來說還是挺充裕的, 後排地板全平, 無形中使後排乘坐得更自在。 當然, 這車最大的詬病就在於配置非常低, 特別是和一些國產車對比之後,

感覺真是挺寒酸的, 也一度糾結過是不是不如買個配置高的國產車算了。 糾結了一段時間後, 閒聊中知道某同事的國產車的各種小問題不斷, 各種高油耗, 以及看到網上的評論, 想想看, 配置什麼的, 我又不是買豪車, 就圖個耐用性好點的家用車, 於是就下定決心, 威馳就威馳吧!

然後到了今年8月底, 終於提車, 到今天差不多也開了一個月左右, 入手的是1.5AT的最低配置, 然後自己慢慢加了各種東西, 例如導航(2千多的導航在4S店標價7800, 嚇死爹了), 行車記錄儀, 發動機護板, 自己另外再噴了一層底盤裝甲, 加貼了各種小車內裝飾件等, 總算是像模像樣地弄起來了。

開車一個月, 正如其他網友反映的那樣, 路不太好的時候,

車內的路噪比較明顯, 懸掛是偏硬一點的, 漆面不夠厚, 車身1噸出頭, 動力一般, 猛加速的時候會聽到發動機的咆哮。 說完缺點, 剩下就是實用性了。 省油是最關鍵的, 9月初回來時候加了油, 當時剩餘2格多一點, 加了180的92油(當時油價應該是7.18左右)然後跑到9月25日, 跌到和也差不多2格多一點點, 基本和原來的位置差不多。 每天來回大概20到22公里左右, 每天下班回家10公里多點要從5點半塞到6點半, 偶爾開空調。 當然, 個人駕駛不激烈, 基本都是維持發動機轉速在1500到2000左右, ECO燈基本都是長亮的。 在未過首保的情況下, 算了下大概也是5毛左右每公里, 相信過首保之後油耗會更好點。

最後的個人小總結, 新威馳就是個市區代步車, 省油省心,

配置寒酸, 是個中用不中看的傢伙, 對我而言, 是個用著挺順手的工具車。

大家都要的招牌動作,大鵬展翅

自己淘的晴雨擋,門碗貼,自己搞定

貼了小圓鏡,倒車方便很多

還是淘的扶手箱,座椅墊

防踢墊,扶手飾之類的

後視鏡上是行車記錄儀,還有自己裝的導航

地球人都知道的柚子皮

最後是鑰匙

聯想手機渣圖元。。。。大家莫怪

大家都要的招牌動作,大鵬展翅

自己淘的晴雨擋,門碗貼,自己搞定

貼了小圓鏡,倒車方便很多

還是淘的扶手箱,座椅墊

防踢墊,扶手飾之類的

後視鏡上是行車記錄儀,還有自己裝的導航

地球人都知道的柚子皮

最後是鑰匙

聯想手機渣圖元。。。。大家莫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