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慈溪民間故事丨直落路“十八困”

吳鏃搜集整理

在擇浦有條黃金浦, 沿浦的一條路叫直落路, 不知是浦依路還是路沿浦, 反正路和浦連在一起。 這直落路(黃金浦)自始至終有十八個困(彎頭),

使搖船的人頭痛。 但這十八困的產生, 卻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呢!

很久很久以前, 在黃金浦邊住著一戶人家, 只有三個人:一個寡婦和寡婦公婆。 寡婦年輕輕的死了丈夫, 無兒無女, 但有一對七八十歲的公婆, 耳聾眼瞎, 完全靠人贍養。

這個心地善良的媳婦, 為了年老的公婆, 為了名節, 她立意守寡, 贍養公婆。 白天在丈夫留下的幾畝薄田上耕耘, 起早摸黑料理公婆生活。

一個婦道人家, 從沒有種過田, 這收成還能好嗎?辛辛苦苦一年, 三個人吃還不夠半年。 寡婦為了讓公婆吃好點, 自己吃糠咽菜, 節衣縮食, 左鄰右舍對寡婦誇讚不絕難, 都說是難得的孝婦。

這寡婦為了能吃飽飯, 想了個辦法:雇個長工來種田,

自已每天紡紗織布。 公婆為了讓媳婦少勞作些, 贊同這個辦法。 寡婦雇長工的要求很嚴, 要有種田經驗, 要有體力, 要年紀大, 更要老實。

這些要求沒一個人能做到, 要麼年老有經驗, 但體力不夠;要麼有力氣也有點經驗, 但年紀尚輕。 因此, 好長時間沒有雇到長工。

轉眼已到播種時節, 還是沒有雇到合適的人, 當寡婦咬咬牙, 打算自己再種一年時, 卻雇到了一個滿意的人, 這個人年紀六十多, 頭髮鬍鬚雪白, 飯能吃三碗, 肩能挑二百, 十八樣農活件件皆能。

就這樣, 長工仔細種田, 空閒時為寡婦家做點挑水之類的家務, 寡婦自己起早摸黑紡紗織布。 一年下來, 一家人不但能吃飽穿暖, 而且還有積餘。 原來, 長工種的田產量比肥田的產量還好;寡婦做的布,

價鈿比洋布還高。

第二年, 寡婦用積余的錢又買了點田, 繼續叫長工種。 寡婦待長工, 像自己的長輩一樣尊敬;長工對主人家更盡心。 這樣過得也蠻好, 誰知第二年剛種下種, 謠言就傳開了。

說老長工是後生假扮, 否則一個六、七十歲的老頭哪裡會挑得動二百斤的擔子、管得了七八畝田地?寡婦待長工這麼好, 暗地裡一定有“文章”。

寡婦雇長工要求年紀大, 防的就是這些, 可如今還是惹出這許多閒言碎語, 心想退掉這個長工, 但想想長工的人品, 想想七八畝田地, 實在捨不得退掉。 而那個老年長工呢?好像沒有聽到謠言, 照樣幹活。

寡婦心橫了一下, 反正人正不怕影子歪, 依舊叫長工幹活, 自家紡紗織布。

到了年底,

謠言更多了, 有的人當著寡婦的取笑。 寡婦下決心要退掉長工, 誰知長工先開口要回家。 寡婦一聽, 先哭了起來, 長工歎了口氣, 對寡婦吩咐了一遍, 並叫寡婦自己種田, 說完, 便打起包裹走了。 寡婦哭著送長工回家。

長工在黃金浦邊的直落路上前面走, 寡婦哭著後面走著送。 走幾步, 長工回頭叫寡婦回去, 寡婦便停住;長工又顧自走路, 長工剛走幾步, 聽見“嚶嚶”的哭聲, 又回頭。 這樣, 一連回頭了十八次, 每次回頭變成一困, 回頭十八次, 便有了十八困。

第三年, 寡婦依舊自己種田地, 說也奇怪, 田地的產量和老長工種的一樣高。

原來, 那個長工是太白老龍化身。 太白老龍被寡婦的孝心和意志所感動, 特地前來相助, 在寡婦家幹了兩年活。

“十八困”到現在還有十八個彎頭。

選自《慈溪民間故事集》

編輯:maom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