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好產品關鍵在於產品設計與運營的有效結合

後使用者紅利時代, 各種產品的使用者量增長明顯放緩, 用戶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 各細分領域也均有“玩家”入駐。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

唯有高品質的產品才能突出重圍。 因此, 在產品反覆運算的過程中, 對產品的優化打磨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 如何通過對產品的精耕細作, 做出讓用戶驚豔的功能?如何讓用戶欲罷不能, 從而把他們牢牢“粘”住?

3月26日(周日), 起點學院公開課(深圳站)邀請到了小米開放平臺負責人萬凱、糗事百科產品負責人續寫、騰訊高級產品經理胡虹、夠牛文化合夥人陳海雁、騰訊高級產品經理劉涵宇五位大咖, 他們結合自身的經歷, 深入分享了他們對於產品打磨的所思所想。

一起去現場看看吧!

雖然活動當天寒風吹徹, 但依舊阻擋不了小夥伴們學習的熱情。 距離活動開始還有一段時間, 場地便已坐滿了人。

嘉賓在臺上激情滿滿地分享, 台下的小夥伴們不時拿出手機, 拍下乾貨。 在嘉賓們“扔公仔”的環節, 現場更是沸騰了。

下麵話不多說, 為你奉上乾貨滿滿的分享內容。

小米開放平臺負責人萬凱:《應用技術變革的思考與探索》

萬凱老師給我們分享的是應用技術變革的思考與探索, 首先給我們分享了Native APP和Web APP的基本資訊及優缺點。 總的來說, Native App交互性能最優 、功能齊全、留存高, 但分發成本高、更新慢、用戶使用成本高;Web App可以跨平臺、更新快、無需安裝App, 但受平臺限制、流覽器碎片化、用戶體驗差。 Native App和Web App各有優缺點, 能不能把他們的優勢拼合起來, 開發出同時具備Native App良好的用戶交互體驗和Web App跨平臺開發的應用呢?

糗事百科產品負責人續寫:《產品老司機養成之道》

續寫老師分享了一些產品老司機養成的方法, 首先分享了怎麼樣在沒人帶的情況下迅速上手並形成屬於自己的一套產品思維。 續寫老師認為, 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觀察身邊高人的做法, 然後把學到的儘快在工作中實踐。

再之就是平時遇到問題的時候, 不要只想到提需求就停下來了, 要去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 最後續寫老師分享了關於方案拆解的“哲學”三問:什麼方案(是有價值的)?方案從哪兒來?方案到哪兒去?

騰訊高級產品經理胡虹:《NOW直播路上的智慧與實踐》

胡老師分享了直播的歷史背景及在做Now直播過程中的一些思考。2015年及以前,整個直播行業處於新興階段。雖然市場總規模在2015年年底達到了100億,但並沒有引起直播浪潮。2016年是公認的直播年,這一年市場規模達到了300億,同比增長近三倍,成為互聯網的“風口”。

在這個體驗為王的時代,如何給直播用戶更好的體驗?總的來說,就是要圍繞使用者使用產品的核心場景,針對每個場景進行優化。直播的用戶場景主要有三個:發現場景、互動場景、開播場景。這三個場景需要各有側重。在發現場景時,必須在1分鐘內把用戶牢牢吸引住。Now直播引入了主播即時評分系統,可以即時評估觀眾行為,令個性化推薦更精准。在互動場景中,Now直播引入了很豐富的玩法及更完善的特權機制,讓用戶在看直播的過程中收穫更多的趣味。在開播場景中,Now直播降低了主播的開播認證成本,給普通主播傾斜了更多的流量,拔高了他們的上升空間。

最後,胡老師分享了一些他對直播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的一些看法,他認為直播可以作為提升原有軟體轉化率、承載優質及促進社交的工具。

夠牛文化合夥人陳海雁:《用戶體驗設計經驗分享》

陳海雁老師通過推演新手使用者對產品一分鐘的體驗路徑,和我們分享了一些他對用戶體驗設計的經驗。

在應用市場階段,一個普通的用戶至多會花2秒時間比對你的產品和競品,點開你的產品之後最多花5秒看你的產品簡介,這時候圖示最好要有辨識度,簡介最好要突出產品優勢。安裝應用階段,讓用戶等待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0秒,最好在等待的過程讓用戶有事可幹,因為無所事事的等待比有事可幹的等待要漫長。閃屏和引導頁要做得儘量輕快且具產品格調,不要讓使用者在這一步驟等待過久。在使用階段,我們要盡力讓主業務路徑最短,產品路徑通暢無中斷點並適時給用戶引導。在卸載階段,用戶至多會猶豫5秒,最好在這5秒內用一些情感手段把用戶的心拉回來。

騰訊高級產品經理劉涵宇:《互聯網+產品思維初探》

劉涵宇老師先用兩個圖生動的展現出了互聯網+產品與純互聯網產品研發流程的差別。涵宇老師目前是在騰訊從事互聯網醫療方面的工作。騰訊醫療的目標是對診療全流程進行優化,目前從掛號這一步驟開始切入。

眾所周知,掛號是在互聯網+醫療行業裡目前被做得最多的,各種各樣的掛號平臺都早已進場,為什麼騰訊要選擇從掛號這一點切入?

劉老師表示,目前已有的掛號平臺主要分為直連方式和號源池方式。這兩者都有比較大的缺陷,直連方式成本高,號源池方式同步不及時。而且由於掛號平臺數量太多,每一個平臺上面的醫院數量有限,用戶很難去判別自己應該去哪個平臺掛號。騰訊抓住這一痛點,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號源的分發平臺,通過整合現有掛號平臺的號源,幫助用戶把他們想找到的內容從整合後的號源庫中抽取出來。這樣子用戶能掛到號的幾率就大大提升了。目前騰訊號源池已經覆蓋了30個省份、189家醫院、1561家公立醫院。

劉老師還表示,對於互聯網+產品,不能只注重產品的設計,利用運營力量做到有效監控和關注合作方的需求都很重要。

最後,活動的成功舉辦還要感謝合辦方騰訊大講堂的場地支持,下次活動再見啦!

感謝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深圳團隊的小夥伴辛苦付出,辛苦各位啦:

余陽、韓疆、豔玲、曉東

騰訊高級產品經理胡虹:《NOW直播路上的智慧與實踐》

胡老師分享了直播的歷史背景及在做Now直播過程中的一些思考。2015年及以前,整個直播行業處於新興階段。雖然市場總規模在2015年年底達到了100億,但並沒有引起直播浪潮。2016年是公認的直播年,這一年市場規模達到了300億,同比增長近三倍,成為互聯網的“風口”。

在這個體驗為王的時代,如何給直播用戶更好的體驗?總的來說,就是要圍繞使用者使用產品的核心場景,針對每個場景進行優化。直播的用戶場景主要有三個:發現場景、互動場景、開播場景。這三個場景需要各有側重。在發現場景時,必須在1分鐘內把用戶牢牢吸引住。Now直播引入了主播即時評分系統,可以即時評估觀眾行為,令個性化推薦更精准。在互動場景中,Now直播引入了很豐富的玩法及更完善的特權機制,讓用戶在看直播的過程中收穫更多的趣味。在開播場景中,Now直播降低了主播的開播認證成本,給普通主播傾斜了更多的流量,拔高了他們的上升空間。

最後,胡老師分享了一些他對直播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的一些看法,他認為直播可以作為提升原有軟體轉化率、承載優質及促進社交的工具。

夠牛文化合夥人陳海雁:《用戶體驗設計經驗分享》

陳海雁老師通過推演新手使用者對產品一分鐘的體驗路徑,和我們分享了一些他對用戶體驗設計的經驗。

在應用市場階段,一個普通的用戶至多會花2秒時間比對你的產品和競品,點開你的產品之後最多花5秒看你的產品簡介,這時候圖示最好要有辨識度,簡介最好要突出產品優勢。安裝應用階段,讓用戶等待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0秒,最好在等待的過程讓用戶有事可幹,因為無所事事的等待比有事可幹的等待要漫長。閃屏和引導頁要做得儘量輕快且具產品格調,不要讓使用者在這一步驟等待過久。在使用階段,我們要盡力讓主業務路徑最短,產品路徑通暢無中斷點並適時給用戶引導。在卸載階段,用戶至多會猶豫5秒,最好在這5秒內用一些情感手段把用戶的心拉回來。

騰訊高級產品經理劉涵宇:《互聯網+產品思維初探》

劉涵宇老師先用兩個圖生動的展現出了互聯網+產品與純互聯網產品研發流程的差別。涵宇老師目前是在騰訊從事互聯網醫療方面的工作。騰訊醫療的目標是對診療全流程進行優化,目前從掛號這一步驟開始切入。

眾所周知,掛號是在互聯網+醫療行業裡目前被做得最多的,各種各樣的掛號平臺都早已進場,為什麼騰訊要選擇從掛號這一點切入?

劉老師表示,目前已有的掛號平臺主要分為直連方式和號源池方式。這兩者都有比較大的缺陷,直連方式成本高,號源池方式同步不及時。而且由於掛號平臺數量太多,每一個平臺上面的醫院數量有限,用戶很難去判別自己應該去哪個平臺掛號。騰訊抓住這一痛點,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號源的分發平臺,通過整合現有掛號平臺的號源,幫助用戶把他們想找到的內容從整合後的號源庫中抽取出來。這樣子用戶能掛到號的幾率就大大提升了。目前騰訊號源池已經覆蓋了30個省份、189家醫院、1561家公立醫院。

劉老師還表示,對於互聯網+產品,不能只注重產品的設計,利用運營力量做到有效監控和關注合作方的需求都很重要。

最後,活動的成功舉辦還要感謝合辦方騰訊大講堂的場地支持,下次活動再見啦!

感謝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深圳團隊的小夥伴辛苦付出,辛苦各位啦:

余陽、韓疆、豔玲、曉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