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2017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簡版)

一、全球化妝品市場發展現狀

近現代化妝品行業起源西歐, 從18世紀傳承古老技藝進行家庭式生產的香水作坊, 到如今工廠化生產、品牌化運營的1860億歐元(2016年)全球市場, 化妝品已經成為一個品牌驅動型、集團運營為主的全球化產業。

新興市場同時保持著讓人興奮的增長勢頭, 亞太市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化妝品消費市場, 占全球同期總量的36.9%, 西歐、北美、拉美地區分列其後。

從產品品類看, 化妝品行業中護膚品市場規模最大。 2016年全球護膚品市場規模達676.1億歐元, 占化妝品市場總量的36.3%;護髮用品市場規模為426.3億歐元, 占比22.9%;彩妝市場規模為339.2億歐元, 占比為18.2%;香水市場規模為221.5億歐元, 占比12.0%;衛生用品市場規模為196.9億歐元, 占比為10.6%。

2010-2016年全球化妝品各細分產品占比變化趨勢圖

二、中國化妝品市場現狀

隨著我國國民收入倍增計畫、城鎮化戰略實施的深入, 我國城鎮居民總量進一步擴大, 人均可支配收入進一步提高, 帶動了化妝品領域市場規模的持續增加。 中商產業研究院資料庫顯示, 我國化妝品市場銷售規模從2011年的2300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3410億元, 複合增長率為8.2%, 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國。

近兩年由於經濟增速放緩、零售終端不景氣, 行業增速下行, 增長率保持在6%左右, 預計2017年我國市場規模將達3609億元。

目前, 國內獲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有接近4000家, 國產化妝品種類接近50萬種, 生產企業數量眾多。 統計資料顯示, 國內化妝品市場銷售排名前十的品牌基本為國外品牌,

國內僅有上海家化和伽藍集團在列, 國外品牌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 同時前十大化妝品品牌市場佔有率不足50%, 整體市場的集中程度不高。 護膚品是化妝品行業的重要子行業。 2011-2016年中國護膚品市場銷售規模的複合增長率為8.4%, 在2016年達到1709億元人民幣, 是增速快的化妝品子品類。

與發達國家相比, 我國人均護膚品消費換算成美元僅為17.96美元, 不僅遠低於美國、德國等人均護膚品消費量較為成熟的國家, 也遠低於日本、韓國等亞洲鄰國。 未來隨著消費升級以及護膚品消費習慣、理念的培育, 差距有望不斷縮小。

三、化妝品完整產業鏈分析

化妝品行業產業鏈可分為上、中、下游,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研發設備的供應商,中游是化妝品研發企業,下游是直接與終端消費者聯繫的包含各類管道的化妝品零售業。

產業鏈上的分工決定了化妝品行業擁有“研髮型”和“管道型”兩類典型企業。由於化妝品研發企業毛利率普遍偏高(60%以上),因此上游材料價格對化妝品企業的影響並不大。化妝品行業的典型企業就是中游的研髮型企業和下游的管道型企業。研髮型企業專注於產品研發和創新,傳統的化妝品公司是由研發做起,創造出具有競爭力的品牌,公司內另有龐大的市場行銷與銷售運營團隊負責推廣宣傳,打通銷售管道;管道型企業專注於佈局線上線下的各種管道,與研髮型企業合作,最終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

隨著化妝品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以及銷售管道的多元化發展,專業的管道型企業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多:1 化妝品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從低端到高端的品牌都有大量的競爭對手和替代品,投入大量精力資金專注於打造差異化產品,才是研髮型企業的立命之本;2 研髮型企業很難全面顧及各種銷售管道,管道型企業則可以助力研髮型企業做好管道佈局;3 研髮型企業選擇管道型企業幫助佈局管道,可以節約降低管道費用、節約成本、精簡人力,將更多資源投入品牌研發中。

四、化妝品銷售管道分析

網購比重逐年上升

化妝品已經成為電商管道重要品類之一,僅次於服飾和數碼產品。網購群體呈現年輕化,80%以上的用戶在20-39 歲(千禧代),其中93%是女性。化妝品具有標準化、重品牌、高複購率等特點,適合電商管道銷售。目前國內化妝品線上管道可歸納為C2C平臺和B2C平臺兩類,前者以淘寶網為代表,後者可具體分為綜合(天貓/唯品會)、垂直(聚美優品/樂峰網)、品牌自營(蘭蔻等),線下管道自營(絲芙蘭/屈臣氏等)。過去五年,化妝品線上管道經營規模持續快速增長,2011-2016年複合增長率為43%。未來,隨著化妝品品牌方和線下專營店積極發展線上管道,以及電商平臺通過與品牌方合作,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體驗,化妝品網路零售市場規模將繼續增長,化妝品線上滲透率將進一步加深。

五、化妝品主要品牌分析

1、歐萊雅

法國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創立於1909年,由發明無害合成染髮劑配方的法國化學家歐仁?舒賴爾創立於1907 年。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努力,歐萊雅已從一個小型家庭企業成長為世界著名的化妝品生產廠商,《財富》全球500強之一和《財富》“全球50家最受讚賞公司”之一。

集團擁有數百個品牌,其中30多個是國際知名品牌,代表了多樣化的品牌文化淵源,覆蓋了各種銷售管道。產品極為豐富多彩,主要涉及五大專業領域:護髮、染髮、護膚、彩妝及香水,除化妝品以外,還經營高檔消費品,並從事製藥和皮膚病研究。全球市場市占率遙遙領先,在美國、中國、德國和法國市場,歐萊雅集團旗下品牌至少佔有各市場排名前五位美妝品牌中的兩個席位。

1986年淨利潤1.33億歐元,2016年淨利潤36.47億歐元,30年裡增長了27倍。2016財年,歐萊雅集團營收達到258.4億歐元,同比增長2.3%,按不變匯率計增長5.1%,可比營收同比增長4.7%。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12.6%,銷售網路覆蓋140個國家,售出產品總件數70億,員工總數8.9萬人。

2、雅詩蘭黛

雅詩蘭黛集團于1946年創立,是全球第二大化妝品集團,生產和行銷高品質的護膚、化妝、香水和護髮產品,產品銷售遍及全世界 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以歐萊雅集團、雅詩蘭黛集團為首的十大化妝品集團佔據全球高端化妝品市場份額的65%。雅詩蘭黛作為高端化妝品行業的領導者,佔據全球高端化妝品市場25%的份額,佔據美國高端化妝品市場50%的份額。

自創品牌 Estee Lauder 旗下ANR產品於1982年首次推出,不斷迎合消費者升級,“全世界每7.5秒售出一瓶”、“連續30年蟬聯銷售榜首”Clinique 品牌誕生時推出“三部曲”基礎護理系列,將系列中的特效潤膚露打造成經典暢銷產品“在99%的專櫃中銷售第一”,“全世界每3.7秒售出一瓶”,成為美國和英國高端護膚和彩妝領域銷量第一的品牌。

公司實施多品牌、多管道戰略,重視新興管道的發展,公司利潤率不斷走高。公司25%的銷售來自梅西百貨、Nordstrom 和Sephora三大管道商。通過與管道商合作,優化了銷售結構,公司在營運和銷售費用方面節省了開支,最終使得公司毛利率提升至80%的高位。

3、資生堂

資生堂產品系列的確繁多到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程度。常見的產品大都屬於資生堂集團旗下的以下四家公司系統。這四家分別為:shiseido international, Shiseido cosmetic,shiseido fitit和ft shiseido,ft shiseido。

資生堂自1981年進入中國以來,30多年來深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歐珀萊和悠萊是資生堂專為中國設立的兩個子品牌,其中歐珀萊以百貨店管道為主,目前1100家,悠萊以資生堂化妝品專賣店管道為主,店鋪4000多家。

截止2017年6月底的上半財年,資生堂集團營業利潤飆升73.9%至346.71億日元,上年同期為199.42億日元,營業利潤率7.3%按年大漲250個基點。中國業務仍是提振日本美容集團的重要作用,上半年在SHISEIDO、ClédePeauBeauté、IPSA等高端品牌的支援下中國市場營業利潤暴漲125.7%,由22.18億日元增至50.07億美元,銷售增幅固定匯率計算17.4%至686.58億日元,實際增幅13.7%。

六、化妝品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消費者更加成熟,他們在產品用途、成分和品牌定位上的偏好也更為細分。美白、祛斑、抗衰老、保濕、防曬、補水這些概念將會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認同。眼部、唇部、臉頰以及頸部的細分產品更貼近消費者具體需求。近幾年來,純天然產品、有機產品備受追捧,是未來化妝品市場的一個發展熱點,也是各化妝品企業加強研發的重點領域。

同時,國內品牌比國際品牌更善於開發二、三線日化店管道,迅速搶佔二、三線城市大眾市場。同時,為了適應消費者越來越多元化的需求,以及為了追求高端產品所對應的高利潤率,國內品牌開始推出高端產品,向高端產品市場滲透。化妝品企業多管齊下實行多元化的銷售管道建設,在鞏固原有傳統銷售管道的同時佈局電商管道,實現多管道銷售。

三、化妝品完整產業鏈分析

化妝品行業產業鏈可分為上、中、下游,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研發設備的供應商,中游是化妝品研發企業,下游是直接與終端消費者聯繫的包含各類管道的化妝品零售業。

產業鏈上的分工決定了化妝品行業擁有“研髮型”和“管道型”兩類典型企業。由於化妝品研發企業毛利率普遍偏高(60%以上),因此上游材料價格對化妝品企業的影響並不大。化妝品行業的典型企業就是中游的研髮型企業和下游的管道型企業。研髮型企業專注於產品研發和創新,傳統的化妝品公司是由研發做起,創造出具有競爭力的品牌,公司內另有龐大的市場行銷與銷售運營團隊負責推廣宣傳,打通銷售管道;管道型企業專注於佈局線上線下的各種管道,與研髮型企業合作,最終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

隨著化妝品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以及銷售管道的多元化發展,專業的管道型企業的用武之地越來越多:1 化妝品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從低端到高端的品牌都有大量的競爭對手和替代品,投入大量精力資金專注於打造差異化產品,才是研髮型企業的立命之本;2 研髮型企業很難全面顧及各種銷售管道,管道型企業則可以助力研髮型企業做好管道佈局;3 研髮型企業選擇管道型企業幫助佈局管道,可以節約降低管道費用、節約成本、精簡人力,將更多資源投入品牌研發中。

四、化妝品銷售管道分析

網購比重逐年上升

化妝品已經成為電商管道重要品類之一,僅次於服飾和數碼產品。網購群體呈現年輕化,80%以上的用戶在20-39 歲(千禧代),其中93%是女性。化妝品具有標準化、重品牌、高複購率等特點,適合電商管道銷售。目前國內化妝品線上管道可歸納為C2C平臺和B2C平臺兩類,前者以淘寶網為代表,後者可具體分為綜合(天貓/唯品會)、垂直(聚美優品/樂峰網)、品牌自營(蘭蔻等),線下管道自營(絲芙蘭/屈臣氏等)。過去五年,化妝品線上管道經營規模持續快速增長,2011-2016年複合增長率為43%。未來,隨著化妝品品牌方和線下專營店積極發展線上管道,以及電商平臺通過與品牌方合作,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體驗,化妝品網路零售市場規模將繼續增長,化妝品線上滲透率將進一步加深。

五、化妝品主要品牌分析

1、歐萊雅

法國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創立於1909年,由發明無害合成染髮劑配方的法國化學家歐仁?舒賴爾創立於1907 年。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努力,歐萊雅已從一個小型家庭企業成長為世界著名的化妝品生產廠商,《財富》全球500強之一和《財富》“全球50家最受讚賞公司”之一。

集團擁有數百個品牌,其中30多個是國際知名品牌,代表了多樣化的品牌文化淵源,覆蓋了各種銷售管道。產品極為豐富多彩,主要涉及五大專業領域:護髮、染髮、護膚、彩妝及香水,除化妝品以外,還經營高檔消費品,並從事製藥和皮膚病研究。全球市場市占率遙遙領先,在美國、中國、德國和法國市場,歐萊雅集團旗下品牌至少佔有各市場排名前五位美妝品牌中的兩個席位。

1986年淨利潤1.33億歐元,2016年淨利潤36.47億歐元,30年裡增長了27倍。2016財年,歐萊雅集團營收達到258.4億歐元,同比增長2.3%,按不變匯率計增長5.1%,可比營收同比增長4.7%。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12.6%,銷售網路覆蓋140個國家,售出產品總件數70億,員工總數8.9萬人。

2、雅詩蘭黛

雅詩蘭黛集團于1946年創立,是全球第二大化妝品集團,生產和行銷高品質的護膚、化妝、香水和護髮產品,產品銷售遍及全世界 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以歐萊雅集團、雅詩蘭黛集團為首的十大化妝品集團佔據全球高端化妝品市場份額的65%。雅詩蘭黛作為高端化妝品行業的領導者,佔據全球高端化妝品市場25%的份額,佔據美國高端化妝品市場50%的份額。

自創品牌 Estee Lauder 旗下ANR產品於1982年首次推出,不斷迎合消費者升級,“全世界每7.5秒售出一瓶”、“連續30年蟬聯銷售榜首”Clinique 品牌誕生時推出“三部曲”基礎護理系列,將系列中的特效潤膚露打造成經典暢銷產品“在99%的專櫃中銷售第一”,“全世界每3.7秒售出一瓶”,成為美國和英國高端護膚和彩妝領域銷量第一的品牌。

公司實施多品牌、多管道戰略,重視新興管道的發展,公司利潤率不斷走高。公司25%的銷售來自梅西百貨、Nordstrom 和Sephora三大管道商。通過與管道商合作,優化了銷售結構,公司在營運和銷售費用方面節省了開支,最終使得公司毛利率提升至80%的高位。

3、資生堂

資生堂產品系列的確繁多到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程度。常見的產品大都屬於資生堂集團旗下的以下四家公司系統。這四家分別為:shiseido international, Shiseido cosmetic,shiseido fitit和ft shiseido,ft shiseido。

資生堂自1981年進入中國以來,30多年來深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歐珀萊和悠萊是資生堂專為中國設立的兩個子品牌,其中歐珀萊以百貨店管道為主,目前1100家,悠萊以資生堂化妝品專賣店管道為主,店鋪4000多家。

截止2017年6月底的上半財年,資生堂集團營業利潤飆升73.9%至346.71億日元,上年同期為199.42億日元,營業利潤率7.3%按年大漲250個基點。中國業務仍是提振日本美容集團的重要作用,上半年在SHISEIDO、ClédePeauBeauté、IPSA等高端品牌的支援下中國市場營業利潤暴漲125.7%,由22.18億日元增至50.07億美元,銷售增幅固定匯率計算17.4%至686.58億日元,實際增幅13.7%。

六、化妝品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消費者更加成熟,他們在產品用途、成分和品牌定位上的偏好也更為細分。美白、祛斑、抗衰老、保濕、防曬、補水這些概念將會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認同。眼部、唇部、臉頰以及頸部的細分產品更貼近消費者具體需求。近幾年來,純天然產品、有機產品備受追捧,是未來化妝品市場的一個發展熱點,也是各化妝品企業加強研發的重點領域。

同時,國內品牌比國際品牌更善於開發二、三線日化店管道,迅速搶佔二、三線城市大眾市場。同時,為了適應消費者越來越多元化的需求,以及為了追求高端產品所對應的高利潤率,國內品牌開始推出高端產品,向高端產品市場滲透。化妝品企業多管齊下實行多元化的銷售管道建設,在鞏固原有傳統銷售管道的同時佈局電商管道,實現多管道銷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