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主動招安還是被迫投降,宋江的最終結局成了一個謎

北宋徽宗年間, 山東一帶出了一夥流寇, 這夥流寇在兩百年後因為施耐庵寫的一部《水滸傳》而名揚千古。 他們的首領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江。

根據《宋史》記載, 宋江這夥人在河北起事, 核心頭目一共三十六人。 但是他們並沒有以水泊梁山為根據地, 而是到處流竄打遊擊,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轉戰河北、山東、湖北、江蘇, 騷擾了十多個郡縣。 因為作戰勇敢, 而宋朝各地的官方武裝力量比較薄弱, 所以所向披靡, 一度讓官府非常頭疼。

宣和三年(西元1121年), 官府曾經派淮陽軍剿匪, 但是宋江極為機警, 一碰到正規軍撒腿就跑。 轉了一圈以後, 宋江一夥跑到了海州(今江蘇連雲港), 在這裡又搶了十幾艘大船, 瓜分了船上的財產。

海州知州張叔夜早已聽到消息, 知道宋江已經來到自己的地面上, 於是派人打探, 終於得知這群人駐紮的準確地點。 於是他招募一千多士兵, 就近埋伏。 接著安排少數人馬分為兩隊, 一隊出海引誘宋江, 一隊在沿岸埋伏。 宋江一夥看到官兵人少, 當即駕船追殺。

官兵退到岸上, 宋江一夥也跟著棄舟登岸。 就在此時, 岸邊埋伏的官兵一擁而上, 直撲宋江的後路, 將宋江劫掠的船隻全部燒毀。

宋江軍隊軍心渙散, 戰鬥力大打折扣。 而原先就近設伏的一千多官兵看見火光, 也迅速投入戰鬥。 宋江大敗, 連他的副手都被張叔夜的人馬所殺。 在這種情形下, 宋江被迫向官兵投降。

可以看出, 宋江是因為兵敗, 走投無路而投降了官府, 而不是像《水滸傳》所說,

是宋江主動向官府請求招安。

《宋史》中關於宋江的記載到此為止, 他本人結局如何不再見於正史。 而野史中, 有的說宋江投降官府以後, 被朝廷安排去攻打方臘, 軍隊損兵折將, 宋江本人也遇害身亡。 《水滸傳》後半部便是根據這個傳說撰寫的。 還有的說, 宋江在投降張叔夜之後, 所有的頭目當時就被張叔夜殺死, 三十六人都被埋在白虎山。

這些說法都沒有什麼根據, 後人只能猜想宋江的結局, 直到1939年, 一個墓碑的發現, 才讓後人依稀窺見宋江最終歸宿。

1939年, 一位名叫折可存的北宋將領的墓碑被人發現, 墓碑上的墓誌銘敘述了這位將領的一生。 其中一段這樣寫道:“方臘之叛, 用第四將從軍, 諸人藉才, 互以推公, 公遂兼率三將兵。 奮然先登, 士皆用命, 臘賊就擒, 遷武節大夫。 班師過國門, 奉御筆捕草寇宋江, 不逾月, 繼獲, 遷武功大夫。 ”

這段文字寫的很清楚, 折可存當時參加了征討方臘的軍事行動。 在方臘被剿滅後, 折可存班師回京覆命時, 又碰上了宋江造反, 然後折可存花了不到一個月的事件平定了反叛, 擒獲了宋江。

宋江投降張叔夜發生在宣和三年二月,而方臘兵敗被殺發生在同年八月。也就是說,宋江在投降張叔夜半年之後,不知為何,又再度反叛,最終被折可存擊敗,本人也再度被俘。

宋江被俘之後的結局,折可存的墓誌銘沒有交代,根據常理,只能是死路一條。至於宋江為何降而複叛,就成了千古之謎。

其實宋江這支隊伍只不過是流寇性質,與方臘那種大規模起義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因此《宋史》對他著墨不多,宋江起義的影響力也根本不像《水滸傳》所寫的那樣,對官府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後來的野史筆記小說的渲染,才使得黑三郎在今天的形象高大偉岸起來。

擒獲了宋江。

宋江投降張叔夜發生在宣和三年二月,而方臘兵敗被殺發生在同年八月。也就是說,宋江在投降張叔夜半年之後,不知為何,又再度反叛,最終被折可存擊敗,本人也再度被俘。

宋江被俘之後的結局,折可存的墓誌銘沒有交代,根據常理,只能是死路一條。至於宋江為何降而複叛,就成了千古之謎。

其實宋江這支隊伍只不過是流寇性質,與方臘那種大規模起義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因此《宋史》對他著墨不多,宋江起義的影響力也根本不像《水滸傳》所寫的那樣,對官府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後來的野史筆記小說的渲染,才使得黑三郎在今天的形象高大偉岸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