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的國號都是什麼意思2:三國——南北朝

三分魏蜀吳 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

三國

說起三國, 我們都知道是“魏蜀吳”, 但在這三足鼎立的政權中, 只有“魏”和“ 吳”是國號, 而“蜀”不是國號,

而是地域號, 劉備建立的政權的國號應該是“漢”。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 曹丕廢黜漢獻帝之後自立政權, 便以其父之王號定國號名“魏”, 歷史上也稱“曹魏”。

漢:劉備以“復興漢室”為己任, 且自取漢中之後,曾自稱“漢中王”,因此立國號為“漢”。 由於其國都在古蜀地。 故而也稱為“蜀漢”, 而“蜀國”這個稱謂其實只是魏國對政敵的貶稱罷了。

吳:孫權佔據江東一帶自立為王, 正是春秋時期吳國所在之地, 後稱“吳地”, 故以“吳”為國號, 又稱“孫吳”或“東吳”

晉朝

魏國權臣司馬炎繼承其父司馬昭的爵位, 逼令魏元帝曹奐讓位, 自稱為帝。 由於司馬昭曾逼魏帝封他為“晉公”, 滅蜀後又晉爵為晉王, 因此司馬炎定都洛陽, 定國號為“晉”, 取代了曹魏政權。

在“八王之亂”和流民起義後,匈奴兵攻佔長安,晉亡。 晉湣帝時的丞相、大都督中外軍事司馬睿在晉湣帝被俘後逃至建康(南京)並被部下擁立為帝, 仍以“晉”為國名。 因司馬炎建立的晉都洛陽在西,司馬睿的晉都建康在東,故而有“西晉”和“東晉”之分。

南北朝

南北朝由西元420年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開始, 至西元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

南朝

宋:創建者劉裕原為東晉北府軍的將領, 其祖籍在彭城, 古代是宋國地域。 後來劉裕接受了宋王封號, 取宋為國號。 史學家為了與南北宋的宋相區分, 所以稱劉裕建立的宋為劉宋。

齊:創建者蕭道成本是劉宋將領, 後依靠軍功逐步掌握大權。 而後迫使宋順帝劉准禪位, 滅宋建齊。 據說這“齊”源于民間“金刀利刃齊刈之”的讖緯之說, 即“齊”將取代“劉宋”。

梁:創立者為蕭衍, 他曾在齊的封爵為“梁王”, 後強迫齊和帝"禪位"於他,

稱帝后便以“梁”為國號。 歷史上有很多與“梁”有關的朝代, 為了區分便稱其為南梁或蕭梁。

這個梁武帝蕭衍癡迷佛法, 在位期間長達近四十年不近女色, 更是三次出家, 被臣子多次花重金“贖回”, 這在歷史上也是一段奇聞了。

陳:中國歷史上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者, 僅南朝陳一家。 創立者為陳霸先, 陳霸先為梁之重臣, “侯景之亂”後, 陳霸先控制了梁朝的政權, 最終廢梁敬帝, 自立為帝, 就這樣簡單粗暴地以他的姓氏“陳”作為了國號。

北朝

魏:取名來自曹魏,意圖證明鮮卑人建立的政權接續了曹魏。《魏書》裡記載“故躬率六軍,掃平中土,凶逆蕩除,遐邇率服。宜仍先號,以為魏焉。”就是說鮮卑人用“魏”作為國號來傳達一種祖先源于華夏,繼承正統的文化觀。後來的歷史學家為了便於與先秦區分,稱其為北魏。

齊:創建者為高洋,原為魏國權臣,後逼迫魏孝靜帝元善見禪位,自立為帝,以北魏皇帝封賜其父親的爵位“齊王”定為國號。為了區分與先秦的齊國,一般稱為北齊或高齊。

周: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覺繼任大塚宰,自稱周公。宇文覺在篡位稱帝后,以封爵為國號。當時的人更是採用古代周朝的六官制度,來改組政府的措施,想必這也與國號“周”的命名不無關係。

魏:取名來自曹魏,意圖證明鮮卑人建立的政權接續了曹魏。《魏書》裡記載“故躬率六軍,掃平中土,凶逆蕩除,遐邇率服。宜仍先號,以為魏焉。”就是說鮮卑人用“魏”作為國號來傳達一種祖先源于華夏,繼承正統的文化觀。後來的歷史學家為了便於與先秦區分,稱其為北魏。

齊:創建者為高洋,原為魏國權臣,後逼迫魏孝靜帝元善見禪位,自立為帝,以北魏皇帝封賜其父親的爵位“齊王”定為國號。為了區分與先秦的齊國,一般稱為北齊或高齊。

周: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覺繼任大塚宰,自稱周公。宇文覺在篡位稱帝后,以封爵為國號。當時的人更是採用古代周朝的六官制度,來改組政府的措施,想必這也與國號“周”的命名不無關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