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玄武門之變李元吉原本可以不死,為啥他非要給李建成陪葬

小編今天以李元吉的角度解讀一下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篡改後的史書把李元吉黑的很慘, 其實李元吉能夠成為大唐開國的三號人物, 並不是吹出來的。 李淵太原起兵, 讓李元吉留守大本營太原, 讓李建成經營長安搞定關隴集團, 讓李世民經略中原, 讓李孝恭征伐江南。 結果李元吉沒守住太原, 差點被劉武周活捉, 幸虧跑得快, 要不這百八十斤就擱在太原了。 書上說李元吉荒淫殘暴欺壓百姓不愛護士兵導致兵敗, 其實都不是主要原因。 主因是李淵太原起兵把人都帶走了, 太原就是一個空架子,

給誰都守不住。 李世民也幾乎在李元吉跑回來的同時征伐薛舉慘敗, 幸虧跑得快, 要不也回不來。 所以當時的李唐可謂危機四伏。 所以李世民征伐王世充的時候, 李淵讓李元吉當他的副手。 可以說李元吉的軍事水準還是不錯的。 洛陽之戰到了最危急的關頭, 竇建德帶了十幾萬人馬前來支援王世充, 李世民圍點打援, 繼續圍困王世充的就是李元吉。 所以得勝還朝, 李元吉功勞僅次於李世民, 所以李淵給了他開齊王府鑄幣的特權。 李元吉的江湖地位是打出來的, 不是吹出來的。

李建成為了組建自己的軍事班底, 親自帶兵平定劉黑闥, 主要依靠的軍事將領就是李元吉和羅藝。 武德七年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爭鬥到了白熱化階段, 李元吉毫不猶豫的站在了李建成一邊。 雖然他也跟李世民並肩作戰過, 但是他為何力挺李建成呢。 拋開利益因素不談, 李元吉對李建成還是信任的, 依賴的, 有感情的。 李淵當年太原起兵, 招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智雲回來共舉大業, 李建成就把李元吉帶了回來,

而把可憐的李智雲拋棄了, 李智雲被送往長安處死。 所以李建成對李元吉可謂長兄如父。 所以李元吉多次向李建成進言要抽空殺死李世民, 還說這個鍋我背, 牽扯不到你身上。 但是李建成顧全大局, 希望能夠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 不想採取極端手段, 因此沒同意。 急的李元吉上躥下跳,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對我有啥好處呢。

玄武門之變前夜, 李淵招李建成入宮議事, 李建成對宮中情況不明, 不敢貿然進去, 就跟李元吉商量, 李元吉說你不要進去, 明天請個病假, 把人馬準備好, 等形勢明朗了再說。 其實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 李元吉的應對策略是正確的。 如果他們不進去, 李世民等到天亮, 兵變陰謀敗露, 就會死的要多慘有多慘。 可惜李建成沒採納這個正確建議, 覺得不進去的話李淵就會對自己下手, 又感覺玄武門內外都是自己人, 不至於有啥危險, 於是冒險進去了, 結果身名俱滅。

其實李元吉完全可以不跟李建成一起進去, 因為一來李淵已經給了李元吉征討突厥的命令, 李元吉當務之急是集結兵馬出征禦敵, 李淵並沒有讓他第二天也入宮見駕, 二來即使讓他入宮見駕, 他正可以請假, 比如正在積極備戰沒工夫等等,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李淵也不會怪罪他, 李淵急需解決的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問題, 跟他毫不相干。可是李元吉為啥還要跟著李建成進去陪葬,就是因為不放心李建成,怕李建成進去有危險,自己跟著進去有個照應。事實上即使面對李世民的伏擊,李元吉依然可以立即投入戰鬥,還差點用弓弦將李世民勒死,只可惜功敗垂成。如果李元吉當天不進去,而是帶兵駐紮在外,李世民未必敢對李建成下殺手,因為投鼠忌器。他如果殺了李建成,就得馬上控制李淵,讓李淵下令李元吉放下武器入宮投降,如果李元吉拒不投降,而是傳檄勤王,或者一看打不過李世民一頭紮進頡利可汗的懷抱,以當時太子府和齊王府人馬對李世民的不滿和反對,李世民能否鎮住局面真成問題。到時候鹿死誰手確未可知。

跟他毫不相干。可是李元吉為啥還要跟著李建成進去陪葬,就是因為不放心李建成,怕李建成進去有危險,自己跟著進去有個照應。事實上即使面對李世民的伏擊,李元吉依然可以立即投入戰鬥,還差點用弓弦將李世民勒死,只可惜功敗垂成。如果李元吉當天不進去,而是帶兵駐紮在外,李世民未必敢對李建成下殺手,因為投鼠忌器。他如果殺了李建成,就得馬上控制李淵,讓李淵下令李元吉放下武器入宮投降,如果李元吉拒不投降,而是傳檄勤王,或者一看打不過李世民一頭紮進頡利可汗的懷抱,以當時太子府和齊王府人馬對李世民的不滿和反對,李世民能否鎮住局面真成問題。到時候鹿死誰手確未可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