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跨界融合,雙「充」合一 | Anker超級充體驗

Hello 大家好, 今天筆者將要給大家帶來的是知名品牌Anker前不久推出的新品「Anker 超級充」的上手體驗。

在具體探究這款產品前, 筆者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如何看待「跨界」這件事?

關於「跨界」, 事實上無論是在演藝界還是數碼產品等領域, 都不算新鮮事。 體育明星田亮轉型演藝圈, 是為「跨界」;手機與平板結合誕下的Phoneblet, 也是「跨界」。 各種案列, 不勝枚舉。 但「跨界」卻是冒著風險的創新, 田亮是成功了, 但Phoneblet有幾個朋友還記得?

今天, Anker就大膽的「跨界」:產品「Anker超級充」融合了傳統移動電源與充電器, 其內置5000mAh、具備2個USB充電口, 還同時具備AC插腳, 可自由在充電器&充電寶兩種狀態間切換。 那麼體驗到底如何?「跨界」能成功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開箱 | 貼心與國際範

在百度百科的介紹中, Anker是一家誕生於美國加州, 由前Google工程師Steven Yang創辦的全球註冊品牌。 而從整個開箱過程來看, 你的確可以感受到這個品牌濃濃的「國際範」。

產品的外包裝採用藍白相間打底, 正面僅印有品牌Logo, 給人簡潔、小清新的養眼感覺。 另外, 盒子底部印有一些產品生產和參數資訊, 這裡筆者就不再做展示。

筆者所說的「國際範」, 看完上面兩張圖大家應該能感受到了吧。 包裝盒內裡印有相關英文, 比如「Thanks for choosing Anker」這樣禮貌感謝語, 以及對自身品牌優勢的簡介。

先來看配件。

「Anker 超極充」配件小零碎比較多, 主要集中在一些中英文的紙質說明。

從這些配件, 再聯繫到Anker國內宣傳的「中國區率先登陸」來看, 這款產品未來鐵定還會在歐美等海外市場銷售。 另外, Anker還為「超極充」配備了一根Micro USB數據線和黑色鏤空收納袋。

一般而言, 市面上的充電寶/充電頭產品幾乎少有搭配收納袋的, 而Anker出於用戶收納整理方面體驗的考慮, 此舉還是頗為貼心的。

另外,這根Micro USB資料線筆者再簡單的聊一聊。

市面上的充電頭和充電寶配備的Micro USB資料線品質先拋開不談,它們的長度是兩個極端。前者一般在1m及以上,而後者越短越方便,大多在20cm。而作為一款融合了充電頭和充電寶特性的「跨界」產品,「Anker 超極充」配件的Micro USB資料線產品長度則介於兩者之間,筆者粗略測量下來約60cm。這個長度是折中的辦法,日常無論是當做充電寶資料線還是充電頭資料線,都夠用。

至於品質方面。其線材直徑一般,較之筆者自用的另一品牌QC 3.0充電頭資料線要細一點。另外,「Anker 超極充」Micro USB資料線柔軟度不錯,具備良好的可塑性。

實拍 | 圓潤「小胖墩」

看到「Anker 超極充」真身的第一眼,「小胖墩」的想法就浮現在筆者腦中。在一邊看著它一邊寫下這篇體驗文的同時,筆者又豐富了對它的描述——一個可愛的圓潤「小胖墩」。

誠然,單純從顏值角度而言,「Anker 超極充」可能不會是外貌黨的第一眼選擇,市面上有更多高顏值的存在。但細看之下你會發現的它的「可愛」之處:它身軀為72x70x31mm,既像吃胖了的充電頭,又像拍短了的充電寶,再加上邊角軟潤的過度,給人「小胖墩」的既視感。

另外在材質方面,筆者挺中意Anker的選擇。「Anker 超極充」外殼雖然是塑膠材質,但顯然經過特殊的打磨處理,摸起來非常細膩順滑,整個手感很不錯。

「Anker 超極充」充電插腳採用可折疊設計,可以很方便的打開以及折疊,在充電頭和充電寶之間任意且換。另外,產品機身還配備了三顆LED指示燈和電源開關鍵。LED燈呈藍色,在充電和放電時都會閃爍。

插腳打開、折疊狀態展示

另外,「Anker 超極充」配備了兩個USB輸出口和一個Micro USB輸入口。根據Anker官方的介紹兩個USB輸出口在充電頭模式支援5V/2.1A輸出、充電寶模式5V/3A輸出,而Micro USB支援5V/2.1A輸入。實際表現如何,筆者下文再揭曉。

多圖欣賞:

實測 | 放電快、充電慢

受限於測試工具和軟體,此次筆者主要通過一款「USB檢測儀」+紅米Note 3手機,以及計時器對「Anker 超極充」進行放電輸出和充電效率進行測試。

首先是空載表現。不插電使用情景下,相當於普通雙口移動電源時,「Anker 超極充」的空載電壓為5.11V,空載電流為0A。而在插電情況下,「Anker 超極充」的空載電壓要稍高些,為5.19V。

在接入筆者自用的紅米Note 3手機時,「Anker 超極充」實際輸出電壓在5V出頭(筆者拍攝時為5.02V),電流則穩定在1.1A左右(拍攝時達到峰值1.64A)。此外,筆者還測試用「Anker 超極充」給自己的另一款充電寶充電,其實時表現為:輸出電壓和電流分別穩定在4.95V和1.45A左右。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放電表現不錯,但「Anker 超極充」的充電速度其實偏慢。根據數碼君的實測,從零到一百的充放電測試中(通過Micro USB充電),「Anker 超極充」足足需要三個小時出頭的時間。究其原因,主要是最後10%的電量充電速度拖慢了整體表現。

總結 | 「跨界」,能成功嗎?

OK,以上便是筆者今天帶來的關於「Anker 超極充」的上手體驗。

總的來看,「Anker 超極充」在外觀設計和細節方面,都扎實細心,讓人滿意。而在更為重要的輸入輸出實際表現中,「Anker 超極充」也沒有讓人失望,表現可圈可點。因此,筆者認為在充電頭與充電寶的硬體融合方面,「Anker 超極充」很好的完成了使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的出行困擾。

但「Anker 超極充」其168元的售價,才是考驗消費者的最大門檻。

另外,這根Micro USB資料線筆者再簡單的聊一聊。

市面上的充電頭和充電寶配備的Micro USB資料線品質先拋開不談,它們的長度是兩個極端。前者一般在1m及以上,而後者越短越方便,大多在20cm。而作為一款融合了充電頭和充電寶特性的「跨界」產品,「Anker 超極充」配件的Micro USB資料線產品長度則介於兩者之間,筆者粗略測量下來約60cm。這個長度是折中的辦法,日常無論是當做充電寶資料線還是充電頭資料線,都夠用。

至於品質方面。其線材直徑一般,較之筆者自用的另一品牌QC 3.0充電頭資料線要細一點。另外,「Anker 超極充」Micro USB資料線柔軟度不錯,具備良好的可塑性。

實拍 | 圓潤「小胖墩」

看到「Anker 超極充」真身的第一眼,「小胖墩」的想法就浮現在筆者腦中。在一邊看著它一邊寫下這篇體驗文的同時,筆者又豐富了對它的描述——一個可愛的圓潤「小胖墩」。

誠然,單純從顏值角度而言,「Anker 超極充」可能不會是外貌黨的第一眼選擇,市面上有更多高顏值的存在。但細看之下你會發現的它的「可愛」之處:它身軀為72x70x31mm,既像吃胖了的充電頭,又像拍短了的充電寶,再加上邊角軟潤的過度,給人「小胖墩」的既視感。

另外在材質方面,筆者挺中意Anker的選擇。「Anker 超極充」外殼雖然是塑膠材質,但顯然經過特殊的打磨處理,摸起來非常細膩順滑,整個手感很不錯。

「Anker 超極充」充電插腳採用可折疊設計,可以很方便的打開以及折疊,在充電頭和充電寶之間任意且換。另外,產品機身還配備了三顆LED指示燈和電源開關鍵。LED燈呈藍色,在充電和放電時都會閃爍。

插腳打開、折疊狀態展示

另外,「Anker 超極充」配備了兩個USB輸出口和一個Micro USB輸入口。根據Anker官方的介紹兩個USB輸出口在充電頭模式支援5V/2.1A輸出、充電寶模式5V/3A輸出,而Micro USB支援5V/2.1A輸入。實際表現如何,筆者下文再揭曉。

多圖欣賞:

實測 | 放電快、充電慢

受限於測試工具和軟體,此次筆者主要通過一款「USB檢測儀」+紅米Note 3手機,以及計時器對「Anker 超極充」進行放電輸出和充電效率進行測試。

首先是空載表現。不插電使用情景下,相當於普通雙口移動電源時,「Anker 超極充」的空載電壓為5.11V,空載電流為0A。而在插電情況下,「Anker 超極充」的空載電壓要稍高些,為5.19V。

在接入筆者自用的紅米Note 3手機時,「Anker 超極充」實際輸出電壓在5V出頭(筆者拍攝時為5.02V),電流則穩定在1.1A左右(拍攝時達到峰值1.64A)。此外,筆者還測試用「Anker 超極充」給自己的另一款充電寶充電,其實時表現為:輸出電壓和電流分別穩定在4.95V和1.45A左右。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放電表現不錯,但「Anker 超極充」的充電速度其實偏慢。根據數碼君的實測,從零到一百的充放電測試中(通過Micro USB充電),「Anker 超極充」足足需要三個小時出頭的時間。究其原因,主要是最後10%的電量充電速度拖慢了整體表現。

總結 | 「跨界」,能成功嗎?

OK,以上便是筆者今天帶來的關於「Anker 超極充」的上手體驗。

總的來看,「Anker 超極充」在外觀設計和細節方面,都扎實細心,讓人滿意。而在更為重要的輸入輸出實際表現中,「Anker 超極充」也沒有讓人失望,表現可圈可點。因此,筆者認為在充電頭與充電寶的硬體融合方面,「Anker 超極充」很好的完成了使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的出行困擾。

但「Anker 超極充」其168元的售價,才是考驗消費者的最大門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