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克清一家三代東風人半個多世紀的“遷徙”史

記者 劉鴻飛

山東、東北、十堰、襄樊……這就是半個多世紀以來, 在改革開放和汽車工業發展大潮中, 王克清一家“遷徙”的足跡。 生活奔波, 但因眷戀東風, 建設東風, 他們心有安慰。

◆把自己交給東風, 把親人交給東風

王克清一家祖籍山東, 在闖關東的熱潮中, 祖輩舉家遷往東北。 上世紀50年代, 王克清的爺爺加入長春一汽發動機廠。 1965年春天, 爺爺跟著饒斌廠長等一行20多人, 開始在十堰老營參與二汽選廠址工作。

上世紀60年代的十堰, 只是中國無數深山小鎮中的一個, 俗稱“九山, 半水, 半分田”, 意思是壘起整整十道堰才能開出地來種。

一個比較形象的說法是, 只有一間打鐵店, 叮叮噹當的打鐵聲足以傳遍整個小鎮——這就是十堰全部的工業基礎。 在這樣的環境下, 不要說建設一個現代化的汽車製造廠, 即便是職工的基本生活, 都會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難。

經過各方面研究和討論, 最終, 決定將二汽廠址選在十堰, 二汽基礎設施建設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1968年年中, 王克清的爺爺被分配到花果的二汽發動機廠, 之後調到總廠設備處, 最後在工藝研究所工作。

王克清的爸爸生在長春, 上世紀70年代初, 他從長春坐火車經過多次輾轉到達丹江, 然後乘坐了7小時汽車, 才來到群山環繞的十堰。 1975年, 王克清的爸爸下鄉, 後來被分配到原二汽供電處工作,

1981年劃轉24廠。

第三代人王克清出生在十堰基地, 家住45廠的山上, 媽媽是45廠的員工。 爸媽每天早出晚歸工作, 根本沒有時間照顧王克清, 這也是當時十堰基地的東風雙職工家庭普遍要面對的難題。 於是, 東風公司辦起了托兒所。

那個時候的托兒所和現在的幼稚園可不一樣, 大家給她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百日托, 顧名思義, 只要出生滿一百天的東風子弟, 都可以送進去照管。 王克清媽媽一休完產假, 就把剛過百天的他送到了托兒所, 那個時候45廠托兒所裡最小的孩子還不足百天, 餵奶換尿布都要負責。 王克清笑著說, 這也是當年二汽的一大特色。

◆跟隨東風發展, 紮根襄陽基地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 中國大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

東風緊跟國家發展的步伐, 1983年, 二汽襄樊基地破土動工。 東風的歷史, 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5年後, 王克清的父親調動到襄樊基地第二動力廠工作, 5歲的王克清跟隨父親揮別故土來到襄樊基地。 在王克清的記憶中, 襄樊基地去市區唯一的一條主路是土路, 去市區很麻煩, 每次坐公車都要一個多小時, 而現在已經修成了東風汽車大道, 到市區只要二十多分鐘。

印象中, 王克清居住的地方叫米莊鄉, 去的時候什麼都沒有, 只有四五棟樓房, 他住的是“團結戶”房子, 而社區的旁邊如今就是全亞洲最大的東風試車場。

王克清家的“團結戶”房子裡住了三戶人, 一家一間屋子, 廚房、廁所共用, 每天在家搶廚房、廁所就如同在“戰場”。

但那個時候, 襄陽基地正處於快速發展期, 三家人都在努力忙工作, 誰也沒有在意這些, 反而其樂融融。 小學四年級時, 隨著襄陽基地的發展, 王克清家搬進了60多平的兩室一廳。

小時候每次過年從襄陽坐火車回十堰, 只有一列綠皮特快車, 趕這班車的人特別多, 擠不上去的時候, 爸爸直接把王克清從窗戶遞進去。 人多座位少, 中途停的站也很多, 要坐三、四個小時, 火車還經常晚點, 那時的王克清感覺回十堰的路特別遙遠。 直到2012年漢十高速公路開通, 開車不到2個小時就回十堰了。

雖然生活辛苦, 但是, 作為一名東風家庭的孩子, 王克清也切切實實感受到驕傲與自豪。 小時候在襄陽基地時, 大家以穿東風工裝為一種時尚,

周邊的老鄉們非常羡慕, 因此, 家裡人會將一些剩餘的勞動手套、工作服等與老鄉交換, 獲得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從東風出發, 將東風精神帶到全國

作為第三代東風人的王克清, 起初與很多熱血沸騰的年輕人一樣, 不想繼續在父輩們的榮光下生活。 然而, 東風的精神和這個家庭對東風的無比眷戀, 還是讓王克清結束了在外一年多的打拼, 2008年加入東風的大家庭——東風越野車有限公司。

王克清在大學學的是工商管理, 是一名典型的文科生, 但是在東風越野車, 他從一名裝配工人成長為一名東風猛士裝配維修好手。

王克清剛到東風越野車時, 由於生產任務緊急, 和其他新來的大學生一起被安排到生產線頂崗。 走過那段緊張的高產歲月,王克清收穫了很多。“看似艱苦的、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反而能讓我收穫更多東西。”經過那一次的強化洗禮,又經過一年多的售後服務與備件儲運工作,王克清逐漸成為對車輛裝配熟練、備件清晰明瞭的技能型工人。

隨著東風越野車公司業務擴展和自身維修技術逐漸成熟,王克清開始從事售後服務技術培訓工作。

2011年,東風越野車組織開展服務國防萬里行活動,王克清主動請纓,加入後半程活動。跟隨東風猛士服務保障隊,王克清的遷徙生涯又開始了。

過沙漠無人區的時候,車隊早上六點多出發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多,半路只能吃罐頭、啃饅頭。一路上荒無人煙,甚至加油站也沒有,車隊的能源補給都需要自己準備。在川藏公路上碰到了泥石流,車隊只能單邊通行,一邊是山,一邊是懸崖,十分危險,需要部隊的人在前面帶路,才能安全通過。

“只要有猛士車的地方,就會有我們服務保障隊員的身影。”王克清說。

在萬里行活動中,王克清在西藏四千多米海拔的高原進行培訓,一講就是2個小時。

“你的鼻子流血了”,一名正聽講解的士兵突然叫出來。因為太過投入,王克清此時才反應過來,迅速用紙巾捂住鼻子,鮮血立刻染紅了紙巾。經過簡單處理後,王克清又投入到工作中。

“‘顧全大局的奉獻精神、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職業專業敬業的工作精神’被東風越野車譽為‘猛士精神’,而‘猛士精神’與東風精神是一脈相承的。”王克清說。

2014年10月底,王克清初嘗為人父的喜悅,但是繁忙的出差任務,卻時時隔斷父子間的親情。從孩子出生到一歲間,他一共在家待了不到80天。

“我都有一個多月沒有見到孩子了,我太想他了。”王克清說。為了看孩子一眼,王克清將出差行程中的直達火車票改到十堰中轉,只為回家待上幾個小時。而他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孩子已然熟睡,但王克清已經心滿意足,第二天天不亮又坐火車出發了。

“說奉獻,太大,就是實實在在地把工作幹好,家人也能理解。”第三代東風人王克清腳步不停,繼續奔走在建設東風的路上。

走過那段緊張的高產歲月,王克清收穫了很多。“看似艱苦的、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反而能讓我收穫更多東西。”經過那一次的強化洗禮,又經過一年多的售後服務與備件儲運工作,王克清逐漸成為對車輛裝配熟練、備件清晰明瞭的技能型工人。

隨著東風越野車公司業務擴展和自身維修技術逐漸成熟,王克清開始從事售後服務技術培訓工作。

2011年,東風越野車組織開展服務國防萬里行活動,王克清主動請纓,加入後半程活動。跟隨東風猛士服務保障隊,王克清的遷徙生涯又開始了。

過沙漠無人區的時候,車隊早上六點多出發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多,半路只能吃罐頭、啃饅頭。一路上荒無人煙,甚至加油站也沒有,車隊的能源補給都需要自己準備。在川藏公路上碰到了泥石流,車隊只能單邊通行,一邊是山,一邊是懸崖,十分危險,需要部隊的人在前面帶路,才能安全通過。

“只要有猛士車的地方,就會有我們服務保障隊員的身影。”王克清說。

在萬里行活動中,王克清在西藏四千多米海拔的高原進行培訓,一講就是2個小時。

“你的鼻子流血了”,一名正聽講解的士兵突然叫出來。因為太過投入,王克清此時才反應過來,迅速用紙巾捂住鼻子,鮮血立刻染紅了紙巾。經過簡單處理後,王克清又投入到工作中。

“‘顧全大局的奉獻精神、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職業專業敬業的工作精神’被東風越野車譽為‘猛士精神’,而‘猛士精神’與東風精神是一脈相承的。”王克清說。

2014年10月底,王克清初嘗為人父的喜悅,但是繁忙的出差任務,卻時時隔斷父子間的親情。從孩子出生到一歲間,他一共在家待了不到80天。

“我都有一個多月沒有見到孩子了,我太想他了。”王克清說。為了看孩子一眼,王克清將出差行程中的直達火車票改到十堰中轉,只為回家待上幾個小時。而他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孩子已然熟睡,但王克清已經心滿意足,第二天天不亮又坐火車出發了。

“說奉獻,太大,就是實實在在地把工作幹好,家人也能理解。”第三代東風人王克清腳步不停,繼續奔走在建設東風的路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