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初識王陽明心學,從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

心即理是王陽明的心學理論基礎,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理論核心。 相信大家都聽過格物致知, 和知行合一這兩個詞。 簡單的兩個詞卻包含著無數智慧, 一個是程朱理學的經典, 一個是陸王心學的經典。 具體的含義及智慧還需慢慢體會。

南宋理學家朱熹認為萬事萬物皆有其理, 格萬物而知萬物之理, 最終達到融會貫通通曉天道, 是為格物致知。 而明代心學家王陽明鐘其一生追求聖人之道, 終於在人生最為苦難的時期在一副石棺中頓悟心學, 是為龍場悟道, 講明知行合一。 什麼叫知行合一?咱們先來說說知與行。

吾欲拖之空言, 不如踐之行事之深切著名也--孔子

知行長相須,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 行之愈篤則知之愈明--朱熹

孔子、朱熹其意為真知能行。

再來看看王陽明是怎麼認識知與行的: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離。 --王陽明

王陽明意為真知即行。

再舉個例子加以說明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怎麼樣能說明一個人知道盡孝呢?整天對人說我要伺候父母, 端茶倒水算不算知道盡孝呢?那如果這個人只是嘴上跟人說盡孝, 卻從不孝敬父母, 算不算知道盡孝呢?按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論,

此人當不知盡孝為何意。

知行合一本不可分, 知與行本是一物。 知行合一無刻不在, 有大有小。 知行合一的真實境界當如鏡子一樣, 本身空無雜念, 世界如何便照映如何, 知行功夫本不可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