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做“觀行”?

怎樣做“觀行”?

所謂“法”, 有兩個含義, 一個是指客觀事實真相、規律法則, 一個是指成就佛果的方法, 也就是修行的方法。 2500年前在印度示現成佛的釋迦牟尼佛是一位大智慧者,

他是法界實相的發現者和傳播者。 不管有沒有佛出現於這個世間, 法, 一直都在那裡。

修行, 在入手的時候, 有兩個方法, 一個是修止, 一個是修觀。 止, 又稱為奢摩他, 也就是禪定、制心一處。 觀, 又稱為毘缽舍那, 也就是觀察法相得到智慧。 禪定雖然很重要, 但外道也修習禪定, 當年教授世尊的外道高人禪定是非常厲害的, 但是他還是未能得到解脫。 禪定難修易退失, 當您一出定, 就會有煩惱隨之而來, 得不到解脫。 只有發現真相, 才能得到解脫。 智慧的獲得是從觀行中得來的, 禪定只是觀行的輔助功夫, 觀行需要定力, 因為定力不好, 心散亂的話, 你就無法仔細的去觀察法相。 不過, 一些基礎的法,

是可以在散心中通過觀行就成就的。

修觀行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你聽到的佛法必須是正確的。 只要偏差一點點, 就無法通過觀行而獲得智慧。 《瑜伽師地論》說:“毘缽舍那支最初必用善友為依。 ”善友, 就是善知識。 要是沒有善知識的指導, 您要想自己看懂《阿含經》是很困難的, 更不用說甚妙的般若部佛經、唯識經典了。 因為當年集結佛經的時候, 三乘佛法的核心法義都是很隱晦的表達在佛經裡面的。 目前是末法時期, 邪師邪說當道, 要遇到一個真正的善知識是很困難的。 末法時期佛教的主流是末法佛教, 到處都充斥著似是而非的道理, 正法衰微, 但是正法還是在很小眾的傳播著, 還未到法滅盡的時候, 末法眾生要想值遇真正的善知識,

這就要看自己的福德和因緣了。 修行本來就不是一世的事情, 都是過去世無量劫的資糧積累了。

修觀行具體應該怎樣修呢?

我們觀察到有一個真實的事物(相、外延), 然後替它安立假名及定義(名、內涵), 然後看它有什麼屬性(自性), 它和其他類似的事物有什麼差別(差別)。 這就是觀行的過程。 每一個事物, 你都這樣觀察, 現量經驗就會不斷地擴展, 你的智慧也就越來越深廣。 有的人妄想在深定中, 經過宇宙能量的加持, 自然能夠得到智慧、一切貫通。 這是不可能的事!絕對沒有一個人可以不經過觀行就得到智慧。

比方說, 色蘊, 這是假名(名詞、術語);「四大, 及四大所造色」是它的定義(內涵);無常, 是色蘊的屬性。

你知道色蘊的定義, 再把它所指的事物找出來, 看看它的屬性是不是像佛經講的那個樣子, 再看看它和其他的法(例如虛空)有什麼差別。 這樣就是現觀。

能夠現觀之後, 你就不用記誦它的定義和屬性。 因為只要有一次的現觀, 以後你隨時都可以現觀。 例如色蘊是你常常看到的東西, 它們的體性是什麼, 你不可能會忘記。 每次看到有人生老病死, 你都再次確認色蘊的無常。 就這樣, 一法一法的把它們弄清楚, 不要跳級。 聲聞法就是六見處, 緣覺法是十二因緣, 大乘法要先認明第八識。 按部就班, 就不會覺得辛苦。 只要你觀察得很清楚, 你就會永遠記住。

因為你已經有現量, 有現量就不需要用語言文字去記憶, 卻永遠都記住這個法。

持續這麼觀察, 你的現量經驗就會不斷地擴大, 你的智慧也就不斷地增長。 如果你是死記書本的定義, 你一定會忘記, 必須常常查書、翻筆記。 而且要管理這麼龐大的記憶, 會形成很重的心理負擔, 這會讓你思慮停不下來, 很難修習禪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