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端訪談|杜鷹:只靠政府定價,農業沒有前景

初看杜鷹現在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的頭銜, 很難將他和三農問題聯繫起來。 事實上, 曾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的他, 長期從事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政策理論研究、參與政策制定, 農村改革多項重大決策背後, 都有他的參與。

(杜鷹。 南都資料圖)

1引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關鍵是價格信號

南都: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的改革, 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 目前定價機制存在什麼問題?

杜鷹:2004年, 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 放開農產品價格, 取消當時實行的保護價收購, 提出實行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

當時的初衷是為了給農民托底, 農民生產出來的糧食按市場價格買賣肯定會有波動, 市場價格下跌時, 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可以起到托底的作用。 政策性收儲也確實發揮了很重要作用。

2003年, 我國糧食年產量到了穀底, 才8300多億斤, 隨後中國糧食產量連續12年增長。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 政策性收儲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價格水準剛性上升。 特別是2008年以後, 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和玉米的臨時收儲價年年上調。 與此同時, 國際市場糧價卻一直在下跌, 國內外價格出現了剪刀差, 國內糧價高於國際市場。

於是, 出現了扭曲的現象, 一方面國內的糧食增產, 庫存增加;另一方面又由於國外糧食價格低, 糧食大量進口, 出現了產量增、庫存增、進口量也增的怪像, 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同時, 由於政策性價格跑到市價上面, 加工企業、飼料企業、用糧企業等收購主體就沒有入市收購的積極性了,

市場一片冷清, 出現了所謂“政策市”的現象。

所以說, 這樣的定價機制和收儲制度是難以持續的。 2014年國務院決定要改革重要農產品的定價機制, 或者叫價格形成機制。

南都:改革的思路是什麼?從何處著手?

杜鷹:首先是從棉花和大豆改起。 2014年, 國家對新疆棉花、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大豆開始實行目標價格改革, 同時取消了糖料和油料的臨時收儲。 2015年開始啟動玉米價改, 2016年啟動稻穀改革。 從目前的情況看, 小麥價格改革也勢在必行。

改革基本思路是“市場定價、價補分離”, “分品種施策, 漸進式推進”, 讓價格回歸市場, 把隱含在價格中的補貼分離出來, 財政拿錢直接補給農民。 這種方法既能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又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南都:這項改革被放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頭戲位置上, 為什麼?

杜鷹:總書記明確指出, 新形勢下, 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 因此農業也要推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 具體講, 玉米、小麥、稻穀供大於求;同時大豆短缺, 大量從美洲進口。 另外農產品品質也不行。 這些矛盾要解決, 就必須對農業進行結構調整, 而引導結構調整的信號就是價格, 只有價格信號反映了供需關係, 才能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來安排生產, 所以價格改革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一招。

2農產品價改成效顯著 還要深入推進

南都:目前分品種的改革進展如何?

杜鷹:新疆棉花試點採取目標價格,

具體辦法是取消收儲價格, 由市場定價, 但同時國家設定一個目標價格, 當市價低於目標價格時, 國家把兩者之間的差額直接補給棉農。 現在3年試點結束了, 總體看是成功的。 從今年起要確定試點後的正式實施辦法, 有同志建議改成定額補貼, 這種思路我是不同意的, 定額補貼起不了反週期調節的作用。

比如說, 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是18000元一噸, 而市場價格是12000元一噸, 中間差6000元由國家補貼, 也就是說, 當棉花市場價格低的時候, 補貼額就大, 棉花高價的時候, 補貼額就少, 這叫反週期補貼。 如果改成定額補貼, 就弄反了, 反而變成價高時多補, 價低時少補了。 據我所知, 多數同志是同意繼續採取目標價格補貼辦法的, 當然具體辦法也要完善。國務院很快會做出部署。

東北大豆的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比較複雜,有成功之處,但效果不明顯,因為沒有解決進口大豆的衝擊問題。

東北玉米的價格和收儲制度改革跟棉花和大豆改革不一樣,2016年取消臨時收儲價格後直接採取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辦法。改革的效果十分明顯,超出預期,市價回落,進口量大大減少,各類主體入市積極,把整個產業鏈都帶動起來了。有關部門和地方在收購、貸款、調運、補貼發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當然,農民也是有痛苦甚至怨言,東北的玉米,原來最高臨時收儲價格是1.12元一斤,現在掉到0.75元一斤,這對農民來說是一個痛苦的調整過程,但是必須走這條路,否則只靠著政府定價機制,農業沒有前景。好的現象是農民現在開始跟著市場走了。

將來小麥和稻穀的改革和以上這些品種又不一樣,可能仍然保留最低收購價的框架,關鍵是調整定價機制,使它變得更有彈性,不能只升不降,該降的時候還得降。

小麥、稻穀和玉米的改革要分步走,不能把不同品種的改革集中到一年幹,得錯開一點。據我所知,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正在制定方案。

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從2014年開始已經3年了,總體看是成功的。2017年是第4年,再有兩三年,大的坎兒就可以邁過去。

3口糧光有補貼不夠 必須要有托底收購機制

南都:為什麼對不同農產品採取不一樣的措施?

杜鷹:因為不同農產品品種的情況和重要性不一樣。比如稻穀和小麥,我們講要保障糧食安全,首先是確保口糧安全,口糧指的就是稻穀和小麥。小麥、稻穀生產的直接效益低,社會效益大,又缺乏可替代性,而且又是農戶千家萬戶分散生產的,要調動農民種小麥和稻穀的積極性,光有補貼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托底收購機制,不然不足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南都:現在糧食庫存夠一年的開支,部分農產品消化庫存的進展如何?

杜鷹:玉米庫存量很大,尤其是東北玉米,消化庫存還需時日。玉米產業鏈比較長,加工潛力很大,寧願出庫給一些補貼也要出,因為不出庫,總的算補貼量更大。給飼料企業和深加工企業一些補貼,總體看是划算的。

南都:有專家呼籲擴大燃料乙醇消費加快玉米去庫存,你怎麼看?

杜鷹:我是主張多搞一點燃料乙醇,因為庫存量太大了,完全靠正常飼料轉化和澱粉加工,短期內消化不掉。開發燃料乙醇,第一,技術上過關。第二,搞燃料乙醇大概是3斤玉米轉化成一噸乙醇,按照目前國際油價50多美元一桶匡算,基本上可以不虧錢。第三,可以參照部分地區經驗,加以推廣。現在東北所有的車用柴油、汽油必須加10%的乙醇,這種辦法可以向霧霾治理的重點區擴展,因為加了燃料乙醇,汽車尾氣中PM2.5的排放量可以減少15%-20%。

采寫:南都記者 陳磊 吳斌 發自北京 

當然具體辦法也要完善。國務院很快會做出部署。

東北大豆的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比較複雜,有成功之處,但效果不明顯,因為沒有解決進口大豆的衝擊問題。

東北玉米的價格和收儲制度改革跟棉花和大豆改革不一樣,2016年取消臨時收儲價格後直接採取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辦法。改革的效果十分明顯,超出預期,市價回落,進口量大大減少,各類主體入市積極,把整個產業鏈都帶動起來了。有關部門和地方在收購、貸款、調運、補貼發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當然,農民也是有痛苦甚至怨言,東北的玉米,原來最高臨時收儲價格是1.12元一斤,現在掉到0.75元一斤,這對農民來說是一個痛苦的調整過程,但是必須走這條路,否則只靠著政府定價機制,農業沒有前景。好的現象是農民現在開始跟著市場走了。

將來小麥和稻穀的改革和以上這些品種又不一樣,可能仍然保留最低收購價的框架,關鍵是調整定價機制,使它變得更有彈性,不能只升不降,該降的時候還得降。

小麥、稻穀和玉米的改革要分步走,不能把不同品種的改革集中到一年幹,得錯開一點。據我所知,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正在制定方案。

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從2014年開始已經3年了,總體看是成功的。2017年是第4年,再有兩三年,大的坎兒就可以邁過去。

3口糧光有補貼不夠 必須要有托底收購機制

南都:為什麼對不同農產品採取不一樣的措施?

杜鷹:因為不同農產品品種的情況和重要性不一樣。比如稻穀和小麥,我們講要保障糧食安全,首先是確保口糧安全,口糧指的就是稻穀和小麥。小麥、稻穀生產的直接效益低,社會效益大,又缺乏可替代性,而且又是農戶千家萬戶分散生產的,要調動農民種小麥和稻穀的積極性,光有補貼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托底收購機制,不然不足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南都:現在糧食庫存夠一年的開支,部分農產品消化庫存的進展如何?

杜鷹:玉米庫存量很大,尤其是東北玉米,消化庫存還需時日。玉米產業鏈比較長,加工潛力很大,寧願出庫給一些補貼也要出,因為不出庫,總的算補貼量更大。給飼料企業和深加工企業一些補貼,總體看是划算的。

南都:有專家呼籲擴大燃料乙醇消費加快玉米去庫存,你怎麼看?

杜鷹:我是主張多搞一點燃料乙醇,因為庫存量太大了,完全靠正常飼料轉化和澱粉加工,短期內消化不掉。開發燃料乙醇,第一,技術上過關。第二,搞燃料乙醇大概是3斤玉米轉化成一噸乙醇,按照目前國際油價50多美元一桶匡算,基本上可以不虧錢。第三,可以參照部分地區經驗,加以推廣。現在東北所有的車用柴油、汽油必須加10%的乙醇,這種辦法可以向霧霾治理的重點區擴展,因為加了燃料乙醇,汽車尾氣中PM2.5的排放量可以減少15%-20%。

采寫:南都記者 陳磊 吳斌 發自北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