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為什麼俯趴如此重要呢?寶寶運動能力的奠定從這開始

為什麼說俯趴如此重要呢?寶媽你知道嗎?今天就聊聊相當重要的俯趴練習, 這可是小寶寶運動能力的奠基, 下面我們看看寶寶俯趴有哪些好處?

俯趴, 在英文中叫做Tummy Time。 這個運動是所有健康孩子都適合, 隨時都可以進行的運動。 俯趴是新生兒和小寶寶必須要做的運動!必須!必須!必須!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為什麼俯趴如此重要呢?

俯趴時, 可以很好的鍛煉孩子的脖頸力量和背部力量。

俯趴時, 可以讓孩子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給孩子多一種視覺方式, 為以後孩子形成多種角度看待問題的思維是有幫助的。

俯趴時, 練習轉動頭部, 對孩子的脖頸控制能力也有幫助。

俯趴時, 手放在地墊上, 手掌可以觸摸到地墊的質地, 手指可能還會撓一撓, 這些都是幫助孩子手的觸覺發育的。 同時, 我們可以根據俯趴時孩子的手的擺放姿勢來判斷孩子手指的分化層度, 幫助我們更好的瞭解孩子的發育情況。 如果孩子4個月以上, 俯趴時, 手還是握拳狀態, 那麼家長需要引起重視, 給孩子加強手部的撫觸了。

俯趴時, 可以很好的練習到手臂的力量, 當手臂有力量並且更加靈活以後, 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會顯著增加, 因為確實是心靈手巧。

俯趴時, 小肚子被輕柔的按摩和擠壓, 可以幫助孩子打屁, 排便。

俯趴時, 腿可以蹬一蹬, 鍛煉孩子腿部的力量。

俯趴時, 頭在空中, 不容易磨來磨去蹭出帽圈兒來。

俯趴是翻身、爬行的前提, 沒有俯趴, 所有的運動能力都會大打折扣。 所以, 俯趴是一切運動的根基所在!

我們如何練習俯趴

如此重要的俯趴練習從什麼時候開始練?

記住, 是第一天, 一出生, 就可以。

在出生的第一天, 俯趴練習訓練好了, 可以大大降低孩子窒息的危險!還不快行動~

當然, 年齡特別小的孩子, 尤其是剛出生的孩子, 手法和俯趴的時間, 姿勢, 都是有講究的。

這個新生兒的俯趴姿勢是這樣的:我們需要用毛巾或者小枕頭給孩子把胸部墊起來一點點, 然後幫助孩子把雙手放在胸口, 讓孩子俯趴3-10秒左右, 如果孩子小臉漲紅或者哭鬧嚴重, 就休息一會兒。

每天進行20次以上的練習, 根據孩子的狀態逐漸增加俯趴的時間和次數。

其他還有什麼俯趴姿勢呢?

我們還可以讓孩子趴在我們的胸口上, 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媽媽, 可以嘗試讓孩子趴在離乳房有一點點距離的地方, 我們會發現, 孩子會蠕動過來吃奶, 相當的厲害!

同時, 這個動作也可以很好的鍛煉到孩子。 當然, 孩子趴在我們的胸口上, 當他努力抬頭, 他就能看到爸爸媽媽的笑臉, 這對孩子來說是個非常積極的鼓勵, 也是超好的親子活動。

孩子3個月以後, 我們可以嘗試飛機抱、和小飛機的姿勢。 小飛機的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之一, 當我們上下左右移動膝蓋, 孩子就跟著上下左右移動, 他們會覺得新鮮刺激好玩兒。 同時, 他們俯趴著, 到處看著, 他們會發現, 深度和高度在不斷的變化, 這個是可以激發孩子的深度認知的, 可以幫助到孩子的空間感發育。 (我們還可以順便減肥, 哈哈哈)

當孩子俯趴著, 我們移動著, 他們也會嘗試保持平衡, 努力抓著我們不讓自己掉下去, 這個過程, 其實是感官統合訓練的過程, 可以很好的鍛煉到孩子的平衡意識。 真是一舉多得啊!

俯趴可以配合什麼遊戲

俯趴在平地上時,我們還可以找一些配合俯趴玩兒的小遊戲,比如:

鏡子:放一面鏡子在孩子面前。當有一面鏡子,孩子抬頭的驚喜感就是,鏡子裡有個小朋友,再抬頭,又看到了。而且,持續的讓孩子照鏡子,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形成自我認知和自我意識。

絲巾:用一根絲巾在孩子前方抖動,吸引孩子抬頭來看,同時把絲巾抖動向上,吸引孩子抬頭抬得更高。我們還可以把絲巾的一角抖動在孩子的手指附近,吸引孩子用手來抓。當孩子俯趴時,如果可以嘗試用手去抓絲巾,對孩子的身體平衡,手臂力量都會有更高的要求,所以,這個遊戲可以很好的促進孩子的發育。

搖鈴等任何發出聲音的玩具:在孩子俯趴時,孩子會更容易轉頭,所以,我們可以嘗試在孩子的耳邊或者頭頂發出聲音,吸引孩子轉頭或者抬頭去看,鍛煉孩子的脖頸控制力和靈活度,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聽覺敏感度。

手電筒:可以嘗試將房間的光線調暗,然後,用手電筒打在前方的地上。孩子天生喜歡尋找光明,他們會凝視著電筒的光圈。然後,我們可以嘗試上下移動手電筒,讓光圈變大,變小,消失。我們還可以嘗試左右前後移動光圈,吸引孩子用手去抓。這個遊戲孩子會覺得非常有意思。

小隧道(任何通道類包括快遞箱都可以代替):我們在隧道的另一頭,吸引孩子低頭。之前的活動,我們都是吸引孩子抬頭的,這個遊戲反其道而行之,是因為,當孩子熟悉了抬頭以後,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頭,轉頭,低頭,搖擺等等。那麼,一個小隧道,孩子會努力從隧道中去尋找家長的目光,這個過程,孩子需要低頭,或者偏頭,可以很好的鍛煉到孩子的脖頸控制能力。同時,孩子透過隧道去看到家長的這個過程,是可以鍛煉到孩子的空間感的。

孩子不願意俯趴怎麼辦

一般來說,如果一出生就進行俯趴練習的孩子是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的。

後期才開始練習的孩子一般也是由於俯趴時,手臂用不上力,所以感覺難受。所以,我們需要

1. 增加俯趴的樂趣:家長可以嘗試多和寶寶互動,不要讓寶寶覺得自己趴在那好無聊。

2. 採用多種俯趴姿勢:可以嘗試讓寶寶趴在把爸爸或媽媽的胸口、肚子上、大腿上等,還可以嘗試和寶寶面對面趴在墊子上,眼神對視。

3. 墊個細長的糖果枕:對於易吐奶或上肢力量特別弱的寶寶,我們還可以在寶寶腋下墊個細長的糖果枕,這樣可以減少俯趴姿勢對胃部的壓迫和上肢的受力。

4. 先少量多次,儘量延長時間,不要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5. 訓練孩子的手臂力量,幫助孩子更好的俯趴。那麼我們採取以下方式來説明孩子的手臂力量:

a) 多給孩子做手臂的撫觸,撫觸是可以激發孩子的肌肉力量的,也是可以幫助孩子放鬆手臂的。

b) 採取如圖姿勢(越小的孩子,我們抱他時手的位置越靠前),讓孩子的手臂受力,鍛煉到孩子的手臂力量,還可以嘗試把東西稍微放遠一點,讓孩子嘗試去拿。

什麼情況下寶寶不能趴

1. 寶寶進食後30分鐘內禁趴,以防止寶寶將剛吃進去的食物吐出來。(如果俯趴時有輕微溢奶或者吐少量輔食不用擔心)

2. 有嚴重腸道疾病,心臟病或其他疾病導致孩子精神狀態特別差時不能俯趴。

3. 孩子有骨折、脫臼等外部創傷時也請避免俯趴,遵循醫囑。

以上就是所有關於俯趴的硬知識,這下,都是你知道的了!

俯趴在平地上時,我們還可以找一些配合俯趴玩兒的小遊戲,比如:

鏡子:放一面鏡子在孩子面前。當有一面鏡子,孩子抬頭的驚喜感就是,鏡子裡有個小朋友,再抬頭,又看到了。而且,持續的讓孩子照鏡子,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形成自我認知和自我意識。

絲巾:用一根絲巾在孩子前方抖動,吸引孩子抬頭來看,同時把絲巾抖動向上,吸引孩子抬頭抬得更高。我們還可以把絲巾的一角抖動在孩子的手指附近,吸引孩子用手來抓。當孩子俯趴時,如果可以嘗試用手去抓絲巾,對孩子的身體平衡,手臂力量都會有更高的要求,所以,這個遊戲可以很好的促進孩子的發育。

搖鈴等任何發出聲音的玩具:在孩子俯趴時,孩子會更容易轉頭,所以,我們可以嘗試在孩子的耳邊或者頭頂發出聲音,吸引孩子轉頭或者抬頭去看,鍛煉孩子的脖頸控制力和靈活度,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聽覺敏感度。

手電筒:可以嘗試將房間的光線調暗,然後,用手電筒打在前方的地上。孩子天生喜歡尋找光明,他們會凝視著電筒的光圈。然後,我們可以嘗試上下移動手電筒,讓光圈變大,變小,消失。我們還可以嘗試左右前後移動光圈,吸引孩子用手去抓。這個遊戲孩子會覺得非常有意思。

小隧道(任何通道類包括快遞箱都可以代替):我們在隧道的另一頭,吸引孩子低頭。之前的活動,我們都是吸引孩子抬頭的,這個遊戲反其道而行之,是因為,當孩子熟悉了抬頭以後,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頭,轉頭,低頭,搖擺等等。那麼,一個小隧道,孩子會努力從隧道中去尋找家長的目光,這個過程,孩子需要低頭,或者偏頭,可以很好的鍛煉到孩子的脖頸控制能力。同時,孩子透過隧道去看到家長的這個過程,是可以鍛煉到孩子的空間感的。

孩子不願意俯趴怎麼辦

一般來說,如果一出生就進行俯趴練習的孩子是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的。

後期才開始練習的孩子一般也是由於俯趴時,手臂用不上力,所以感覺難受。所以,我們需要

1. 增加俯趴的樂趣:家長可以嘗試多和寶寶互動,不要讓寶寶覺得自己趴在那好無聊。

2. 採用多種俯趴姿勢:可以嘗試讓寶寶趴在把爸爸或媽媽的胸口、肚子上、大腿上等,還可以嘗試和寶寶面對面趴在墊子上,眼神對視。

3. 墊個細長的糖果枕:對於易吐奶或上肢力量特別弱的寶寶,我們還可以在寶寶腋下墊個細長的糖果枕,這樣可以減少俯趴姿勢對胃部的壓迫和上肢的受力。

4. 先少量多次,儘量延長時間,不要引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5. 訓練孩子的手臂力量,幫助孩子更好的俯趴。那麼我們採取以下方式來説明孩子的手臂力量:

a) 多給孩子做手臂的撫觸,撫觸是可以激發孩子的肌肉力量的,也是可以幫助孩子放鬆手臂的。

b) 採取如圖姿勢(越小的孩子,我們抱他時手的位置越靠前),讓孩子的手臂受力,鍛煉到孩子的手臂力量,還可以嘗試把東西稍微放遠一點,讓孩子嘗試去拿。

什麼情況下寶寶不能趴

1. 寶寶進食後30分鐘內禁趴,以防止寶寶將剛吃進去的食物吐出來。(如果俯趴時有輕微溢奶或者吐少量輔食不用擔心)

2. 有嚴重腸道疾病,心臟病或其他疾病導致孩子精神狀態特別差時不能俯趴。

3. 孩子有骨折、脫臼等外部創傷時也請避免俯趴,遵循醫囑。

以上就是所有關於俯趴的硬知識,這下,都是你知道的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