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什麼是正統?我國歷史上的哪些朝代是正統所在?

正統, 出自儒家《春秋》一書, 意思是以宗周為正, 尊先王法五帝, 為天下一統。

宗周, 是周室之通稱, 言其為天下諸侯之所宗。

正統包括兩方面, 即血統上的嫡長子繼承制以及文化上的華夷之辨。 因此歷史上的正統之爭便包括王朝間的正統之爭和王朝內的皇位正統之爭。

1、嫡長子繼承制

嫡長子繼承制是中國古代皇位的一種繼承原則, 是維繫宗法的核心制度之一。

所謂嫡長子, 即正妻、元配所生之長子。 法律規定嫡長子享有繼承優先權。 該制度由周公定于周初, 具體規定為“立嫡以長不以賢, 立子以貴不以長”。

因此, 從周代開始, 皇位的繼承人從制度上便規定了嫡長子的優先權, 雖然嫡長子常常無法繼承皇位而死於非命。

以唐朝為例, 李淵有22子, 嫡子四人: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次子李世民殺嫡長子李建成奪取皇位。

玄武門之變中的李世民

李世民有14子, 太子李承乾為嫡長子, 次子早夭, 吳王李恪為第三子, 魏王李泰為第四子, 唐高宗李治為第九子。

李恪本無機會繼承皇位

但如果以嫡子論, 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 是嫡子。 而李恪生母為楊妃, 本非嫡子, 即使他最像李世民, 除了政變很難有機會繼承皇位。

2、正統王朝——與“僭竊”、“偏安”相對

所謂正統王朝, 一般是指符合華夏禮儀, 貫徹春秋大義, 一統中國的華夏王朝。

正統本來沒有異議, 但從晉末開始, 隨著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 中原正統所在被占, 華夏衣冠南渡, 誰為正統開始成為一個問題。

因此, 正統開始有了兩種解釋, 即“居正”和“一統”。

居正, 即正而不統, 得天下正但沒有大一統, 比如東晉。 東晉的正統沒有什麼爭議, 北方亂成一鍋粥, 東晉是華夏正朔所在。

一統, 即大一統, 一統天下, 比如隋朝。 東晉之後的正統在哪裡?南朝還是北朝?

隋朝以北朝一統天下, 唐朝是隋朝的繼承者。

隋朝一統天下

二十四史中唐朝修了八部史書, 即《晉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和《南史》、《北史》。

二十四史

唐朝修史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解決正統問題——南北皆為正統, 其原因便是隋唐皆繼承北朝而來。

另一個正統難題在遼、宋和金, 三個誰是正統?

宋室偏安,是正而不統

元朝一統天下後,與唐朝的做法其實一致的,元朝修了《宋史》、《遼史》和《金史》,三者均為正統。

其實以居正而言,宋朝無疑是正統——唐~梁唐晉漢周~宋,這是正統所在。

但遼和金的正統性不被後來的明朝所承認,即使到了清朝,遼、金也不被承認。

以乾隆為例,乾隆認為“正統”有兩個來源,一是以武力統一天下,如隋、元做到了“大一統”,也就是新的正統所在;二是承繼先代,如宋齊梁陳、梁唐晉漢周雖然沒有統一,但承繼了晉朝、唐朝的正統,也便是正統所在了。

不管歷史對乾隆的評價如何,我認為乾隆的正統觀還是很正的。

小學時學的一首歷史朝代歌,其實便代表了一般的正統觀: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因此秦朝以後,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梁唐晉漢周~宋~元~明~清,便是正統所在。

咱倆誰是正統?

PS:魏的正統在於曹丕是漢獻帝禪讓,且佔據中原。劉備帝業未成,否則他會成為和劉秀一樣的正統所在。

宋室偏安,是正而不統

元朝一統天下後,與唐朝的做法其實一致的,元朝修了《宋史》、《遼史》和《金史》,三者均為正統。

其實以居正而言,宋朝無疑是正統——唐~梁唐晉漢周~宋,這是正統所在。

但遼和金的正統性不被後來的明朝所承認,即使到了清朝,遼、金也不被承認。

以乾隆為例,乾隆認為“正統”有兩個來源,一是以武力統一天下,如隋、元做到了“大一統”,也就是新的正統所在;二是承繼先代,如宋齊梁陳、梁唐晉漢周雖然沒有統一,但承繼了晉朝、唐朝的正統,也便是正統所在了。

不管歷史對乾隆的評價如何,我認為乾隆的正統觀還是很正的。

小學時學的一首歷史朝代歌,其實便代表了一般的正統觀: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因此秦朝以後,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梁唐晉漢周~宋~元~明~清,便是正統所在。

咱倆誰是正統?

PS:魏的正統在於曹丕是漢獻帝禪讓,且佔據中原。劉備帝業未成,否則他會成為和劉秀一樣的正統所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