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透視黃酒小鎮“魂骨脈”,看洋河酒都如何“五態”融精彩

(宿遷日報社全媒體採訪組)釀酒界有句行話, 好酒必有佳泉。 可見, 要釀造美酒離不開優質的水源, 佳釀出處定有著優越的生態環境。

位於“中國黃酒之鄉”浙江省紹興市的黃酒小鎮和宿遷這座“江蘇生態大公園”中的“酒都名鎮”洋河新區, 兩地分別為黃酒和白酒產區, 同為生態城鎮, 在發展生態經濟上亦有不少可相互觀照借鑒的經驗。 近日, 本報“踐行生態路 共築綠色夢”全媒體新聞行動採訪組深入兩地採訪發現, 以酒文化為魂、以城鎮建設為骨、以產業發展為脈的建設理念, 成為兩地不謀而合的戰略選擇。

紹興黃酒小鎮以“大紹興、大黃酒、大文化、大旅遊”為戰略目標, 構築“產業、文化、旅遊、社區”四位一體的小鎮格局, 東浦和湖塘兩大片區分別重點發展黃酒文化、黃酒釀造產業, 打造國內國際知名的特色小鎮;作為我市生態經濟示範鎮之一, 市洋河新區的做法是,

推動城鄉一體化、旅遊全域化、全域公園化、農業產業化、環境生態化發展及優化形態、提升業態、注入文態、涵養生態、增添富態“五態融合”, 打造“美麗中國的洋河樣本”。

古色古香的黃酒小鎮一角

守住文化之魂 文旅融合風正勁

“紹興老酒出東浦,

東浦十裡聞酒香。 ”漫步紹興黃酒小鎮東浦片區, 猶如置身于一幅清麗淡雅的水墨畫卷:古橋、小河、黛瓦房、小弄堂……隨行的解說員給出的資料更為直觀:小鎮內水域面積達1平方公里, 古鎮保護區面積0.36平方公里, 37座古橋橫跨其間。

而在古樸的氣息中, 民家院落、釀酒工坊裡的酒缸、酒罈等釀酒器具尤為引人注意。 據紹興市越城區東浦鎮工作人員透露, 作為紹興黃酒的發源地, 這個小鎮曾經湧現過500餘家酒坊。 東浦古鎮核心區內依然保留了孝貞酒坊、雲集酒坊、謙豫萃酒廠舊址等一大批黃酒歷史遺跡, 積澱了深厚的酒文化。

“黃酒小鎮東浦片區將打造紹興黃酒文化的集中展示區、黃酒產業的集聚創新區、黃酒旅遊的示範引領區。

其中, 東浦古鎮核心區通過對古建築的修繕, 再現南宋時期東浦‘酒國’的繁榮景象, 並通過引入傳統酒坊等業態, 以慢生活體驗, 提高遊客的參與度。 ”東浦鎮黨委副書記潘亞英如數家珍道, 東浦片區規劃面積約4.6平方公里, 分為民俗文化街區、黃酒歷史文化中心、健康養生產業中心等12大功能區。

記者在黃酒手工體驗作坊採訪

伴隨著黃酒小鎮的建設, 一批黃酒手工體驗作坊相繼開張, 越釀工坊是入駐小鎮的第一家作坊。 走進這個工坊, 釀酒師尉炳林正在一絲不苟地忙活黃酒前發酵工序, 不時有遊客前來參觀。 工坊一樓以手工黃酒釀造演繹、遊客互動體驗為主, 二樓以黃酒、美食品嘗為主, 小小的工坊裡散發著濃郁的黃酒文化氣息。

如今, 以手工釀造為核心, 加上“開耕、會市、開釀、封壇”四大節會活動助力, 黃酒“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在黃酒小鎮推進正酣。 東浦鎮工作人員徐中玉介紹說, 黃酒小鎮也與紹興市內相關的旅遊景點加強聯動。 溫上兩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 遊覽過魯迅故里和鹹亨酒店之後,再到東浦鎮的老街走一走,可以得到嗅覺、視覺、味覺的共同滿足。

熱鬧的黃酒小鎮“開耕節”場景

現在,來黃酒小鎮坐烏篷、品黃酒、聽社戲,成為不少遊客的新選擇。而我市洋河新區在發展過程中持續注入文態,大力挖掘提煉酒文化、古鎮文化等具有洋河本土特色的文化,其“酒都名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在不斷提升。為了加快推進洋河生態經濟示範鎮建設,該地今年全年共排定“旅遊+”項目23個,總投資超100億元。據悉,其中計畫總投資10.98億元的“醉裡中國”項目,將打造集旅遊觀光、酒文化產業、會展美食、休閒度假、技術研發為一體的大型觀光園區。

市洋河新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將堅持以文化為靈魂,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引導文化創意與釀酒、包裝等優勢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建設酒文化博物館、“醉裡中國”、包裝創意中心,在產業發展中注入更多文化內涵。在工業旅遊上,將加快建設北緯33°神秘地帶、洋河部落、萬國酒莊等項目,打造國際酒文化體驗旅遊目的地。同時,深掘農耕文化,加快建設農業嘉年華、世外酒村田園綜合體等,賦予農業更多文化氣息。

建設中的市洋河新區農業嘉年華項目

強健小鎮“筋骨” 留住古韻添氣質

在東浦鎮老街採訪期間,污水管道鋪設、“管線入地”等工程正在施工。隨行的東浦鎮工作人員略帶不好意思地說:“最近在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影響你們拍照了,不過,東浦古鎮正在由鎮變城,一系列整治工程帶來了城鎮功能的提升。”工作人員援引數據稱,2015年至今年一季度,東浦鎮在黃酒小鎮區域內已完成投資14.1億元,進行環境整治及教育、住宅配套項目建設。

依託黃酒文化、名人文化和水街古鎮,東浦鎮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緊鑼密鼓、步伐扎實。從細節上可見一斑:在美麗示範街錫麟路,沿街商鋪招牌既整齊又有古典韻味;在黃酒展示館旁,衛生間與周遭古色古香的建築融為一體,裡面的設施潔淨程度不亞於星級酒店。隨著環境的提檔升級,如今東浦古鎮的酒館、民宿、美食、體驗館一應俱全,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

黃酒小鎮展示館內惟妙惟肖的泛舟場景

“東浦片區規劃原則是,有歷史價值、時代特徵的建築會保留下來,如果是比較現代的建築則會進行調整。”該鎮工作人員介紹說,除了修舊如舊、留住小鎮古韻,功能性項目建設也在加快推進。據介紹,在東浦鎮梅南路占地約1.4萬平方米的鄉鎮客廳正在建設;在洋江西路,總投資約10億元的黃酒文化國際交流中心也在加快施工。

除了功能性項目建設,東浦鎮還在打造高端民宿,以“住哪兒”帶動“去哪兒”。據瞭解,今年7月,由杭能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投資的“深巷”和“越之間”兩個民宿專案落戶東浦鎮,兩個專案總投資4000萬元。

“在今年底前,古鎮老街的污水管道鋪設、兩岸景觀提升、亮化工程以及專案涉及的房屋修繕等工作將全部完成,今年我們在積極爭創3A級景區。”黃酒小鎮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綜合管理處處長阮曉豐說道。

黃酒小鎮東浦片區的恢弘藍圖

與東浦鎮相比,我市的洋河鎮同樣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在城鎮、生態建設上也有不少大手筆和細節雕琢。

在生態宜居新家園建設上,市洋河新區重點建設洋河主城區,特色建設倉集、鄭樓2個鎮區和若干個美麗村莊;實施“引水入城”“水系溝通”“造湖蓄水”等工程,構建“一廊一環五橫五縱五湖”水景體系,讓城市之水活起來;全面啟動城鄉美化、綠化行動,建設城市後花園;完善交通路網,加快學校、城市驛站、特色街區、農貿市場等功能性項目建設,不斷滿足群眾公共服務需求……伴隨著一系列實招、一個個項目的落地,“洋河生態宜居大家園”挺起了骨架,城鎮功能和生態顏值得到進一步提升。

打通產業“經脈” 轉型升級走新路

對於特色小鎮、生態小鎮而言,往往因為一個產業而興盛。產業猶如經脈,蘊含經濟活力。

“黃酒一定是用來喝的嗎?”在黃酒小鎮,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東浦鎮沒有過多地沉浸酒鄉的光環裡,而是積極探索一大批黃酒衍產品,讓許多原本不喝黃酒的年輕人走近黃酒,讓黃酒文化在年輕人中傳遞。

黃酒奶茶、黃酒冰棒、黃酒巧克力、黃酒布丁、黃酒霜淇淋、黃酒麴奇……在東浦古鎮的“繪璟軒”店鋪裡,眾多網紅黃酒衍生品令人垂涎。

“繪璟軒”店鋪內的黃酒衍生品

“繪璟軒”店主、“85”後青年吳徽說,作為土生土長的紹興人,從事黃酒關聯產業一直是他的心願,傳統文化與現在的消費需求一致方能延續傳承。他表示,將在黃酒文化傳承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這兩年,黃酒小鎮將黃酒的“觸角”伸向嶄新領域,贏得了市場認可,正在謀劃更多黃酒產業變革。“我們將圍繞黃酒小鎮的建設,打造‘黃酒+’模式,發展‘特鎮經濟’。”東浦鎮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將依託黃酒產業,提升小鎮活力,讓遊客喜歡,更讓創業者留下來,把外出務工者吸引回來。

一邊積極開發黃酒衍生品,一邊積極擁抱科技為傳統技藝注入現代動能。近年來,黃酒小鎮對釀造設備進行整體改造提升,加快實現用水自流化、浸米大罐化、蒸飯機械化、發酵大罐化等工藝自動化。在黃酒小鎮湖塘片區的生產車間,自動化是最為明顯的特徵。“設備先進了,但是傳統工藝精髓沒有丟失,將以前的經驗和技術轉換成資料,並演繹成智慧化語言,實現電腦控制,讓製作過程更加精准。”現場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

如果說東浦鎮正在打造黃酒產業發展的增長極,那麼洋河新區則在打造生態經濟的新引擎。市洋河新區圍繞“2+1”主導產業,推動各類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鼓勵本地中小酒企以兼併、重組、控股等方式進入園區集聚發展,新落戶國港酒業、致百年酒業、南京人酒業等項目。同時,加快生物科技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新引進大連醫美等項目。

市洋河新區創意包裝設計中心展廳

該區在推動白酒產業發展同時,更注重白酒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產業的發展,引領包裝產業向創意、策劃、設計等高端方向發展,加快建設創意包裝設計中心、網創中心。位於市洋河新區的創意包裝產業園設計中心,分為創意設計和包裝生產兩個功能片區。包裝生產區已入駐36家企業,創意設計區已有多位設計大師成立大師工作室。在市洋河新區,產業富民、創業富民的因數空前活躍,高標準規劃建設的電商創業園等載體,必將成為生態經濟新驅動。

記者手記

在以酒文化為魂的基礎上發展酒文化旅遊,在保護古建築基礎上開展環境整治、生態治理,在用現代技術改進傳統工藝同時堅持黃酒衍生品研發……這些可謂黃酒小鎮“特鎮經濟”風生水起的奧秘。由此來思索洋河新區打造生態經濟示範鎮、發展生態經濟之路,採訪組認為,有以下幾點啟發:

首先,高揚酒文化大旗,以酒文化提高產業附加值。將酒文化與歷史文化融合發展,可以吸引遊客深度參與、體驗和消費,增加遊客“黏度”。同時,加強對農耕文化、鄉風民俗等方面的挖掘、保護、傳承和利用,打造富有人文情懷的特色鎮村。

其次,留住城鎮古韻,提升城鎮氣質。尤其要正確處理好拆與改的關係,合理把握鄉村改造力度,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資源、自然底色和風情風貌,加以改造提升,全面展示鄉土氣息之美。

再次,緊跟市場需求、科技趨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橫向上與相關產業加強融合,縱向上向產業鏈各個環節滲透,同時,運用科技力量不斷推動工藝創新,最終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市洋河新區新城名苑黨群之家內古樸的老屋

遊覽過魯迅故里和鹹亨酒店之後,再到東浦鎮的老街走一走,可以得到嗅覺、視覺、味覺的共同滿足。

熱鬧的黃酒小鎮“開耕節”場景

現在,來黃酒小鎮坐烏篷、品黃酒、聽社戲,成為不少遊客的新選擇。而我市洋河新區在發展過程中持續注入文態,大力挖掘提煉酒文化、古鎮文化等具有洋河本土特色的文化,其“酒都名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在不斷提升。為了加快推進洋河生態經濟示範鎮建設,該地今年全年共排定“旅遊+”項目23個,總投資超100億元。據悉,其中計畫總投資10.98億元的“醉裡中國”項目,將打造集旅遊觀光、酒文化產業、會展美食、休閒度假、技術研發為一體的大型觀光園區。

市洋河新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將堅持以文化為靈魂,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引導文化創意與釀酒、包裝等優勢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建設酒文化博物館、“醉裡中國”、包裝創意中心,在產業發展中注入更多文化內涵。在工業旅遊上,將加快建設北緯33°神秘地帶、洋河部落、萬國酒莊等項目,打造國際酒文化體驗旅遊目的地。同時,深掘農耕文化,加快建設農業嘉年華、世外酒村田園綜合體等,賦予農業更多文化氣息。

建設中的市洋河新區農業嘉年華項目

強健小鎮“筋骨” 留住古韻添氣質

在東浦鎮老街採訪期間,污水管道鋪設、“管線入地”等工程正在施工。隨行的東浦鎮工作人員略帶不好意思地說:“最近在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影響你們拍照了,不過,東浦古鎮正在由鎮變城,一系列整治工程帶來了城鎮功能的提升。”工作人員援引數據稱,2015年至今年一季度,東浦鎮在黃酒小鎮區域內已完成投資14.1億元,進行環境整治及教育、住宅配套項目建設。

依託黃酒文化、名人文化和水街古鎮,東浦鎮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緊鑼密鼓、步伐扎實。從細節上可見一斑:在美麗示範街錫麟路,沿街商鋪招牌既整齊又有古典韻味;在黃酒展示館旁,衛生間與周遭古色古香的建築融為一體,裡面的設施潔淨程度不亞於星級酒店。隨著環境的提檔升級,如今東浦古鎮的酒館、民宿、美食、體驗館一應俱全,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

黃酒小鎮展示館內惟妙惟肖的泛舟場景

“東浦片區規劃原則是,有歷史價值、時代特徵的建築會保留下來,如果是比較現代的建築則會進行調整。”該鎮工作人員介紹說,除了修舊如舊、留住小鎮古韻,功能性項目建設也在加快推進。據介紹,在東浦鎮梅南路占地約1.4萬平方米的鄉鎮客廳正在建設;在洋江西路,總投資約10億元的黃酒文化國際交流中心也在加快施工。

除了功能性項目建設,東浦鎮還在打造高端民宿,以“住哪兒”帶動“去哪兒”。據瞭解,今年7月,由杭能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投資的“深巷”和“越之間”兩個民宿專案落戶東浦鎮,兩個專案總投資4000萬元。

“在今年底前,古鎮老街的污水管道鋪設、兩岸景觀提升、亮化工程以及專案涉及的房屋修繕等工作將全部完成,今年我們在積極爭創3A級景區。”黃酒小鎮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綜合管理處處長阮曉豐說道。

黃酒小鎮東浦片區的恢弘藍圖

與東浦鎮相比,我市的洋河鎮同樣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在城鎮、生態建設上也有不少大手筆和細節雕琢。

在生態宜居新家園建設上,市洋河新區重點建設洋河主城區,特色建設倉集、鄭樓2個鎮區和若干個美麗村莊;實施“引水入城”“水系溝通”“造湖蓄水”等工程,構建“一廊一環五橫五縱五湖”水景體系,讓城市之水活起來;全面啟動城鄉美化、綠化行動,建設城市後花園;完善交通路網,加快學校、城市驛站、特色街區、農貿市場等功能性項目建設,不斷滿足群眾公共服務需求……伴隨著一系列實招、一個個項目的落地,“洋河生態宜居大家園”挺起了骨架,城鎮功能和生態顏值得到進一步提升。

打通產業“經脈” 轉型升級走新路

對於特色小鎮、生態小鎮而言,往往因為一個產業而興盛。產業猶如經脈,蘊含經濟活力。

“黃酒一定是用來喝的嗎?”在黃酒小鎮,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否定的。東浦鎮沒有過多地沉浸酒鄉的光環裡,而是積極探索一大批黃酒衍產品,讓許多原本不喝黃酒的年輕人走近黃酒,讓黃酒文化在年輕人中傳遞。

黃酒奶茶、黃酒冰棒、黃酒巧克力、黃酒布丁、黃酒霜淇淋、黃酒麴奇……在東浦古鎮的“繪璟軒”店鋪裡,眾多網紅黃酒衍生品令人垂涎。

“繪璟軒”店鋪內的黃酒衍生品

“繪璟軒”店主、“85”後青年吳徽說,作為土生土長的紹興人,從事黃酒關聯產業一直是他的心願,傳統文化與現在的消費需求一致方能延續傳承。他表示,將在黃酒文化傳承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這兩年,黃酒小鎮將黃酒的“觸角”伸向嶄新領域,贏得了市場認可,正在謀劃更多黃酒產業變革。“我們將圍繞黃酒小鎮的建設,打造‘黃酒+’模式,發展‘特鎮經濟’。”東浦鎮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將依託黃酒產業,提升小鎮活力,讓遊客喜歡,更讓創業者留下來,把外出務工者吸引回來。

一邊積極開發黃酒衍生品,一邊積極擁抱科技為傳統技藝注入現代動能。近年來,黃酒小鎮對釀造設備進行整體改造提升,加快實現用水自流化、浸米大罐化、蒸飯機械化、發酵大罐化等工藝自動化。在黃酒小鎮湖塘片區的生產車間,自動化是最為明顯的特徵。“設備先進了,但是傳統工藝精髓沒有丟失,將以前的經驗和技術轉換成資料,並演繹成智慧化語言,實現電腦控制,讓製作過程更加精准。”現場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

如果說東浦鎮正在打造黃酒產業發展的增長極,那麼洋河新區則在打造生態經濟的新引擎。市洋河新區圍繞“2+1”主導產業,推動各類企業向工業園區集聚。鼓勵本地中小酒企以兼併、重組、控股等方式進入園區集聚發展,新落戶國港酒業、致百年酒業、南京人酒業等項目。同時,加快生物科技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新引進大連醫美等項目。

市洋河新區創意包裝設計中心展廳

該區在推動白酒產業發展同時,更注重白酒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產業的發展,引領包裝產業向創意、策劃、設計等高端方向發展,加快建設創意包裝設計中心、網創中心。位於市洋河新區的創意包裝產業園設計中心,分為創意設計和包裝生產兩個功能片區。包裝生產區已入駐36家企業,創意設計區已有多位設計大師成立大師工作室。在市洋河新區,產業富民、創業富民的因數空前活躍,高標準規劃建設的電商創業園等載體,必將成為生態經濟新驅動。

記者手記

在以酒文化為魂的基礎上發展酒文化旅遊,在保護古建築基礎上開展環境整治、生態治理,在用現代技術改進傳統工藝同時堅持黃酒衍生品研發……這些可謂黃酒小鎮“特鎮經濟”風生水起的奧秘。由此來思索洋河新區打造生態經濟示範鎮、發展生態經濟之路,採訪組認為,有以下幾點啟發:

首先,高揚酒文化大旗,以酒文化提高產業附加值。將酒文化與歷史文化融合發展,可以吸引遊客深度參與、體驗和消費,增加遊客“黏度”。同時,加強對農耕文化、鄉風民俗等方面的挖掘、保護、傳承和利用,打造富有人文情懷的特色鎮村。

其次,留住城鎮古韻,提升城鎮氣質。尤其要正確處理好拆與改的關係,合理把握鄉村改造力度,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資源、自然底色和風情風貌,加以改造提升,全面展示鄉土氣息之美。

再次,緊跟市場需求、科技趨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橫向上與相關產業加強融合,縱向上向產業鏈各個環節滲透,同時,運用科技力量不斷推動工藝創新,最終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市洋河新區新城名苑黨群之家內古樸的老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