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只是李淵和李世民博弈的一枚棋子(下)

歷史是由勝者撰寫的。 李世民在官方版唐史中, 說自己是如何被逼無奈, 自衛反擊, 包括所謂“毒酒不死”事件。 以當時皇權遠比秦漢更高的集中程度, 李世民若是真不想讓這個記載傳下來, 自然就不會傳下來, 顯然這是被當成唐太宗皇帝的納諫美德之一而記述的。 判定李世民改寫了歷史, 是因為他和李唐官方史官宣佈的“玄武門事件真相”, 稍一分析就知道純粹是侮辱後人智商的產品:

【俄而突厥寇邊, 太子薦元吉北討, 欲因其兵作亂。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等勸秦王先圖之。 王乃密奏建成等與後宮亂,

因曰:“臣無負兄弟, 今乃欲殺臣, 是為世充、建德復仇。 使臣死, 雖地下, 愧見諸賊。 ”帝大驚, 報曰:“旦日當窮治, 而必早參。 ”張婕妤馳語建成, 乃召元吉謀, 曰:“請勒宮甲, 托疾不朝。 ”建成曰:“善, 然不共入朝, 事何繇知?”遲明, 乘馬至玄武門, 秦王先至, 以勇士九人自衛。 時帝已召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入。 建成、元吉至臨湖殿, 覺變, 遽反走, 秦王隨呼之, 元吉引弓欲射, 不能彀者三。 秦王射建成即死, 元吉中矢走, 敬德追殺之。 俄而東宮、齊府兵三千攻玄武門, 閉不得入。 接戰久之, 矢及殿屋。 王左右數百騎至, 合擊之, 眾遂潰。 帝謂裴寂等曰:“事今奈何?”蕭瑀、陳叔達曰:“臣聞內外無限, 父子不親, 失而弗斷, 反蒙其亂。
建成、元吉自草昧以來, 未始與謀, 既立, 又無功德, 疑貳相濟, 為蕭牆憂。 秦王功蓋天下, 內外歸心, 立為太子, 付軍國大務, 陛下釋重負矣。 ”帝曰:“此吾志也!”乃召秦王至, 尉撫之曰:“朕幾有投杼之惑。 ”秦王號泣不能止。 建成死年三十八。 長子承宗為太原王, 早卒;承道安陸王, 承德河東王, 承訓武安王, 承明汝南王, 承義巨鹿王, 皆坐誅。 詔除建成、元吉屬籍。 】

這些最多只能解釋, 李淵改立李世民為太子。 完全解釋不了一位開國之君、實權皇帝就這麼屈服于一個逆子, 選擇讓位了。 作為開國之君, 李淵並不是無能的, 更何況李淵也不是空殼皇帝, 怎麼會那麼輕易的就讓位給了呢。

其實玄武門之變的真正發生地不在玄武門而在宮內, 對峙雙方不是李建成和李世民, 而是李世民和李淵。 李世民的真正目的不是弑兄而是弑父。 李建成不過是李世民和李淵博弈的一顆棋子而已!李淵想用李建成擋住李世民、削弱李世民, 而李世民也想通過李建成以顯示他的雄心和實力, 令李淵認識到自己身處何種境遇。

逼李淵主動退位, 封他為太子, 這樣李世民才能名正言順的登上皇位, 而不是留下弑父奪位的駡名。

雖然李建成是嫡長子, 但是身在皇家, 誰又能逃脫得了利用與被利用的命運呢?在皇位這麼大的誘惑面前血緣關係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利益才是唯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