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招聘考試中這幾個“納”要分清

(發私信至頭條號“一起考教師”, 回復“口訣”, 領取考教師必背32個教育綜合知識記憶口訣!)

(一)加德納

“多元智慧理論”之父, 批判過去狹窄的智力定義, 認為未能正確反映一個人的真實能力。 將人的智能分為:語言智慧、邏輯數學智慧、空間智慧、肢體運作智慧、音樂智慧、人際智慧、內省智慧、自然探索智慧共八種。 這對我國教育教學的教師觀、學生觀、創新觀和發展觀等都有影響, 成為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論基礎。

(二)布魯納

為美國20世紀60年代教育改革的領軍人物。 對其我們需要把握兩點:

①認知-結構學習論:學習的實質是一個人把同類事物聯繫起來,

並把它們組織成賦予它們意義的結構。 知識的學習就是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 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②發現學習:強調學生在嘗試、檢驗、探索過程當中學習時的內在動機、學習過程和直覺思維。

(三)斯金納

美國行為主義學者斯金納最主要的貢獻是提出操作性條件作用基本規律:

①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類: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

②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強化、逃避條件作用與回避條件作用、消退、懲罰 ;根據此心理學論, 在教育上主張程式性教學。

(四)維 納

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從“三維度”出發把歸因分為:內歸因和外歸因, 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

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四因素, 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等。

(五)比 納

1905年與西蒙合編“比納西蒙智力測驗量表”,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用的智力測驗表。 該量表由30個由易到難排列的項目, 可用來測量各種能力, 特別側重於判斷、理解和推理能力, 即比納所認為智力的基本組成成分。

關注頭條號“一起考教師”, 下載手機app“一起考教師”, 隨時隨地學乾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