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劃時代的創新——自發光是顯示行業未來趨勢

到底誰才是顯示技術的未來?這個話題在近期的顯示行業中異常火熱。 筆者認為, 要爭辯這個話題, 首先要明確一個核心問題:“顯示要滿足人類的什麼需求?”因為只有知道受眾需要什麼, 才能告訴別人什麼是最好的。

顯示這個詞本身就表達了很多人的訴求, 更進一步則是“影像內容”。 影像是人對視覺感知的物質再現, 人有汲取影像的渴望, 於是影像就需要被方便、直觀的顯示出來。

其實, 從CRT時代, 到LCD時代, 影像早已經通過技術手段呈現在顯示幕幕上, 人們不斷追求更加逼真, 更加貼近自然的畫面。

這一切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逐步實現。 事實上, 顯示技術的發展也是一個不斷推陳出新、不斷完善的過程, 例如, 在LCD顯示時代, LCD的圖元本身不發光, 是借助LED背光燈來照亮。 “圖元控制”與“光源”被拆成兩個獨立的工作, 為了這個分工, 又創造出了背光模組這個需求。 液晶的角色是控制光的閥門, 為了扮演好這個角色, 還需要搭配兩張偏光片, 於是材料多了、分工雜了、供應鏈也拉長了。 最終, 無論經過多少次的技術優化, 電視螢幕漏光、回應速度慢、可視角度窄、對比度低等根本性缺陷, 都無法徹底解決。

當自發光的OLED出現, 顯示行業的許多“頑疾”似乎在一夜之間都得到了治癒。 OLED的基本結構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導體特性的銦錫氧化物(ITO),

與電力正極相連, 再加上另一個金屬陰極。 整個結構層中包括了:空穴傳輸層(HTL)、發光層(EL)與電子傳輸層(ETL)。 當電流通過時, 正極空穴與陰極電荷就會在發光層中結合, 產生光亮並構成基本色彩。 OLED的特性是自發光, 因此可以呈現完美的黑色, 高對比, 廣視角等眾多優勢, 同時由於沒有背光源, 結構簡單這一特點, 可以呈現各種各樣的形態, 因此被視為“未來電視”。

但是, 最近QLED電視上市後, 自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 那麼, 到底什麼是所謂的QLED電視?對此, 國際OLED協會會長Barry Young表示, 從技術來看, 目前市場上的所謂“QLED電視”並非是自發光QLED, 準確來說應該叫QD-LCD TV, 仍然是屬於採用液晶技術的彩電產品, 因此具有LCD電視本身的可視角度、對比度等缺點, 其理由就是因為LCD產品終究競爭不過OLED技術。

真正的“QLED”是和OLED一樣, 是一種不需要額外光源的自發光技術, 也被稱為“量子電子發光顯示”或“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D-LED或QLED), 它可以呈現出非常純淨、飽和的顏色。 QLED的結構原理與OLED非常類似。 其發光中心是由硒化鎘(CdSe)納米晶體組成的量子點, 量子點層夾在電子傳輸和空穴傳輸有機材料層之間, 外加電場使電子和空穴移動到量子點層中, 它們在這裡被捕獲到量子點層並且重組, 從而發射光子。

但是, 自發光QLED的量子點因其容易受熱量和水分影響的缺點, 無法實現與自發光OLED相同的蒸鍍方式, 只能研發噴墨印刷制程。 目前, QLED技術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 存在可靠性效率低、藍色元件壽命不穩定、溶液制程研發困難等制約因素,

因此業內認為現階段距離商用化至少還需要10年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 目前市場上雖然已經出現了所謂的“QLED電視”, 但這種產品只是在液晶上增加了一層量子點膜, 嚴格的說應該稱之為量子點液晶(QD-LCD)電視, 而不是真正的QLED電視。 所以, 目前的QLED TV難免有虛假行銷、偷換概念之嫌。

現在, 再回到最初的問題, 毫無疑問, 自發光才是顯示技術的未來。 而在自發光陣營中, 目前已商用化的只有OLED, OLED是目前最領先的技術並將引領一個全新的顯示時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