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官渡之戰後,曹操贏了軍事,卻失掉天下士子之心

提起三國裡的袁紹, 最深的印象莫過於官渡之戰, 袁紹優柔寡斷, 不聽賢士又驕傲自大, 最後烏巢被襲, 兵敗官渡, 再也沒有和曹操爭霸的實力了。 那麼袁紹真如三國演義中, 與曹操相比處處不如嗎?其實未必。

我們都知道袁紹四世三公, 算上袁紹的大將軍, 袁家四代人出了七位三公。 東漢的三公雖然已不是政府的實際掌權人(在東漢通常是官拜大將軍的外戚掌握朝政), 可卻是政府名義上的領袖, 是天下讀書人所能獲取到的最高位置, 也是和中朝鬥爭的領袖。 所以, 天下士族的最高榮譽莫過於此, 在那個士族掌權的年代, 可以說是當時的第一家族了。

袁家四代人都能做到三公的位置, 和他們犀利的投機能力分不開。 在東漢末年殘酷頻繁的政治鬥爭中, 他們幾乎逃過了每一次的權利更迭, 每一次都站在勝利一邊, 包括殺傷力極大的兩次黨錮之禍。 這樣他們的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三國時期, 包括董卓、陶謙、韓馥等人都是袁家的故吏。 在漢朝, 門生故吏的關係是劃分政治派系的重要依據, 所以通常情況下這些人都可以看做袁家的下屬或者勢力。

袁紹更不得了, 他是党人領袖李膺的女婿, 也是袁家指定的下一任家主。 人長得也帥氣, 德行更是沒的說, 前後守孝達6年之久。 他一出道就成了天下聞名的名人, 他身邊聚集了何顒、荀爽、荀彧、王允、鄭泰、曹操、劉表、張邈、許攸、逢紀、伍瓊、周毖、黃忠等一眾的實力派。 包括荀攸、郭嘉、程昱、辛毗、辛評、郭圖等在三國混的風聲水起的潁川軍師集團,

也是這個組織的週邊成員。

論袁紹的功績, 在三國可以說是第一功臣。 他先是聯合大將軍何進, 把禍害東漢政權多年的宦官勢力一舉殲滅, 在軍閥董卓進京後, 面對董卓的脅迫, 憤然拒絕, 不與董卓合作, 回到河北。

當時天下士人對董卓不滿, 起兵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領頭的就是袁紹。 除去朝綱之功外, 在自己統治的河北一帶, 袁紹多次平定叛亂, 擊潰公孫瓚, 防守北方胡人, 實現了國家局部的統一。 由於地方統治上的德政行為, 在袁紹病死後, 當地的百姓沒有不祭奠袁紹的。

曹操憑藉一次軍事冒險,消滅了袁紹,成為當時最有權勢的軍閥。當時天下士子對他獨掌兵權多有詬病,曹操說了大實話“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此所不得為也。”他得罪人太多了,離開了軍權估計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不敢放軍權。那麼他得罪了誰?當時還有誰能威脅他?根源就在於他剿滅了袁氏兄弟,所以得罪了天下士族,士族不認為他是維護正統的,而是將其視為曹賊。由此可見,在時人心中,曹操是比不得袁紹的。

曹操憑藉一次軍事冒險,消滅了袁紹,成為當時最有權勢的軍閥。當時天下士子對他獨掌兵權多有詬病,曹操說了大實話“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此所不得為也。”他得罪人太多了,離開了軍權估計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不敢放軍權。那麼他得罪了誰?當時還有誰能威脅他?根源就在於他剿滅了袁氏兄弟,所以得罪了天下士族,士族不認為他是維護正統的,而是將其視為曹賊。由此可見,在時人心中,曹操是比不得袁紹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