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呂布頗得人心 戰敗後手下武將不降文官求死

《資治通鑒》中說, 曹操兵圍徐州, 而戰敗之際“布與麾下登白門樓。 兵圍之急, 布令左右取其首詣操, 左右不忍, 乃下降”說的就是呂布和手下登上了白門樓, 看著下麵的圍兵, 呂布讓手下的人拿著他的首級去見曹操, 但是他的手下不忍心, 於是才投降。 但《三國演義》卻把呂布描述成貪生怕死之輩。 其實呂布的為人, 還是頗得人心的。 他戰敗後, 手下大將高順等寧死不降, 陳官憤然求死, 再反觀別的割據勢力, 無不是樹倒猢猻散的, 少有像呂布部下對其如此效忠的。

網路配圖

曹操破城後,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描寫, 布請日:“明公所患不過於布, 今已服矣, 天下不足憂。 明公將步, 令布將騎, 則天下不足定也。 ”曹操有疑色。 事實上, 呂布應該誓死不降而被殺, 要不他自己都求降了, 他手下的將士沒有寧死不降之理, 且曹操亦非蠢人, 若每破一勢力, 就殺掉將帥, 以後還怎麼爭天下。

呂布之所以敗於曹操, 僅是手下兵員不足而已, 曹操數次敗于呂布, 丟城折將, 自己也差點被呂布所殺, 但仍然兵多將廣, 而呂布只要失敗一次, 就會城池失盡, 元氣大傷, 兒乎又回到白手起家的時代。

網路配圖

《資治通鑒》還記錄了兩件事也可以說明呂布的胸襟大度:一是呂布堂堂的一個封溫侯的奮威將軍,

聽了一介書生袁渙的一席話後, 竟然會從勃然大怒到不做掩飾地慚愧而止, 可以想見他至少是個講理而頗為直率的人, 且頗有器量, 非是通常那種一得勢就**跋扈的小人。 二是從書中可以看出呂布為人耿直, 雖然動輒大怒, 但是人言有理便意解。 而對於羅貫中為何把劉備描述得盡善盡美, 而對呂布如此不屑, 有人分析因為羅貫中的一貫擁劉的思想在左右他。 呂布占了徐州, 使劉備失去爭霸中原的基地, 羅貫中當然對呂布沒有好感了。

網路配圖

呂布的品性, 應該是生性高傲, 不為人下。 三國群雄中, 不乏能征善戰之大將, 運籌帷幄之謀士, 而呂布能夠博得“馬中赤兔, 人中呂布”這樣的稱號, 自然也不是一般人。 不過因為一部《三國演義》, 讓呂布成了見色忘義的好色之徒, 還真是有點曲解了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