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德國國防軍本可阻止二戰發生,卻因英國法國耍陰謀而失敗!

原創不易, 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阿猩, 無授權禁轉!

英法意圖以犧牲中歐小國捷克的利益, 換來將納粹的禍水東引, 以保住他們“時代的和平”的慕尼克會議, 已經臭名昭著。 通過這場歐洲大國策劃的陰謀, 希特勒不費一槍一彈, 獲取了蘇台德地區, 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可是鮮為人知的是, 正當德國元首在貝希特斯加登的高山別墅裡, 與英國首相張伯倫高談闊論之時, 一場針對他的陰謀已經悄悄的佈局。

(慕尼克會議四巨頭:英國首相張伯倫, 法國總理達拉第, 德國元首希特勒, 義大利領袖墨索里尼)

策劃這場陰謀的, 正是幾年前, 一心一意將希特勒推上元首寶座的軍官團。 在二者起初的蜜月期內, 希特勒清洗妄圖取代國防軍位置的羅姆衝鋒隊, 取消凡爾賽條約的禁錮, 大肆擴充軍備, 並於1935年大手一揮, 命令兩個營的國防軍進軍萊茵非軍事區,

一時間, 在魏瑪共和國時期, 忍氣吞聲裝了十幾年孫子的國防軍終於感覺好, 威武, 支持, 有希望了。

(1938年的德國軍隊, 遠遠沒有做好世界大戰的準備)

但隨著希特勒漸漸進入獨裁者的角色, 開始對這些老軍棍們橫豎看不順眼, 準備清除幾位帶頭人了。

雖然大多數高級將領私生活無可指摘, 但秘密員警本著沒有醜聞, 製造醜聞也讓上的工作精神, 很快, 堂堂國防部長勃洛姆堡的未婚妻成了妓女。 而更為神奇的是, 陸軍總司令弗裡奇, 連性取向都發生了變化。 這些害群之馬, 自然不能在一貫偉大光榮正確的德國國防軍身居高位了, 便被打發到閒職養老。

兔死狐悲, 眼看同僚被一個個批倒批臭, 國防軍的其他高官自然不敢言而敢怒, 於是他們便開始秘密組建了以先後擔任陸軍參謀總長的路德維希.貝克和弗朗茨.哈爾德為領袖的反對集團。 很快, 反對集團就發現了推翻希特勒統治的機會。

(政變的三位關鍵人物, 路德維希.貝克、維茨勒本、弗朗茨.哈爾德)

話說希特勒在吞併奧地利之後, 妄圖繼續侵佔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 在一時受挫之後, 便試圖通過武力解決。 這給了反對集團以“拯救德意志於水火”的道義大旗。 畢竟捷克斯洛伐克不是弱小的奧地利,其邊境擁有完善的工事與30多個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師,一時德國難以得手;而在西線,德國的幾個後備師,將要在尚未完工的齊格菲防線面對英法的上百個師的碾壓,一旦大戰打響,那麼德國將完全沒有打贏的希望。於是,這些將軍們計畫,在希特勒下令進攻捷克斯洛伐克之前,總參謀部的哈爾德將做好政變準備,一旦正式命令發出,柏林附近由維茨勒本將軍控制的軍隊,便立即逮捕希特勒,把他拉到人民法庭,控訴其輕率的將德國引入世界大戰。在短暫的軍事獨裁後,再由社會知名人士選舉臨時政府,最後向保守的民主政府過渡。反對集團在柏林、波茨坦等地均控制了為數不少的軍隊,在圖林根甚至有一個裝甲師,他們有能力擊敗趕來救駕的,在當時羽翼未豐的党衛軍。

(當時的納粹思潮連英國都很流行,曾經有望當上英國國王的溫莎公爵與党衛軍親密接觸)

這個計畫觸發的關鍵,在於英法出手援助捷克斯洛伐克,從而將德國推向世界大戰的懸崖邊。這些將軍們都是高風亮節、愛惜羽毛之輩,不想背上叛變祖國的惡名,而是希望以救世主的身份接管納粹政權。在他們看來,這點是沒有任何疑問,畢竟該國與法國訂立同盟,而且是東歐地區唯一的民主國家。

(希特勒與德國國防軍的關係並不是看上去那麼親密)

可惜,現實卻把這些將軍們的臉打的啪啪響,他們雖然不乏飽學多聞之士,卻大大高估了英法兩國的節操,低估了兩國對於苟且偷安的強烈欲望,隨著張伯倫不顧古稀高齡,兩次乘坐飛機前往貝希特斯加登覲見希特勒,隨著慕尼克的淩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英法不耐煩的催促下,無奈的在四大國領導者欽定的協議書上簽字,希特勒又一次證明了他賭國運的牌運與魄力,絕非那些瞻前顧後,當斷不斷的軍官所能相提並論的。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軍事的勝利,大多數國防軍軍官也果斷成為元首的腦殘粉,而等到他們再次銘記拯救德意志人民的終極使命的時候,已經是6年之後帝國風雨飄搖之時了。請支持本團隊製作的《戰爭特典》《鐵血文庫》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

畢竟捷克斯洛伐克不是弱小的奧地利,其邊境擁有完善的工事與30多個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師,一時德國難以得手;而在西線,德國的幾個後備師,將要在尚未完工的齊格菲防線面對英法的上百個師的碾壓,一旦大戰打響,那麼德國將完全沒有打贏的希望。於是,這些將軍們計畫,在希特勒下令進攻捷克斯洛伐克之前,總參謀部的哈爾德將做好政變準備,一旦正式命令發出,柏林附近由維茨勒本將軍控制的軍隊,便立即逮捕希特勒,把他拉到人民法庭,控訴其輕率的將德國引入世界大戰。在短暫的軍事獨裁後,再由社會知名人士選舉臨時政府,最後向保守的民主政府過渡。反對集團在柏林、波茨坦等地均控制了為數不少的軍隊,在圖林根甚至有一個裝甲師,他們有能力擊敗趕來救駕的,在當時羽翼未豐的党衛軍。

(當時的納粹思潮連英國都很流行,曾經有望當上英國國王的溫莎公爵與党衛軍親密接觸)

這個計畫觸發的關鍵,在於英法出手援助捷克斯洛伐克,從而將德國推向世界大戰的懸崖邊。這些將軍們都是高風亮節、愛惜羽毛之輩,不想背上叛變祖國的惡名,而是希望以救世主的身份接管納粹政權。在他們看來,這點是沒有任何疑問,畢竟該國與法國訂立同盟,而且是東歐地區唯一的民主國家。

(希特勒與德國國防軍的關係並不是看上去那麼親密)

可惜,現實卻把這些將軍們的臉打的啪啪響,他們雖然不乏飽學多聞之士,卻大大高估了英法兩國的節操,低估了兩國對於苟且偷安的強烈欲望,隨著張伯倫不顧古稀高齡,兩次乘坐飛機前往貝希特斯加登覲見希特勒,隨著慕尼克的淩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英法不耐煩的催促下,無奈的在四大國領導者欽定的協議書上簽字,希特勒又一次證明了他賭國運的牌運與魄力,絕非那些瞻前顧後,當斷不斷的軍官所能相提並論的。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軍事的勝利,大多數國防軍軍官也果斷成為元首的腦殘粉,而等到他們再次銘記拯救德意志人民的終極使命的時候,已經是6年之後帝國風雨飄搖之時了。請支持本團隊製作的《戰爭特典》《鐵血文庫》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