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劄記|那黃土,是我要走的知青路(二)

引言

聽著孫老師說的一場說走就走的任性之旅, 目睹朋友圈裡的孫老師兜兜轉轉到了梁家河, 喜歡孫老師筆下樸實的陝北人民、透露著橘黃色燈光的窯洞、深藍色的夜空和寧靜寒冷的陝北夜。 第二曲, 初見梁家河, 與君共賞。

初見梁家河

晚上九點的梁家河, 已是夜深人靜, 我從老鄉家的窯洞出來散步, 沿路又走到總書記當年擔任支部書記時的舊居。 知青舊居前的河川裡看不到流水但能聽到細碎的嘩嘩聲, 東坡西梁上還有零星的幾孔窯洞亮著燈光, 光照出來窗權上的格柵和剪紙, 那是陝北人民的智慧。

窯洞燈光的橘黃, 夜空底色的深藍, 互為補色反差鮮明, 更加凸顯著陝北夜的寒冷與寧靜。 我在想, 四十多年前在梁家河插隊的青年習近平是否也常常獨自一人踱步在村裡的小路上思考著未來? 15—22 歲的青春時光裡又有多少個夜晚他在這裡仰望著星空?

我們都無法體會那些歲月給了他怎樣的磨礪, 但無疑是那些苦難的歲月給了他最堅實的成長。

習近平擔任梁家河支部書記時的舊居

孫洪洋老師在寶塔山

下午 3 點從延安買了去延川縣的車票, 計畫從延川搭車去梁家河。 在延安車站候車間隙冒雨路覽了寶塔山, 心情不錯遂微信賦雜詩一首:

風冷心如火, 輕身塔下過。

饑腸且不顧, 直奔梁家河。

寶塔山曾是多少青年嚮往的地方

汽車並不按班次檢票, 流水發車, 只要途徑延川的都可以上。 於是就近上了綏德方向的汽車, 常聽“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子”司機師傅就是粗壯厚樸的綏德漢子。 我說我是去延川, 他說“奏是的, 額這車奏到!”大概多久到?“不堵車一個半小時嘛”。

算算時間我以為今天可能要在臨川住下了, 於是告訴師傅到了臨川喊我一下, 便不再說話。 沿途有許多土窯洞, 不少已經荒廢, 細雨朦朧, 不知覺間睡著了。

文安驛鎮通向梁家河的路口

中途有人上車, 醒來發現臨街店面招牌有臨川字樣於是又問到哪裡了, 師傅說:“梁家河, 還要一會到臨川, 木事, 你睡, 到了額叫你!”

“梁家河!?是習主席插隊的梁家河麼?”

“奏是!”

瞬間清醒, 興奮又激動!“等等等一下, 我就是去梁家河!我下車!”哈哈, 太幸運, 一覺醒來競然直達目的地了。 下車的時候, 車上幾個老漢咧嘴笑, 司機也笑:“你早說, 額奏早叫你咧!”

下車還未站穩, 他又說“你要是明天還回延安, 奏在這個路口等, 車多著咧!”

好嘞!謝謝您!陝北人民真是厚道啊!感動。

知青橋有反映至清日常生活的版畫

我下車的地方其實是文安釋鎮通向梁家河的橋頭路口裡的距離, 從那裡到梁家河還有大約六公里的距離。

回望走過的知青橋, 有很多石刻的知青版畫

過了橋約 500 米有一處新開發的停車場, 預留了很大一塊場地, 後面是正在興建的梁家河遊客中心, 可以預見未來來這裡的集散密度不一般。

遊客中心圖

擺渡電車內部留影

我乘擺渡車進村的時候夜色已經降臨, 拍照都要調亮參數, 出來的車輛都是滿載, 而進入的這輛只有我一個客人。 村裡接待條件有限, 許多客人都住在文安驛鎮上的賓館裡, 這個時間正是客流回來的高峰。 路上聊天, 司機大姐說村裡人近兩年起挺忙活,

來訪了許多公務學習團和遊客, 不少村裡人辦起了農家樂、做起了小生意, 還有不少外出務工村民返村回來工作或創業, 像她這個歲數在外頭打工也掙不幾個錢, 現在回來工作掙得和外頭差不多, 但很開心活也輕鬆, 來梁家河的人多了, 政府把文安驛又重新建設了搞旅遊住宿, 村裡不少人都有了工作。

北京知青故居, 習近平擔任梁家河大隊支部書記時在此居住

到了村裡天色已黑, 路遇一老大爺, 便上前遞煙問候, 詢問哪裡有老鄉家可以接待住宿, 老人家熱情的狠, 他邊說我邊聽, 最後也沒怎麼懂。

好歹我也在晉北支教過一年, 這塊兒的語言我還是能掌握的, 這位大爺的陝北話太過地道我竟然沒能跟上理解, 或許我太激動了。當年北京知青來這裡,最初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只會尷尬的應答和傻笑?

習近平擔任梁家河大隊支部書記住處

尷尬的對話在我們走到幾孔乾淨的窯洞門前結束了,大爺最後的話我聽懂了,他指著門口的一塊水泥板塊說這就是近平當年建的沼氣,又指著窯洞說這就是近平幹書記時住的地方,我興奮又激動,謝過老人家便進去參觀了。

一位村民大哥見我帶著《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說你可以坐著裡我給你拍個照,誠惶誠恐,十分感謝!

坐在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擔任支書時常和鄉親們講故事的炕上留念

這孔窯洞是習總書記當年擔任梁家河大隊書記時的住所,他在這裡住了四年。我仿佛看到了多少個夜晚,鄉親們擠在這間窯洞裡或蹲或倚或坐在炕上聽年輕的書記談論古今,桌上的煤油燈將他的身影映照在斑駁的土牆壁上,旱煙吐出的青雲氤氬繚繞,滿屋的說笑聲讓整個窯洞溫暖又溫情。在那些個艱苦的歲月裡,每晚的夜談或許是最好的時光。

新書介紹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中央黨校策劃組織的系列採訪實錄,從2016年11月底到2017年3月中旬在中央黨校《學習時報》連載。通過29位受訪者講述自己當年親身經歷的往事,用真實的歷史細節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陝北黃土高原七年知青歲月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採訪實錄刊出後引起讀者強烈反響。應廣大讀者熱切期盼,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把19篇訪談稿分為“知青說”“村民說”“各界說”三個部分,重新進行編排,並選用了76幅具有歷史價值的圖片,公開出版。

責任編輯 | 陳子薇、謝玲玉

圖片及文稿來源 | 孫洪洋

來源 | 大學生新聞傳播中心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礦業大學團委”

或許我太激動了。當年北京知青來這裡,最初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只會尷尬的應答和傻笑?

習近平擔任梁家河大隊支部書記住處

尷尬的對話在我們走到幾孔乾淨的窯洞門前結束了,大爺最後的話我聽懂了,他指著門口的一塊水泥板塊說這就是近平當年建的沼氣,又指著窯洞說這就是近平幹書記時住的地方,我興奮又激動,謝過老人家便進去參觀了。

一位村民大哥見我帶著《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說你可以坐著裡我給你拍個照,誠惶誠恐,十分感謝!

坐在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擔任支書時常和鄉親們講故事的炕上留念

這孔窯洞是習總書記當年擔任梁家河大隊書記時的住所,他在這裡住了四年。我仿佛看到了多少個夜晚,鄉親們擠在這間窯洞裡或蹲或倚或坐在炕上聽年輕的書記談論古今,桌上的煤油燈將他的身影映照在斑駁的土牆壁上,旱煙吐出的青雲氤氬繚繞,滿屋的說笑聲讓整個窯洞溫暖又溫情。在那些個艱苦的歲月裡,每晚的夜談或許是最好的時光。

新書介紹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中央黨校策劃組織的系列採訪實錄,從2016年11月底到2017年3月中旬在中央黨校《學習時報》連載。通過29位受訪者講述自己當年親身經歷的往事,用真實的歷史細節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陝北黃土高原七年知青歲月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採訪實錄刊出後引起讀者強烈反響。應廣大讀者熱切期盼,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把19篇訪談稿分為“知青說”“村民說”“各界說”三個部分,重新進行編排,並選用了76幅具有歷史價值的圖片,公開出版。

責任編輯 | 陳子薇、謝玲玉

圖片及文稿來源 | 孫洪洋

來源 | 大學生新聞傳播中心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礦業大學團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