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代賢妻潘金蓮是如何變成謀害親夫的萬古毒婦的?

前日柏舟寫了一篇《武大郎賣的炊餅, 其實更像饅頭, 而不是現在的“燒餅”》, 很多人表示對於歷史上的武大郎也有所耳聞, 據說是個兩袖清風愛民如子的好縣令, 最關鍵的是人家玉樹淩風身高八尺, 也堪稱古代美男子, 和這短小精悍的武大郎完全不是一個人。

其中最冤枉的還是要數這一代賢妻潘氏金蓮了。

照舊, 柏舟會根據手頭的資料考證過再撰寫, 只為各位看官老爺看到比較可信的歷史。

武大郎的故事我們有空再說, 先來說說這潘金蓮, 她本身也不是什麼窮苦人家被賣給武大郎做媳婦兒的, 而是貝州知州(今河北清河)的千金大小姐。

但是這位大小姐一沒有放蕩不羈, 二沒有刁蠻潑辣, 反而是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黃花好閨女兒。

古代的美人們基本都難逃那些有才學的士子們的“魔爪”, 要麼就作為聯姻工具, 畢竟古人講究“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 要是沒有媒人, 就是“無媒苟合”, 與禮法不和, 要是家風嚴謹的大家, 是要被活活打死的。

這位潘家大小姐沒有嫁給門當戶對的世家子弟, 反而和某個窮書生看對了眼。

這個書生姓武, 名植, 村裡的人都叫他武大郎。

武大郎的原型家徒四壁,

比較窮困, 但是本人卻玉樹淩風又頗有才學, 鄉縣各處都有其名聲流傳。

自古以來都是才子佳人嘛, 這名門貴女愛上窮小子的戲碼, 也是古來都有的, 不過大多沒什麼好下場就是了。

不過潘金蘭和武大郎這一對, 其實本該是標準的才子佳人話本的主人公的。

當初潘家其實有些不樂意, 覺得這麼個窮學生配不上自己女兒, 但是在潘金蓮一力堅持下, 潘父還是支援贊助了武大郎一波, 武大郎也爭氣, 還真的考功名回來, 做了清河縣的知縣。

自然是夫妻恩愛, 羨煞旁人咯~

不過這賢妻是如何變成日後的潘金蓮的?也是人心險惡, 一位來投奔武大郎的人想要在他這謀個一官半職, 但是武大郎一直好酒好肉招待著, 卻沒有給他一個准信,

他就懷恨在心, 四處宣傳造謠說這兩人的種種不是, 把武大郎說的矮小醜陋, 潘金蓮說的淫蕩不堪, 至於西門慶, 則是清河縣內的一個破落戶兒小混混, 則在造謠的時候把自己搭了進去, 當了那位“小三”。

好事不出門, 壞事傳千里, 反正國人的這種尿性古已有之。

自然這冤枉名聲再也洗拖布掉了, 連潘家莊都改名避諱叫“黃金莊”。

到了現在, 潘金蓮和武大郎已經成了一種文化形象, 再怎麼追查原型, 也無法消磨他們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也是哀哉歎哉。

以後還是都叫馬蓉吧, 別叫金蓮了, 太冤枉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