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清華大學到底有多可怕?!看完徹底腿軟了

21世紀是個什麼樣的時代?

當然是人才競爭最激烈的時代!

三百六十行, 行行都難做!

就連教師這個被稱為“鐵飯碗”的職業

都不好做, 有木有?

現在的老師要不使出渾身解數

還真吸引不了學生

清華大學的數學系有位教授

上課是這樣的畫風

凸起的大胸肌

簡直完爆21歲的小鮮肉啊

這讓胖胖的小北情何以堪

弱弱的問一句:

“教授, 您該不會跑錯地方了吧?

看這健碩的胸肌, 難道不是健身教練嗎?”

滿屏的肌肉荷爾蒙

健美身材看得

讓很多男生羡慕, 讓很多女生流口水

能文又有能武的主人公

到底是哪位英雄好漢

親們, 好奇否???

揭開正身

這位教授就是楊曉京, 今年已經61歲啦

意不意外???

完全看不出他竟是50後, 對不!

楊曉京是清華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

健身已經有幾十年了

而且人家還精通三門外語

同時也是清華大學以第一作者

發表SCI論文最多的教授之一

明明可以靠肌肉, 卻偏偏靠才華

小北牆都不服, 就服您了

就這身材往講臺上一站

試問, 還有哪個學生敢蹺課?

楊伯伯不僅身材過硬

而且還有一個明星侄女

在上課時, 他曾這樣跟學生說過:

“我有個親戚, 腦子太笨

學不會數學, 只能去演戲了”

而這個所謂的親戚

其實, 就是宅男女神楊冪

厲害了,我的清華!!!

老師們竟都如此的不簡單

不僅有著霸氣身材,有一個明星侄女

而且還文能教學武能健身

原來“高手”不在江湖,都隱藏在大學裡啊

清華大學作為中國乃至亞洲最著名高等學府之一

其實,隱藏的“高手”還有不少呢!

從這裡走出的有

2位共和國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

14名兩彈一星獲得者,以及600余名院士

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學術巨匠

也曾在此執教

清華大學歷史年表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1909年成立的遊美肄業館,是美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而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

1911年,更名為清華學堂,第二年再次更名為清華學校。

1928年繼續改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遷回清華園。

百年時間,似乎只是彈指一揮

而清華培養出的傑出人才

卻在時間的見證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這些名人大家是國之驕傲

當然,作為國內第一名牌大學

除了那些有著巨大貢獻的名人

為我們生活“添料”的明星也是不少呢

清華大學的歷史浩如煙海

從清華大學走出的名人也是數不勝數

如果全部羅列出來

小北三天三夜也寫不完

上面這些名人都是耳熟能詳的

那小北就說幾個你不知道的清華“高手”

他(她)們的名字或許你沒有聽說過

但他(她)們在自己領域所做出的貢獻卻是頗受矚目

我們應該記住他(她)們的名字

顏寧 誰說女人不能當科學家

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人,她們是女人

頂著這個也不適合女人

那個也不適合女人的論調,一心向前

她們同時還是科學家

在這樣一個幾乎全是男人的世界裡

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

顏寧,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一個女人,一個科學家

顏寧,當今最受矚目的女科學家

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的學術女神

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博導

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

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

2015年還獲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

“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

今年8月,中國科學院公佈了

2017年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顏寧便“榜上有名”

作為年齡最小的候選人

39歲的她不禁讓網友直呼,太厲害!

在央視開講了節目中

顏甯曾暢談自己的科研經歷和人生感悟

於她而言,簡單地喜歡

這麼一個簡單的世界(指科學的世界)

是她最嚮往的生活

想必這就是科學研究的魅力

青春靚麗的顏寧,用行動

創造了科研領域裡的一個最美童話

這位清華大學的教授

也向世界綻放了中國女性魅力

這一刻,我們該記住她的名字

顏寧

南仁東 一口震驚世界的“大鍋”

單看照片,你或許會覺得他是個農民

就連他自己都自稱是農民

不過這位“農民”可不簡單

人家從小就是個學霸

高考時更是以平均98.6分的成績

奪得吉林省理科狀元

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學習

他也是當地10年間

唯一考入清華的高材生

如果只是學霸,或許也不足為奇

最讓人佩服的是,這位學霸“農民”

造出了一口世界最牛的“大鍋”

它便是震驚全世界的“天眼”

天眼,到底有多牛?

它是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大國重器、蒼穹之眼

是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比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靈敏度高10倍

比美國阿雷西博350米望遠鏡綜合性高10倍

它一開機就能收到1351光年外的電磁信號

未來可用於捕捉外星生命信號!

就問你,厲不厲害?

而創造出如此成就的最大功勞者就是

FAST項目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

也是這位學霸“農民”——南仁東

22年,南仁東堅守初心,仰望蒼穹

最終使得FAST專案在2016年圓滿完工

“讓中國進入了觀天時代”

然而,就在全國沸騰的時候

就在“天眼”投入運行還不到一年的時候

2017年9月15日23點多

由於肺癌病情惡化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卻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

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卻默默無聲的走了

留下來的只是一位科學家的淡泊和風骨

這一刻,我們該記住他的名字

南仁東

郭黛姮 “復活”圓明園不是夢

1860年,一場大火在北京燒了三天三夜

這場大火燒毀的

不僅僅是北京的這處角落

更是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無比的一頁記錄

——圓明園從此在世界上消失了

接下來的一個多世紀裡

圓明園就像個無法痊癒的傷疤

始終留在中國人的心頭上

隱隱作痛,卻不知如何治療

就在人們惋惜的時候

就在人們對它修與不修進行爭論的時候

這時,一位清華大學教授出現在公眾面前

她帶領著80多位學者和專家

穿梭于圓明園遺址等各處相關地點中

用15年的時間

完成了圓明園的虛擬復原

當這座“世界奇跡”建築再次“重生”

人們方才見識到它的輝煌與富貴

煙水迷離的江南水鄉

傳說中東海的蓬萊小島

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都凝結成了道道風光

而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如此仙境般的景象

當然要感謝這背後團隊的總負責人

她就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

就是因為郭黛姮多年來的努力

帶領著一群群人考察研究和積累

才讓我們看到了一座最真實的“圓明園”

才讓我們“穿越”的時光

做了一回大清子民

這一刻,我們該記住她的名字

郭黛姮

清華大學不愧是國內最高學府

“風雲人物”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不過,“高手”雲集的地方

“奇葩事情”也是不少哦!

小北就聽說了一件

據說:從今年起,不會游泳

即便考上了清華,也可能拿不到畢業證

是的,你沒有看錯

這是真的!!!

早在3月的時候,就有消息稱

清華大學從2017級本科新生開始

游泳將與畢業綁定

這回旱鴨子報考清華大學得想清楚了

當然,首先你得有考上清華大學的能力

據清華大學負責人介紹:

出臺這樣的規定

是因為現在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持續下滑

清華學生的鍛煉習慣

和學校鍛煉氛圍也不如以前

要求清華學生必須會游泳

實際上是要讓學生們重視體育鍛煉

游泳不僅鍛煉身體

而且也是一項生存技能

看來,清華大學這麼做

歸根到底還是為大家的健康著想

而且,會游泳才能畢業,也是清華的老校規

早在90多年前

清華大學就提出不會游泳

不能畢業、不能留洋

為此,清華的知名校友中

有不少就差點栽在這條校規上

著名作家梁實秋自1915年起入讀清華大學

他在游泳上就栽過跟頭

畢業前的體測中,梁實秋的游泳沒過關

補考時,拼盡全力遊完全程

才得到馬約翰的肯定:

“好啦,算你及格了。”

中科院資深院士柯召自言

不愛運動,更不會游泳

如果按照清華當時

“游泳不及格不能畢業”的限定

他幾乎必敗

幸運的是,他轉學到清華時已是三年級

不必再修體育

其實,小北也是旱鴨子

面對如此“奇葩”的校規

小北當然是

不 用 糾 結 啊

因為,按照當年小北的高考分數來算

清華大學的校門可是都沒有碰到呢

不過,如果你是17級清華本科生

也無需擔心

拿出你當初考清華

頭懸樑、錐刺股、廢寢忘食的魄力來

一個游泳,你還怕甚?

清華大學讓多少學子趨之若鶩

除了那高品質的教學、響噹噹的“風雲人物”

飯後閒談的“奇葩”故事

當然還少不了那午夜夢回的美景

內部認證 清華值得一逛的景點

從二校門說起

這張圖是不是很熟悉,這就是清華大學的二校門,從1911年誕生起,二校門便與母校共曆百年風雨,它是清華園內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被人們認為是清華大學的象徵。對很多人來說,這才是真正的清華大學校門。

二校門是一座牌坊,牌坊上寫有清華園三字,由清朝軍機大臣、清末滿族三才子之一的那桐於1911年題寫。實際上,清朝時,這裡是康熙年間所建熙春園的一部分。

道光年間,熙春園被分成東西兩個園子,西邊起名為“近春園”;東邊仍叫“熙春園”。咸豐登基後,就將東邊的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所謂“二校門”最早就是清華園牌坊。

原來二校門附近還有一座“永恩寺”,為當年園主的家廟。建校時被拆除,如今,只有兩株古柏和甬路東側草坪上用水泥板塊覆蓋著的那口古井,是永恩寺的遺物。

可惜,1966年8月24日傍晚,二校門被毀。直到1991年,才在原址恢復原貌。由於沒有準確的原建築圖,現在的“二校門”是根據照片復原而成。

清華學堂

位於大草坪東南方,那棟青磚紅瓦的二層樓房,它是建校初期興建的首批校舍主體建築。“清華學堂”題字同出於那桐之手。

日晷

草坪南端,呈鐘形的石建築。上部是日晷的造型,底座上鐫刻有“行勝於言”的銘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譯文。它是圓明園遺物,1920屆學生畢業時移來獻給清華大學。

大禮堂

位於大草坪北,這是座羅馬式與希臘式的混合建築,莊嚴雄偉,一直被清華師生視為自己堅定、樸實、不屈不撓性格的象徵。

圖書館

位於大禮堂東北方,始建於1916年4月,建成於1919年3月,是“四大建築”中最先動工和建成的。因為建成前學校就有一個規模較小的圖書館,因而人們就習慣地把這個圖書館叫做“大圖書館”,現在稱為“舊館”。

科學館

位於大禮堂西南方,1919年9月竣工,最初作為理科實驗室,1926年成為新建的物理系系館,擁有種類繁多的科學儀器。1932年8月,中國物理學會第一次年會暨成立大會,就在這裡召開。

照瀾院

位於二校門外,一條小河從西向東分隔兩岸,對面就是照瀾院。照瀾院原名“南院”,後來有了新南院(後稱新林院),1934年改稱舊南院。1946年抗戰勝利,朱自清提議將“舊南院”按諧音改稱文雅的“照瀾院”,照瀾院由此得名。

照瀾院是清華大學早期的教授住宅群。曾住過很多名人,如:趙元任、陳寅恪、趙忠堯、張光鬥、梅貽琦、王國維、馮友蘭、朱自清等。遙想當年,大師們來往于二校門內外,引無數學子折腰,可惜,逝者已去,當年風光不在。

同方部

清華園最早的建築, 曾長期作為每年八月二十七日祭奠孔子的地方,其意為“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改辦大學後,同方部即作為小禮堂使用,1936年魯迅逝世時,校內師生曾在這裡舉行過追悼會。如今是清華大學校友總會辦公地點,也是清華大學老校友聚會的地方。

古月堂

清華園的古建庭院,建于清道光二年前後,清華大學的名勝之一,與工字廳一巷相隔。古月堂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垂花門,至今完好無損。它最初用作清華園園主的書房,梁啟超、朱自清等都曾在這裡居住。

1928年清華開始招收女生後,古月堂改為清華第一座女生宿舍,因此而聞名。1932年女生和部分女教師遷入專用宿舍靜齋。目前是清華大學管理機構辦公場所。

工字廳

工字廳原名工字殿,是清華園的主體建築。前、後兩大殿以短廊相接,恰似一工字,故而得名。清華建校後,初為“學務處”後來成為學校文化娛樂和重要交往的中心。

前廳東屋(現稱東廳)很長時間內作音樂室用。西廳為教師閱報室,後廳則經常有重要外賓駐足。1924年,泰戈爾訪華時就曾在這裡下榻。

王國維紀念碑

一代國學大師在清華園留下的最深刻的痕跡,文藝青年必去瞻仰。

清華大學天文臺

前身是氣象臺,現在由天體物理中心和學生天文協會共同管理,每週五天氣晴好會定期開放,學校天文學導論課也會安排一次參觀。其餘時間不對外參觀,因為裡面有學生和老師在工作。

六教B區9層

這裡最美之處便是可俯瞰清華園,頂層有草坪。

清華,多少莘莘學子夢想的象牙塔

愛它,你怕了嗎

厲害了,我的清華!!!

老師們竟都如此的不簡單

不僅有著霸氣身材,有一個明星侄女

而且還文能教學武能健身

原來“高手”不在江湖,都隱藏在大學裡啊

清華大學作為中國乃至亞洲最著名高等學府之一

其實,隱藏的“高手”還有不少呢!

從這裡走出的有

2位共和國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

14名兩彈一星獲得者,以及600余名院士

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學術巨匠

也曾在此執教

清華大學歷史年表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1909年成立的遊美肄業館,是美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而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

1911年,更名為清華學堂,第二年再次更名為清華學校。

1928年繼續改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遷回清華園。

百年時間,似乎只是彈指一揮

而清華培養出的傑出人才

卻在時間的見證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這些名人大家是國之驕傲

當然,作為國內第一名牌大學

除了那些有著巨大貢獻的名人

為我們生活“添料”的明星也是不少呢

清華大學的歷史浩如煙海

從清華大學走出的名人也是數不勝數

如果全部羅列出來

小北三天三夜也寫不完

上面這些名人都是耳熟能詳的

那小北就說幾個你不知道的清華“高手”

他(她)們的名字或許你沒有聽說過

但他(她)們在自己領域所做出的貢獻卻是頗受矚目

我們應該記住他(她)們的名字

顏寧 誰說女人不能當科學家

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人,她們是女人

頂著這個也不適合女人

那個也不適合女人的論調,一心向前

她們同時還是科學家

在這樣一個幾乎全是男人的世界裡

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

顏寧,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一個女人,一個科學家

顏寧,當今最受矚目的女科學家

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的學術女神

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博導

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

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

2015年還獲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

“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

今年8月,中國科學院公佈了

2017年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顏寧便“榜上有名”

作為年齡最小的候選人

39歲的她不禁讓網友直呼,太厲害!

在央視開講了節目中

顏甯曾暢談自己的科研經歷和人生感悟

於她而言,簡單地喜歡

這麼一個簡單的世界(指科學的世界)

是她最嚮往的生活

想必這就是科學研究的魅力

青春靚麗的顏寧,用行動

創造了科研領域裡的一個最美童話

這位清華大學的教授

也向世界綻放了中國女性魅力

這一刻,我們該記住她的名字

顏寧

南仁東 一口震驚世界的“大鍋”

單看照片,你或許會覺得他是個農民

就連他自己都自稱是農民

不過這位“農民”可不簡單

人家從小就是個學霸

高考時更是以平均98.6分的成績

奪得吉林省理科狀元

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學習

他也是當地10年間

唯一考入清華的高材生

如果只是學霸,或許也不足為奇

最讓人佩服的是,這位學霸“農民”

造出了一口世界最牛的“大鍋”

它便是震驚全世界的“天眼”

天眼,到底有多牛?

它是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大國重器、蒼穹之眼

是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比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靈敏度高10倍

比美國阿雷西博350米望遠鏡綜合性高10倍

它一開機就能收到1351光年外的電磁信號

未來可用於捕捉外星生命信號!

就問你,厲不厲害?

而創造出如此成就的最大功勞者就是

FAST項目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

也是這位學霸“農民”——南仁東

22年,南仁東堅守初心,仰望蒼穹

最終使得FAST專案在2016年圓滿完工

“讓中國進入了觀天時代”

然而,就在全國沸騰的時候

就在“天眼”投入運行還不到一年的時候

2017年9月15日23點多

由於肺癌病情惡化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卻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

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卻默默無聲的走了

留下來的只是一位科學家的淡泊和風骨

這一刻,我們該記住他的名字

南仁東

郭黛姮 “復活”圓明園不是夢

1860年,一場大火在北京燒了三天三夜

這場大火燒毀的

不僅僅是北京的這處角落

更是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無比的一頁記錄

——圓明園從此在世界上消失了

接下來的一個多世紀裡

圓明園就像個無法痊癒的傷疤

始終留在中國人的心頭上

隱隱作痛,卻不知如何治療

就在人們惋惜的時候

就在人們對它修與不修進行爭論的時候

這時,一位清華大學教授出現在公眾面前

她帶領著80多位學者和專家

穿梭于圓明園遺址等各處相關地點中

用15年的時間

完成了圓明園的虛擬復原

當這座“世界奇跡”建築再次“重生”

人們方才見識到它的輝煌與富貴

煙水迷離的江南水鄉

傳說中東海的蓬萊小島

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都凝結成了道道風光

而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如此仙境般的景象

當然要感謝這背後團隊的總負責人

她就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

就是因為郭黛姮多年來的努力

帶領著一群群人考察研究和積累

才讓我們看到了一座最真實的“圓明園”

才讓我們“穿越”的時光

做了一回大清子民

這一刻,我們該記住她的名字

郭黛姮

清華大學不愧是國內最高學府

“風雲人物”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不過,“高手”雲集的地方

“奇葩事情”也是不少哦!

小北就聽說了一件

據說:從今年起,不會游泳

即便考上了清華,也可能拿不到畢業證

是的,你沒有看錯

這是真的!!!

早在3月的時候,就有消息稱

清華大學從2017級本科新生開始

游泳將與畢業綁定

這回旱鴨子報考清華大學得想清楚了

當然,首先你得有考上清華大學的能力

據清華大學負責人介紹:

出臺這樣的規定

是因為現在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持續下滑

清華學生的鍛煉習慣

和學校鍛煉氛圍也不如以前

要求清華學生必須會游泳

實際上是要讓學生們重視體育鍛煉

游泳不僅鍛煉身體

而且也是一項生存技能

看來,清華大學這麼做

歸根到底還是為大家的健康著想

而且,會游泳才能畢業,也是清華的老校規

早在90多年前

清華大學就提出不會游泳

不能畢業、不能留洋

為此,清華的知名校友中

有不少就差點栽在這條校規上

著名作家梁實秋自1915年起入讀清華大學

他在游泳上就栽過跟頭

畢業前的體測中,梁實秋的游泳沒過關

補考時,拼盡全力遊完全程

才得到馬約翰的肯定:

“好啦,算你及格了。”

中科院資深院士柯召自言

不愛運動,更不會游泳

如果按照清華當時

“游泳不及格不能畢業”的限定

他幾乎必敗

幸運的是,他轉學到清華時已是三年級

不必再修體育

其實,小北也是旱鴨子

面對如此“奇葩”的校規

小北當然是

不 用 糾 結 啊

因為,按照當年小北的高考分數來算

清華大學的校門可是都沒有碰到呢

不過,如果你是17級清華本科生

也無需擔心

拿出你當初考清華

頭懸樑、錐刺股、廢寢忘食的魄力來

一個游泳,你還怕甚?

清華大學讓多少學子趨之若鶩

除了那高品質的教學、響噹噹的“風雲人物”

飯後閒談的“奇葩”故事

當然還少不了那午夜夢回的美景

內部認證 清華值得一逛的景點

從二校門說起

這張圖是不是很熟悉,這就是清華大學的二校門,從1911年誕生起,二校門便與母校共曆百年風雨,它是清華園內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被人們認為是清華大學的象徵。對很多人來說,這才是真正的清華大學校門。

二校門是一座牌坊,牌坊上寫有清華園三字,由清朝軍機大臣、清末滿族三才子之一的那桐於1911年題寫。實際上,清朝時,這裡是康熙年間所建熙春園的一部分。

道光年間,熙春園被分成東西兩個園子,西邊起名為“近春園”;東邊仍叫“熙春園”。咸豐登基後,就將東邊的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所謂“二校門”最早就是清華園牌坊。

原來二校門附近還有一座“永恩寺”,為當年園主的家廟。建校時被拆除,如今,只有兩株古柏和甬路東側草坪上用水泥板塊覆蓋著的那口古井,是永恩寺的遺物。

可惜,1966年8月24日傍晚,二校門被毀。直到1991年,才在原址恢復原貌。由於沒有準確的原建築圖,現在的“二校門”是根據照片復原而成。

清華學堂

位於大草坪東南方,那棟青磚紅瓦的二層樓房,它是建校初期興建的首批校舍主體建築。“清華學堂”題字同出於那桐之手。

日晷

草坪南端,呈鐘形的石建築。上部是日晷的造型,底座上鐫刻有“行勝於言”的銘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譯文。它是圓明園遺物,1920屆學生畢業時移來獻給清華大學。

大禮堂

位於大草坪北,這是座羅馬式與希臘式的混合建築,莊嚴雄偉,一直被清華師生視為自己堅定、樸實、不屈不撓性格的象徵。

圖書館

位於大禮堂東北方,始建於1916年4月,建成於1919年3月,是“四大建築”中最先動工和建成的。因為建成前學校就有一個規模較小的圖書館,因而人們就習慣地把這個圖書館叫做“大圖書館”,現在稱為“舊館”。

科學館

位於大禮堂西南方,1919年9月竣工,最初作為理科實驗室,1926年成為新建的物理系系館,擁有種類繁多的科學儀器。1932年8月,中國物理學會第一次年會暨成立大會,就在這裡召開。

照瀾院

位於二校門外,一條小河從西向東分隔兩岸,對面就是照瀾院。照瀾院原名“南院”,後來有了新南院(後稱新林院),1934年改稱舊南院。1946年抗戰勝利,朱自清提議將“舊南院”按諧音改稱文雅的“照瀾院”,照瀾院由此得名。

照瀾院是清華大學早期的教授住宅群。曾住過很多名人,如:趙元任、陳寅恪、趙忠堯、張光鬥、梅貽琦、王國維、馮友蘭、朱自清等。遙想當年,大師們來往于二校門內外,引無數學子折腰,可惜,逝者已去,當年風光不在。

同方部

清華園最早的建築, 曾長期作為每年八月二十七日祭奠孔子的地方,其意為“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改辦大學後,同方部即作為小禮堂使用,1936年魯迅逝世時,校內師生曾在這裡舉行過追悼會。如今是清華大學校友總會辦公地點,也是清華大學老校友聚會的地方。

古月堂

清華園的古建庭院,建于清道光二年前後,清華大學的名勝之一,與工字廳一巷相隔。古月堂最有特色的部分是垂花門,至今完好無損。它最初用作清華園園主的書房,梁啟超、朱自清等都曾在這裡居住。

1928年清華開始招收女生後,古月堂改為清華第一座女生宿舍,因此而聞名。1932年女生和部分女教師遷入專用宿舍靜齋。目前是清華大學管理機構辦公場所。

工字廳

工字廳原名工字殿,是清華園的主體建築。前、後兩大殿以短廊相接,恰似一工字,故而得名。清華建校後,初為“學務處”後來成為學校文化娛樂和重要交往的中心。

前廳東屋(現稱東廳)很長時間內作音樂室用。西廳為教師閱報室,後廳則經常有重要外賓駐足。1924年,泰戈爾訪華時就曾在這裡下榻。

王國維紀念碑

一代國學大師在清華園留下的最深刻的痕跡,文藝青年必去瞻仰。

清華大學天文臺

前身是氣象臺,現在由天體物理中心和學生天文協會共同管理,每週五天氣晴好會定期開放,學校天文學導論課也會安排一次參觀。其餘時間不對外參觀,因為裡面有學生和老師在工作。

六教B區9層

這裡最美之處便是可俯瞰清華園,頂層有草坪。

清華,多少莘莘學子夢想的象牙塔

愛它,你怕了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