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皇帝被俘不和談,國家危亡不遷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如果你去看明朝的戰史, 整個明朝276年不割地、不和親、不賠款、不納貢、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 明代, 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 有的只是骨子裡的剛烈。

元末的時候中原被蒙古所統治, 整個中原百姓全部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當時朱元璋毅然起兵, 佔領集慶路, 改名為應天府, 獲取了一塊立足之地。 先是採納朱升“高築牆, 廣積糧, 緩稱王”的建議, 又打敗了陳友諒, 攻下平江, 在應天府(南京)稱帝。 隨後北伐, 以“驅逐胡虜, 恢復中華”的口號命徐達、常遇春等將八次深入漠北, 大破北元。

朱元璋死後, 建文帝開始密謀削藩。 朱棣在姚廣孝的建議下以“清君側, 靖內難”的名義起兵, 最後率軍南下, 攻佔南京, 在靖難之役中, 明代的第二個皇帝建文帝, 面對朱棣率領的強大燕軍, 臣子們都勸建文帝遷都, 但遭建文帝的拒絕。 直到燕軍破城時建文帝還在南京城頭指揮禁軍抵抗,

最後死在亂軍之中, 史稱靖難之役。 之後朱棣定都北京, 朱棣曾親自率兵五征漠北, 擴大明朝東疆。

之後朱祁鎮即位, 是為明英宗。 受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 但是在土木堡的時候被瓦剌軍追上, 明英宗雖然因為搞瞎指揮最後導致明軍被瓦刺人打的全軍覆滅, 但明英宗卻有勇氣敢親率明軍北上蒙古與瓦刺人作戰, 在最後關頭明英宗都沒有自己先逃跑, 直到失敗被俘。 這個時候瓦剌覺得抓了皇帝可以敲詐明朝一把, 所以就開出了條件, 讓明朝割地賠款。 當時明朝精銳全部喪失皇帝還被俘了, 這個時候兵部侍郎于謙則以宋朝南遷的故事為反對遷都, 得到了皇太后的支援, 所以明朝就立朱祁鈺為皇帝,

拒絕了和談。

當時瓦剌覺得面子過不去, 所以就大軍攻打北京。 而當時一些人又開始說南遷, 結果於謙直接上奏皇帝, 建議南遷者都是叛國。 索性明代宗下令, 授予于謙“提督各營軍馬”的重任, 命在京的各營將領皆接受其節制。 將士凡有違抗軍令者, 於謙有先斬後奏之權。

于謙讓各將領守住九門, 打退了瓦剌的進攻。

之後就是倭寇犯境, 當時倭寇入侵朝鮮, 覬覦明帝國。 明廷因宗藩關係軍援朝鮮。 萬曆皇帝毅然出兵, 大明將士血灑三千里江山, 拯救了朝鮮, 讓日本人的侵略鐵蹄踐踏中華整整推遲了三百年。 當時頒佈了《平倭詔》義武奮揚, 跳樑者雖強必戮。

明末年的時候, 各地農民起義, 清軍攻打山海關。 以及因為小冰期氣候變冷, 農業減產帶來全國性饑荒。 崇禎最後無力回天, 但是拒絕遷都, 在煤山自縊。

北京淪陷後, 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 于福建福州稱帝, 即隆武帝。 之後清軍攻佔浙江與福建, 魯王逃亡海外, 隆武帝於汀州逃往江西時被俘, 絕食殉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