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霍元甲在上海一夜成名是特意精心策劃還是偶然成名的?

霍元甲是愛國武術家, 迷蹤拳第七代傳人, 為強健國民體質、傳承武術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對於霍元甲為什麼會在上海一夜成名大家都身邊疑惑, 是別人精心策劃還是偶然成名的?

1909年春, 上海灘刮起了一股霍元甲旋風。 旋風起源於前來中國走穴淘金的英國大力士奧皮音。 這個來自英倫的“型男”在位於四川北路的亞波羅影戲院(ApolloTheatre)表演舉重、健美等, 嚴格地說, 無非是個走江湖、賣把式的洋藝人, 在技擊格鬥方面, 只會些花拳繡腿的招式。

洋賣藝的當然也要吆喝, 指望大清國人民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奧皮音的吆喝有點過頭, 在舞臺上公然表示要與華人打一場擂臺, 被報刊記者們一炒作, 成了對“東亞病夫”的挑釁與侮辱, 深深地傷害了大清人民那本就敏感而易受傷的感情, 於是, “滬人譁然”, 群情洶洶, 渴望著本土英雄們挺身而出,

為國爭光。

霍元甲就在這個時候閃亮登場。

為霍元甲在幕後做策劃的, 是他的哥兒們農勁蓀。 農勁蓀在天津經商, 身家富裕, 在經濟上一直照顧霍元甲。 農勁蓀是同盟會會員, 他的背後還有一個更為隱秘的推動者:陳其美, 他是孫中山的助手, 也是當時藉藉無名的蔣介石的結拜兄弟。 身為青幫骨幹與同盟會高級幹部, 陳其美在上海負責協調這兩大幫派的造反事宜。 依靠黑幫鬧革命屢戰屢敗後, 同盟會便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 此時, 大清政府正在全面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寬容局面, 在地方自治運動中, 一些以強身健體為旗號的民間准軍事力量紛紛出現, 同盟會自然也要抓住機遇,

“希望十年內訓練出千萬名既有強健體魄, 又有軍事技能的青年以適應大規模革命運動和改良軍事的需要”(陳其美語錄)。 霍元甲在江湖上名頭響亮, 而且又是農勁蓀的哥兒們, 自然是第一選擇。

事實證明, 同盟會策動霍元甲迎戰已經在上海家喻戶曉的奧皮音, 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借勢公關”。 報刊連篇累牘地進行報導, 霍、奧之戰儼然成為事關中華民族尊嚴與臉面、彰顯“黃魂”(即黃種人的魄力)的巔峰對決。

萬眾矚目之下, 策劃者們開始在上海著名的“張園”內搭建大擂臺, 霍元甲在報上刊登廣告, 高舉愛國主義的大旗:“世譏我國為病夫國, 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 願與天下健者一試”, 並宣稱“專收外國大力士,

雖銅筋鐵骨, 無所惴焉!”

吊足胃口的霍、奧之戰, 最後沒有上演。 主流的說法是, 奧皮音被霍元甲和其所代表的中國真功夫嚇破了膽, 落荒而逃。 “不戰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 這樣的結局, 自然是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 大滅了帝國主義分子的威風。

而據居間擔任翻譯的另一同盟會會員、孫中山的小同鄉陳公哲回憶:“奧皮音初來中國, 不曉國人拳術比賽方法, 只取西洋拳術比賽規則, 手戴皮套, 只擊腰圍上部, 不許足踢。 霍元甲則以中國擂臺打鬥方法, 手足並用, 無所限制, 如有死傷, 各安天命。 彼此協商, 未能獲得協議。 ”其實, 奧皮音無非是個跑碼頭的賣藝人而已, “嘴大”並不意味著“無腦”, 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沒必要非把大英帝國的榮譽套在自己身上,

與中國功夫名家性命相搏。

總之, 在這場高調宣揚的比武中, 霍元甲已經不戰而勝。 自此在上海灘打響了名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