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896年清駐英使館為什麼要誘捕孫中山呢?

1896年10月11日是星期日, 孫中山走出葛蘭旅店, 想到康得黎家去。 他聽到身後有人用英語問:“你是日本人, 還是中國人?”“我是中國人!”“中國什麼地方?”“廣東。 ”追問者顯得高興起來:“咱們還是同鄉呢, 我也是從廣州來的。 ”親不親, 故鄉人, 何況是在異國土地上!孫中山也很高興, 便用廣東話與這個人攀談起來, 邊走邊說, 步履頗為舒緩。 一會兒, 又來了一個中國人, 也同孫中山談起來。 這時, 孫中山被兩個人挾持著, 並肩而行。 他們來到一座寓所前, 那兩個人說到他們的家了, 請進去敘一敘鄉情。 孫中山婉言謝絕。 正在推託的時候,

又來了一個拖著長辮子的人, 而最先纏著孫中山的那個人卻轉身溜了。 他們作出非常誠摯的樣子, 又是推又是拖地把孫中山帶到寓所門前, 門突然大開, 左右兩人把孫中山推了進去, 門又砰地關上了。

孫中山明白事情不妙, 急忙向周圍掃了一眼,

屋宇高大豪華, 來來往往的大都是中國人。 這就是清政府駐英公使館!他想起康得黎夫人告誡他的話:“千萬別讓使館的人看見你, 否則會捉住你, 把你送回國的!”可不是嘛, 他身陷囹圄了。

孫中山被誘捕之後, 關進一間窗上安有鐵欄杆的小屋內。 不一會兒, 房門開了, 進來一個鬚髮俱白、饒有官氣的英國老頭兒, 一進屋就問:“你叫孫文吧?”“是的。 ”“你到這兒, 就是到中國了……我實話告訴你吧, 我收到駐美使臣來電, 說你乘‘麥竭斯的’號來英, 所以我遵照清政府命令拘留你。 ”這個人是誰?他就是策劃秘密逮捕孫中山的主謀、清政府駐英參贊、英國人馬凱尼。 孫中山試探地問:“我到了這兒, 能否通知我的朋友?”“不行。 ”一轉念, 他又說:不過, 你可以寫一個字條,

叫使館的僕人把你的行李取來。 他是想通過搜查行李, 查獲革命黨人的名冊、檔。 孫中山一眼看穿了他的詭計;當然不會寫。

誘捕孫中山以後, 根據清政府的密電, 使館用七千英磅的高價, 租了一條輪船, 還造了一個大木箱, 準備把孫中山裝在木箱內, 幾天後秘密押解回國處死。

在駐英使館密謀策劃的同時, 孫中山也不甘心坐以待斃, 便給康得黎寫了一封信, 請求援救。 他把信交給了一個送食物的英國人, 沒想到此人把信交給了使館。 富有鬥爭經驗的孫中山又想出一個辦法:他把寫好的字條包上銅幣, 卷成紙團, 拋向使館屋外, 希望有人拾到。 但是, 這一辦法也被使館發現了。

一天, 有個叫柯爾的英國僕人來送煤, 孫中山就直言相求:“你能救我嗎?”“你是什麼人?”孫中山就告訴他說, 是政治犯, 因為要改革中國的政治, 中國的皇帝就要殺我。 請你轉告我的朋友, 讓英國民眾知道我被囚於此, 駐英使館就不會加害於我了。 柯爾對孫中山深表同情, 點點頭, 背著煤簍,

帶著孫中山給康得黎的信就出去了。 過了一些時候, 柯爾又端進一些煤來, 並且以目示意。 孫中山等柯爾出去以後, 便在煤簍裡找出一張紙條, 正是康得黎寫的:“不日即可見釋”。 這時, 孫中山才睡能安席、食亦甘味了。

同情中國革命的康得黎博士, 知道孫中山被捕以後, 非常焦急。 他連夜找到馬凱尼的家, 向馬凱尼要人, 裡面傳出話來, 說馬凱尼不在家。 他又趕到附近的警署, 請他們出面干涉, 警署的人說, 事關重大, 他們管不了。 他約上孫中山的好友孟生醫生, 第二天一同去英國外交部, 外交部值班的人說, 星期日停止辦公, 明天向上轉達。 康得黎和孟生覺得時間緊迫, 於是, 他們分頭奔走:孟生通知駐英使館:英國政府將干涉囚禁孫中山一事, 警告使館不得動手加害孫中山。康得黎約見記者,詳細揭露清使館侵犯人權事件的始末。為了防止意外,康得黎還顧了兩名私人偵探,藏在離使館不遠的一輛汽車內,監視使館的舉動。

10月21日晨,康得黎買了一份《地球報》,第一版便有“革命家在倫敦被誘捕”的消息。這一消息使英國輿論譁然。數以百計同情中國革命的倫敦市民,包圍了清政府駐英使館,高呼“釋放孫逸仙”的口號,有的甚至要搗毀清使館。英國外交部在輿論的壓力下,才出面與清使館交涉。對洋大人唯命是從的清政府,也只好釋放了孫中山。

1896年10月23日,孫中山終於由英國政府介入得到釋放。那麼此舉是否是英政府迫於輿論壓力呢?

對此,英國皇家歷史學院院士、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黃宇和教授認為,公使龔照瑗所代表的中國政府要追拿欽犯,沙侯所代表的英國政府要維護當地法治,這才是當年英國政府救出孫中山的真正原因。

孫中山被釋後,更加堅定了革命的信念。10月24日,孫中山致函倫敦各報主編,對英國政府、報界和英國人民表示感謝,函稱:“我對立憲政府和文明國民意義的認識和感受愈加堅定,促使我更積極地投身於我那可愛而受壓迫之祖國的進步、教育和文明事業。”

孫中山在倫敦蒙難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通過英國的報刊,飛向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上海的《萬國公報》《時務報》也紛紛發表報導和評論,孫中山的國際知名度因此大為提高。

所有這一切,孫中山看在眼裡,激動在心裡,使孫中山萌發了寫作的念頭。孫中山決定把自己在倫敦蒙難的經過寫下來,書名就定為《倫敦蒙難記》。其英文本於1897年1月21日出版。書中,孫中山激烈地批判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政治:專制、無法、貪污、腐敗,如“糞土之壤,其存愈久而其穢愈甚”,尤其批判清政府所施行的文化禁錮政策:禁止人民閱讀政治書籍,閱讀報紙,不讓人民瞭解世界大事;即使是儒學經典“四書”“五經”,也只允許人們誦讀其中欽定的符合皇家意志的注釋本,這些注釋本任意刪節、曲解原著中的具有反抗意味的成分,使人民成為“聾子”“瞎子”“傻子”和奴才。

孫中山的《倫敦蒙難記》出版後,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如果說,在《倫敦蒙難記》出版以前,孫中山將自己的革命思想講得還比較含蓄,那末,到1897年初此書出版以後,孫中山的思想觀念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在此以前,孫中山只想做一顆火種,用自己的革命思想去說服國人,影響國人;現在,孫中山已經意識到,目前中國的制度以及現今的政府絕不可能有什麼改善,也決不會搞什麼改革,只能加以推翻,無法進行改良。因此,這時候的孫中山,他要當一個火炬!要把舊中國的一切不合理的舊制度,通通燒毀!

1897年12月,《倫敦蒙難記》全文被譯為俄文。不久,又被日本人宮崎寅藏譯為日文。

在倫敦的那段歲月,孫中山廣泛接觸世界各國人士。有一次,孫中山在倫敦大學圖書館看書,碰上了幾名年紀與自己相仿的俄國人,孫中山立即與他們交流革命志向。這時,這幾位俄國人問孫中山:“中國革命何時成功?”

孫中山躊躇滿志地回答:“大約30年可以成功。”

俄國人很吃驚,然後感慨地說:“中國的革命大概100年後能夠成功,我們便大滿足,此刻正是在奮鬥。成功雖然在100年之後,如果現在不奮鬥,就是百年之後也不能成功。”

俄國人的回答讓孫中山感觸頗深,也深感慚愧。從那以後,孫中山便經常環遊地球,一面考察各國政治得失,國勢強弱,一面從事革命運動。

據文史資料統計,青年時代的孫中山約計每兩年繞地球一周,到武昌起義前,大概繞過地球六七周。每當有人問孫中山:“不知道失敗多少次了,為什麼還不喪氣,總是這樣熱心呢?”孫中山便用在倫敦圖書館裡和俄國人的談話回答:“我不管革命失敗了多少次,但是我總要希望中國的革命成功,所以便不能不總是這樣奮鬥。”

孫中山確實是一把火炬,點燃了全中國人的希望,鼓勵全中國人民為著中華民族的振興大業永遠前進而奮鬥!

警告使館不得動手加害孫中山。康得黎約見記者,詳細揭露清使館侵犯人權事件的始末。為了防止意外,康得黎還顧了兩名私人偵探,藏在離使館不遠的一輛汽車內,監視使館的舉動。

10月21日晨,康得黎買了一份《地球報》,第一版便有“革命家在倫敦被誘捕”的消息。這一消息使英國輿論譁然。數以百計同情中國革命的倫敦市民,包圍了清政府駐英使館,高呼“釋放孫逸仙”的口號,有的甚至要搗毀清使館。英國外交部在輿論的壓力下,才出面與清使館交涉。對洋大人唯命是從的清政府,也只好釋放了孫中山。

1896年10月23日,孫中山終於由英國政府介入得到釋放。那麼此舉是否是英政府迫於輿論壓力呢?

對此,英國皇家歷史學院院士、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黃宇和教授認為,公使龔照瑗所代表的中國政府要追拿欽犯,沙侯所代表的英國政府要維護當地法治,這才是當年英國政府救出孫中山的真正原因。

孫中山被釋後,更加堅定了革命的信念。10月24日,孫中山致函倫敦各報主編,對英國政府、報界和英國人民表示感謝,函稱:“我對立憲政府和文明國民意義的認識和感受愈加堅定,促使我更積極地投身於我那可愛而受壓迫之祖國的進步、教育和文明事業。”

孫中山在倫敦蒙難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通過英國的報刊,飛向美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上海的《萬國公報》《時務報》也紛紛發表報導和評論,孫中山的國際知名度因此大為提高。

所有這一切,孫中山看在眼裡,激動在心裡,使孫中山萌發了寫作的念頭。孫中山決定把自己在倫敦蒙難的經過寫下來,書名就定為《倫敦蒙難記》。其英文本於1897年1月21日出版。書中,孫中山激烈地批判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政治:專制、無法、貪污、腐敗,如“糞土之壤,其存愈久而其穢愈甚”,尤其批判清政府所施行的文化禁錮政策:禁止人民閱讀政治書籍,閱讀報紙,不讓人民瞭解世界大事;即使是儒學經典“四書”“五經”,也只允許人們誦讀其中欽定的符合皇家意志的注釋本,這些注釋本任意刪節、曲解原著中的具有反抗意味的成分,使人民成為“聾子”“瞎子”“傻子”和奴才。

孫中山的《倫敦蒙難記》出版後,在國際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如果說,在《倫敦蒙難記》出版以前,孫中山將自己的革命思想講得還比較含蓄,那末,到1897年初此書出版以後,孫中山的思想觀念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在此以前,孫中山只想做一顆火種,用自己的革命思想去說服國人,影響國人;現在,孫中山已經意識到,目前中國的制度以及現今的政府絕不可能有什麼改善,也決不會搞什麼改革,只能加以推翻,無法進行改良。因此,這時候的孫中山,他要當一個火炬!要把舊中國的一切不合理的舊制度,通通燒毀!

1897年12月,《倫敦蒙難記》全文被譯為俄文。不久,又被日本人宮崎寅藏譯為日文。

在倫敦的那段歲月,孫中山廣泛接觸世界各國人士。有一次,孫中山在倫敦大學圖書館看書,碰上了幾名年紀與自己相仿的俄國人,孫中山立即與他們交流革命志向。這時,這幾位俄國人問孫中山:“中國革命何時成功?”

孫中山躊躇滿志地回答:“大約30年可以成功。”

俄國人很吃驚,然後感慨地說:“中國的革命大概100年後能夠成功,我們便大滿足,此刻正是在奮鬥。成功雖然在100年之後,如果現在不奮鬥,就是百年之後也不能成功。”

俄國人的回答讓孫中山感觸頗深,也深感慚愧。從那以後,孫中山便經常環遊地球,一面考察各國政治得失,國勢強弱,一面從事革命運動。

據文史資料統計,青年時代的孫中山約計每兩年繞地球一周,到武昌起義前,大概繞過地球六七周。每當有人問孫中山:“不知道失敗多少次了,為什麼還不喪氣,總是這樣熱心呢?”孫中山便用在倫敦圖書館裡和俄國人的談話回答:“我不管革命失敗了多少次,但是我總要希望中國的革命成功,所以便不能不總是這樣奮鬥。”

孫中山確實是一把火炬,點燃了全中國人的希望,鼓勵全中國人民為著中華民族的振興大業永遠前進而奮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