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第一個出家的皇帝:梁武帝蕭衍

蕭衍稱帝之後, 初期的政績是非常顯著的。 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 自己很勤於政務, 而且不分春夏秋冬, 總是五更天起床, 批改公文奏章,

在冬天把手都凍裂了。 他為了廣泛地納諫, 聽取眾人意見, 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 下令在門前設立兩個盒子(當時叫函), 一個是謗木函, 一個是肺石函。 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 沒有因功受到賞賜和提拔, 或者良才沒有被使用, 都可以往肺石函裡投書信。 如果是一般的百姓, 想要給國家提什麼批評或建議, 可以往謗木函裡投書。

蕭衍的節儉也是出了名的, 史書上說他“一冠三年, 一被二年”, 他不講究吃穿, 衣服可以是洗過好幾次的, 吃飯也是蔬菜和豆類, 而且每天只吃一頓飯, 太忙的時候, 就喝點粥充饑。 在這方面, 蕭衍在中國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類拔萃之輩。

蕭衍很重視對官吏的選拔任用, 他要求地方的長官一定要清廉,

經常親自召見他們, 訓導他們遵守為國為民之道, 清正廉明。 為了推行他的思想, 蕭衍還下詔書到全國, 如果有小的縣令政績突出, 可以升遷到大縣裡做縣令。 大縣令有政績就提拔到郡做太守。 他的政令實行起來以後, 梁的統治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 字叔達, 小字練兒, 南蘭陵郡武進縣東城裡(今江蘇省丹陽市訪仙鎮)人, 南北朝時期梁朝政權的建立者。 蕭衍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 為漢朝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 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 封臨湘縣侯, 官至丹陽尹, 母張尚柔。 他原來是南齊的官員, 南齊中興二年(502年), 齊和帝被迫“禪位”于蕭衍, 南梁建立。 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 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前期任用陶弘景, 在位頗有政績, 在位晚年爆發“侯景之亂”, 都城陷落, 被侯景囚禁, 死於台城, 享年八十六歲, 葬于修陵, 諡號武皇帝, 廟號高祖。

蕭衍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甲辰歲生於秣陵縣同夏裡三橋宅。 從血緣上看, 蕭衍和南齊皇室關係很密切, 他的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3] , 曾經做過侍中、衛尉等高官。 他們都是東晉淮陰縣令蕭整的後代。 蕭衍後來之所以能建立功勳, 並最終建立梁朝, 他的家族背景起了很大作用。

蕭衍小時候就很聰明, 而且喜歡讀書, 是個博學多才的少年, 尤其在文學方面很有天賦。 當時他和另外七個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蕭子良門下, 被稱為“竟陵八友”, 其中包括歷史上有名的沈約、謝朓、範雲等。

沈約是知名文學家、史學家, 著有《宋書》、《齊紀》等書, 而謝朓則是這時期有名的詩人。 不過, 這八個人當中, 蕭衍的膽識卻是其他七個人無法相比的。 在隋煬帝正式創立科舉制度之前, 中國的官吏基本上是世襲加推薦兩種形式, 所以, 家族的背景尤其重要。 而且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更注重門第觀念, 不是名家大族的人, 如果想做官是非常難的。 蕭衍因為有先天的家族背景, 所以剛做官時就是在衛將軍王儉手下。

果然, 王儉見蕭衍很有才華, 言談舉止也很出眾, 於是就提拔他做了戶曹屬官。 因為他辦事果斷機敏, 和同事以及上司關係融洽, 不久又提升為隨王的參軍。 後來因為父親去世, 蕭衍回家守喪三年, 然後複官,

升任太子庶子和給事黃門侍郎。

和封建社會很多的皇帝一樣, 蕭衍也是猜疑心重, 忌憚開國元勳。 在功臣當中, 應該是范雲和沈約的功勞最大, 謀劃、輔佐他登上了皇帝寶座。 但蕭衍並沒有重用他們。 建國開始時範雲就病逝了, 蕭衍也沒有重用沈約, 而是讓其他的人主持朝政, 反過來, 蕭衍還經常斥責沈約, 後來, 沈約也病死了。 蕭衍對功臣吝嗇, 但是對於自己的皇室親屬卻是另外照顧, 照顧得有些徇私護短。 但他的照顧沒有給他帶來好處, 反而讓他備受刺激, 這是他以後當和尚的主要原因。 一個是他的六弟蕭宏, 一個是他的次子蕭綜。

這兩次打擊對於蕭衍來說是很大的。 建國開始的時候, 蕭衍重視儒家思想, 還自己親自寫《春秋答問》等書, 解答大臣們的疑問,直接宣導了好的學習風氣。但老年後,特別是以上這兩樁事後,蕭衍看破紅塵,從儒家轉向了佛家,還幾次入寺廟做了和尚,當住持,講解經書。

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蕭衍親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捨身出家,三日後返回,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捨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講解《涅槃經》,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蕭衍還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蕭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梁武帝晚年篤信佛法,縱容邪惡,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豐沃。”

信佛之後,蕭衍不近女色,不吃葷,不僅他這樣做,還要求全國效仿:以後祭祀宗廟,不准再用豬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靈也吃素。老人皇帝做事總是和年輕時、壯年時不一樣。這個命令下達之後,大臣議論紛紛,都反對。最後,蕭衍允許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狀祭祀。

蕭衍不僅幾次入寺做和尚,還精心研究佛教理論,這使得他沒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現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蕭衍也是剛愎自用,亂建佛寺,不聽勸諫,導致後期的政績下降。

解答大臣們的疑問,直接宣導了好的學習風氣。但老年後,特別是以上這兩樁事後,蕭衍看破紅塵,從儒家轉向了佛家,還幾次入寺廟做了和尚,當住持,講解經書。

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蕭衍親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捨身出家,三日後返回,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捨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講解《涅槃經》,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蕭衍還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蕭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梁武帝晚年篤信佛法,縱容邪惡,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豐沃。”

信佛之後,蕭衍不近女色,不吃葷,不僅他這樣做,還要求全國效仿:以後祭祀宗廟,不准再用豬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靈也吃素。老人皇帝做事總是和年輕時、壯年時不一樣。這個命令下達之後,大臣議論紛紛,都反對。最後,蕭衍允許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狀祭祀。

蕭衍不僅幾次入寺做和尚,還精心研究佛教理論,這使得他沒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現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蕭衍也是剛愎自用,亂建佛寺,不聽勸諫,導致後期的政績下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