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就是因為秦穆公死後的小小一個行為,秦國終春秋碌碌無為

大秦帝國的苦難建國路

秦穆公終於在晚年稱霸西戎, 被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 但是留給這位霸主的時間也不多了, 在位三十九年病死, 這人生前倒是仁義, 死後卻有諸多不義, 殉葬的人數達一百七十七人, 連子車氏三奄息、仲行、針虎這三位賢能之人都不放過, 《左傳》雲:“秦伯任好卒, 以子車氏三奄息、仲行、針虎為殉, 皆秦之良也, 國人哀之, 為之賦《黃鳥》。 ”

人才是發展的動力, 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發展的基石。

人才凋零是國家不幸, 輔佐秦穆公稱霸西戎的那些老臣也一個一個隨著秦穆公走了。 人才流失給國家帶來是巨大的損失,

終春秋之世秦國再也沒有能稱霸。 

春秋諸國

繼承秦穆公衣缽就是那位寫詩還不錯的太子罃, 他就是秦康公, 不過好像身體並不健康在位才11年, 包括他兒子秦共公也就不健康了, 在位四年就瓦塔了。

他曾護送重耳回國,

送到渭陽, 作詩:“我送舅氏, 曰到渭陽”, 後人以渭陽喻甥舅關係, 其實也是他妹夫, 關係有點亂!

晉文公

穆公去世沒多久, 打敗他的晉襄公也被佛祖收回去了。
秦康公眼前一亮, 看到希望之光, 笑而不語偷偷想:“我爹三置晉君, 現在輪到我了, 我的表哥兼外甥秦襄公去了西邊,

留下稚子夷皋如何能勝任呀, 我的小表弟兼外甥姬雍不就在我大秦, 我得把他弄回去當國君, 到時候對我肯定是感恩戴德, 我大秦向東發張肯定不成問題”。

秦康公也不是整天白日做夢的主兒, 說幹就幹。 並且國賴長君, 趙盾也是準備立年長的公子, 這樣的確不謀而合。
可惜了秦康公的一番謀劃, 在晉襄公夫人穆嬴(秦國貴族甚至是國君的女兒, 卻真是幫理不幫親呀)的壓力下, 趙盾迎立晉襄公嫡長子夷皋即位, 這就是晉靈公(這可是不可一世的敗家子)。

這下讓秦康公覺得很沒面子,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更何況是君無戲言呢?說出的話不能當做是放屁, 既然做出了決定那就不能輕易收回, 否則就是打自己的臉,

秦國就裝作不知道晉已經另立新君, 護送的軍隊還在不停前進, 卻在令狐(不知道是不是令狐沖家的出產地)遭到晉軍的攔截和伏擊, 秦軍大敗, 先蔑和士會被迫逃亡秦國。

秦晉之好

秦晉之好也終有個好頭, 畢竟“一代親, 二代表, 三代四代完蛋了”!

秦晉相愛相殺, 雙方沒事就掐架, 《史記》記載:“二年, 秦伐晉, 取武城, 報令狐之役。 四年, 晉伐秦, 取少梁。 六年, 秦伐晉, 取羈馬。 戰于河曲, 大敗晉軍。 晉人患隨會在秦為亂, 乃使魏讎餘詳反, 合謀會, 詐而得會, 會遂歸晉。 ”

秦康公在稚子晉靈公的欺負下含恨追隨父伯而去, 兒子比自己還不健康沒幾年也追隨他而去。

孫子秦桓公(叫桓公的就齊國的最炸天, 其他的都平平)還是始終不忘爺爺甚至祖爺爺的理想, 與翟族人合謀攻打晉國, 也真是饑不擇食呀, 居然找來當年被太爺爺打敗的翟人幫忙, 戰鬥力可想而知, 加上還有“結草銜環”的老人幫忙, 秦國只能敗北, 其後與晉國掐架也總是鎩羽而歸, 秦國的西進之路總是被晉國卡住脖頸。

秦國國君總是帶著無法東進的遺憾而終,不過他們從附庸之路走來,能有今天的成就憑藉的就是一種打不死的小強這種精神,這個突破口不行就換一個,總有一天老子能收拾你。

秦景公覺得老爸想的太異想天開了,戎人是我們的手下敗將,我們是晉國的手下敗將,敗將中的敗將不可能像負負得正如此呀,如此這般只能找個強大的助手。這次秦景公找到了楚國幫忙一起打晉國,這次老天也很給面子,晉國饑荒,終於打贏了,可給他爸爸雪恥了,不過這算得上是不義之舉。

秦國也並沒有因為這次打敗晉國而強大,晉國痛定思痛,富國強兵,晉悼公時晉國強盛,屢次召會諸侯,率其討伐秦國,打敗秦軍。秦景公經不起打擊,這次失敗後也沒有心思打仗了,就關注自己的陵寢了,他死後用了天子葬儀,墓地成為中國第一(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

秦景公大墓

就這樣君位到了秦哀公手裡,這哥們兒挺讓人覺得悲哀的,“秦哀公沉湎於酒,不恤國事”(《東周列國志》中描述),其實這人也不是挺衰,畢竟是別人覺得悲哀,自己心中覺得悲哀那肯定就心中鬱結,那真的就衰了,為了維持與楚國的關係,把女兒嫁到了楚國。他這輩子幹的最得意還是“申包胥泣秦廷,秦哀公助兵救楚”,最後保住了楚國,算是楚國的再生父母。

其實秦哀公還是挺有一手的,可能是自己懶惰也可能是為了休養生息,才不去與強晉做無謂的爭鬥。秦哀公自己不衰,可是兒子真的比較衰,當了一輩子太子沒有熬到國君就去了,孫子和重孫都無所作為,重孫子悼公和自己一樣都是都是悲哀的。可以說終春秋之世,秦國歷代的國君也算是勵精圖治,可是卻再也沒有像秦穆公一樣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有過上乘的表演,可見人才的流失對他們的損失是有多大呀。

秦國國君總是帶著無法東進的遺憾而終,不過他們從附庸之路走來,能有今天的成就憑藉的就是一種打不死的小強這種精神,這個突破口不行就換一個,總有一天老子能收拾你。

秦景公覺得老爸想的太異想天開了,戎人是我們的手下敗將,我們是晉國的手下敗將,敗將中的敗將不可能像負負得正如此呀,如此這般只能找個強大的助手。這次秦景公找到了楚國幫忙一起打晉國,這次老天也很給面子,晉國饑荒,終於打贏了,可給他爸爸雪恥了,不過這算得上是不義之舉。

秦國也並沒有因為這次打敗晉國而強大,晉國痛定思痛,富國強兵,晉悼公時晉國強盛,屢次召會諸侯,率其討伐秦國,打敗秦軍。秦景公經不起打擊,這次失敗後也沒有心思打仗了,就關注自己的陵寢了,他死後用了天子葬儀,墓地成為中國第一(秦公一號大墓是迄今為止中國發掘的最大古墓)。

秦景公大墓

就這樣君位到了秦哀公手裡,這哥們兒挺讓人覺得悲哀的,“秦哀公沉湎於酒,不恤國事”(《東周列國志》中描述),其實這人也不是挺衰,畢竟是別人覺得悲哀,自己心中覺得悲哀那肯定就心中鬱結,那真的就衰了,為了維持與楚國的關係,把女兒嫁到了楚國。他這輩子幹的最得意還是“申包胥泣秦廷,秦哀公助兵救楚”,最後保住了楚國,算是楚國的再生父母。

其實秦哀公還是挺有一手的,可能是自己懶惰也可能是為了休養生息,才不去與強晉做無謂的爭鬥。秦哀公自己不衰,可是兒子真的比較衰,當了一輩子太子沒有熬到國君就去了,孫子和重孫都無所作為,重孫子悼公和自己一樣都是都是悲哀的。可以說終春秋之世,秦國歷代的國君也算是勵精圖治,可是卻再也沒有像秦穆公一樣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有過上乘的表演,可見人才的流失對他們的損失是有多大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