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徐風瑞|從哲學本科到中醫碩博連讀

第三十二期

徐風瑞

執業中醫師, 全日制醫學博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現為方典經方中醫館主治醫師。

師從著名傷寒學家李賽美教授,

于溫潛補腎之法頗有心得, 參與編寫著作《輕輕鬆松學傷寒》等。

跟隨蔡長福老師學習六經辨證思想, 編寫《經方錦囊》、《傷寒論問缺》、《蔡氏師徒對話集》、《傷寒傳經錄》等著作。

臨床上擅長脈診, 重視培補元氣。 精勤傳播學術, 有一定業內口碑。 對於小兒科, 皮膚病, 脫髮, 失眠, 惡性腫瘤, 高血壓, 腎病, 肺病等病具有較多治療經驗。

採訪筆記

徐風瑞大夫一直在用溫和的語氣回答我們的問題, 似乎沒有一個字的廢話, 邏輯縝密到讓人懷疑他經歷過思維訓練, 原來他真是哲學專業出身。

每個中醫大夫走上中醫之路都有一個獨特的原因, 高中時代徐大夫的雙親遭遇車禍, 在醫院長時間照顧家人的過程中對醫學產生了模糊的認識。

1從哲學本科到中醫碩博連讀

真正決定學習醫學的觸發點來自於對人生死與存在意義的哲學思考。 “我覺得天地之間沒有比這個是更大的問題了。 人對這個問題是回避不了的”為了尋找答案, 徐風瑞最開始在哲學中去探究。

緣分就在這裡, 當時徐大夫的老師是姚春鵬教授, 正好姚春鵬教授改學哲學之前, 是專業學習中醫學的, 所以在他的課程中就把中醫知識和哲學結合在了一起。 這讓徐大夫對中醫產生了興趣, 最終08年在姚春鵬老師的指點下, 開始正式學習中醫經典《內經》與《傷寒論》。 而中國哲學的底蘊, 促使徐大夫勤求古訓, 博採眾長, 涉獵精研多家醫學學派, 參訪諸多名家,力圖貫穿, 融會貫通, 以去偽存真,

古為今用。

但是哲學理論難以在生活工作中落到實處。

“我想要選擇一個行業, 不僅要牽扯到形而上還要有形而下的學問, 同時帶有趣味, 而且能幫助人, 就這樣幾個指標篩選下來, 07年決定學中醫, 08年開始看《黃帝內經》, 《傷寒論》。 ”

2010年考到廣州中醫藥大學的碩博連讀。 非醫攻博最初由國醫大師鄧鐵濤牽頭提出, 曾有“中醫八老上書”力薦非醫攻博, 2002年開始試點。 很多考取碩博連讀的學生放下原有專業只為追尋心底的中醫夢, 有學者對廣中醫非醫攻博前五屆的93名畢業生做過統計, 執業醫師通過率超過90%, 非醫科生實現了自己的中醫夢。 徐大夫告訴我們碩博連讀的意義其實非常大, 很多同學畢業後成為優秀的中醫踐行者。

廣中醫求學期間的導師, 著名的傷寒學家李賽美教授對徐大夫有著很大的影響, 徐大夫還曾參與編寫了李教授的《輕輕鬆松讀傷寒》。

“李賽美老師的醫德非常高尚。 每天看六十到一百個病人, 加班四五個小時也要把這些病人全部看完, 然後才下班。 她開藥也很便宜, 很為患者著想。 李教授在醫德方面對我的影響很大。 如果一個中醫要想走得更長遠, 更廣闊, 就必須要有高尚的醫德”

2 最慢最笨的背誦打好中醫基礎

徐風瑞大夫認為學習中醫打基礎階段要強調背誦記憶, 寒假期間, 大部分學生都離開學校了, 徐大夫就在學校教學樓樓頂上一個空間裡面和同學一起大聲朗讀, 十幾天後, 臨近過年的時候才回家。

徐大夫認為每天只需要讀,

不需要用力去背誦, 要求吐字清楚, 聲聲入耳, 不可貪快。 有時候看起來最慢最笨的方法卻是最快最好的方法。

背誦《傷寒論》有什麼好處呢?

就是在學習傷寒課程, 看經方醫案, 或者其餘經方書籍的時候, 能很容易的聽懂看懂, 如果方劑也可以熟練背誦的話, 看了別人的經驗就可以直接應用了。 還能夠建立一種六經的思維體系, 好比擁有大海中的指南針一樣的感覺, 這些都是從背誦中得來。

徐風瑞大夫認為中醫的學習並不難, 只要心思單純一點, 不被各家學說干擾, 認定一個路子, 一家學說, 直接當下承當下來, 全身心投入於此, 就可以大大縮短學習中醫的過程。 古人雲:制心一處, 無事不辦。

對於中醫的學習現狀, 徐風瑞大夫深深擔憂,眩人心目的學說如此之多,卻極少有人出來說中醫基本功---背誦記憶原文的極端重要性。

徐風瑞認為早期讀書,強調背誦,對初學來說,確是一個最值得重視的好方法。清·章學誠說:「學問之始,非能記誦。博涉既深,將超記誦。故記誦者,學問之舟車也。」(《文史通義》)。涉山濟海,少不了舟車,做學問也是如此。只要不是停留在背誦階段,而是作為以後發展的基礎和出發點,那麼,這樣的背誦便不得以「讀死書」誚之。

很多人宣揚中醫要活學活用,“師其法不泥其方”,自謂圓融通達,儼然已經獲得靈機活法。打探一下其人根底,往往基本功並不牢靠,沒幾個人會背誦《傷寒論》以及常用方劑準確組成,多是沽名釣譽之輩。反而那些真正獲得靈機活法的經方大師們卻不斷在對後人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

3 務實的六經辯證思維

背誦完畢之後要進入臨床驗證才能真正用起來。2012年的時候學習遇到了瓶頸,那個時候《傷寒論》、《金匱要略》原文、方劑等基礎知識都已經較為熟練,如何落實到臨床中去呢?這個時候很幸運遇見了對徐大夫影響深遠的老中醫蔡長福:

“中醫的經典我熟悉一定程度了,但經典轉到臨床上去需要一個老師。我就上網發現蔡長福老師。我一看就知道這就是我要找的老師”

“蔡長福老師主要的功德在於弘揚六經辨證的思維,重點是在整體框架上,是全面的,他對人體的思維關注點跨越時間長,蔡老師完成了人的生老病死總體過程和六經框架的結合,是獨創性的,啟發意義特別大”。

徐老師前後斷斷續續跟診蔡長福老師三年時間,期間整理了《傷寒論問缺》、《經方錦囊》等蔡老師的著作。他還將與蔡老的學習過程,談話錄影,整理成《六經辯證提高系列》,一共有7本,上百個案例。記敘性的詳細病歷描述,配合蔡老本人理論講解,讓蔡氏經方理論完整落實成真正得到臨床驗證的醫案集。

徐大夫認為蔡師的六經辨證在中醫臨床上的特色就是務實。

“我也經歷過學院,我也在民間求索,我知道很多中醫學子仍然在求玄幻,而不是務實,耗費了多年光陰和金錢,這裡面很多都是父母的血汗錢,被講玄理的大師們輕輕就忽悠去了,《六經辨證提高系列》,真能給人一點踏實的思路。”

4臨證思辨錘煉脈診能力

自古文人多相輕,很多中醫大夫也是如此,但是你會發現徐大夫對整個世界的認識都是包容的。

徐大夫認為無論經方時方都可以做成一個好大夫,對西醫也是持取其精華的態度,無論望聞問切四種診斷途徑偏向哪一點,都可能做出精確的診斷,因為每個大夫的擅長不同,溝通好長於問診,視覺好長於望診,觸覺好長於脈診。

徐大夫便是一位長於脈診的大夫,而且他的脈診並不是師傳于名家,而是源於自己的經驗與勤奮的總結。博士期間以至於畢業後,徐大夫便到山東老家以及微山湖等農村地區診病積累基層經驗,思維邏輯上的優勢使他能夠從更少的經驗中攫取更多的結論,對脈診的精確診斷便是這樣煉成的。

比如在採訪過程中徐大夫提到一種特殊的現象:出生在水邊的女人的脈象不一樣

“我管那種脈叫水生脈,凡是母親懷孕在水邊的,她的六脈一定是沉脈,體質是寒濕體質,終生不變。只對女人管用,對男人無效,最開始是在微山湖地區發現的,後來在長江邊,珠江邊,甚至東北地區,加拿大(積雪區域)等等其他地方都得到了驗證”。

對於脈診,他其實總結了很多經驗,比如頸椎病脈象、脂肪肝脈象、素食者的脈象、恐懼者的脈象、爭強好勝的脈象等,加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他甚至可以脈診推測患者生病之外的社會關係,從而能更精確的對症下藥。

在不斷的臨床和思考下,徐大夫的臨床有效率驚人,怪不得導醫告訴我徐大夫看病“普通疾病總是很快就治好了”。

5親身考察重灸經驗

採訪徐大夫的時候,導醫告訴我徐大夫還有一個特色艾灸,以年月為尺度計算治療時間的重灸,對危重症比如類風濕、產後風的治療效果突出。採訪中瞭解到徐大夫是從岳母的親身經歷中知道的這個療病方法,哲學專業出身的徐大夫非常重視實事求是,為了檢驗真實性,徐大夫實地考察,詢問了很多當時被治癒的病人,才真正把這種重灸應用到臨床治療中,每每見奇效。

“1996年,有個姓肖的走方老人,因為年齡大了,走到魚台縣(山東濟寧)停下了,用艾灸之法治癒了當地大量四肢關節病以及內科病患者,拜他為乾爹的人有上百人,有的一條街上就有十個乾女兒,在魚台縣至2002年去世,享百歲以上的高夀。”

“我開始不明白灸法,後來在魚台縣多次尋訪,找到多位當年的當事人,逐漸瞭解到這位肖爺爺的事蹟,逐漸確信其醫術高超,淡泊名利。又見到了艾灸治療多個重症疾病的案例,才開始逐漸認識艾灸的妙處。例如單獨一個艾灸膏肓之法,古人就整理了十幾種方法,文字中隨處可見古人對此法的珍視。艾灸,緩慢不貪快,大有奇功,古人不欺人。”

對於艾灸,徐大夫不僅繼承肖老先生的經驗,還查閱了很多古籍,探尋艾灸的真正之法。他推薦我們學習周楣聲《灸繩》,馬少群《馬氏溫灸法》。

收藏的八年艾葉

原始葉片,有梗,葉片灰褐色,葉底下絨灰白色

“看了這兩本書,不僅僅能學到大量操作技巧,而且我們還能看出來成為一個好的艾灸醫生應該具備的品質。灸者,久也,急不來。想得到艾灸的療效,這個醫生必須溫和,靜心,不被“快速根治”迷惑,不去做一錘子買賣,告別誇口與張揚,心靜下來,才能感覺到艾灸溫暖的流動。”

但是對古傳大灸法的認識也是曲折的。從2012年徐大夫就一直嘗試把大灸法改良,可是所有的嘗試都證明是不恰當的自以為是。所有的適合現代都市人的改良方式都被證明效果打了折扣。所以徐大夫現在放棄所有的改良,恢復原來操作繁瑣,冒煙特大,灰塵遍地的古傳大灸法。因為特難操作,適用人群縮小了,效果保持住了。所以只適合真心求生的重症疑難患者。不適合輕巧浮躁,不適合錦上添花,不適合輕淺小病,不適合模棱兩可的日常保健,不適合淺嘗輒止,不適合潔癖愛乾淨勝過生命,不適合尋找奇技淫巧經絡傳感心態迷糊。

所以,最後僅僅適合那些懷抱最後一絲希望的執行力強,全家支持的患者。尤其是類風濕關節變形,癌症,強直性脊柱炎,肺病,腎病,產後風等。

徐大夫一直在反思自己艾灸的錯誤,關於艾灸上模棱兩可的事情漸漸清晰,本來就只有極少數人有緣分得到古傳大灸法治療的,勉強不來。

6 舉案齊眉,有個共為醫的太太

徐大夫背後還有一位中醫妻子的支持,鶼鰈情深,讓人稱羨。

徐大夫和其太太王佳鈺是同學,同門,夫妻。徐太太因徐大夫的影響走上中醫的道路,因他而有幸結識蔡長福老師。他們雖然沒有一同在 中醫的校園裡互相陪伴,但共同的師父讓這一對璧人在中醫的大道上有著共同的根。

中醫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共同進步,互相學習 ,為了尋找醫道走遍了全國多個省份,有時會腦洞大開, 探索更加有趣的思考方法。‘哦,這個事情還隱藏著這麼好玩的問題’。徐風瑞大夫的思維敏捷而又喜歡創新,常年保持大量的閱讀,使他常常能出其不意的想到事情的另外一種可能,中醫已經成為他們人生共同重要的一部分。

採訪現場·對話徐風瑞

五味子:中西醫思維差異在哪裡?

徐風瑞:西醫的思維是直接的,高血壓他就想怎麼讓血管變得更寬一點,怎麼能讓血液的水分少一點。他的思維方式是機械的。機械性的物理降溫就有點壓制的意思,他反而會導致體表的寒氣更多。中醫用的是溫清的方法,把淤積在體內的熱透出來,這是一種巧妙的構思。

但是,厭惡中醫者,厭惡西醫者,皆無限放大對方的缺點。迷中醫者,迷西醫者,皆無限放大自己的優點。多參明師多實踐,心態平和留人間。所以不是說我學了中醫就要批判西醫,不是這樣的。我認為西醫的許多其他方法都還是可取的。

五味子:人體發熱,是身體需要通過發熱來完成某一個目的。

徐風瑞:現在醫學證明,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是在人小時候一次一次的發燒中進步的。如果每一次小孩子發燒都不超過38°,他的免疫系統永遠得不到鍛煉。我見過一個孩子,他父母學中醫的,打小生病中藥、西藥都不吃,就躺在床上喝水休息。結果從他五歲到十歲這幾年,沒有生過一次病,他的免疫系統非常好,人的免疫系統就是這樣建立的。

半夏:你為何反復強調“患德”觀念呢?

徐風瑞:患者的心理狀態與自我調節能力是治療慢性疑難病的主力。很多情況下是患者治病心態出了問題,導致慢性病不能治癒。有些常見小病效果也與患者治病心態密切相關。有些孩子咳嗽三個月五個月治不好,到我這裡來治好了。原來的時候為什麼更換七八個醫生就是治不好呢?仔細詢問原來他們沒有在任何一個醫生那裡看病超過五天,然後就頻繁更換醫生,效果不能積累。也有的父母看到稍微有效了就自作主張停止複診,導致病情復發,一次又一次如此,最終讓孩子咳嗽五六個月甚至一兩年。

市場經濟的大潮對人們思維的改變是多層次的,很多患者抱著做生意的態度來看病,張口就會詢問“能不能保證治癒?”“能否保證治癒後不復發?”,走不出依戀心態,單純的認為治病就是醫生的事情,跟自己無關,導致治療失敗,看到這些案例都是很可惜的。

醫患之間將心比心,患者放棄自以為是的揣測,認識到慢性病治療過程中必然的曲折,反思自己長期不恰當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給予醫生足夠的信任,不胡亂干擾,認真執行醫囑,讓醫生水準正常發揮。

半夏:您認為慢性病康復過程中患者的心態應該如何才更有利於康復呢?

徐風瑞:治療慢性病是一個人生系統工程,如果沒有這個思維高度,過分依賴醫生,或者不信任醫生都是治不好的。

我們為了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艱苦努力的學習1到3年,為了對抗高血壓,我們能否有規律的治療1到3年呢?

治療慢性病,努力有多大,收穫就有多大。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曲折變遷,我們如何對待?如果我們能夠正確的對待高中考試成績的起伏,我們能否有同樣的心態,對待慢性病治療過程中療效的變化?

有的時候你考試成績特別好,你很高興,有的時候考試成績特別差,應該做的是什麼呢?你知道是總結經驗教訓,去嘗試下一次考得更好,可是在慢性病治療過程中,如果出現了類似情況呢?開始一段時間治療效果很好,後來,效果出現了下降,有很多患者,又去更換醫生從頭再來,導致效果不能積累,治療的方向得不到糾正,最終長期不能治癒。

所以治療慢性病是一個人生系統工程,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工程之一,如果沒有這個思維高度,過分依賴醫生,或者不信任醫生都是治不好的。

半夏:那您對腎病跟肺病分別怎麼看?

徐風瑞:腎病和肺病從經驗上說,艾灸是很好的方法。我們家的艾灸是從背上切入的,肺和背部皮膚也就一兩釐米的厚度,艾灸的熱力特別容易透到肺上去;此外肺的結構像海綿一樣,是疏鬆多孔結構,熱力透過去能停留很長的時間,所以肺病適合艾灸。還有腎病,像剛說的車禍腎臟挫裂如果純用中藥,效果會慢一些。用中藥加艾灸很好。我最近治療一個乙肝相關性腎炎的男青年,腎衰面腫,整個身體腫。用艾灸加中藥七天的時間全身的腫消完了,到了十幾天,臉上的腫就消完了。腎病適合用艾灸,是因為腎屬水,水最容易得的病就是寒。從六經辨證的角度來說,人過了青春期腎臟少陰損壞了之後,寒氣聚集在裡面。艾灸專門走腎臟,然後腎臟也是緊貼後背的,艾灸的熱力透過去的快。

半夏:老師我還聽說你治皮膚病治的也比較快,這有什麼心得呢?

徐風瑞:用經方又稍微加了一些時方的思維。以經方為絕對的主體,少量的用時方的思維,仍然以六經辨證為主體。效果好應該是因為思維比較全面,最近剛剛治癒了一些久治不愈的銀屑病,濕疹患者,多數都是用合方思維。

能夠高效治療這一類疾病還有一個方面,我提前跟患者溝通好了,這些疾病在最開始治好了以後,還有一個鞏固治療的時期,做好鞏固治療,才能徹底把這個病治好。患者能夠理解配合,才促成了最終治癒的效果。

所以我遇見這樣能夠理解醫師治療本意的患者,都是非常珍惜,費盡心機也要想辦法把他治好。為這些患者欣喜之余,我也想到,很多慢性病患者還在苦苦掙扎在求醫路上。

五味子:怎樣精准的認識一味藥?

徐風瑞:我認為這是中醫的核心問題之一。徐靈胎概括:凡藥之用,或取其性,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所生之時,或取其所生之地,古人對藥概括的高度非常高了,但是我們還是會給他補很多條,比如白芍就怕澇,特別容易聚濕,一旦有洪澇就爛根。澤瀉菱角不怕,蘆葦也不怕。還有它的形態有什麼特點?還要經過五行的劃分。然後五行和五行之間是有轉換的機關,不是死板的規定。比如木生火,那麼我要取一種藥,木生火,在我的頭腦中就已經有了一個模型,這個植物它一定是直的往上長的,開的花一定是朝天而且是紅色的。如果這個花頭朝下,像旋複花、貝母、黃精那樣那就不是我的選擇。在五行之間是有媒介的,來完成這樣一個五行的迴圈,比如金生水,金在腐化的時候聚集濕氣,是金生水成立的內在條件,用活的思維,準確把握五行流轉中的環節。他本是屬於火的,但是有介入一點木,本身屬於土的但是又生了一點金。土中的金是什麼?需要靈活的一點一點的把問題摳清楚。

五味子:現在對腫瘤的認識是怎麼樣的?

徐風瑞:我推測它就是一種陰陽秩序的混亂。在陰陽空間之間有一層包膜,相當於洪水和正常世界是有一個大堤,平時我們看不見陰性混亂物質。腫瘤就是大壩在某一種情況下決堤了。在陽極盛或陰極盛的極端情況下,阻隔兩種介面,維持秩序的包膜被毀掉了,混亂的陰性物質無限制湧入到陽性空間之中,破壞了陽性空間的秩序,導致腫瘤的產生。

半夏:高血壓您是怎麼認為的?

徐風瑞:高血壓患者脈象多數是弦脈,有一部分是肝鬱導致的,還有一部分是陽氣在上半身,不能入下半身導致的。在人體的背後有一個穴位叫腰陽關,就像嘉峪關一樣,把人體分成兩截。腰陽關上面的穴位你看陽綱,至陽,就是人體的陽氣在上半身,陽氣要潛藏到八髎穴。陽氣不下潛因為八髎穴虛寒,虛是沒有足夠的陰可以和他結合。一個是吃中藥,讓陰變得溫暖充足;另一個辦法,就是艾灸八髎穴,陽氣可以下潛。高血壓還有其他原因,這只是說了兩種。

半夏:長期吃一些降壓藥會有什麼傷害?

徐風瑞:很少遇到案例說誰吃了降壓藥把腎吃的有多壞,高血壓時間日久引起腎臟損害並不是高血壓藥物的問題,而是高血壓本身病情發展導致。另外我奉勸中高血壓患者嚴格控鹽,食鹽與高血壓之間的關係,已為醫學研究證實,確鑿無疑。近年來,高血壓發病率居高不下,與此關係很大。相當一部分患者只要一控鹽血壓很快就能下降,或者控鹽後吃藥效果提高。沒有明確證據的表明吃降壓藥一定會導致肝腎的傷害。降壓藥可以在正規醫師指導下服用。

半夏:你心中理想的醫患關係應該是怎樣的呢?

徐風瑞:我心目中理想的醫患關係,是醫生遵守職業道德,患者能夠真正認清醫生是患者治病路上的戰友,是互相幫助共同對抗疾病的關係。醫患之間必須要結成同盟,共同對抗疾病。在方典經方中醫館,每個患者往往要詳談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這種醫患同盟關係更容易建立,我們臨床取得了好的效果跟這種醫患之間流暢的溝通有密切關係。

(部分圖片源於網路)

本文由 “中醫同城” 原創出品,採訪半夏。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

徐風瑞大夫深深擔憂,眩人心目的學說如此之多,卻極少有人出來說中醫基本功---背誦記憶原文的極端重要性。

徐風瑞認為早期讀書,強調背誦,對初學來說,確是一個最值得重視的好方法。清·章學誠說:「學問之始,非能記誦。博涉既深,將超記誦。故記誦者,學問之舟車也。」(《文史通義》)。涉山濟海,少不了舟車,做學問也是如此。只要不是停留在背誦階段,而是作為以後發展的基礎和出發點,那麼,這樣的背誦便不得以「讀死書」誚之。

很多人宣揚中醫要活學活用,“師其法不泥其方”,自謂圓融通達,儼然已經獲得靈機活法。打探一下其人根底,往往基本功並不牢靠,沒幾個人會背誦《傷寒論》以及常用方劑準確組成,多是沽名釣譽之輩。反而那些真正獲得靈機活法的經方大師們卻不斷在對後人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

3 務實的六經辯證思維

背誦完畢之後要進入臨床驗證才能真正用起來。2012年的時候學習遇到了瓶頸,那個時候《傷寒論》、《金匱要略》原文、方劑等基礎知識都已經較為熟練,如何落實到臨床中去呢?這個時候很幸運遇見了對徐大夫影響深遠的老中醫蔡長福:

“中醫的經典我熟悉一定程度了,但經典轉到臨床上去需要一個老師。我就上網發現蔡長福老師。我一看就知道這就是我要找的老師”

“蔡長福老師主要的功德在於弘揚六經辨證的思維,重點是在整體框架上,是全面的,他對人體的思維關注點跨越時間長,蔡老師完成了人的生老病死總體過程和六經框架的結合,是獨創性的,啟發意義特別大”。

徐老師前後斷斷續續跟診蔡長福老師三年時間,期間整理了《傷寒論問缺》、《經方錦囊》等蔡老師的著作。他還將與蔡老的學習過程,談話錄影,整理成《六經辯證提高系列》,一共有7本,上百個案例。記敘性的詳細病歷描述,配合蔡老本人理論講解,讓蔡氏經方理論完整落實成真正得到臨床驗證的醫案集。

徐大夫認為蔡師的六經辨證在中醫臨床上的特色就是務實。

“我也經歷過學院,我也在民間求索,我知道很多中醫學子仍然在求玄幻,而不是務實,耗費了多年光陰和金錢,這裡面很多都是父母的血汗錢,被講玄理的大師們輕輕就忽悠去了,《六經辨證提高系列》,真能給人一點踏實的思路。”

4臨證思辨錘煉脈診能力

自古文人多相輕,很多中醫大夫也是如此,但是你會發現徐大夫對整個世界的認識都是包容的。

徐大夫認為無論經方時方都可以做成一個好大夫,對西醫也是持取其精華的態度,無論望聞問切四種診斷途徑偏向哪一點,都可能做出精確的診斷,因為每個大夫的擅長不同,溝通好長於問診,視覺好長於望診,觸覺好長於脈診。

徐大夫便是一位長於脈診的大夫,而且他的脈診並不是師傳于名家,而是源於自己的經驗與勤奮的總結。博士期間以至於畢業後,徐大夫便到山東老家以及微山湖等農村地區診病積累基層經驗,思維邏輯上的優勢使他能夠從更少的經驗中攫取更多的結論,對脈診的精確診斷便是這樣煉成的。

比如在採訪過程中徐大夫提到一種特殊的現象:出生在水邊的女人的脈象不一樣

“我管那種脈叫水生脈,凡是母親懷孕在水邊的,她的六脈一定是沉脈,體質是寒濕體質,終生不變。只對女人管用,對男人無效,最開始是在微山湖地區發現的,後來在長江邊,珠江邊,甚至東北地區,加拿大(積雪區域)等等其他地方都得到了驗證”。

對於脈診,他其實總結了很多經驗,比如頸椎病脈象、脂肪肝脈象、素食者的脈象、恐懼者的脈象、爭強好勝的脈象等,加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他甚至可以脈診推測患者生病之外的社會關係,從而能更精確的對症下藥。

在不斷的臨床和思考下,徐大夫的臨床有效率驚人,怪不得導醫告訴我徐大夫看病“普通疾病總是很快就治好了”。

5親身考察重灸經驗

採訪徐大夫的時候,導醫告訴我徐大夫還有一個特色艾灸,以年月為尺度計算治療時間的重灸,對危重症比如類風濕、產後風的治療效果突出。採訪中瞭解到徐大夫是從岳母的親身經歷中知道的這個療病方法,哲學專業出身的徐大夫非常重視實事求是,為了檢驗真實性,徐大夫實地考察,詢問了很多當時被治癒的病人,才真正把這種重灸應用到臨床治療中,每每見奇效。

“1996年,有個姓肖的走方老人,因為年齡大了,走到魚台縣(山東濟寧)停下了,用艾灸之法治癒了當地大量四肢關節病以及內科病患者,拜他為乾爹的人有上百人,有的一條街上就有十個乾女兒,在魚台縣至2002年去世,享百歲以上的高夀。”

“我開始不明白灸法,後來在魚台縣多次尋訪,找到多位當年的當事人,逐漸瞭解到這位肖爺爺的事蹟,逐漸確信其醫術高超,淡泊名利。又見到了艾灸治療多個重症疾病的案例,才開始逐漸認識艾灸的妙處。例如單獨一個艾灸膏肓之法,古人就整理了十幾種方法,文字中隨處可見古人對此法的珍視。艾灸,緩慢不貪快,大有奇功,古人不欺人。”

對於艾灸,徐大夫不僅繼承肖老先生的經驗,還查閱了很多古籍,探尋艾灸的真正之法。他推薦我們學習周楣聲《灸繩》,馬少群《馬氏溫灸法》。

收藏的八年艾葉

原始葉片,有梗,葉片灰褐色,葉底下絨灰白色

“看了這兩本書,不僅僅能學到大量操作技巧,而且我們還能看出來成為一個好的艾灸醫生應該具備的品質。灸者,久也,急不來。想得到艾灸的療效,這個醫生必須溫和,靜心,不被“快速根治”迷惑,不去做一錘子買賣,告別誇口與張揚,心靜下來,才能感覺到艾灸溫暖的流動。”

但是對古傳大灸法的認識也是曲折的。從2012年徐大夫就一直嘗試把大灸法改良,可是所有的嘗試都證明是不恰當的自以為是。所有的適合現代都市人的改良方式都被證明效果打了折扣。所以徐大夫現在放棄所有的改良,恢復原來操作繁瑣,冒煙特大,灰塵遍地的古傳大灸法。因為特難操作,適用人群縮小了,效果保持住了。所以只適合真心求生的重症疑難患者。不適合輕巧浮躁,不適合錦上添花,不適合輕淺小病,不適合模棱兩可的日常保健,不適合淺嘗輒止,不適合潔癖愛乾淨勝過生命,不適合尋找奇技淫巧經絡傳感心態迷糊。

所以,最後僅僅適合那些懷抱最後一絲希望的執行力強,全家支持的患者。尤其是類風濕關節變形,癌症,強直性脊柱炎,肺病,腎病,產後風等。

徐大夫一直在反思自己艾灸的錯誤,關於艾灸上模棱兩可的事情漸漸清晰,本來就只有極少數人有緣分得到古傳大灸法治療的,勉強不來。

6 舉案齊眉,有個共為醫的太太

徐大夫背後還有一位中醫妻子的支持,鶼鰈情深,讓人稱羨。

徐大夫和其太太王佳鈺是同學,同門,夫妻。徐太太因徐大夫的影響走上中醫的道路,因他而有幸結識蔡長福老師。他們雖然沒有一同在 中醫的校園裡互相陪伴,但共同的師父讓這一對璧人在中醫的大道上有著共同的根。

中醫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共同進步,互相學習 ,為了尋找醫道走遍了全國多個省份,有時會腦洞大開, 探索更加有趣的思考方法。‘哦,這個事情還隱藏著這麼好玩的問題’。徐風瑞大夫的思維敏捷而又喜歡創新,常年保持大量的閱讀,使他常常能出其不意的想到事情的另外一種可能,中醫已經成為他們人生共同重要的一部分。

採訪現場·對話徐風瑞

五味子:中西醫思維差異在哪裡?

徐風瑞:西醫的思維是直接的,高血壓他就想怎麼讓血管變得更寬一點,怎麼能讓血液的水分少一點。他的思維方式是機械的。機械性的物理降溫就有點壓制的意思,他反而會導致體表的寒氣更多。中醫用的是溫清的方法,把淤積在體內的熱透出來,這是一種巧妙的構思。

但是,厭惡中醫者,厭惡西醫者,皆無限放大對方的缺點。迷中醫者,迷西醫者,皆無限放大自己的優點。多參明師多實踐,心態平和留人間。所以不是說我學了中醫就要批判西醫,不是這樣的。我認為西醫的許多其他方法都還是可取的。

五味子:人體發熱,是身體需要通過發熱來完成某一個目的。

徐風瑞:現在醫學證明,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是在人小時候一次一次的發燒中進步的。如果每一次小孩子發燒都不超過38°,他的免疫系統永遠得不到鍛煉。我見過一個孩子,他父母學中醫的,打小生病中藥、西藥都不吃,就躺在床上喝水休息。結果從他五歲到十歲這幾年,沒有生過一次病,他的免疫系統非常好,人的免疫系統就是這樣建立的。

半夏:你為何反復強調“患德”觀念呢?

徐風瑞:患者的心理狀態與自我調節能力是治療慢性疑難病的主力。很多情況下是患者治病心態出了問題,導致慢性病不能治癒。有些常見小病效果也與患者治病心態密切相關。有些孩子咳嗽三個月五個月治不好,到我這裡來治好了。原來的時候為什麼更換七八個醫生就是治不好呢?仔細詢問原來他們沒有在任何一個醫生那裡看病超過五天,然後就頻繁更換醫生,效果不能積累。也有的父母看到稍微有效了就自作主張停止複診,導致病情復發,一次又一次如此,最終讓孩子咳嗽五六個月甚至一兩年。

市場經濟的大潮對人們思維的改變是多層次的,很多患者抱著做生意的態度來看病,張口就會詢問“能不能保證治癒?”“能否保證治癒後不復發?”,走不出依戀心態,單純的認為治病就是醫生的事情,跟自己無關,導致治療失敗,看到這些案例都是很可惜的。

醫患之間將心比心,患者放棄自以為是的揣測,認識到慢性病治療過程中必然的曲折,反思自己長期不恰當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給予醫生足夠的信任,不胡亂干擾,認真執行醫囑,讓醫生水準正常發揮。

半夏:您認為慢性病康復過程中患者的心態應該如何才更有利於康復呢?

徐風瑞:治療慢性病是一個人生系統工程,如果沒有這個思維高度,過分依賴醫生,或者不信任醫生都是治不好的。

我們為了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艱苦努力的學習1到3年,為了對抗高血壓,我們能否有規律的治療1到3年呢?

治療慢性病,努力有多大,收穫就有多大。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曲折變遷,我們如何對待?如果我們能夠正確的對待高中考試成績的起伏,我們能否有同樣的心態,對待慢性病治療過程中療效的變化?

有的時候你考試成績特別好,你很高興,有的時候考試成績特別差,應該做的是什麼呢?你知道是總結經驗教訓,去嘗試下一次考得更好,可是在慢性病治療過程中,如果出現了類似情況呢?開始一段時間治療效果很好,後來,效果出現了下降,有很多患者,又去更換醫生從頭再來,導致效果不能積累,治療的方向得不到糾正,最終長期不能治癒。

所以治療慢性病是一個人生系統工程,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工程之一,如果沒有這個思維高度,過分依賴醫生,或者不信任醫生都是治不好的。

半夏:那您對腎病跟肺病分別怎麼看?

徐風瑞:腎病和肺病從經驗上說,艾灸是很好的方法。我們家的艾灸是從背上切入的,肺和背部皮膚也就一兩釐米的厚度,艾灸的熱力特別容易透到肺上去;此外肺的結構像海綿一樣,是疏鬆多孔結構,熱力透過去能停留很長的時間,所以肺病適合艾灸。還有腎病,像剛說的車禍腎臟挫裂如果純用中藥,效果會慢一些。用中藥加艾灸很好。我最近治療一個乙肝相關性腎炎的男青年,腎衰面腫,整個身體腫。用艾灸加中藥七天的時間全身的腫消完了,到了十幾天,臉上的腫就消完了。腎病適合用艾灸,是因為腎屬水,水最容易得的病就是寒。從六經辨證的角度來說,人過了青春期腎臟少陰損壞了之後,寒氣聚集在裡面。艾灸專門走腎臟,然後腎臟也是緊貼後背的,艾灸的熱力透過去的快。

半夏:老師我還聽說你治皮膚病治的也比較快,這有什麼心得呢?

徐風瑞:用經方又稍微加了一些時方的思維。以經方為絕對的主體,少量的用時方的思維,仍然以六經辨證為主體。效果好應該是因為思維比較全面,最近剛剛治癒了一些久治不愈的銀屑病,濕疹患者,多數都是用合方思維。

能夠高效治療這一類疾病還有一個方面,我提前跟患者溝通好了,這些疾病在最開始治好了以後,還有一個鞏固治療的時期,做好鞏固治療,才能徹底把這個病治好。患者能夠理解配合,才促成了最終治癒的效果。

所以我遇見這樣能夠理解醫師治療本意的患者,都是非常珍惜,費盡心機也要想辦法把他治好。為這些患者欣喜之余,我也想到,很多慢性病患者還在苦苦掙扎在求醫路上。

五味子:怎樣精准的認識一味藥?

徐風瑞:我認為這是中醫的核心問題之一。徐靈胎概括:凡藥之用,或取其性,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所生之時,或取其所生之地,古人對藥概括的高度非常高了,但是我們還是會給他補很多條,比如白芍就怕澇,特別容易聚濕,一旦有洪澇就爛根。澤瀉菱角不怕,蘆葦也不怕。還有它的形態有什麼特點?還要經過五行的劃分。然後五行和五行之間是有轉換的機關,不是死板的規定。比如木生火,那麼我要取一種藥,木生火,在我的頭腦中就已經有了一個模型,這個植物它一定是直的往上長的,開的花一定是朝天而且是紅色的。如果這個花頭朝下,像旋複花、貝母、黃精那樣那就不是我的選擇。在五行之間是有媒介的,來完成這樣一個五行的迴圈,比如金生水,金在腐化的時候聚集濕氣,是金生水成立的內在條件,用活的思維,準確把握五行流轉中的環節。他本是屬於火的,但是有介入一點木,本身屬於土的但是又生了一點金。土中的金是什麼?需要靈活的一點一點的把問題摳清楚。

五味子:現在對腫瘤的認識是怎麼樣的?

徐風瑞:我推測它就是一種陰陽秩序的混亂。在陰陽空間之間有一層包膜,相當於洪水和正常世界是有一個大堤,平時我們看不見陰性混亂物質。腫瘤就是大壩在某一種情況下決堤了。在陽極盛或陰極盛的極端情況下,阻隔兩種介面,維持秩序的包膜被毀掉了,混亂的陰性物質無限制湧入到陽性空間之中,破壞了陽性空間的秩序,導致腫瘤的產生。

半夏:高血壓您是怎麼認為的?

徐風瑞:高血壓患者脈象多數是弦脈,有一部分是肝鬱導致的,還有一部分是陽氣在上半身,不能入下半身導致的。在人體的背後有一個穴位叫腰陽關,就像嘉峪關一樣,把人體分成兩截。腰陽關上面的穴位你看陽綱,至陽,就是人體的陽氣在上半身,陽氣要潛藏到八髎穴。陽氣不下潛因為八髎穴虛寒,虛是沒有足夠的陰可以和他結合。一個是吃中藥,讓陰變得溫暖充足;另一個辦法,就是艾灸八髎穴,陽氣可以下潛。高血壓還有其他原因,這只是說了兩種。

半夏:長期吃一些降壓藥會有什麼傷害?

徐風瑞:很少遇到案例說誰吃了降壓藥把腎吃的有多壞,高血壓時間日久引起腎臟損害並不是高血壓藥物的問題,而是高血壓本身病情發展導致。另外我奉勸中高血壓患者嚴格控鹽,食鹽與高血壓之間的關係,已為醫學研究證實,確鑿無疑。近年來,高血壓發病率居高不下,與此關係很大。相當一部分患者只要一控鹽血壓很快就能下降,或者控鹽後吃藥效果提高。沒有明確證據的表明吃降壓藥一定會導致肝腎的傷害。降壓藥可以在正規醫師指導下服用。

半夏:你心中理想的醫患關係應該是怎樣的呢?

徐風瑞:我心目中理想的醫患關係,是醫生遵守職業道德,患者能夠真正認清醫生是患者治病路上的戰友,是互相幫助共同對抗疾病的關係。醫患之間必須要結成同盟,共同對抗疾病。在方典經方中醫館,每個患者往往要詳談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這種醫患同盟關係更容易建立,我們臨床取得了好的效果跟這種醫患之間流暢的溝通有密切關係。

(部分圖片源於網路)

本文由 “中醫同城” 原創出品,採訪半夏。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