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戊戌六君子”本來是七位:慈禧最初要處斬的是7個人

戊戌變法後, 慈禧最初要處斬的是7個人——

戊戌變法失敗以後, 譚嗣同等6人在北京菜市口刑場慷慨就義。 他們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戊戌六君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 慈禧太后最初要處斬的不是6個人, 而是7個人, 那第七位君子就是當時官至二品的禮部右侍郎徐致靖。

徐致靖(1826-1918), 字子靜, 江蘇宜興人, 思想開明, 擁護革新, 曾給光緒皇帝上過有名的《人才保薦折》, 保薦過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張元濟等維新人士。 當年慈禧發動戊戌政變, 囚禁光緒皇帝, 大肆逮捕維新派官員。 徐致靖也進了監獄。

慈禧親筆批文立即斬決的頭一個人就是徐致靖。 李鴻章與徐致靖的父親是同科進士, 又是密友, 私交很深。 李鴻章就想方設法救徐。 他知道自己出面救徐致靖不妥, 只好求慈禧的紅人榮祿幫忙。 礙于面子, 榮祿只好向慈禧說情。 不料慈禧大怒, 責怪榮祿為帝黨開脫。

榮祿馬上跪地申訴說徐致靖只是個書呆子, 根本不懂得新政, 只是在維新派裡唱昆曲、玩圍棋而已, 而且在宣佈維新後的3個月內, 皇帝一次也沒有召見過他。

慈禧立即派太監查詢。 因宮廷規定, 皇帝召見任何人都要有記載, 一查便知。 太監核查後回報說:3個月內皇帝確實沒有召見過徐致靖。

這下慈禧稍有轉色, 再加之榮祿是她最寵信之人, 慈禧就改判徐致靖為“監候”(即死緩)。

徐致靖大難不死, “戊戌七君子”變為“戊戌六君子”。 徐致靖出獄後, 一直居住在杭州, 改名徐僅叟, 意思是“六君子”被害, 刀下僅存的老朽。

辛亥革命後, 康有為、梁啟超都到杭州拜覓了他, 稱他為維新元老。 徐致靖曾對康有為談起他曾在獄中寫了《祭六君子文》, 《讀正氣歌》等詩文。 後來, 康有為參與了張勳發動的宣統復辟活動, 徐致靖氣憤地寫信責駡他並要他迅速離開北京。 1918年春, 徐致靖病逝于杭州, 終年75歲。 徐致靖的長子徐仁鑄, 曾任湖南學政;二子徐仁鏡為翰林院編修, 均為維新黨人, 變法失敗後被慈禧革職“永不敘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