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安石:職場上得罪人太多,最後混得都不太好

任何組織裡, 改革永遠是一件難事。 每個人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改革意味著一部分人要讓渡自己的利益, 所以大凡想在公司裡推行改革的管理者, 往往都不太順利。

同樣的事情, 在一些公司的管理層的身上時有發生, 搞得和其他同事非常對立。 據說當年淘寶拆分成淘寶和天貓時, 馬雲就遭遇了投資者和內部管理層的質疑和反對。

那麼改革為什麼如此讓人排斥?這就跟組織裡的利益分配有關, 改革意味著利益再分配, 既得利益者很難接受。

歷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改革失敗者——王安石, 筆者想借著他的故事,

聊聊這個話題。

改革遇上新時代

我們都在初中歷史課本上讀到過著名的“王安石變法”, 當時宋朝來到相對和平的時代, 人口增長幅度大, 開支急劇增加。

同時, 官員和民眾興起奢侈之風, 社會風氣逐漸走向鋪張, 中央財政開始出現危機。

當時大宋朝的領導者是宋神宗,

二十歲出頭, 血氣方剛, 和所有年輕人一樣, 總想著做些事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加深, 名族對立嚴重。 在這個時候改革已經箭在弦上, 誰才能擔任這個重托呢?神宗想到了王安石。

王安石天資聰慧, 二十二歲即考中進士, 開始仕途之路。 難得是少年得志的他卻沒有得意忘形, 在地方做官實實在在為百姓做事。

更重要的是, 借著在地方上的歷練, 施行了一些措施, 為他之後的變法做了足夠的實踐準備。

當王安石和神宗相遇時, 君臣二人思想一致, 同樣銳意進取, 都認定了對方就是推行改革的合作夥伴。

隨著改革的各項法案出臺, 一場關於國家興衰的運動開始了, 王安石看著漸漸升起的太陽,

籌措滿志。

天命不足畏

當時反對變法的人不少, 特別是宋朝舊黨一派, 清一色都是名人:司馬光, 歐陽修, 蘇東坡。

這裡先交代下變法的幾項主要措施:

市易法——在平價時收購商販滯銷的貨物, 等到市場缺貨的時候再賣出去;同時向商販發放貸款,

以財產作抵押, 每年納息, 以此增加財政收入。

保甲法——鄉村住戶, 每五家組一保, 保丁平時耕種, 閒時要接受軍事訓練, 戰時便徵召入伍;用以防止農民的反抗, 並節省軍費。

方田均稅——方田均稅法清出豪強地主隱瞞的土地, 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 也減輕了農民負擔, 卻嚴重損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遭到他們強烈反對。

青苗法——規定以所積存的錢谷為本, 其存糧遇糧價貴, 即較市價降低出售, 遇價賤, 即較市價增貴收購。 青苗法使農民在新陳不接之際, 不至受“兼併之家”高利貸的盤剝, 使農民能夠“赴時趨事”, 但具體實施中出現強制借貸現象, 是爭議最大的部分。

募役法——廢除原來按戶等輪流充當州縣差役的辦法, 改由州縣官府自行出錢雇人應役,

雇員所需經費, 由民戶按戶分攤。 使得農民從勞役中解脫出來, 保證了勞動時間, 促進了生產發展, 也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

可以看出, 變法中的主要措施, 其實是針對士族大夫的利益分配, 導致大部分官場同僚立馬進行回擊。

在王安石看來, 這次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新法的推行即關乎國家大計, 也是自己在朝中立威的依靠。 雖然舊黨人有一些是王安石的朋友, 但在變法面前, 王安石變得較為專行。

任何指責和反對新法的人, 都遭到他的蔑視, 加上有了皇帝的撐腰, 王安石把所有反對的人都懟了一遍。

朝堂之下,甚至出現民眾反對改革而斷腕的事情,王安石聽說之後,感歎連士大夫都不能理解這新法,更何況百姓,不足為慮。

這話傳到神宗耳裡後也覺得很過分,但王安石認為,改革的成本就是要犧牲一部分民眾的利益,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要是改革還要照顧每個人的利益,那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所謂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就是這個時候提出來的。

這種一意孤行的做法讓王安石漸漸成了孤家寡人,一些原本和他交好的大臣,也因為不同意他的做法而被排擠出朝廷。

更主要的是,變法的效果遠沒有想像中的好,引起了民怨,大量民眾進京上訪,要求撤銷變法。

還有借著變法的事,大量貪官趁機謀取私利。當時改革一推出,王安石就給下達硬性指標,規定各州縣每年的攤派數目。

這樣一來下面的州官可高興了,本來頭痛著,現在借著這個名義行腐敗之實,搞得民眾不得安寧。

變法的性質和味道從此就全變了,官員到民眾都逐漸走向拒絕改革的邊上。

一意孤行的後果

本來神宗和王安石,都認為變法可以緩解大宋眼前的經濟危機,然而神宗的急於求成和王安石的固執己見,讓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

為了推行新法王安石恪盡職守,弄得心力憔悴,還把兒子的命也搭上了。但正是王安石一意孤行,同朝很多大臣對他進行攻擊,還被人稱作是大奸大惡。

如此後果,是王安石始料未及的。

變法的後期,大旱已有十月,各地旱情嚴重,有大臣上書懇請神宗廢除新法,還發誓說新法廢除後十天不降雨,願請斬首自己於城門外。

神宗沒辦法只好宣佈將部分新法暫停,三天后天降大雨,旱情緩解。這種情況,王安石有苦也難以言表了,誰叫天公不助他?

從現在來看,王安石變法屬於很超前的商業改革,具有長遠戰略。

只是在當時,除了跟領導通氣以外,王安石和其他同僚沒有任何交流,只要別人稍微反對就被排擠,出現反對聲音時,不是積極溝通,而是採取壓制和不理睬的態度,最終讓可能成為歷史轉折的變法改革成了一場夢。

神宗去世後,哲宗繼位,元年三月即廢除了免疫法,消息傳到王安石耳裡,王安石歎息道:“變法和先帝討論了兩年,已經很完善,也被罷除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一個月後,王安石憂憤而死。

如果未必如願

王安石的改革失敗原因,引用到今天職場,同樣適用。

任何的改革,只要脫離了大眾的支持,最終都不會走太遠。

一、推行改革,最忌急於求成。任何企業和組織裡,改革都會引起不小的阻力,業務重組、薪酬調整,甚至修改考勤制度,都會引起部分人的抵觸。

急於一時的實施而忽略成員的接受,勢必會引起內部動亂和組織的凝聚力,讓本來穩定的組織陷入慌亂之中。

給改革一個長遠的規劃,循循漸進,更有利於穩定。

二、改革的發起,都是針對具體事情,解決問題。

最主要的是考慮好哪些人的利益應該充分照顧,這些人為自己站隊,才能成功推行改革。

與其把別人都趕到對立面,不如爭取那些原本反對你的人。

三、大部分改革者,總是容易忽略別人的情緒和利益,特別是下屬。

雖說下屬是執行層,管理者擁有最大的決策權利,但是改革帶來的負面影響往往讓管理者始料未及。

而下屬是真正做事的人,若是太激進,會引起下屬抱團,與自己對立,反而讓局面非常尷尬。

如此再有心思也會被搞得心力憔悴,讓下屬為自己出力比讓下屬對付自己更省事得多。

就像很多失敗了的英雄一樣,王安石直到今天依然被人談及,他的敢作敢為,矢志改革的進步思想,大無畏精神,仍然是歷史長河裡耀眼的明燈。

不知已故千年的王安石,得知此事會是怎樣的心情?

朝堂之下,甚至出現民眾反對改革而斷腕的事情,王安石聽說之後,感歎連士大夫都不能理解這新法,更何況百姓,不足為慮。

這話傳到神宗耳裡後也覺得很過分,但王安石認為,改革的成本就是要犧牲一部分民眾的利益,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要是改革還要照顧每個人的利益,那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所謂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就是這個時候提出來的。

這種一意孤行的做法讓王安石漸漸成了孤家寡人,一些原本和他交好的大臣,也因為不同意他的做法而被排擠出朝廷。

更主要的是,變法的效果遠沒有想像中的好,引起了民怨,大量民眾進京上訪,要求撤銷變法。

還有借著變法的事,大量貪官趁機謀取私利。當時改革一推出,王安石就給下達硬性指標,規定各州縣每年的攤派數目。

這樣一來下面的州官可高興了,本來頭痛著,現在借著這個名義行腐敗之實,搞得民眾不得安寧。

變法的性質和味道從此就全變了,官員到民眾都逐漸走向拒絕改革的邊上。

一意孤行的後果

本來神宗和王安石,都認為變法可以緩解大宋眼前的經濟危機,然而神宗的急於求成和王安石的固執己見,讓變法最終以失敗告終。

為了推行新法王安石恪盡職守,弄得心力憔悴,還把兒子的命也搭上了。但正是王安石一意孤行,同朝很多大臣對他進行攻擊,還被人稱作是大奸大惡。

如此後果,是王安石始料未及的。

變法的後期,大旱已有十月,各地旱情嚴重,有大臣上書懇請神宗廢除新法,還發誓說新法廢除後十天不降雨,願請斬首自己於城門外。

神宗沒辦法只好宣佈將部分新法暫停,三天后天降大雨,旱情緩解。這種情況,王安石有苦也難以言表了,誰叫天公不助他?

從現在來看,王安石變法屬於很超前的商業改革,具有長遠戰略。

只是在當時,除了跟領導通氣以外,王安石和其他同僚沒有任何交流,只要別人稍微反對就被排擠,出現反對聲音時,不是積極溝通,而是採取壓制和不理睬的態度,最終讓可能成為歷史轉折的變法改革成了一場夢。

神宗去世後,哲宗繼位,元年三月即廢除了免疫法,消息傳到王安石耳裡,王安石歎息道:“變法和先帝討論了兩年,已經很完善,也被罷除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一個月後,王安石憂憤而死。

如果未必如願

王安石的改革失敗原因,引用到今天職場,同樣適用。

任何的改革,只要脫離了大眾的支持,最終都不會走太遠。

一、推行改革,最忌急於求成。任何企業和組織裡,改革都會引起不小的阻力,業務重組、薪酬調整,甚至修改考勤制度,都會引起部分人的抵觸。

急於一時的實施而忽略成員的接受,勢必會引起內部動亂和組織的凝聚力,讓本來穩定的組織陷入慌亂之中。

給改革一個長遠的規劃,循循漸進,更有利於穩定。

二、改革的發起,都是針對具體事情,解決問題。

最主要的是考慮好哪些人的利益應該充分照顧,這些人為自己站隊,才能成功推行改革。

與其把別人都趕到對立面,不如爭取那些原本反對你的人。

三、大部分改革者,總是容易忽略別人的情緒和利益,特別是下屬。

雖說下屬是執行層,管理者擁有最大的決策權利,但是改革帶來的負面影響往往讓管理者始料未及。

而下屬是真正做事的人,若是太激進,會引起下屬抱團,與自己對立,反而讓局面非常尷尬。

如此再有心思也會被搞得心力憔悴,讓下屬為自己出力比讓下屬對付自己更省事得多。

就像很多失敗了的英雄一樣,王安石直到今天依然被人談及,他的敢作敢為,矢志改革的進步思想,大無畏精神,仍然是歷史長河裡耀眼的明燈。

不知已故千年的王安石,得知此事會是怎樣的心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