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發現沒?楚留香、胡鐵花、雲中鶴……這些名字都被作者開了個玩笑

武俠小說裡, 起名一直是個很考驗內功的絕活。

大俠金庸, 可以拿《靈柩經》和《素問》兩部醫典, 給女神醫取名程靈素。

古龍也可以把心中的歡樂英雄很隨意地叫作王動、郭大路,

“郭大路是個很大路的人, 王動卻不動”(大路, 照古龍的意思, 就是大方、馬虎, 甚至有點糊塗)。

這些腦洞大開的名字當然都是極好的, 可是有時候作者也會就地取材, 把真人給寫進去——

雲中鶴——憂桑的表哥

“翩翩一隻雲中鶴, 飛來飛去宰相衙。 ”雲中鶴本來是個挺好的名字, 輕功卓絕, 身輕如燕, 想來也是風度翩翩。 但是自從被四大惡人“窮凶極惡”用過了之後, 大家顯然就不這麼覺得了……

巧得很, 金庸的表哥, 也就是徐志摩, 用過一個筆名, 就叫雲中鶴。

然後金庸武俠裡的表哥一般都沒什麼好下場:慕容複、衛壁、汪嘯風……(不過張無忌也是殷離的表哥, 可能還是有主角光環吧)

所以, 你看金老爺子是不是跟表哥徐志摩有什麼恩怨……

徐志摩1931年飛機失事遇難時, 金庸才7歲, 照理說, 兩人應該沒什麼交集。

不過徐志摩去世時, 查家送來一幅挽聯——

司勳綺語焚難盡, 僕射餘情懺較多。

這兩句倒也不是原創, 本來是黃景仁寫的《綺懷》詩中的。 司勳代指杜牧, 僕射是說沈約或者元稹, 當然這裡都暗指徐志摩。 說徐大才子寫下的詩文燒都燒不完, 欠下的風流債還不清。

死者為大, 徐志摩沒了, 但是查家送來的挽聯還是對徐的生活作風問題揪著不放, 可見成見之深。

大概正是家裡從小對徐志摩的這種偏見, 讓金庸對這個表哥實在沒什麼好印象吧。

胡鐵花——胡適的老爸

古龍的楚留香系列中, 有個喜歡打抱不平、喜歡喝酒、喜歡女人的浪子, 叫胡鐵花。

現實中, 胡適的父親, 胡傳, 字鐵花。

胡傳1891年奉旨調到臺灣, 考察臺灣的邊防, 後來又代理台東直隸州知州, 大力整頓軍紀, 搞禁煙, 一直到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 臺灣割給日本, 胡先生才奉令返回, 不久去世。

1952年,胡適來到台東,“當地父老仍然記得我的父親是位武官──胡統領;而非文官──胡知州”。

當地人為了紀念胡傳,特別把火車站前得光復路改為鐵花路,而且還在鯉魚山忠烈祠旁立了個“清台東直隸州州官胡鐵花紀念碑”。

可以說,胡傳在臺灣是個知名度較高的人物,古龍在臺灣生活數十年,應該不會不知道有這麼個人。所以楚留香傳奇中用胡鐵花這個名字,可能更多地是一種佩服吧。

楚留香——盜了張之洞的“香帥”

看過《楚留香傳奇》的,不知道是不是會有個疑問,“帥”不是應該統帥一干人等嗎!楚留香明明更像個偵探,帶著仨美女助手和一幫兄弟破破各種大案要案。人事編制離帥可是差遠了。

不過歷史上倒是真的有個香帥,而且比古龍的楚留香早多了。

此人就是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既然做到了總督,在清代習慣上就可以稱“大帥”,而張之洞又有個字叫香濤,所以他手下人就叫他“香帥”。

張之洞雖然是河北人,但是長期擔任湖廣總督,湖廣乃過去的楚地,這樣一來,叫“楚香帥”倒也在情在理了。

說古龍的楚留香是以張之洞為原型,當然是要遭打臉的。

不過要是說他在寫“聞君有白玉美人……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君素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的香帥時,一點沒想到張之洞,那我也是不信的。

參考:

劉國重《金庸的密碼》

潘國森《香帥探花張之洞》

1952年,胡適來到台東,“當地父老仍然記得我的父親是位武官──胡統領;而非文官──胡知州”。

當地人為了紀念胡傳,特別把火車站前得光復路改為鐵花路,而且還在鯉魚山忠烈祠旁立了個“清台東直隸州州官胡鐵花紀念碑”。

可以說,胡傳在臺灣是個知名度較高的人物,古龍在臺灣生活數十年,應該不會不知道有這麼個人。所以楚留香傳奇中用胡鐵花這個名字,可能更多地是一種佩服吧。

楚留香——盜了張之洞的“香帥”

看過《楚留香傳奇》的,不知道是不是會有個疑問,“帥”不是應該統帥一干人等嗎!楚留香明明更像個偵探,帶著仨美女助手和一幫兄弟破破各種大案要案。人事編制離帥可是差遠了。

不過歷史上倒是真的有個香帥,而且比古龍的楚留香早多了。

此人就是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既然做到了總督,在清代習慣上就可以稱“大帥”,而張之洞又有個字叫香濤,所以他手下人就叫他“香帥”。

張之洞雖然是河北人,但是長期擔任湖廣總督,湖廣乃過去的楚地,這樣一來,叫“楚香帥”倒也在情在理了。

說古龍的楚留香是以張之洞為原型,當然是要遭打臉的。

不過要是說他在寫“聞君有白玉美人……今夜子正,當踏月來取,君素雅達,必不致令我徒勞往返也”的香帥時,一點沒想到張之洞,那我也是不信的。

參考:

劉國重《金庸的密碼》

潘國森《香帥探花張之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