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白居易想與他做鄰居,先寫了一首詩憧憬未來的美好生活

西元811年, 白居易的母親去世, 丁憂三年後, 他回到長安, 又被授予太子左贊善大夫的官職, 實際上就是一個陪太子讀書的閑官。

這一年, 白居易居住在昭國坊, 而多年詩友元宗簡(排行第八)則住在升平坊, 雖然距離不算遠, 但畢竟不能朝夕相處。

正因如此, 白居易忽然動起了遷居之念, 為何不搬到升平坊與元宗簡做鄰居呢?他是個性情中人, 想到就要做到, 於是給元宗簡寫了一首詩:

《欲與元八卜鄰, 先有是贈》

平生心跡最相親, 欲隱牆東不為身。

明月好同三徑夜, 綠楊宜作兩家春。

每因暫出猶思伴, 豈得安居不擇鄰。

可獨終身數相見, 子孫長作隔牆人。

首聯就直抒胸臆, 你我是平生最知心、最親密的朋友, 如果能住在一起, 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牆東”用的是《後漢書》中隱士的典故, 指隱居之地。

頷聯是展望比鄰而居之後的美好生活, 明月之夜把酒言歡, 綠楊為兩家帶去春的消息。 短短十四個字, 就描繪出詩情畫意的境界, 引人遐想。

“三徑”和“綠楊”都是典故, 前者來自陶淵明, 後者來自南朝的一對好友, 用在這裡不著痕跡, 即使不知道典故背後的故事, 也能明白詩中的意思。

頸聯和尾聯更進一層, 平日裡, 我們外出都要找個伴, 安居豈有不擇鄰的道理呢?不獨我們能終身相見, 就是子孫也能和睦相處, 這該有多好。

理想是美好的, 現實是殘酷的, 還沒等到白居易實現自己的想法, 一場政治風暴突然襲來, 他因上書直言得罪權貴被貶到江西擔任江州司馬, 卜鄰之約竟未實現。

如今, 遷居的理由不一而足, 有為孩子的, 有為工作的, 有為環境的, 但很少有人為了好鄰居而搬遷, 對待生活的態度, 我們似乎少了一些詩意和情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