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佳片|《大唐玄奘》:史上最強留學生是怎樣煉成的

提到“最強留學生”這五個字, 大家第一反應可能是鄧超飾演的《中國合夥人》裡孟曉駿的原型徐小平, 回國後跟合夥人把留學做成了自己的事業, 還做成了中國第一;或是以張朝陽、李彥宏為代表的一批海歸大佬在互聯網時代叱吒風雲、隻手遮天……

而真正稱得上傳奇的留學生當屬中國的航太、導彈、火箭、自動化控制之父錢學森, 美國火箭專家克拉克就曾有過定論:中共的歸國學人當中, 無人重要性能出錢學森其右;毛澤東也評價說:美國人把錢學森當成5個師, 在我看來, 錢學森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

陳坤曾在電影中出演錢學森, 但實在是帥過頭了……

這才是真實的錢學森先生, 一個被五角大樓認為抵得上五個師的男人

在中國歷史上, 還有一個男人, 堪稱最傳奇留學生。

魯迅贊他為“中國的脊樑”, 梁啟超也稱他為“千古一人”。

如此高到天際的評價, 他究竟是誰?

他就是陳禕, 法名玄奘——《西遊記》裡唐三藏的原型。

2016年10月5日, 霍建起導演、黃曉明主演的電影《大唐玄奘》被曝擊敗了斬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長江圖》,

成為代表中國內地角逐第8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影片

但《西遊記》中實在把唐僧描述得太不堪了, 似乎除了念緊箍咒和大喊“悟空救我”之外一無是處。 可實際上, 玄奘法師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堪稱大唐第一硬漢——只因他一人走過的路比紅軍長征的兩倍還遠, 一念西行的心比威廉·華萊士還勇敢。

接下來小電君就給大家講講, 這個男人的史上最傳奇留學生涯。

心嚮往之

玄奘十三歲那年, 隋煬帝下詔准許百姓出家, 父母早逝、自由學佛的小玄奘隨即前往應試。 但因年齡太小, 按規定不予剃度, 傷心之餘, 只能站在公門外徘徊。 時任主考官大理寺卿鄭善果(從這個名字也能看出當時佛法的影響力,

佛講種善因, 得善果)見到這位傷心的寶寶小小年紀卻相貌莊嚴, 器宇不凡, 便問他:“小朋友, 你還小呢, 幹嘛要出家呀?”小玄奘回答:“往遠了說, 我想繼承如來的事業;往近了說, 我想要將不興盛的佛法發揚光大。 ”鄭善果一看這孩子太有覺悟了, 破格以沙彌身份錄入僧籍, 提取法名玄奘。

宋代《玄奘負笈圖》,現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大唐王朝開啟,玄奘用了七年遊學全國,也發現了佛典缺失、翻譯混亂、眾說紛紜等問題,疑惑開始困擾這個年輕學子。直到他遇到一位來唐的印度僧人。

那個僧人指出他們國家的那爛陀寺是世界研究佛法的最高學府,那裡的高僧大德戒賢大法師通曉一切佛法。這相當於一個中國的物理奧賽天才突然聽一個英國同學說他們那裡有一所叫做劍橋的學校是當今物理最強高校,他們那裡有一位叫斯蒂芬·霍金的教授是世界物理之王一樣。

相信你也猜到,此刻年輕的玄奘已經坐不住了,他萌發了到佛教起源地去尋求真經的念頭。他希望獲得朝廷的支援,於是聚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僧人一起上書,請求聯合取經。但當時突厥入侵邊境,朝廷只能“十動然拒”,其他僧人一個個退縮了,但西行在玄奘的心裡早已埋下了種子。

西行伊始

二十八歲那年,機會終於來了。那年饑荒嚴重,唐太宗下令開城任百姓出城覓食,玄奘趁機偷跑出長安。換言之,唐太宗根本不知道玄奘西行之事,也沒有傳說中與之結拜,更沒有《西遊記》中女兒國國王對唐僧的昵稱“禦弟哥哥”。

沒錯,女兒國的童話也是騙人的

玄奘一路向西到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涼州,這是他萬里取經路的第一站。沒有通關文牒的他只能在涼州講解佛經,等待機會。但當地官員李大亮得到密報,說有個長安來的僧人想出關去西方,懷疑其真實用意,於是李大亮勒令玄奘立即返回長安。好在涼州高僧被玄奘堅定留學的心所打動,幫他悄悄潛行到了瓜州。

徐崢飾演涼州都督李大亮

李大亮發現玄奘跑了,通知西部各鎮,通緝玄奘——你沒看錯,童話裡都是騙人的,玄奘曾是一名偷渡的通緝犯。在那裡,玄奘遇到了孫悟空的原型——一個叫石磐陀的胡人,他陀拜玄奘為師,還主動提出幫他偷渡過關,並安排了一匹識途老馬當玄奘的坐騎。

蒲巴甲飾演石磐陀

東千佛洞中的玄奘取經圖,牽馬的猴形人即為石磐陀

按照唐朝律法,協助偷渡的人也會被處死。當兩人快抵達第一座烽火臺時,石槃陀擔心玄奘一旦被駐軍抓住會連累到自己,幾次想提刀殺死玄奘。玄奘察覺到了潑猴,哦是石磐陀的殺意和那顆不安分的心,鄭重承諾絕不出賣後,石槃陀打消了惡念,回瓜州去了——好吧,這就是真實歷史上的“美猴王”。

同樣沒通行證過關,同樣成了通緝犯,春秋時期心理素質不好的伍子胥在關卡受阻後憂急交加,一夜如傑倫般發如雪;而玄奘同學呢,竟然大咧咧地夜裡冒著被射殺的危險靜靜跑到第一個烽火臺下面去打水,直到官兵圍著他身體射了一圈箭(就跟孫悟空在地上畫一圈似的),他才舉手說:隊長別殺我,我是出家人。

烽火臺守衛校尉王祥聽聞面前這個被抓進來的滿面灰塵的僧人竟是玄奘,大為驚訝。一番心靈開導後,孤身戍邊的王祥被玄奘深深的打動了,決定放玄奘繼續西行,還為他指明了去路,給他準備了充足的乾糧和水,甚至告訴玄奘第四烽火臺校尉是自己的親戚,通過時只需報上自己的姓名即可——沒錯,玄奘就是這麼善於交際。

一生九死

玄奘順利通過了第四烽,避開了第五烽,進入了八百里的莫賀延磧——就是《西遊記》裡的八百里流沙河,但現實中可只有流沙沒有河。從踏入沙漠開始,幻覺就一直伴隨著玄奘,讓他以為有妖魔鬼怪如影隨形——這大概是《西遊記》裡妖怪們的由來。

因風沙巨大,玄奘途中無意打翻了水囊,這對於沙漠旅人是致命的失誤,按理說,不想死的話,這時候應該趕緊回烽火臺取水,但這時的玄奘說了這樣一句霸氣逆天的話:“寧可西行而死,絕不東歸而生。”

這位真的勇士和他的古道西風瘦馬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在大漠中至少五天四夜沒有喝一滴水。就在他奄奄一息的危急關頭,老瘦馬找到了珍貴的水源,馱著陷入昏迷的他走出了沙漠,面前就是西域的第一個國家伊吾國。

當玄奘看到伊吾僧人前來為這位橫穿八百里大漠的僧人送水送食,從未表露過自己情感的他泣不成聲——這是對生命深深的敬畏和熱愛,畢竟剛剛戰勝了體力的極限,和死神擦肩。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下一次體力的極限不久就要到來。

在伊吾國短暫休整後,與伊吾相鄰的高昌國王麴文泰欣喜而恭敬地迎接玄奘,並懇請他留下擔任以佛教為國教的高昌國師,玄奘於是絕食三日,再一次挑戰自己體力極限以表明西行決心。

麴文泰被感動得不能自己,於是請求結拜為兄弟(對,玄奘其實是高昌禦弟),準備了大量金銀、物資,派25人,隨帶30匹馬護送。同時還修書24封信給沿途的24個國家,附上謝禮,以助玄奘順利西行——堪稱舉國之力助玄奘西行,這也是玄奘多年來再一次感受到親情。

玄奘編著的《大唐西域記》高昌時期殘卷

經歷完大漠的考驗,電影《荒野獵人》和《極地重生》的情節就要來了,玄奘一行要在沒有登山裝備的情況下穿過世界屋脊的帕米爾高原,到了晚上只能圍在一起睡在冰上,七日後才穿過雪山,三十多人的隊伍,近半數人馬凍死在這裡,包括他的兩個徒弟。

之後他們途經中亞霸主突厥的王庭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又到了信仰拜火教(《倚天屠龍記》聖火教的原型)的“中亞皇冠”撒馬爾罕國(今烏茲別克斯坦),用了一晚上的時間講解佛法,改變了國王的信仰,國王開始皈依佛教。從此這個國家消除了宗教之間的偏見,佛教重新興起。

當玄奘終於看到恒河水和菩提樹葉,感覺好像每個人都有特別氣味,聞了才發現那是咖哩作祟……但他不知道的是,即將遭遇西行以來最危險的一次劫難。

附近的異教徒每年春秋都要抓一個相貌端莊的活人獻祭,在河邊靜坐的玄奘正好符合這個條件,於是果斷被抓(這也是《西遊記》裡花樣吃唐僧肉的由來)。面對殘忍的祭祀儀式,玄奘並沒有畏懼,默默祈禱,突然“天象大變,黑風四起,折樹飛沙,河流湧浪,房船翻覆”,異教徒以為自己得罪了天神,紛紛畏懼,四散而逃。

這是玄奘又一次死裡逃生,我此刻只想大聲問:

一代大師

離開長安四年後,32歲的玄奘終於到了佛祖的故鄉、西行的目的地——那爛陀。鼓聲迴響在天空,宣佈著這個中國僧人的到來——世界上第一所綜合大學那爛陀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玄奘見到了那爛陀的主持——年過百歲的宗師巨匠戒賢大法師。

沒錯,荒無人煙的大漠,冰峰林立的雪山,戰亂割據的草原,猛獸出沒的叢林,都已成往事;孤獨的童年,迷惘的青春,此刻的玄奘籠罩在無邊的喜悅中,如《西遊記》裡脫胎換骨般迎來自己的新生。

這是個學問高於一切的地方,上萬人的那爛陀比起當今的劍橋哈佛有過之而無不及,光馳名海外的學者就有數百位,而遠道而來的玄奘受到了只有十人能享受的頂級待遇。更重要的是,一代宗師戒賢大法師為了玄奘重開講堂——相當於霍金突然為了中國物理奧賽天才招生,這成為全印度舉國轟動的大事。

經過十年在那爛陀的學習和全印度的遊歷,玄奘42歲那年,名望已經傳遍了整個印度,印度最為顯赫的戒日王(印度史上唯一能和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媲美的國王)與玄奘見面之後,在戒日帝國的都城召開了一個全印度宗教學術辯論會(印度歷史上最大的講經辯論會)。包括五印度18個國王和各個教派的智者和大德合計5000餘人全部參加,以及那爛陀派來的1000多人,一同觀看玄奘講經,並針對他的觀點進行辯論。而玄奘竟然提出:“有人破解我的觀點,斬首相謝!”

大會持續了整整18天,可整個印度各個宗派的高僧、大德竟然沒有一人敢挑戰玄奘。大會的最後一天,很多印度人當場皈依,這場充滿了傳奇色彩的辯論大會將玄奘的留學生涯推向了頂峰。

這是什麼概念?這相當於一個中國物理奧賽天才去劍橋留學,畢業後伊莉莎白女王親自為他組織了一場包括政壇高層和學術界大牛在內都要參加的辯論講座,期間可以任由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提問挑戰其學術權威,但所有專家、學者連發問的勇氣都沒有!

玄奘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佛法的教眾尊為“大乘天”,被小乘佛法的教眾尊為“解脫天”。當一個人被同行尊稱為“天”,真的應該不止是傳奇了。

從望見恒河水算起,已經過去了十四年,玄奘已從一個留學生成為首屈一指的佛學大師,並受到帝王史無前例的尊崇。由於他的緣故,大唐的聲譽遠播萬里,就連他腳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為聖物。一個中國人,在異國的土地上受到如此的成就,堪稱空前絕後。

高山仰止

玄奘終於回國了,他帶著600多部佛經,返回闊別已久的長安,結束了十九年、一百一十個國家、五萬多裡的行程。

玄奘西行路線圖

和出行時的悄無聲息不同,他的事蹟轟動了整個大唐,唐太宗令梁國公房玄齡等率文武百官迎接,各地夾道歡迎,舉國歡騰。在洛陽,唐太宗召見了玄奘,希望他寫一本西行見聞的書籍,並支持他翻譯佛經。從此玄奘白天翻譯經卷,晚上抽出時間為皇帝寫書,每天的睡眠不足4個小時。

玄奘從天竺取經返唐,官員、僧侶和佛教信徒在路邊迎接取經隊伍和經書

這本西行見聞的書籍叫做《大唐西域記》。由玄奘口述,弟子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全書12卷,記述了玄奘親身經歷的百餘個國家的情況,為中西文化關係史、交通史,提供寶貴的資料。1300年後,英國考古學者和印度學者一道,手持英譯本《大唐西域記》,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圖索驥,中世紀印度的歷史從此得以重見天日。

“無論怎麼樣誇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為過。中世紀印度的歷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這是英國歷史學家史密斯對玄奘的評價,而讓玄奘贏得如此讚譽的是就是這本名為《大唐西域記》的書。

《大唐西域記》

但就算成為傳奇之後,玄奘也有三件無奈的事。

第一件:回到大唐之前,玄奘計畫到高昌去履行自己與高昌國王麴文泰的諾言——從印度學成歸來時在高昌講法三年,哪知道等玄奘回來時,這位皇兄早已去世,高昌被唐朝所滅,成了大唐的西州,兄弟之約已成往事,玄奘也失去了最後一位讓他感受到親情的人。

第二件:《西遊記》雖然與真實歷史相去甚遠,但九九八十一難的最後一難卻和真實歷史如出一轍——玄奘回國經過印度河時,風浪大作,五十本經書和奇花異果的種子掉進了河裡,於是不得不下水撈經、曬經……這正應了悟空勸解師傅的那句話:“天地本不全,經文殘缺也應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為也!”

對於處女座,這恐怕是致命的打擊……

第三件:玄奘歸國後,唐太宗多次勸他還俗做官,玄奘都拒絕了;唐太宗一開始也不是很重視佛教,等玄奘翻譯完成一百卷《瑜伽師地論》以後,給太宗講了其中的要義,太宗才如夢初醒,說:“儒家道家等等的學說和佛教比起來,就像小池塘和大海相比。世人說儒釋道三教差不多,這是胡說。”之後,唐太宗在給《大唐西域記》寫序時才封玄奘為佛門領袖,並第一次表達了對佛教的支持態度。這一年,佛教開始復蘇,大唐也達到了鼎盛。

十九年西行後是又一個十九年,他翻譯的佛經達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可以說,玄奘的後半生完全是為了翻譯佛教典籍而活著,最後因為翻譯六百卷《大般若經》用盡了全部的氣力而圓寂。他離世的時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長安五百里內送葬者竟達百萬人。玄奘也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後來,有了民間許許多多的傳說,有了《西遊記》,有了我們熟悉的唐僧,但我們更應該記得,這位史上最強留學生集我國最偉大的佛學家、譯經家、外交家、地理學家於一身,堪稱中國佛學界第一人。他的足跡遍佈絲綢之路和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讀完玄奘的故事,突然想看這部《大唐玄奘》了呢。點擊下面的圖片,就可以完整觀看這部去年申奧的影片哦!

宋代《玄奘負笈圖》,現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大唐王朝開啟,玄奘用了七年遊學全國,也發現了佛典缺失、翻譯混亂、眾說紛紜等問題,疑惑開始困擾這個年輕學子。直到他遇到一位來唐的印度僧人。

那個僧人指出他們國家的那爛陀寺是世界研究佛法的最高學府,那裡的高僧大德戒賢大法師通曉一切佛法。這相當於一個中國的物理奧賽天才突然聽一個英國同學說他們那裡有一所叫做劍橋的學校是當今物理最強高校,他們那裡有一位叫斯蒂芬·霍金的教授是世界物理之王一樣。

相信你也猜到,此刻年輕的玄奘已經坐不住了,他萌發了到佛教起源地去尋求真經的念頭。他希望獲得朝廷的支援,於是聚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僧人一起上書,請求聯合取經。但當時突厥入侵邊境,朝廷只能“十動然拒”,其他僧人一個個退縮了,但西行在玄奘的心裡早已埋下了種子。

西行伊始

二十八歲那年,機會終於來了。那年饑荒嚴重,唐太宗下令開城任百姓出城覓食,玄奘趁機偷跑出長安。換言之,唐太宗根本不知道玄奘西行之事,也沒有傳說中與之結拜,更沒有《西遊記》中女兒國國王對唐僧的昵稱“禦弟哥哥”。

沒錯,女兒國的童話也是騙人的

玄奘一路向西到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涼州,這是他萬里取經路的第一站。沒有通關文牒的他只能在涼州講解佛經,等待機會。但當地官員李大亮得到密報,說有個長安來的僧人想出關去西方,懷疑其真實用意,於是李大亮勒令玄奘立即返回長安。好在涼州高僧被玄奘堅定留學的心所打動,幫他悄悄潛行到了瓜州。

徐崢飾演涼州都督李大亮

李大亮發現玄奘跑了,通知西部各鎮,通緝玄奘——你沒看錯,童話裡都是騙人的,玄奘曾是一名偷渡的通緝犯。在那裡,玄奘遇到了孫悟空的原型——一個叫石磐陀的胡人,他陀拜玄奘為師,還主動提出幫他偷渡過關,並安排了一匹識途老馬當玄奘的坐騎。

蒲巴甲飾演石磐陀

東千佛洞中的玄奘取經圖,牽馬的猴形人即為石磐陀

按照唐朝律法,協助偷渡的人也會被處死。當兩人快抵達第一座烽火臺時,石槃陀擔心玄奘一旦被駐軍抓住會連累到自己,幾次想提刀殺死玄奘。玄奘察覺到了潑猴,哦是石磐陀的殺意和那顆不安分的心,鄭重承諾絕不出賣後,石槃陀打消了惡念,回瓜州去了——好吧,這就是真實歷史上的“美猴王”。

同樣沒通行證過關,同樣成了通緝犯,春秋時期心理素質不好的伍子胥在關卡受阻後憂急交加,一夜如傑倫般發如雪;而玄奘同學呢,竟然大咧咧地夜裡冒著被射殺的危險靜靜跑到第一個烽火臺下面去打水,直到官兵圍著他身體射了一圈箭(就跟孫悟空在地上畫一圈似的),他才舉手說:隊長別殺我,我是出家人。

烽火臺守衛校尉王祥聽聞面前這個被抓進來的滿面灰塵的僧人竟是玄奘,大為驚訝。一番心靈開導後,孤身戍邊的王祥被玄奘深深的打動了,決定放玄奘繼續西行,還為他指明了去路,給他準備了充足的乾糧和水,甚至告訴玄奘第四烽火臺校尉是自己的親戚,通過時只需報上自己的姓名即可——沒錯,玄奘就是這麼善於交際。

一生九死

玄奘順利通過了第四烽,避開了第五烽,進入了八百里的莫賀延磧——就是《西遊記》裡的八百里流沙河,但現實中可只有流沙沒有河。從踏入沙漠開始,幻覺就一直伴隨著玄奘,讓他以為有妖魔鬼怪如影隨形——這大概是《西遊記》裡妖怪們的由來。

因風沙巨大,玄奘途中無意打翻了水囊,這對於沙漠旅人是致命的失誤,按理說,不想死的話,這時候應該趕緊回烽火臺取水,但這時的玄奘說了這樣一句霸氣逆天的話:“寧可西行而死,絕不東歸而生。”

這位真的勇士和他的古道西風瘦馬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在大漠中至少五天四夜沒有喝一滴水。就在他奄奄一息的危急關頭,老瘦馬找到了珍貴的水源,馱著陷入昏迷的他走出了沙漠,面前就是西域的第一個國家伊吾國。

當玄奘看到伊吾僧人前來為這位橫穿八百里大漠的僧人送水送食,從未表露過自己情感的他泣不成聲——這是對生命深深的敬畏和熱愛,畢竟剛剛戰勝了體力的極限,和死神擦肩。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下一次體力的極限不久就要到來。

在伊吾國短暫休整後,與伊吾相鄰的高昌國王麴文泰欣喜而恭敬地迎接玄奘,並懇請他留下擔任以佛教為國教的高昌國師,玄奘於是絕食三日,再一次挑戰自己體力極限以表明西行決心。

麴文泰被感動得不能自己,於是請求結拜為兄弟(對,玄奘其實是高昌禦弟),準備了大量金銀、物資,派25人,隨帶30匹馬護送。同時還修書24封信給沿途的24個國家,附上謝禮,以助玄奘順利西行——堪稱舉國之力助玄奘西行,這也是玄奘多年來再一次感受到親情。

玄奘編著的《大唐西域記》高昌時期殘卷

經歷完大漠的考驗,電影《荒野獵人》和《極地重生》的情節就要來了,玄奘一行要在沒有登山裝備的情況下穿過世界屋脊的帕米爾高原,到了晚上只能圍在一起睡在冰上,七日後才穿過雪山,三十多人的隊伍,近半數人馬凍死在這裡,包括他的兩個徒弟。

之後他們途經中亞霸主突厥的王庭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又到了信仰拜火教(《倚天屠龍記》聖火教的原型)的“中亞皇冠”撒馬爾罕國(今烏茲別克斯坦),用了一晚上的時間講解佛法,改變了國王的信仰,國王開始皈依佛教。從此這個國家消除了宗教之間的偏見,佛教重新興起。

當玄奘終於看到恒河水和菩提樹葉,感覺好像每個人都有特別氣味,聞了才發現那是咖哩作祟……但他不知道的是,即將遭遇西行以來最危險的一次劫難。

附近的異教徒每年春秋都要抓一個相貌端莊的活人獻祭,在河邊靜坐的玄奘正好符合這個條件,於是果斷被抓(這也是《西遊記》裡花樣吃唐僧肉的由來)。面對殘忍的祭祀儀式,玄奘並沒有畏懼,默默祈禱,突然“天象大變,黑風四起,折樹飛沙,河流湧浪,房船翻覆”,異教徒以為自己得罪了天神,紛紛畏懼,四散而逃。

這是玄奘又一次死裡逃生,我此刻只想大聲問:

一代大師

離開長安四年後,32歲的玄奘終於到了佛祖的故鄉、西行的目的地——那爛陀。鼓聲迴響在天空,宣佈著這個中國僧人的到來——世界上第一所綜合大學那爛陀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玄奘見到了那爛陀的主持——年過百歲的宗師巨匠戒賢大法師。

沒錯,荒無人煙的大漠,冰峰林立的雪山,戰亂割據的草原,猛獸出沒的叢林,都已成往事;孤獨的童年,迷惘的青春,此刻的玄奘籠罩在無邊的喜悅中,如《西遊記》裡脫胎換骨般迎來自己的新生。

這是個學問高於一切的地方,上萬人的那爛陀比起當今的劍橋哈佛有過之而無不及,光馳名海外的學者就有數百位,而遠道而來的玄奘受到了只有十人能享受的頂級待遇。更重要的是,一代宗師戒賢大法師為了玄奘重開講堂——相當於霍金突然為了中國物理奧賽天才招生,這成為全印度舉國轟動的大事。

經過十年在那爛陀的學習和全印度的遊歷,玄奘42歲那年,名望已經傳遍了整個印度,印度最為顯赫的戒日王(印度史上唯一能和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媲美的國王)與玄奘見面之後,在戒日帝國的都城召開了一個全印度宗教學術辯論會(印度歷史上最大的講經辯論會)。包括五印度18個國王和各個教派的智者和大德合計5000餘人全部參加,以及那爛陀派來的1000多人,一同觀看玄奘講經,並針對他的觀點進行辯論。而玄奘竟然提出:“有人破解我的觀點,斬首相謝!”

大會持續了整整18天,可整個印度各個宗派的高僧、大德竟然沒有一人敢挑戰玄奘。大會的最後一天,很多印度人當場皈依,這場充滿了傳奇色彩的辯論大會將玄奘的留學生涯推向了頂峰。

這是什麼概念?這相當於一個中國物理奧賽天才去劍橋留學,畢業後伊莉莎白女王親自為他組織了一場包括政壇高層和學術界大牛在內都要參加的辯論講座,期間可以任由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提問挑戰其學術權威,但所有專家、學者連發問的勇氣都沒有!

玄奘一時名震五印,並被大乘佛法的教眾尊為“大乘天”,被小乘佛法的教眾尊為“解脫天”。當一個人被同行尊稱為“天”,真的應該不止是傳奇了。

從望見恒河水算起,已經過去了十四年,玄奘已從一個留學生成為首屈一指的佛學大師,並受到帝王史無前例的尊崇。由於他的緣故,大唐的聲譽遠播萬里,就連他腳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為聖物。一個中國人,在異國的土地上受到如此的成就,堪稱空前絕後。

高山仰止

玄奘終於回國了,他帶著600多部佛經,返回闊別已久的長安,結束了十九年、一百一十個國家、五萬多裡的行程。

玄奘西行路線圖

和出行時的悄無聲息不同,他的事蹟轟動了整個大唐,唐太宗令梁國公房玄齡等率文武百官迎接,各地夾道歡迎,舉國歡騰。在洛陽,唐太宗召見了玄奘,希望他寫一本西行見聞的書籍,並支持他翻譯佛經。從此玄奘白天翻譯經卷,晚上抽出時間為皇帝寫書,每天的睡眠不足4個小時。

玄奘從天竺取經返唐,官員、僧侶和佛教信徒在路邊迎接取經隊伍和經書

這本西行見聞的書籍叫做《大唐西域記》。由玄奘口述,弟子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全書12卷,記述了玄奘親身經歷的百餘個國家的情況,為中西文化關係史、交通史,提供寶貴的資料。1300年後,英國考古學者和印度學者一道,手持英譯本《大唐西域記》,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圖索驥,中世紀印度的歷史從此得以重見天日。

“無論怎麼樣誇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為過。中世紀印度的歷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這是英國歷史學家史密斯對玄奘的評價,而讓玄奘贏得如此讚譽的是就是這本名為《大唐西域記》的書。

《大唐西域記》

但就算成為傳奇之後,玄奘也有三件無奈的事。

第一件:回到大唐之前,玄奘計畫到高昌去履行自己與高昌國王麴文泰的諾言——從印度學成歸來時在高昌講法三年,哪知道等玄奘回來時,這位皇兄早已去世,高昌被唐朝所滅,成了大唐的西州,兄弟之約已成往事,玄奘也失去了最後一位讓他感受到親情的人。

第二件:《西遊記》雖然與真實歷史相去甚遠,但九九八十一難的最後一難卻和真實歷史如出一轍——玄奘回國經過印度河時,風浪大作,五十本經書和奇花異果的種子掉進了河裡,於是不得不下水撈經、曬經……這正應了悟空勸解師傅的那句話:“天地本不全,經文殘缺也應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為也!”

對於處女座,這恐怕是致命的打擊……

第三件:玄奘歸國後,唐太宗多次勸他還俗做官,玄奘都拒絕了;唐太宗一開始也不是很重視佛教,等玄奘翻譯完成一百卷《瑜伽師地論》以後,給太宗講了其中的要義,太宗才如夢初醒,說:“儒家道家等等的學說和佛教比起來,就像小池塘和大海相比。世人說儒釋道三教差不多,這是胡說。”之後,唐太宗在給《大唐西域記》寫序時才封玄奘為佛門領袖,並第一次表達了對佛教的支持態度。這一年,佛教開始復蘇,大唐也達到了鼎盛。

十九年西行後是又一個十九年,他翻譯的佛經達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可以說,玄奘的後半生完全是為了翻譯佛教典籍而活著,最後因為翻譯六百卷《大般若經》用盡了全部的氣力而圓寂。他離世的時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長安五百里內送葬者竟達百萬人。玄奘也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後來,有了民間許許多多的傳說,有了《西遊記》,有了我們熟悉的唐僧,但我們更應該記得,這位史上最強留學生集我國最偉大的佛學家、譯經家、外交家、地理學家於一身,堪稱中國佛學界第一人。他的足跡遍佈絲綢之路和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讀完玄奘的故事,突然想看這部《大唐玄奘》了呢。點擊下面的圖片,就可以完整觀看這部去年申奧的影片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