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東研究」范鴻達:以色列國際移民:背景、政策、實踐、問題

點擊上方“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可訂閱哦!

范鴻達:以色列國際移民:背景、政策、實踐、問題

以色列國際移民:背景、政策、實踐、問題范鴻達

【內容摘要】以色列移民政策和猶太人的曲折歷史息息相關, 在其國家的建立和鞏固過程中, 猶太移民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針對移民問題, 以色列建國後出臺了多項法規和政策。 以色列對國家“猶太屬性”的強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該國的移民政策。 由於以色列原本就是為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建立的民族家園, 再加上建國後與阿拉伯諸國的連續戰爭,

以及與巴勒斯坦持續至今的衝突, 以色列移民常常伴隨著強烈的政治性, 當然也在以色列內外引發了一些爭論, 以色列移民需要處理好民族性與國家性、國家間的關係。

【關 鍵 詞】以色列;移民政策;猶太複國主義;巴以問題

【作者簡介】范鴻達, 廈門大學外文學院/廈門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

以色列國際移民具有非常鮮明的特色。 1948年現代以色列國家誕生後, 以“猶太國家”和“民主社會”自居的以色列始終向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敞開大門, 並且一直採取多種方式努力推進國外猶太人移民以色列, 猶太國際移民也一直是以色列國家的重要議題。 以色列移民問題與猶太民族歷史的特殊性、以色列國的“猶太國家”屬性、巴以矛盾的殘酷性息息相關,

既包括猶太人向以色列的移入, 也包括以色列禁止巴勒斯坦人回歸、外國非猶太工人的引入, 當然還有以色列本國人向國外的移出。 本文擬從以色列移民背景、政策法律、實踐和影響等幾個方面, 對以色列移民問題做較為全面的回顧與分析。

一、以色列移民的背景

以色列的移民政策和實踐與猶太民族歷史的特殊性、以色列建國的複雜性、以色列國家的“猶太”屬性、阿以巴以矛盾的殘酷性息息相關, 談及以色列移民, 務必要瞭解猶太人的曲折歷史、猶太複國主義和以色列艱難的建國歷程, 現代以色列成立後對自己“猶太國家”的定位、與阿拉伯諸國的持續衝突和戰爭也對其移民產生重大影響。

1. 猶太複國主義

所謂猶太複國主義, 就是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重返“上帝應允之地”巴勒斯坦, 再建猶太人國家的思想和實踐。 猶太人把自己的歷史和《聖經舊約》聯繫在一起, 猶太教認為, 在很久以前猶太人先祖從今伊拉克地遷到迦南(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一部分, 一戰以前這裡是統一體“巴勒斯坦”), 上帝把這塊兒地允諾給猶太人, 西元前11世紀猶太人在上述地方建立了其民族史上的首個統一國家。 但是好景不長, 猶太人的統一國家很快就陷入分裂, 進而被周邊大國所滅, 特別是在西元1-2世紀猶太人反抗羅馬人的統治失敗後, 幾乎所有的猶太人都被驅趕或被迫離開“上帝允許之地”, 開啟猶太人歷史上所謂“大流散”時期,

其中很大一部分猶太人流向了歐洲。 總體而言流散到歐洲的普通猶太人之狀況相當不理想, 不僅沒有國民待遇, 而且還要面臨較為廣泛的“反猶主義”。 188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和1894年法國爆發“德萊福斯案件”後, 俄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的反猶浪潮日甚一日, 這導致越來越多的猶太有識之士不斷思考本民族的未來, 並逐漸形成建立民族國家來保護自己的思想。

被譽為“猶太複國主義之父”的希歐多爾·赫茨爾在1896年出版《猶太國》, 此書開篇直言要重建猶太國家, 並有相當詳細的建國步驟和方略, 包括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向“猶太國”移民的具體方案。 在希歐多爾·赫茨爾的推動下, 來自俄國、東歐、西歐、巴勒斯坦、阿爾及利亞和北美等地約200名猶太複國主義者,

於1897年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第一屆世界猶太複國主義代表大會”, 這是猶太人踏上“大流散”之旅後召開的首次全球性民族大會。 本次大會最終做出猶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園的決定, 之後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的步伐加快, 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勒斯坦成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 受到英國官方支持的“猶太複國主義”開展的更是如火如荼, 希特勒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亦推動一批又一批的猶太移民奔向巴勒斯坦。 隨著猶太移民的不斷到來並佔有土地等資源, 生活在這裡的巴勒斯坦人利益受損, 雙方矛盾日益加劇, 視巴勒斯坦為自己組成部分的阿拉伯世界也旗幟鮮明地反對“猶太複國主義”。 當英國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需要壓制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從而討好阿拉伯諸國時,憤怒的猶太複國主義者轉而向美國求援。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在不斷增多的猶太複國主義者的期待中,1947年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時這裡的猶太人已經從1870年時的不到兩萬猛增到六十多萬了[1],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的力度不可謂不大。

2. 以色列的猶太國家屬性

不管是1948年的以色列獨立宣言,還是目前以色列政府的訴求,以色列都被標以“猶太國家”。以色列的“猶太國家”屬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其移民政策,一方面,以色列向全世界的猶太人敞開大門,就像其獨立宣言中所說的那樣“以色列國將向所有猶太移民開放”。另一方面,作為“猶太國家”,以色列的多數人口一定要是猶太人,並且猶太人要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以色列中央統計局2017年4月27日公佈的分類數字顯示,以色列總人口868萬,其中猶太人有648.4萬占比74.7%,阿拉伯人口180.8萬占比20.8%。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口中,約44%是世俗猶太人,24%是傳統但非宗教猶太人,12%是傳統宗教猶太人,11%是宗教猶太人,9%為極端正統派猶太人。[2]

在相當長時期內,以色列阿拉伯人的出生率高於猶太人[3],面對此景以色列政府很擔心國家人口的比例問題,這也影響到了以色列移民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以色列官方和宗教勢力對國家猶太屬性的過分強調,不但導致國內非猶太人的不滿和國際社會的非議,而且也引起很多非宗教猶太公民的反感甚至是反對,筆者曾于2010-2011年在以色列訪學一年,深切感受到很多非宗教猶太人對宗教勢力的抵制,有些人甚至為此而傾向於移居他國。[4]

3. 阿以/巴以衝突

以色列是在阿拉伯世界的反對聲中成立的,是在與阿拉伯諸國發生多次戰爭的環境下發展壯大的,阿以/巴以之間的對抗和衝突對以色列移民政策造成直接影響。顯而易見,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連續對抗令生活在阿拉伯世界的猶太人處境尷尬,這些猶太人自然被以色列視為移民而入的重中之重。

再者,依據以色列歷史學家Tom Segev的觀點,自猶太複國主義誕生之日起,把巴勒斯坦人驅趕出“上帝應允之地”巴勒斯坦就成為猶太複國主義者始終如一的目標。[5]在此等目標的驅使和其他因素的推動下,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步伐不斷加快,他們與當地人的矛盾也就自然產生,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矛盾已經達到不可調和的境地,而隨著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以及次年建立以色列國,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便陷入了長期的激烈戰爭,並最終導致大量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淪落為難民。[6]按照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官方網站2016年11月6日公佈的資訊顯示,其服務範圍內正式登記的巴勒斯坦難民已經多達5149742人。[7]這些巴勒斯坦難民除了一部分生活在今天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外,大多只能流亡到其他國家。儘管很多流散他處的巴勒斯坦人祖宅和家園仍在以色列,但是由於安全和人口比例等因素的考慮,這些巴勒斯坦人被禁止移民以色列。

巴以衝突和以色列“猶太國家”屬性帶來的不僅僅是巴勒斯坦人難以重返故地移民到以色列,而且還在其他方面影響到以色列的移民政策。在很長時期內,廉價的巴勒斯坦工人曾是經濟發達國家以色列所倚重的,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巴以暴力事件增多後,以色列政府決定不再允許巴勒斯坦人前來工作,這直接導致以色列非猶太國際移民工人的出現。當然,因為阿以/巴以衝突的殘酷性,也使得一些猶太人移出以色列到他國定居。

二、以色列的移民法規政策

以色列是作為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的家園而成立的,大量猶太移民的到來是這個國家得以成立的最為關鍵因素。在猶太移民和以色列國家之間存在非常緊密、可以說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因此,以色列成立後非常重視移民問題,在很多重要文件、法律中對此都有體現,而且也出臺了多項與移民有關的政策。事實上,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首任總理本·古裡安宣告的國家《獨立宣言》,也是對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的深切召喚,歡迎他們移民到這個新生的“猶太國家”。

1. 《回歸法》

以色列建國後,制訂明確的移民法規成為政府非常重視的問題。1950年以色列頒佈《回歸法》,隨後曾於1970年對《回歸法》進行修正,在那之後直到今天,該法一直是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的根本性檔。該法規定“凡猶太人均有移居以色列之權利”,移民簽證發給一切表示願意來以色列定居的猶太人,但內政部長確定的下列情況除外:一是申請者從事反猶太人民的活動;二是可能危及公共衛生或國家安全;三是過去犯過危害公共安全的罪行。《回歸法》也把移民以色列的權利給予猶太人的配偶、兒子和孫子,以及兒子或孫子的配偶,但原為猶太人而自願皈依另一宗教者除外。《回歸法》規定,母親是猶太人或已經皈依(猶太教)而不屬於另一宗教的人也被認為是猶太人。儘管猶太律法規定只有通過母系關係才能獲得猶太人身份,但是以色列回歸法把擁有母系或父系血緣的猶太人都給予公民身份,這與納粹根據“猶太血統”來界定猶太人的做法一致,其目的是為了接受納粹戰爭罪行的受害者和未來其他國家支持的反猶主義的受害者。《回歸法》對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給予詳細規定,並給出相當明晰的移民路徑,便利了猶太人向以色列的移民。[8]

2. 《國籍法》

以色列議會在1952年4月1日通過的《國籍法》是與移民息息相關的又一個法律。國籍法全面規定了以色列國籍的取得、喪失、實施和處罰措施。以色列國籍法開章明義,在列舉可以取得以色列國籍人員資格時,第一條就是依據回歸法移民以色列的猶太人可以自動取得以色列國籍,此外,猶太人還可以通過定居或出生在以色列以及歸化以色列等方式獲得以色列國籍。該國籍法規定,在取得以色列國籍時要“宣誓效忠以色列國”。[9]以色列國籍法自頒佈以來曾在1958、1968、1971年進行過多次修正。2010年10月,以色列內閣以22票贊成、8票反對通過一項國籍法修正案,要求非猶太裔人在獲得以色列國籍時必須宣誓承認以色列是“猶太民族國家”,這在以色列國內外引起激烈爭議,被認為是對以色列非猶太人權益的嚴重侵犯。2014年11月以色列內閣通過充滿爭議的《猶太國家法案》,再次突出強調以色列是一個“猶太國家”。

3. 《公民身份與進入以色列法》

2003年以色列議會通過《公民身份與進入以色列法》,對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居民移民和居住以色列做了新的規定。在家庭團聚的名義下,1963—1993年間僅有百餘名來自約旦河西岸或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通過和以色列籍阿拉伯人結婚獲得以色列公民資格,但是在1993年巴以簽署《奧斯陸協議》後,1994-2002年間通過與以色列阿拉伯人結婚移居以色列或獲得以色列公民身份的巴勒斯坦人猛增至13.7萬人。[10]針對這一情況,出於安全和“猶太國家”人口比例等考慮,2002年以色列內閣通過決議,凍結了關於部分國家和地區人士通過“與以色列阿拉伯人結婚”即可自動獲得公民資格之法律條款,2003年7月底,作為臨時法令的《公民身份與進入以色列法》被通過,該法令明確規定受限國家和地區包括伊朗、阿富汗、黎巴嫩、利比亞、蘇丹、敘利亞、伊拉克、巴基斯坦、葉門以及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管理區域。2005年 5月,以色列內閣投票通過針對公民身份和進入以色列的修正案,該修正案把通過與以色列阿拉伯人結婚獲得以色列公民身份的巴勒斯坦人數量每年限制在200-250人。

除了這些與移民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外,以色列和猶太人組織在機制、機構、資金、援助等方方面面,也有相當全面的移民舉措,比如從內閣層級來講有專門應對移民問題的“以色列移民吸納部(前身為以色列移民部)”,還有一些非政府組織(基本都是猶太人組織)為猶太人移民以色列提供資金和路徑説明。可以說,只要能夠證明自己是猶太人,就能獲得以色列或猶太人的某些組織或力量的説明移民以色列,並且在抵達以色列後還能在住房、工作、教育、語言培訓、社會服務、保險等方面獲得專門援助。為了幫助猶太人移民以色列,以色列移民和吸納部還定期推出《新移民指南》,比如最新版本就是2016年推出的《新移民指南》第12版,這份一百三十多頁的檔細緻入微,為(可能)向以色列移民的猶太人提供了接收、新移民身份、財政資助、移居以色列首年安排、幫助移民學生接受更高等教育、關稅優惠、住房、就業、社會福利、健康服務、服兵役、駕照、公共調查、核對表和有價值位址等資訊,幾乎涵蓋了新移民所需要的方方面面。[11]

三、以色列的移民實踐

以色列建國後向全世界的猶太人敞開大門,歡迎散居他處的猶太人返回自己的民族國家以色列。以色列“猶太國家”屬性的確立,預示著猶太人必定要在這個國家佔據人口的大多數,這一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以色列的移民政策。20世紀90年代與巴勒斯坦的衝突加劇則促使以色列吸引非猶太移民工人前來取代巴勒斯坦工人。當然,安全形勢的不甚理想和發展機會的不足也推動一些以色列猶太人出走他國。

1. 猶太人移入以色列

在大量猶太移民的支撐下,以色列國最終在1948年得以成立。有了國家載體後,猶太人向以色列地移民更加便利,人數也隨之猛增,1948-1951年間有60多萬新移民加入,以色列猶太人增長了一倍,其中有約一半的新移民是從納粹集中營的難民和歐洲流離失所的人,其餘的則從周邊阿拉伯國家而來。隨著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關係的緊張,原生活於北非和葉門猶太社區的猶太人幾乎都移民到了以色列,從其他阿拉伯國家和伊朗的大規模猶太移民也在持續。1960 至1989年間,平均每年移民以色列的猶太人約1.5 萬名,1989 年後特別是蘇聯解體後,以色列迎來一個前蘇聯地區的猶太移民高潮,僅在1990年一年內進人以色列的猶太移民就有199751人,其中來自前蘇聯境內的猶太移民高達184493人。[12]

以色列政府還會採取一些非常措施幫助猶太人移民,大部分衣索比亞的猶太人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抵達以色列的。[13]衣索比亞境內的法拉沙(Falashas)人自稱是Beta Isreal,是猶太人的後裔,所以在以色列建國特別是穩定後,他們中的一些人產生回歸以色列的想法,並因此努力踐行猶太教信仰。20世紀80年代初法拉沙人因為信仰在國內受到政府的打壓,其經濟狀況也相當糟糕,正在大力吸納猶太移民的以色列於是關注到他們並採取了一些行動。在衣索比亞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的過程中,有兩個非常著名的行動,第一個是“摩西行動”,1984年衣索比亞大饑荒時期國內一些猶太人逃到蘇丹,通過“摩西行動”大概有8000人被帶到以色列,直到媒體曝光這一秘密行動後蘇丹受到來自阿拉伯世界的巨大壓力,從而導致空運的停止。更大的第二波衣索比亞猶太人移民被稱為“所羅門行動”,在1991年衣索比亞劇烈的政治和經濟動盪情勢下,長達36小時的空運行動把14000名猶太人帶到以色列。[14]

進入新千年後,由於巴以衝突升級及經濟形勢不佳,導致以色列接受的猶太移民數量有所下降,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2007年12月24日報導,2007年移民以色列的猶太人數量下降到1.97萬人,創20年來最低點。但是隨著以色列安全形勢的好轉,以及歐洲特別是法國針對猶太人惡性事件的上升[15],近年來歐美猶太人移居以色列有所增加,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甚至一再公開歡迎歐洲猶太人返回以色列這個“猶太家園”。[16]據法國猶太人辦事處統計,2012年全年有1917名猶太人離開法國回到以色列,2013年這一數字上升到3280人,僅2014年1月,該辦事處收到的申請就超過1000份。[17]在2015年以色列新增的31013名移民中,來自法國的約占24%,其餘主要來自烏克蘭(約23%)、俄羅斯(約22%)和美國(約10%)。[18]

1948-2015以色列移民(入)人數統計(單位:人)

年段

1948-51

1952-59

1960-69

1970-79

1980-89

1990-99

2000-09

2010-15

人數

687624

272446

373840

346260

153833

956319

268274

127284

2. 拒絕巴勒斯坦人移民以色列

在巴以和平進程中,巴勒斯坦難民是一個非常敏感和難以克服的問題,巴勒斯坦方面強調難民的回歸權,認為他們有權回到祖籍地,但以色列方面對此堅決拒絕。以色列之所以拒絕巴勒斯坦難民移民到自己國土上,除了安全考慮之外,保持國內猶太人口的絕對多數也是關鍵因素,一旦大量且高出生率的巴勒斯坦難民移民而來,以色列國內的“阿拉伯人”將會在人口比例上對猶太人形成日益嚴峻的挑戰,“猶太國家”也將會名不副實。

為了保障猶太人在國家中的絕對多數地位,以色列採取了一些特別措施。比如,儘管耶路撒冷早就被以色列宣佈為自己的首都,但是至今生活其中的絕大部分巴勒斯坦人只是耶路撒冷居民,不能自動取得以色列公民身份。在1993年巴以達成奧斯陸協定後,以色列曾允許西岸和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通過與以色列公民結婚的方式定居以色列並取得公民資格,但是如前文所述,當這樣的移民驟然增多後,以色列推出《公民身份與進入以色列法》,對部分國家和地區居民移民以色列進行了新的規定,特別是對巴勒斯坦人通過婚姻實現移民提出具體限制並持續至今。

3. 非猶太國際工人的移入

1991年馬德里中東和平會議召開,之後戰亂多年的中東迎來片刻的相對和平,尤其讓觀察家感到興奮的是,1993年巴以雙方達成奧斯陸協定,為之後巴勒斯坦自治打下基礎。但是巴以和平之路走得並不平坦,雙方內部都有不同意見,因此協定達成後巴以爆發了一系列暴力事件,進入新千年後巴以衝突再次升級,以色列國內安全也大受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獲得更高的安全係數,以色列停止讓巴勒斯坦人進入本國工作,而生活水準較高的以色列本國人又不願意從事建築、清潔、農業和家庭護理等工作,因此以色列政府決定以其他國家的非猶太工人取代巴勒斯坦人先前從事的這些工作。

在2000年之前,來自東歐國家的工人佔據以色列移民工人的多半,其中尤以羅馬尼亞的工人居多。自2001年開始,來自亞洲國家的工人開始超過東歐,主要有主營家庭護理的菲律賓人、從事農業的泰國人和建築行業的中國人。以色列勞工簽證一般是五年期,在以色列工作期間工人不能隨便更換雇主,而且每年需要更新工作許可證。外籍工人要通過仲介服務才能進入以色列勞工市場。

以色列對移民工人實行的行業配額制,根據國內各行業所需來頒發年度配額,比如2005年的移民工人配額包括1.75萬建築工人,2.6萬農業工人,在工業、酒店和餐館也分別有2100人、550人和1300人。[19]移民工人在給以色列帶來服務的同時也降低了本國人的就業率,這使得2002年10月3日時任總理沙龍宣佈實施“關閉天空”政策,決定之後不再從國外引進工人,就業配額只提供給已經在以色列的移民工人。此外還有一個問題需要以色列政府面對,那就是大量移民工人逾期不離開、非法停留在以色列。以色列政府從2002年8月起加大了遣返非法停留的移民工人的力度,自2002年9月至2005年中,有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的13.6萬非法工人或被驅逐出境或不得已“自願”離開以色列。2012年6月,以色列接連採取包機的方式把數百名南蘇丹人送回國,為了鼓勵非法移民回國以色列政府還推出提供免費機票、向每名成年人發放1000歐元、兒童發放300歐元補貼等舉措。[20]但是在巴以衝突不見解決的情況下,以色列對從事勞力和苦力工作的移民工人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政府也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比如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報導,以色列政府聲稱在2017年1月4日和中國商務部達成協議,規定從2月底正式簽署合同之後的6個月內,將會引進約6000名中國工人,幫助當地修建住房。[21]

4. 猶太人移出以色列

儘管在猶太移民問題上移入以色列是主流,但不可忽視的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特別是在進入新千年後,猶太人移出以色列也已經屢見不鮮。比如蘇聯解體後有近百萬俄羅斯猶太人移民以色列,不過隨著俄羅斯經濟的復蘇和在以色列生活工作不理想,也有猶太人再次返回俄羅斯,據一份調查顯示,在2001-2003年間,至少有5萬人離開以色列返回俄羅斯。[22]

近些年來居高不下的物價和具有競爭性機會的缺乏,也使得一些猶太人選擇或長或短時間的離開以色列。比如2011年夏天以色列民眾因為高房價而舉行了持續多日的抗議活動,再加上對國家經濟發展不甚樂觀,一些以色列人將目光轉向歐美國家。一些具有高學歷、有才能、有技術的以色列人也選擇離開了以色列,比如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2013諾貝爾化學獎得主AriehWarshel等。[23]

1985-2000年間在以色列取得學位且到2011已經在國外待滿一年的以色列人數統計

學習專業/領域

數量(單位;人)

醫學

716

化學

348

工程建築

3162

數學、統計和電腦科學

2385

物理

927

生物

1568

總數

9423

科技創新在以色列的國家發展中佔據非常突出的地位,因為政治、經濟、物價、宗教等多種因素,進入21世紀後以色列本土人才流失較為嚴重,這對以科技立國的以色列形成嚴峻挑戰,引起包括議會在內的國家機構和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家也因此出臺了一些吸引人才回歸以色列的政策,比如政府在2010年推出的“以色列國家人才流入計畫(The Israel National BrainGain Program)”、“以色列卓越研究中心(The Israeli Centers forResearch Excellence)”項目,為來以色列工作的人才提供平臺資金等支援,並提供一些把人才穩定在以色列的工作崗位。[24]

四、以色列移民催生的問題

以色列的主體民族猶太人具有特殊的歷史經歷,這也導致建國伊始以色列就給自己貼上“猶太國家”的標籤。但不可忽視的是,在《以色列獨立宣言》中,這個國家還有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國家特徵——“民主社會”。在很大程度上講,以色列的移民政策和實踐就是對這兩大國家特徵的闡釋或挑戰。

1. 以色列猶太人內部矛盾

猶太複國主義興起後一直到現在,從地域上講,移民以色列地的猶太人可以劃分為來自歐美的阿士肯納茲猶太人和來自亞非的塞法迪猶太人。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宣導者基本是歐美的阿士肯納茲猶太人精英人士,他們是組織向巴勒斯坦移民和籌建以色列國的中堅力量,也是以色列建國後的國家長期主導力量。從世界猶太人口來看,85%的猶太人是阿士肯納茲猶太人,迄今這部分猶太人仍然主要生活在歐美國家,而世界絕大部分的塞法迪猶太人卻生活在以色列,以色列建國後接收的絕大部分猶太移民是塞法迪猶太人,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這部分猶太人已經占到以色列猶太人口的一半。[25]但是,不管是在以色列建國前還是建國後,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和以色列宣導的都是以阿士肯納茲猶太人為中心的猶太民族“熔爐”政策。

由於在國家構建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掌握國家的權力和語言文化等不同,以色列的塞法迪猶太人相比較于阿士肯納茲猶太人處於劣勢,在居住區域、就業機會和薪金水準等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並因此引發塞法迪猶太人的不滿,導致他們逐步運用選票來改善自己的地位,甚至用上街遊行示威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懣,以色列猶太人之間的隔閡可見一斑。[26]負責管理外來移民的以 色列猶太人事務局還在當事人不知情的狀況下強制為衣索比亞裔猶太女子注射避孕藥,剝奪了她們的生育自由,以色列黑皮膚猶太人的如此境況令人深感詫異。[27]此外,由於塞法迪猶太人來自阿拉伯、伊斯蘭國家,他們充分感受過阿以衝突和戰爭帶來的沉重心理壓力,因此這些人一般對阿拉伯人懷有更深的仇視,在對待阿以、巴以和平方面與阿士肯納茲猶太人也有一些差異。[28]

除了阿士肯納茲猶太人和塞法迪猶太人之間存在隔閡外,在阿士肯納茲猶太人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特別是蘇聯解體導致這裡的近百萬猶太人湧入以色列後,這些猶太教信仰非常淡薄的新移民與以色列既有的猶太生活可謂是相差甚遠,比如對於猶太教的飲食禁忌豬肉,這批在以色列一般被稱為俄羅斯猶太人的新移民並不排斥,筆者2010-2011年在以色列遊學時,發現出售豬肉的幾家商店或超市都是俄羅斯猶太人開設的。而且,作為新移民,俄羅斯猶太人不管是在社會地位還是工作機會以及薪金水準等方面,都與以色列既有的阿士肯納茲猶太人有明顯差距,這造成俄羅斯猶太人的不滿,一些激進的俄羅斯猶太人暴力組織甚至會襲擊虔誠的猶太教信仰者。[29]

2. 以色列關於“猶太人”的爭論

以色列在吸收猶太移民的過程中,產生了何謂“猶太人”問題,此問題引發以色列國內的爭論。根據猶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和母親是猶太人的人都是猶太人,正統派或保守派猶太人支持此種說法。但是自由派或改革派猶太人認為,只要父母有一方是猶太人並被按照猶太生活習俗養大的孩子也都是猶太人。當然,還有少數派猶太人認為只有父親是猶太人的孩子才被認為是猶太人。1950年以色列議會通過的《回歸法》採取的猶太人定義是“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規定這些人有資格移民以色列。但是在移民的實踐中,以色列也發生了很多富有爭議的案例。

隸屬於印度Shinlung部落的3500名Bnei Menashe認為自己是古代失落的以色列瑪拿西(Manasseh)部落後裔,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尋求移民以色列,並已有部分人移民成功,但是以色列人擔心如果允許Bnei Menashe移民以色列,那麼Bnei Menashe所隸屬的Shinlung部落200萬之人都可以找到移民以色列的理由。如前所述,那些猶太教信仰非常淡薄或沒有信仰的俄羅斯移民更是讓一些正統猶太人視為異族他類。事實上,一些猶太教領袖已經擔憂長期以往以色列將不再是猶太國家了。

3. 以色列移民對他國的影響

受以色列移民政策影響最大的群體和國家是巴勒斯坦人和巴勒斯坦國。[30]通過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以色列佔領了1947年聯合國決議中劃分給巴勒斯坦人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並且控制了整個耶路撒冷。隨著猶太移民不斷到來,以色列把其中一些人安排到了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形成至今仍存的猶太人定居點,而且迄今以色列仍然沒有停止侵佔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或房屋擴展猶太人的居住地,這不僅給巴勒斯坦人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而且也嚴重制約了巴以和平進展。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工人入境工作的限制,也使巴勒斯坦人的失業率上升,其生活自然愈加困難。此外以色列還嚴禁流散在外的巴勒斯坦人返回其在以色列的家園,這一切都顯示出以色列的移民政策帶給巴勒斯坦人的苦難。

以色列自視為所有猶太人的“祖國”,對生活在其他國家中的猶太人多有關注,這也比較容易引發國際糾紛,比如當2004年以色列總理沙龍批評法國反猶主義氾濫、呼籲法國猶太人移民以色列時,法外交部稱此言論不可接受,法國總統府稱如果以色列不對此加以合理解釋,法國和以色列的官方往來將會受到影響。[31]此外,近年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呼籲法國等歐洲國家的猶太人移民時,常常把此問題與伊斯蘭恐怖主義聯繫在一起,這進一步激化了法國猶太人和阿拉伯穆斯林之間本就存在的矛盾。[32]

再者,以色列實行的是雙重國籍,這固然可以方便猶太人向以色列的移民,方便以色列招攬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使得一些猶太人可以方便地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選擇使用某一種護照,但是雙重國籍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由於以色列與諸多阿拉伯、伊斯蘭國家沒有外交關係或者存在較為尖銳的矛盾,擁有以色列人身份的雙重國籍者可能會因此而影響到另一國身份的效用,2010年初巴勒斯坦哈馬斯一位高級領導人在阿聯酋被暗殺後,阿聯酋就宣佈禁止擁有雙重國籍的以色列人進入該國。[33]

五、結語

在非常曲折的民族發展史的背景下,在錯綜複雜的對外(特別是對周邊國家)關係的基礎上,以色列推出了獨具特色的移民政策。從人數上講,以色列移民的主流是其他地方的猶太人移入以色列,以色列人移出數量相對很少。

作為全球猶太人的“祖國”,以色列自我設定為猶太人的保護者,除了積極吸引猶太人移民以色列外,以色列還密切關注身處他國的猶太人,特別是在他國猶太人遭遇“反猶主義”時常常公開呼籲這些猶太人移民以色列,這給予世界各地的多數猶太人對以色列產生較為強烈的認同感,但是以色列對他國猶太人的超乎國家界限的關注也引起包括法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反感或反對。在世界移民之勢方興未艾的當下,如何處理好本民族發展和國家間關係,是當政者必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一個國家面對另一個國家的公民時一定要注意國家主權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意到,以色列國內的猶太人是有較為明顯差異的,而且為了保持本國的“猶太屬性”,以色列在給猶太人提供家園的同時,堅決拒絕巴勒斯坦人回歸故有家園。筆者在以色列訪學時深切體會到,這是一個非常多元的社會,既有“民主社會”的色彩,也有非常明顯的民族不平等和猶太人族內差異之存在。以色列的移民政策在給猶太人一個“祖國”的同時,並沒有讓一些移民獲得平等公民之感受;在強調國家的“猶太屬性”而不顧及國內非猶太人的感情時,以色列也讓自己所宣揚的“民主社會”蒙羞;在針對巴勒斯坦人的工作和移民施加種種限制時,也增加了以色列獲得與巴勒斯坦和平的困難。因此,在探討以色列移民問題時,以色列給飽經風霜的猶太人提供了一個“祖國”這一點經常被提及,但這只是事物的一個方面,我們還要注意到以色列移民政策及其實施帶來的其他結果。

[1]參閱小亞瑟·戈爾德施密特、勞倫斯·大衛森:《中東史》,哈全安、劉志華譯,北京: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第283頁;wikipedia,United NationsPartition Plan for Palestin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Nations_Partition_Plan_for_Palestine(2017-3-20).

[2]LIDAR GRAVÉ-LAZI,’ ON ISRAEL'S 69TH BIRTHDAY, POPULATION REACHES8.68 MILLION’, Jerusalem Post, APRIL 27, 2017.http://www.jpost.com/Israel-News/On-its-69th-birthday-Israels-population-reaches-8680-million-489131.(2017-8-7)。筆者在以色列高校為期一年的訪學時也親自觀察到,具有濃厚宗教特徵的猶太人是人口的少數,被稱為宗教猶太人;大部分以色列猶太人宗教色彩相當淡薄,其行為舉止生活方式與宗教猶太人有明顯差異,一般把佔據以色列猶太人大部分的這些猶太人稱為非宗教猶太人,也被稱為現代猶太人。

[3]2000年以色列阿拉伯婦女人均生4.3個孩子,而猶太婦女人均生2.6個孩子,之後隨著阿拉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猶太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二者差距逐漸縮小,2015年以色列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婦女生育率首次持平,人均生3.13個孩子。

[4]關於以色列宗教猶太人和非宗教猶太人的觀察,可參閱筆者所著《遊學中東》(范鴻達著,新華出版社2012年)的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章節。

[5] See TOM SEGEV, ‘THE JUNE 1967 WAR AND THEPALESTINIAN REFUGEE PROBLEM’, Journal of Palestine Studies Vol. XXXVI, No. 3 p.6.(Spring 2007),

[6]其實在1948年阿以戰爭爆發前,一部分巴勒斯坦人特別是富人,就懾於戰爭和猶太人的恐怖離開了巴勒斯坦。關於當時巴勒斯坦難民產生的歷史狀況,國內外學者均做過專門研究,請參閱Morris, Benny,The birth of the Palestinian refugee problem, 1947-1949(前引書)和趙克仁的《巴勒斯坦難民問題的歷史考察》(前引文)。對於巴勒斯坦難民問題,以色列、阿拉伯國家的認識存在明顯差距,參閱美以合作公司(The AMERICAN-ISRAELI COOPERATIVE ENTERPRISE, AICE)網站文章The Palestinians Refugees (Written by Mitchell Bard), http://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jsource/History/refugees.html,2011-9-17.

[10]Daniel Pipes, 終結巴勒斯坦人的"回歸權", 國家評論線上,2012年01月17日, http://zh-hans.danielpipes.org/article/10579.(2016-11-2)

[12]益楚:《“人口擴張”——激化矛盾的以色列移民政策》,《世界知識》1991年第11期,第11-12頁。

[13]猶太人和衣索比亞的交往頗有淵源,《聖經》也有描述。《聖經》之《列王紀上》第十章有關於來自非洲的示巴女王覲見古以色列王國所羅門國王的記載,示巴女王率領眾多人攜帶厚禮去覲見所羅門國王,並獲得豐厚回贈。這裡的示巴被認為是今日衣索比亞。

[14]Martha Kruger,’

[17]《以色列鼓勵歐洲猶太人回歸》,《人民日報》2015年02月17日 21版。

[18]以色列藍皮書課題組:《2015年以色列人口持續增長,外來移民大幅增長是主要原因之一》,http://www.pishu.cn/psgd/380896.shtml。(2016-11-4).

[19] Martha Kruger,

[20]新華國際:《以色列開始驅逐非洲移民首批南蘇丹人乘機回國》,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6/19/c_123301639.htm。(2016-11-4).

[21]范淩志、張雪婷:《6000名中國建築工人將赴以色列修建房屋緩解當地住房危機》,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7-01/9911360.html。(2017-2-20)

[22]《以色列政局動盪經濟低迷猶太移民潮回流俄羅斯》,《新京報》,http://news.sina.com.cn/w/2004-08-05/00443295698s.shtml。(2016-11-4)

[24]The Knesset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Center, Information about Israeli Academics Abroad and Activities to AbsorbAcademics Returning to Israel, 30 January 2014. http://www.knesset.gov.il/mmm/data/pdf/me03375.pdf.(2016-11-5).

[25]Galvin Golescheider ,“ Immigration , Nation Building and Ethniciy inIsrael’,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 Spring,1998.

[27]崔向升:《“黑色”猶太人:回歸“理想國”,仍難逃歧視》,《青年參考》2013年2月20日第22 版。

[28]關於以色列阿士肯納茲猶太人和塞法迪猶太人的衝突與不和,可參閱楊軍:《以色列的兩大族類:阿士肯納茲人和塞法迪人》,《世界歷史》2001年3期。

[29]中國網:《以色列驚現新納粹組織:20歲青年攻擊猶太人》,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7-09/10/content_8852728_2.htm,(2016-11-13)。

[30]筆者曾在巴勒斯坦做過田野調查,儘管目前很過國家承認巴勒斯坦是個國家,但是它距離真正的擁有主權的國家還相當遙遠,在很多方面以色列對它具有決定性影響。

[31]陳克勤:《以色列的“移民”情結》,《光明日報》,http://www.gmw.cn/01gmrb/2004-08/06/content_72407.htm。(2016-11-14)。

[32]高晴:《反猶情緒高漲大批猶太人考慮離開法國》,中國日報網,http://world.chinadaily.com.cn/2015-01/13/content_19308994.htm。(2016-11-14)。

[33]中國日報網:《阿聯酋宣佈禁止擁有雙重國籍的以色列人入境》,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2010-03/01/content_9521235.htm。(2016-11-14)。

親愛的各位網友,感謝您的關注。為了加強與關注者之間的互動聯繫以及線下活動聯繫,請添加微信號1264273178(請備註個人姓名和單位以便通過審核)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ID:sinozhuge

長按二維碼關注

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主任,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黃日涵副教授領銜的“一帶一路”與海外利益研究團隊。重點關注“一帶一路”研究、海外投資風險、華僑華人、海外公民安全、海外軍事存在、地區動盪與證券市場、反恐研究、海外重大工程項目風險評估,“一帶一路”反腐機制研究。本團隊歡迎關於“一帶一路”與海外風險課題合作,請用單位抬頭紙加蓋公章,列印合作需求,發送到郵箱sinozhuge@126.com

編輯:張添之

當英國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需要壓制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從而討好阿拉伯諸國時,憤怒的猶太複國主義者轉而向美國求援。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在不斷增多的猶太複國主義者的期待中,1947年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時這裡的猶太人已經從1870年時的不到兩萬猛增到六十多萬了[1],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的力度不可謂不大。

2. 以色列的猶太國家屬性

不管是1948年的以色列獨立宣言,還是目前以色列政府的訴求,以色列都被標以“猶太國家”。以色列的“猶太國家”屬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其移民政策,一方面,以色列向全世界的猶太人敞開大門,就像其獨立宣言中所說的那樣“以色列國將向所有猶太移民開放”。另一方面,作為“猶太國家”,以色列的多數人口一定要是猶太人,並且猶太人要占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以色列中央統計局2017年4月27日公佈的分類數字顯示,以色列總人口868萬,其中猶太人有648.4萬占比74.7%,阿拉伯人口180.8萬占比20.8%。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口中,約44%是世俗猶太人,24%是傳統但非宗教猶太人,12%是傳統宗教猶太人,11%是宗教猶太人,9%為極端正統派猶太人。[2]

在相當長時期內,以色列阿拉伯人的出生率高於猶太人[3],面對此景以色列政府很擔心國家人口的比例問題,這也影響到了以色列移民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以色列官方和宗教勢力對國家猶太屬性的過分強調,不但導致國內非猶太人的不滿和國際社會的非議,而且也引起很多非宗教猶太公民的反感甚至是反對,筆者曾于2010-2011年在以色列訪學一年,深切感受到很多非宗教猶太人對宗教勢力的抵制,有些人甚至為此而傾向於移居他國。[4]

3. 阿以/巴以衝突

以色列是在阿拉伯世界的反對聲中成立的,是在與阿拉伯諸國發生多次戰爭的環境下發展壯大的,阿以/巴以之間的對抗和衝突對以色列移民政策造成直接影響。顯而易見,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連續對抗令生活在阿拉伯世界的猶太人處境尷尬,這些猶太人自然被以色列視為移民而入的重中之重。

再者,依據以色列歷史學家Tom Segev的觀點,自猶太複國主義誕生之日起,把巴勒斯坦人驅趕出“上帝應允之地”巴勒斯坦就成為猶太複國主義者始終如一的目標。[5]在此等目標的驅使和其他因素的推動下,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步伐不斷加快,他們與當地人的矛盾也就自然產生,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矛盾已經達到不可調和的境地,而隨著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以及次年建立以色列國,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便陷入了長期的激烈戰爭,並最終導致大量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淪落為難民。[6]按照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官方網站2016年11月6日公佈的資訊顯示,其服務範圍內正式登記的巴勒斯坦難民已經多達5149742人。[7]這些巴勒斯坦難民除了一部分生活在今天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外,大多只能流亡到其他國家。儘管很多流散他處的巴勒斯坦人祖宅和家園仍在以色列,但是由於安全和人口比例等因素的考慮,這些巴勒斯坦人被禁止移民以色列。

巴以衝突和以色列“猶太國家”屬性帶來的不僅僅是巴勒斯坦人難以重返故地移民到以色列,而且還在其他方面影響到以色列的移民政策。在很長時期內,廉價的巴勒斯坦工人曾是經濟發達國家以色列所倚重的,但是自20世紀90年代巴以暴力事件增多後,以色列政府決定不再允許巴勒斯坦人前來工作,這直接導致以色列非猶太國際移民工人的出現。當然,因為阿以/巴以衝突的殘酷性,也使得一些猶太人移出以色列到他國定居。

二、以色列的移民法規政策

以色列是作為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的家園而成立的,大量猶太移民的到來是這個國家得以成立的最為關鍵因素。在猶太移民和以色列國家之間存在非常緊密、可以說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因此,以色列成立後非常重視移民問題,在很多重要文件、法律中對此都有體現,而且也出臺了多項與移民有關的政策。事實上,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首任總理本·古裡安宣告的國家《獨立宣言》,也是對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的深切召喚,歡迎他們移民到這個新生的“猶太國家”。

1. 《回歸法》

以色列建國後,制訂明確的移民法規成為政府非常重視的問題。1950年以色列頒佈《回歸法》,隨後曾於1970年對《回歸法》進行修正,在那之後直到今天,該法一直是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的根本性檔。該法規定“凡猶太人均有移居以色列之權利”,移民簽證發給一切表示願意來以色列定居的猶太人,但內政部長確定的下列情況除外:一是申請者從事反猶太人民的活動;二是可能危及公共衛生或國家安全;三是過去犯過危害公共安全的罪行。《回歸法》也把移民以色列的權利給予猶太人的配偶、兒子和孫子,以及兒子或孫子的配偶,但原為猶太人而自願皈依另一宗教者除外。《回歸法》規定,母親是猶太人或已經皈依(猶太教)而不屬於另一宗教的人也被認為是猶太人。儘管猶太律法規定只有通過母系關係才能獲得猶太人身份,但是以色列回歸法把擁有母系或父系血緣的猶太人都給予公民身份,這與納粹根據“猶太血統”來界定猶太人的做法一致,其目的是為了接受納粹戰爭罪行的受害者和未來其他國家支持的反猶主義的受害者。《回歸法》對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給予詳細規定,並給出相當明晰的移民路徑,便利了猶太人向以色列的移民。[8]

2. 《國籍法》

以色列議會在1952年4月1日通過的《國籍法》是與移民息息相關的又一個法律。國籍法全面規定了以色列國籍的取得、喪失、實施和處罰措施。以色列國籍法開章明義,在列舉可以取得以色列國籍人員資格時,第一條就是依據回歸法移民以色列的猶太人可以自動取得以色列國籍,此外,猶太人還可以通過定居或出生在以色列以及歸化以色列等方式獲得以色列國籍。該國籍法規定,在取得以色列國籍時要“宣誓效忠以色列國”。[9]以色列國籍法自頒佈以來曾在1958、1968、1971年進行過多次修正。2010年10月,以色列內閣以22票贊成、8票反對通過一項國籍法修正案,要求非猶太裔人在獲得以色列國籍時必須宣誓承認以色列是“猶太民族國家”,這在以色列國內外引起激烈爭議,被認為是對以色列非猶太人權益的嚴重侵犯。2014年11月以色列內閣通過充滿爭議的《猶太國家法案》,再次突出強調以色列是一個“猶太國家”。

3. 《公民身份與進入以色列法》

2003年以色列議會通過《公民身份與進入以色列法》,對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居民移民和居住以色列做了新的規定。在家庭團聚的名義下,1963—1993年間僅有百餘名來自約旦河西岸或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通過和以色列籍阿拉伯人結婚獲得以色列公民資格,但是在1993年巴以簽署《奧斯陸協議》後,1994-2002年間通過與以色列阿拉伯人結婚移居以色列或獲得以色列公民身份的巴勒斯坦人猛增至13.7萬人。[10]針對這一情況,出於安全和“猶太國家”人口比例等考慮,2002年以色列內閣通過決議,凍結了關於部分國家和地區人士通過“與以色列阿拉伯人結婚”即可自動獲得公民資格之法律條款,2003年7月底,作為臨時法令的《公民身份與進入以色列法》被通過,該法令明確規定受限國家和地區包括伊朗、阿富汗、黎巴嫩、利比亞、蘇丹、敘利亞、伊拉克、巴基斯坦、葉門以及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管理區域。2005年 5月,以色列內閣投票通過針對公民身份和進入以色列的修正案,該修正案把通過與以色列阿拉伯人結婚獲得以色列公民身份的巴勒斯坦人數量每年限制在200-250人。

除了這些與移民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外,以色列和猶太人組織在機制、機構、資金、援助等方方面面,也有相當全面的移民舉措,比如從內閣層級來講有專門應對移民問題的“以色列移民吸納部(前身為以色列移民部)”,還有一些非政府組織(基本都是猶太人組織)為猶太人移民以色列提供資金和路徑説明。可以說,只要能夠證明自己是猶太人,就能獲得以色列或猶太人的某些組織或力量的説明移民以色列,並且在抵達以色列後還能在住房、工作、教育、語言培訓、社會服務、保險等方面獲得專門援助。為了幫助猶太人移民以色列,以色列移民和吸納部還定期推出《新移民指南》,比如最新版本就是2016年推出的《新移民指南》第12版,這份一百三十多頁的檔細緻入微,為(可能)向以色列移民的猶太人提供了接收、新移民身份、財政資助、移居以色列首年安排、幫助移民學生接受更高等教育、關稅優惠、住房、就業、社會福利、健康服務、服兵役、駕照、公共調查、核對表和有價值位址等資訊,幾乎涵蓋了新移民所需要的方方面面。[11]

三、以色列的移民實踐

以色列建國後向全世界的猶太人敞開大門,歡迎散居他處的猶太人返回自己的民族國家以色列。以色列“猶太國家”屬性的確立,預示著猶太人必定要在這個國家佔據人口的大多數,這一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以色列的移民政策。20世紀90年代與巴勒斯坦的衝突加劇則促使以色列吸引非猶太移民工人前來取代巴勒斯坦工人。當然,安全形勢的不甚理想和發展機會的不足也推動一些以色列猶太人出走他國。

1. 猶太人移入以色列

在大量猶太移民的支撐下,以色列國最終在1948年得以成立。有了國家載體後,猶太人向以色列地移民更加便利,人數也隨之猛增,1948-1951年間有60多萬新移民加入,以色列猶太人增長了一倍,其中有約一半的新移民是從納粹集中營的難民和歐洲流離失所的人,其餘的則從周邊阿拉伯國家而來。隨著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關係的緊張,原生活於北非和葉門猶太社區的猶太人幾乎都移民到了以色列,從其他阿拉伯國家和伊朗的大規模猶太移民也在持續。1960 至1989年間,平均每年移民以色列的猶太人約1.5 萬名,1989 年後特別是蘇聯解體後,以色列迎來一個前蘇聯地區的猶太移民高潮,僅在1990年一年內進人以色列的猶太移民就有199751人,其中來自前蘇聯境內的猶太移民高達184493人。[12]

以色列政府還會採取一些非常措施幫助猶太人移民,大部分衣索比亞的猶太人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抵達以色列的。[13]衣索比亞境內的法拉沙(Falashas)人自稱是Beta Isreal,是猶太人的後裔,所以在以色列建國特別是穩定後,他們中的一些人產生回歸以色列的想法,並因此努力踐行猶太教信仰。20世紀80年代初法拉沙人因為信仰在國內受到政府的打壓,其經濟狀況也相當糟糕,正在大力吸納猶太移民的以色列於是關注到他們並採取了一些行動。在衣索比亞猶太人移民以色列的過程中,有兩個非常著名的行動,第一個是“摩西行動”,1984年衣索比亞大饑荒時期國內一些猶太人逃到蘇丹,通過“摩西行動”大概有8000人被帶到以色列,直到媒體曝光這一秘密行動後蘇丹受到來自阿拉伯世界的巨大壓力,從而導致空運的停止。更大的第二波衣索比亞猶太人移民被稱為“所羅門行動”,在1991年衣索比亞劇烈的政治和經濟動盪情勢下,長達36小時的空運行動把14000名猶太人帶到以色列。[14]

進入新千年後,由於巴以衝突升級及經濟形勢不佳,導致以色列接受的猶太移民數量有所下降,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2007年12月24日報導,2007年移民以色列的猶太人數量下降到1.97萬人,創20年來最低點。但是隨著以色列安全形勢的好轉,以及歐洲特別是法國針對猶太人惡性事件的上升[15],近年來歐美猶太人移居以色列有所增加,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甚至一再公開歡迎歐洲猶太人返回以色列這個“猶太家園”。[16]據法國猶太人辦事處統計,2012年全年有1917名猶太人離開法國回到以色列,2013年這一數字上升到3280人,僅2014年1月,該辦事處收到的申請就超過1000份。[17]在2015年以色列新增的31013名移民中,來自法國的約占24%,其餘主要來自烏克蘭(約23%)、俄羅斯(約22%)和美國(約10%)。[18]

1948-2015以色列移民(入)人數統計(單位:人)

年段

1948-51

1952-59

1960-69

1970-79

1980-89

1990-99

2000-09

2010-15

人數

687624

272446

373840

346260

153833

956319

268274

127284

2. 拒絕巴勒斯坦人移民以色列

在巴以和平進程中,巴勒斯坦難民是一個非常敏感和難以克服的問題,巴勒斯坦方面強調難民的回歸權,認為他們有權回到祖籍地,但以色列方面對此堅決拒絕。以色列之所以拒絕巴勒斯坦難民移民到自己國土上,除了安全考慮之外,保持國內猶太人口的絕對多數也是關鍵因素,一旦大量且高出生率的巴勒斯坦難民移民而來,以色列國內的“阿拉伯人”將會在人口比例上對猶太人形成日益嚴峻的挑戰,“猶太國家”也將會名不副實。

為了保障猶太人在國家中的絕對多數地位,以色列採取了一些特別措施。比如,儘管耶路撒冷早就被以色列宣佈為自己的首都,但是至今生活其中的絕大部分巴勒斯坦人只是耶路撒冷居民,不能自動取得以色列公民身份。在1993年巴以達成奧斯陸協定後,以色列曾允許西岸和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通過與以色列公民結婚的方式定居以色列並取得公民資格,但是如前文所述,當這樣的移民驟然增多後,以色列推出《公民身份與進入以色列法》,對部分國家和地區居民移民以色列進行了新的規定,特別是對巴勒斯坦人通過婚姻實現移民提出具體限制並持續至今。

3. 非猶太國際工人的移入

1991年馬德里中東和平會議召開,之後戰亂多年的中東迎來片刻的相對和平,尤其讓觀察家感到興奮的是,1993年巴以雙方達成奧斯陸協定,為之後巴勒斯坦自治打下基礎。但是巴以和平之路走得並不平坦,雙方內部都有不同意見,因此協定達成後巴以爆發了一系列暴力事件,進入新千年後巴以衝突再次升級,以色列國內安全也大受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獲得更高的安全係數,以色列停止讓巴勒斯坦人進入本國工作,而生活水準較高的以色列本國人又不願意從事建築、清潔、農業和家庭護理等工作,因此以色列政府決定以其他國家的非猶太工人取代巴勒斯坦人先前從事的這些工作。

在2000年之前,來自東歐國家的工人佔據以色列移民工人的多半,其中尤以羅馬尼亞的工人居多。自2001年開始,來自亞洲國家的工人開始超過東歐,主要有主營家庭護理的菲律賓人、從事農業的泰國人和建築行業的中國人。以色列勞工簽證一般是五年期,在以色列工作期間工人不能隨便更換雇主,而且每年需要更新工作許可證。外籍工人要通過仲介服務才能進入以色列勞工市場。

以色列對移民工人實行的行業配額制,根據國內各行業所需來頒發年度配額,比如2005年的移民工人配額包括1.75萬建築工人,2.6萬農業工人,在工業、酒店和餐館也分別有2100人、550人和1300人。[19]移民工人在給以色列帶來服務的同時也降低了本國人的就業率,這使得2002年10月3日時任總理沙龍宣佈實施“關閉天空”政策,決定之後不再從國外引進工人,就業配額只提供給已經在以色列的移民工人。此外還有一個問題需要以色列政府面對,那就是大量移民工人逾期不離開、非法停留在以色列。以色列政府從2002年8月起加大了遣返非法停留的移民工人的力度,自2002年9月至2005年中,有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的13.6萬非法工人或被驅逐出境或不得已“自願”離開以色列。2012年6月,以色列接連採取包機的方式把數百名南蘇丹人送回國,為了鼓勵非法移民回國以色列政府還推出提供免費機票、向每名成年人發放1000歐元、兒童發放300歐元補貼等舉措。[20]但是在巴以衝突不見解決的情況下,以色列對從事勞力和苦力工作的移民工人的需求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政府也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比如據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報導,以色列政府聲稱在2017年1月4日和中國商務部達成協議,規定從2月底正式簽署合同之後的6個月內,將會引進約6000名中國工人,幫助當地修建住房。[21]

4. 猶太人移出以色列

儘管在猶太移民問題上移入以色列是主流,但不可忽視的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特別是在進入新千年後,猶太人移出以色列也已經屢見不鮮。比如蘇聯解體後有近百萬俄羅斯猶太人移民以色列,不過隨著俄羅斯經濟的復蘇和在以色列生活工作不理想,也有猶太人再次返回俄羅斯,據一份調查顯示,在2001-2003年間,至少有5萬人離開以色列返回俄羅斯。[22]

近些年來居高不下的物價和具有競爭性機會的缺乏,也使得一些猶太人選擇或長或短時間的離開以色列。比如2011年夏天以色列民眾因為高房價而舉行了持續多日的抗議活動,再加上對國家經濟發展不甚樂觀,一些以色列人將目光轉向歐美國家。一些具有高學歷、有才能、有技術的以色列人也選擇離開了以色列,比如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2013諾貝爾化學獎得主AriehWarshel等。[23]

1985-2000年間在以色列取得學位且到2011已經在國外待滿一年的以色列人數統計

學習專業/領域

數量(單位;人)

醫學

716

化學

348

工程建築

3162

數學、統計和電腦科學

2385

物理

927

生物

1568

總數

9423

科技創新在以色列的國家發展中佔據非常突出的地位,因為政治、經濟、物價、宗教等多種因素,進入21世紀後以色列本土人才流失較為嚴重,這對以科技立國的以色列形成嚴峻挑戰,引起包括議會在內的國家機構和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家也因此出臺了一些吸引人才回歸以色列的政策,比如政府在2010年推出的“以色列國家人才流入計畫(The Israel National BrainGain Program)”、“以色列卓越研究中心(The Israeli Centers forResearch Excellence)”項目,為來以色列工作的人才提供平臺資金等支援,並提供一些把人才穩定在以色列的工作崗位。[24]

四、以色列移民催生的問題

以色列的主體民族猶太人具有特殊的歷史經歷,這也導致建國伊始以色列就給自己貼上“猶太國家”的標籤。但不可忽視的是,在《以色列獨立宣言》中,這個國家還有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國家特徵——“民主社會”。在很大程度上講,以色列的移民政策和實踐就是對這兩大國家特徵的闡釋或挑戰。

1. 以色列猶太人內部矛盾

猶太複國主義興起後一直到現在,從地域上講,移民以色列地的猶太人可以劃分為來自歐美的阿士肯納茲猶太人和來自亞非的塞法迪猶太人。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宣導者基本是歐美的阿士肯納茲猶太人精英人士,他們是組織向巴勒斯坦移民和籌建以色列國的中堅力量,也是以色列建國後的國家長期主導力量。從世界猶太人口來看,85%的猶太人是阿士肯納茲猶太人,迄今這部分猶太人仍然主要生活在歐美國家,而世界絕大部分的塞法迪猶太人卻生活在以色列,以色列建國後接收的絕大部分猶太移民是塞法迪猶太人,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這部分猶太人已經占到以色列猶太人口的一半。[25]但是,不管是在以色列建國前還是建國後,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和以色列宣導的都是以阿士肯納茲猶太人為中心的猶太民族“熔爐”政策。

由於在國家構建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掌握國家的權力和語言文化等不同,以色列的塞法迪猶太人相比較于阿士肯納茲猶太人處於劣勢,在居住區域、就業機會和薪金水準等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並因此引發塞法迪猶太人的不滿,導致他們逐步運用選票來改善自己的地位,甚至用上街遊行示威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懣,以色列猶太人之間的隔閡可見一斑。[26]負責管理外來移民的以 色列猶太人事務局還在當事人不知情的狀況下強制為衣索比亞裔猶太女子注射避孕藥,剝奪了她們的生育自由,以色列黑皮膚猶太人的如此境況令人深感詫異。[27]此外,由於塞法迪猶太人來自阿拉伯、伊斯蘭國家,他們充分感受過阿以衝突和戰爭帶來的沉重心理壓力,因此這些人一般對阿拉伯人懷有更深的仇視,在對待阿以、巴以和平方面與阿士肯納茲猶太人也有一些差異。[28]

除了阿士肯納茲猶太人和塞法迪猶太人之間存在隔閡外,在阿士肯納茲猶太人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特別是蘇聯解體導致這裡的近百萬猶太人湧入以色列後,這些猶太教信仰非常淡薄的新移民與以色列既有的猶太生活可謂是相差甚遠,比如對於猶太教的飲食禁忌豬肉,這批在以色列一般被稱為俄羅斯猶太人的新移民並不排斥,筆者2010-2011年在以色列遊學時,發現出售豬肉的幾家商店或超市都是俄羅斯猶太人開設的。而且,作為新移民,俄羅斯猶太人不管是在社會地位還是工作機會以及薪金水準等方面,都與以色列既有的阿士肯納茲猶太人有明顯差距,這造成俄羅斯猶太人的不滿,一些激進的俄羅斯猶太人暴力組織甚至會襲擊虔誠的猶太教信仰者。[29]

2. 以色列關於“猶太人”的爭論

以色列在吸收猶太移民的過程中,產生了何謂“猶太人”問題,此問題引發以色列國內的爭論。根據猶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和母親是猶太人的人都是猶太人,正統派或保守派猶太人支持此種說法。但是自由派或改革派猶太人認為,只要父母有一方是猶太人並被按照猶太生活習俗養大的孩子也都是猶太人。當然,還有少數派猶太人認為只有父親是猶太人的孩子才被認為是猶太人。1950年以色列議會通過的《回歸法》採取的猶太人定義是“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規定這些人有資格移民以色列。但是在移民的實踐中,以色列也發生了很多富有爭議的案例。

隸屬於印度Shinlung部落的3500名Bnei Menashe認為自己是古代失落的以色列瑪拿西(Manasseh)部落後裔,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尋求移民以色列,並已有部分人移民成功,但是以色列人擔心如果允許Bnei Menashe移民以色列,那麼Bnei Menashe所隸屬的Shinlung部落200萬之人都可以找到移民以色列的理由。如前所述,那些猶太教信仰非常淡薄或沒有信仰的俄羅斯移民更是讓一些正統猶太人視為異族他類。事實上,一些猶太教領袖已經擔憂長期以往以色列將不再是猶太國家了。

3. 以色列移民對他國的影響

受以色列移民政策影響最大的群體和國家是巴勒斯坦人和巴勒斯坦國。[30]通過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以色列佔領了1947年聯合國決議中劃分給巴勒斯坦人的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並且控制了整個耶路撒冷。隨著猶太移民不斷到來,以色列把其中一些人安排到了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形成至今仍存的猶太人定居點,而且迄今以色列仍然沒有停止侵佔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或房屋擴展猶太人的居住地,這不僅給巴勒斯坦人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而且也嚴重制約了巴以和平進展。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工人入境工作的限制,也使巴勒斯坦人的失業率上升,其生活自然愈加困難。此外以色列還嚴禁流散在外的巴勒斯坦人返回其在以色列的家園,這一切都顯示出以色列的移民政策帶給巴勒斯坦人的苦難。

以色列自視為所有猶太人的“祖國”,對生活在其他國家中的猶太人多有關注,這也比較容易引發國際糾紛,比如當2004年以色列總理沙龍批評法國反猶主義氾濫、呼籲法國猶太人移民以色列時,法外交部稱此言論不可接受,法國總統府稱如果以色列不對此加以合理解釋,法國和以色列的官方往來將會受到影響。[31]此外,近年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呼籲法國等歐洲國家的猶太人移民時,常常把此問題與伊斯蘭恐怖主義聯繫在一起,這進一步激化了法國猶太人和阿拉伯穆斯林之間本就存在的矛盾。[32]

再者,以色列實行的是雙重國籍,這固然可以方便猶太人向以色列的移民,方便以色列招攬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使得一些猶太人可以方便地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選擇使用某一種護照,但是雙重國籍也帶來一些問題,比如由於以色列與諸多阿拉伯、伊斯蘭國家沒有外交關係或者存在較為尖銳的矛盾,擁有以色列人身份的雙重國籍者可能會因此而影響到另一國身份的效用,2010年初巴勒斯坦哈馬斯一位高級領導人在阿聯酋被暗殺後,阿聯酋就宣佈禁止擁有雙重國籍的以色列人進入該國。[33]

五、結語

在非常曲折的民族發展史的背景下,在錯綜複雜的對外(特別是對周邊國家)關係的基礎上,以色列推出了獨具特色的移民政策。從人數上講,以色列移民的主流是其他地方的猶太人移入以色列,以色列人移出數量相對很少。

作為全球猶太人的“祖國”,以色列自我設定為猶太人的保護者,除了積極吸引猶太人移民以色列外,以色列還密切關注身處他國的猶太人,特別是在他國猶太人遭遇“反猶主義”時常常公開呼籲這些猶太人移民以色列,這給予世界各地的多數猶太人對以色列產生較為強烈的認同感,但是以色列對他國猶太人的超乎國家界限的關注也引起包括法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反感或反對。在世界移民之勢方興未艾的當下,如何處理好本民族發展和國家間關係,是當政者必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一個國家面對另一個國家的公民時一定要注意國家主權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意到,以色列國內的猶太人是有較為明顯差異的,而且為了保持本國的“猶太屬性”,以色列在給猶太人提供家園的同時,堅決拒絕巴勒斯坦人回歸故有家園。筆者在以色列訪學時深切體會到,這是一個非常多元的社會,既有“民主社會”的色彩,也有非常明顯的民族不平等和猶太人族內差異之存在。以色列的移民政策在給猶太人一個“祖國”的同時,並沒有讓一些移民獲得平等公民之感受;在強調國家的“猶太屬性”而不顧及國內非猶太人的感情時,以色列也讓自己所宣揚的“民主社會”蒙羞;在針對巴勒斯坦人的工作和移民施加種種限制時,也增加了以色列獲得與巴勒斯坦和平的困難。因此,在探討以色列移民問題時,以色列給飽經風霜的猶太人提供了一個“祖國”這一點經常被提及,但這只是事物的一個方面,我們還要注意到以色列移民政策及其實施帶來的其他結果。

[1]參閱小亞瑟·戈爾德施密特、勞倫斯·大衛森:《中東史》,哈全安、劉志華譯,北京: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0年,第283頁;wikipedia,United NationsPartition Plan for Palestin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Nations_Partition_Plan_for_Palestine(2017-3-20).

[2]LIDAR GRAVÉ-LAZI,’ ON ISRAEL'S 69TH BIRTHDAY, POPULATION REACHES8.68 MILLION’, Jerusalem Post, APRIL 27, 2017.http://www.jpost.com/Israel-News/On-its-69th-birthday-Israels-population-reaches-8680-million-489131.(2017-8-7)。筆者在以色列高校為期一年的訪學時也親自觀察到,具有濃厚宗教特徵的猶太人是人口的少數,被稱為宗教猶太人;大部分以色列猶太人宗教色彩相當淡薄,其行為舉止生活方式與宗教猶太人有明顯差異,一般把佔據以色列猶太人大部分的這些猶太人稱為非宗教猶太人,也被稱為現代猶太人。

[3]2000年以色列阿拉伯婦女人均生4.3個孩子,而猶太婦女人均生2.6個孩子,之後隨著阿拉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猶太人口出生率的上升,二者差距逐漸縮小,2015年以色列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婦女生育率首次持平,人均生3.13個孩子。

[4]關於以色列宗教猶太人和非宗教猶太人的觀察,可參閱筆者所著《遊學中東》(范鴻達著,新華出版社2012年)的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章節。

[5] See TOM SEGEV, ‘THE JUNE 1967 WAR AND THEPALESTINIAN REFUGEE PROBLEM’, Journal of Palestine Studies Vol. XXXVI, No. 3 p.6.(Spring 2007),

[6]其實在1948年阿以戰爭爆發前,一部分巴勒斯坦人特別是富人,就懾於戰爭和猶太人的恐怖離開了巴勒斯坦。關於當時巴勒斯坦難民產生的歷史狀況,國內外學者均做過專門研究,請參閱Morris, Benny,The birth of the Palestinian refugee problem, 1947-1949(前引書)和趙克仁的《巴勒斯坦難民問題的歷史考察》(前引文)。對於巴勒斯坦難民問題,以色列、阿拉伯國家的認識存在明顯差距,參閱美以合作公司(The AMERICAN-ISRAELI COOPERATIVE ENTERPRISE, AICE)網站文章The Palestinians Refugees (Written by Mitchell Bard), http://www.jewishvirtuallibrary.org/jsource/History/refugees.html,2011-9-17.

[10]Daniel Pipes, 終結巴勒斯坦人的"回歸權", 國家評論線上,2012年01月17日, http://zh-hans.danielpipes.org/article/10579.(2016-11-2)

[12]益楚:《“人口擴張”——激化矛盾的以色列移民政策》,《世界知識》1991年第11期,第11-12頁。

[13]猶太人和衣索比亞的交往頗有淵源,《聖經》也有描述。《聖經》之《列王紀上》第十章有關於來自非洲的示巴女王覲見古以色列王國所羅門國王的記載,示巴女王率領眾多人攜帶厚禮去覲見所羅門國王,並獲得豐厚回贈。這裡的示巴被認為是今日衣索比亞。

[14]Martha Kruger,’

[17]《以色列鼓勵歐洲猶太人回歸》,《人民日報》2015年02月17日 21版。

[18]以色列藍皮書課題組:《2015年以色列人口持續增長,外來移民大幅增長是主要原因之一》,http://www.pishu.cn/psgd/380896.shtml。(2016-11-4).

[19] Martha Kruger,

[20]新華國際:《以色列開始驅逐非洲移民首批南蘇丹人乘機回國》,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6/19/c_123301639.htm。(2016-11-4).

[21]范淩志、張雪婷:《6000名中國建築工人將赴以色列修建房屋緩解當地住房危機》,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7-01/9911360.html。(2017-2-20)

[22]《以色列政局動盪經濟低迷猶太移民潮回流俄羅斯》,《新京報》,http://news.sina.com.cn/w/2004-08-05/00443295698s.shtml。(2016-11-4)

[24]The Knesset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Center, Information about Israeli Academics Abroad and Activities to AbsorbAcademics Returning to Israel, 30 January 2014. http://www.knesset.gov.il/mmm/data/pdf/me03375.pdf.(2016-11-5).

[25]Galvin Golescheider ,“ Immigration , Nation Building and Ethniciy inIsrael’, (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 Spring,1998.

[27]崔向升:《“黑色”猶太人:回歸“理想國”,仍難逃歧視》,《青年參考》2013年2月20日第22 版。

[28]關於以色列阿士肯納茲猶太人和塞法迪猶太人的衝突與不和,可參閱楊軍:《以色列的兩大族類:阿士肯納茲人和塞法迪人》,《世界歷史》2001年3期。

[29]中國網:《以色列驚現新納粹組織:20歲青年攻擊猶太人》,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7-09/10/content_8852728_2.htm,(2016-11-13)。

[30]筆者曾在巴勒斯坦做過田野調查,儘管目前很過國家承認巴勒斯坦是個國家,但是它距離真正的擁有主權的國家還相當遙遠,在很多方面以色列對它具有決定性影響。

[31]陳克勤:《以色列的“移民”情結》,《光明日報》,http://www.gmw.cn/01gmrb/2004-08/06/content_72407.htm。(2016-11-14)。

[32]高晴:《反猶情緒高漲大批猶太人考慮離開法國》,中國日報網,http://world.chinadaily.com.cn/2015-01/13/content_19308994.htm。(2016-11-14)。

[33]中國日報網:《阿聯酋宣佈禁止擁有雙重國籍的以色列人入境》,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2010-03/01/content_9521235.htm。(2016-11-14)。

親愛的各位網友,感謝您的關注。為了加強與關注者之間的互動聯繫以及線下活動聯繫,請添加微信號1264273178(請備註個人姓名和單位以便通過審核)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ID:sinozhuge

長按二維碼關注

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主任,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黃日涵副教授領銜的“一帶一路”與海外利益研究團隊。重點關注“一帶一路”研究、海外投資風險、華僑華人、海外公民安全、海外軍事存在、地區動盪與證券市場、反恐研究、海外重大工程項目風險評估,“一帶一路”反腐機制研究。本團隊歡迎關於“一帶一路”與海外風險課題合作,請用單位抬頭紙加蓋公章,列印合作需求,發送到郵箱sinozhuge@126.com

編輯:張添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