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學生想轉專業 專家稱還需理性對待

開學已過去近一個月, 大部分學生已步入學習正軌, 但還有一部分學生在為轉專業而忙碌著。 近日, 協力廠商調查機構麥可思發佈一份關於部分院校2015、2016級新生轉專業意願的調查報告(下文簡稱“調查”), 調查顯示, 12%的本科新生、15%的高職高專新生有轉專業意願。

采寫:本報記者 周司琪 實習記者 梁穎賢

所學專業非首選是轉專業主要原因

阿楠是白雲某大學院校的一名大三學生, 現就讀于應用心理學專業, 而在大一時, 他的專業卻是網路工程, “讀這個專業完全不是自己的意願, 是被調劑過去的。 ”阿楠稱,

由於個人不喜歡和不太感興趣, 在大一結束時便選擇了轉專業, 轉到現在所在的應用心理學。

同樣就讀於大三的小江也曾有過轉專業的經歷,現在天河某大學院校讀法學的她曾是歷史專業的學生。 小江告訴記者歷史並非是她首選專業, 自己也並不太喜歡該專業。 “我覺得歷史比較冷門, 以後就業可能不太好;而且我個人喜歡寫作和思想表達, 法學比較適合我, 綜合考慮後我就選擇了轉專業。 ”

據麥可思研究院對部分院校2015級、2016級的新生研究發現, 有12%的本科生和15%的高職高專生有轉專業意願。 也就是說, 在八個新生裡面就有一個想轉專業。 在這些被訪者中, 所學專業非首選的本科、高職高專生想轉換專業的意向更強,

比例分別為23%、34%。

雖然“所學的專業非首選”是大部分學生轉專業的主要原因。 但即使所學專業是自己的首選專業, 也有7%的本科生和11%的高職高專生意圖轉專業。 “原專業不符合自己的興趣”“原專業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都是2015級、2016級新生轉專業的主要原因。

小華是大二的學生, 曾就讀於行政管理專業。 她告訴記者, 自己報志願時並沒有太考慮未來的事情, 直到上課後發現自己不喜歡那裡的課程, 也不符合自己的就業方向。 “考慮了自己興趣和就業方向, 還有專業關聯性, 隨後便轉去了工商管理。 ”

轉專並非你想轉就能轉

因為各種原因, 部分大學生會選擇轉專業, 但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 轉專業並非學生想轉就能轉, 各大院線對於轉專業都設定了一定的門檻。

以中山大學為例, 在該校2017年的轉專業計畫中, 每個專業提供給全校學生的名額最多20名, 最少僅有1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規定各專業轉出人數和轉入人數都不能超過該專業本年年級人數的10%;廣州大學規定轉出和轉入學生的比例原則上控制在本專業年級實際招生人數的5%以內等。

除了限定人數以外, 還有一些院校表示只有達到規定成績以上的學生, 才有資格轉專業。 據瞭解, 暨南大學原則上規定績點在同屆同專業的學生中排在前10%, 可跨校區或在本校區內申請轉專業;而如果排名在10%~30%, 則只能申請在本校區轉專業等, 同時還要參加考試和麵試。 “學校要求我們的績點要有3.0以上,

同時還要無懲罰和掛科記錄。 除此之外, 一些比較熱門的專業還設有面試環節。 這確實是有一定難度的。 ”阿楠在說起自己學校轉專業條件時說道。

小梁同樣是一名想過轉專業的學生, 因為專業很冷門, 就業前景也不太好, 所以在大一她便考慮過轉專業, “由於學校有績點要求, 而我當時績點達不到, 最後只能放棄轉專業而選擇了修讀雙學位。 ”

轉專業有好有壞 認清自己是關鍵

雖然轉專業後大部分都對現狀較為滿意, 但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 在轉專業後, 一些學生在課程重修和學習思維的轉變上受到很大的困擾。

為了重修法學落下的課程, 她不得不放棄自己感興趣的選修課改去補學專業課, “不然就會因為專業所修的學分不夠被延遲畢業。

”無獨有偶, 阿楠也表示, 轉專業以後, 需要重修以前的專業學分, 因此都選擇用自由學分來選擇專業必修課。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教務與科研部伍老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學校實行學分制和自由轉專業的目的, 是希望能夠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以及培養學生自我規劃自我成長的能力, 因此希望學生在行使自己轉專業的權利以前, 能夠認真思考自己通過專業學習能獲得什麼知識和能力, 認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又分別是什麼, 自己又能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從而選擇到最合適個人發展的專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