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破冰前行促改革 創新求變強服務

通訊員 東群團

城東區現有人口38.45萬人, 其中15歲至35歲青少年6.09萬人, 占比達15.84%;團員6230人, 占比達17.35%;婦女14.97萬人, 占比達39.52%。 職工人數為3.36萬人, 占轄區總人口的8.46%。

近年來, 城東區區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群團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 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 堅定改革的決心,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 增強“四個自信”, 持續推進工青婦改革創新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向實踐拓展, 切實以“四個轉變”新思路、“兩個絕對”高標準推動“四個扎扎實實”深入落實, 不斷強化工青婦工作重心下沉、力量下沉、資源下沉的力度和廣度, 擴大工青婦組織影響力, 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不斷增強工青婦組織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 不斷增強工青婦組織的吸引力影響力凝聚力, 以改革成效為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幸福西寧助力。

緊跟“步伐”

強化基層打基礎

2015年的中央、省委和市委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相繼召開, 城東區認真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群團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 2016年, 王曉書記提出“西寧群團改革要走在前列”要求, 城東區委第一時間深入學習領會省市群團改革精神, 牢牢把握群團工作“是什麼、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的思路, 緊緊圍繞“去四化”的要求, 按照重心下沉、力量下沉、資源下沉的原則, 及時籌備起草《城東區工會共青團婦聯改革方案》, 進一步明確改革的“施工圖”。 著力充實基層工青婦組織力量, 採取“2+2+N”模式, 配齊1名事業副科級幹部、3名事業工作人員, 並採取社會化工作者聘任制, 招聘13名工作人員, 鎮、社區採取“1+N”模式配備工作人員, 不斷增強基層組織“活力”, 奠定改革的“主基石”

延伸“觸角”

整合資源促擴面

進一步提升基層群團組織聯繫服務群眾的效能,按照群團和社會組織陣地資源共建共用原則,加大經費保障力度,投入經費120余萬元,組建區群團服務站,充分發揮對工青婦組織工作的協調、聯動、服務、督導作用,延伸服務“觸角”,開設群團服務視窗,以職工、青少年、婦女兒童為服務物件,全面開展接待諮詢、政策宣傳、受理救助和維權援助工作,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以“3+N”模式整合現有“職工之家”“青年之家”“婦女之家”活動陣地和資源,聯合其他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群眾集中的鎮(社區)、企業等區域合力建設“群眾之家”,按“七有”要求先行先試建立城東區圖書館、文化館、黨員雙育中心、楊家莊清真寺等11家“群眾之家”,不斷強化了基層活動載體和服務平臺,有效拓展了群團工作“全覆蓋”。

緊接“地氣” 網上網下強服務

探索互聯網+服務聯動機制,著力推動網上網下互動融合,使群團組織與廣大群眾的聯絡服務更加緊密和直接。打造網上平臺,充分利用QQ群、微信等新媒體平臺,聯繫服務群眾,做到經常有溝通、有互動、有交流,及時瞭解思想動態、提供説明,積極推送群團服務專案和活動資訊,實現服務物件全覆蓋、服務時間全天候。構建網下新機制,建立健全幹部聯繫群眾“1+100”工作制度和幹部常態化下基層機制,實現每名群團幹部至少聯繫服務100名群眾,已將4470名群眾直接納入服務範圍,確保群眾反映訴求及時、便捷,尋求服務快速、有效,實現了服務“零距離”。

提質增效

改革成果逐步顯現

城東區群團改革“去四化”效果逐步顯現,群團組織橋樑紐帶的作用得到明顯加強,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在近日舉辦的全省工會改革觀摩推進會、全省婦聯改革觀摩推進會、海東市總工會觀摩團、城中區總工會觀摩團共170余位領導蒞臨我區參加了實地觀摩,並充分肯定了我區群團改革取得的成效,對我區群團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服務群眾有效率】

通過優化領導班子結構、加強經費補助、整合基層群團資源等方式,切實解決了群團工作中內容交叉重疊、協作不暢、資源浪費等問題,群團服務站、視窗切實發揮了便民、利民、樂民的作用,“一站式”服務使群眾省事、省心、省力,截至目前,共接待服務40餘人次,為48名群眾提供金秋助學、婦女維權等服務,贏得廣大群眾越來越多的口碑和點贊。

【覆蓋影響添效益】

利用“群眾之家”平臺,不斷創新服務理念、完善社會服務機制,覆蓋面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如,利用網上平臺,在雷鋒日、清明、五四、七一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青年網路文明志願行動,發佈“網路文明志願宣言”等各類內容400餘次,與群眾互動13000次。其中“青春東區”微信公眾號閱讀量達500172人次,收穫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逐漸駕起了黨聯繫群眾的橋樑紐帶。

【群眾滿意增動力】

通過群團改革,各級群團組織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服務活動,滿足群眾多樣化服務需求。如,區圖書館、文化館“群眾之家”設置了棋牌室、健身中心、圖書閱覽室、群眾議事廳等功能室,並全部實行免費開放,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共有民間藝術團體43支、讀書愛好者3100人次在兩館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群眾的獲得感不斷提升,工青婦組織充滿活力。

延伸“觸角”

整合資源促擴面

進一步提升基層群團組織聯繫服務群眾的效能,按照群團和社會組織陣地資源共建共用原則,加大經費保障力度,投入經費120余萬元,組建區群團服務站,充分發揮對工青婦組織工作的協調、聯動、服務、督導作用,延伸服務“觸角”,開設群團服務視窗,以職工、青少年、婦女兒童為服務物件,全面開展接待諮詢、政策宣傳、受理救助和維權援助工作,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以“3+N”模式整合現有“職工之家”“青年之家”“婦女之家”活動陣地和資源,聯合其他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群眾集中的鎮(社區)、企業等區域合力建設“群眾之家”,按“七有”要求先行先試建立城東區圖書館、文化館、黨員雙育中心、楊家莊清真寺等11家“群眾之家”,不斷強化了基層活動載體和服務平臺,有效拓展了群團工作“全覆蓋”。

緊接“地氣” 網上網下強服務

探索互聯網+服務聯動機制,著力推動網上網下互動融合,使群團組織與廣大群眾的聯絡服務更加緊密和直接。打造網上平臺,充分利用QQ群、微信等新媒體平臺,聯繫服務群眾,做到經常有溝通、有互動、有交流,及時瞭解思想動態、提供説明,積極推送群團服務專案和活動資訊,實現服務物件全覆蓋、服務時間全天候。構建網下新機制,建立健全幹部聯繫群眾“1+100”工作制度和幹部常態化下基層機制,實現每名群團幹部至少聯繫服務100名群眾,已將4470名群眾直接納入服務範圍,確保群眾反映訴求及時、便捷,尋求服務快速、有效,實現了服務“零距離”。

提質增效

改革成果逐步顯現

城東區群團改革“去四化”效果逐步顯現,群團組織橋樑紐帶的作用得到明顯加強,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在近日舉辦的全省工會改革觀摩推進會、全省婦聯改革觀摩推進會、海東市總工會觀摩團、城中區總工會觀摩團共170余位領導蒞臨我區參加了實地觀摩,並充分肯定了我區群團改革取得的成效,對我區群團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服務群眾有效率】

通過優化領導班子結構、加強經費補助、整合基層群團資源等方式,切實解決了群團工作中內容交叉重疊、協作不暢、資源浪費等問題,群團服務站、視窗切實發揮了便民、利民、樂民的作用,“一站式”服務使群眾省事、省心、省力,截至目前,共接待服務40餘人次,為48名群眾提供金秋助學、婦女維權等服務,贏得廣大群眾越來越多的口碑和點贊。

【覆蓋影響添效益】

利用“群眾之家”平臺,不斷創新服務理念、完善社會服務機制,覆蓋面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如,利用網上平臺,在雷鋒日、清明、五四、七一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青年網路文明志願行動,發佈“網路文明志願宣言”等各類內容400餘次,與群眾互動13000次。其中“青春東區”微信公眾號閱讀量達500172人次,收穫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逐漸駕起了黨聯繫群眾的橋樑紐帶。

【群眾滿意增動力】

通過群團改革,各級群團組織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服務活動,滿足群眾多樣化服務需求。如,區圖書館、文化館“群眾之家”設置了棋牌室、健身中心、圖書閱覽室、群眾議事廳等功能室,並全部實行免費開放,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共有民間藝術團體43支、讀書愛好者3100人次在兩館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群眾的獲得感不斷提升,工青婦組織充滿活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