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媒體稱中國禁售燃油車時間點劃定為2030年新能源汽車準備好了嗎?

禁售燃油車的話題將新能源汽車再次推向風口浪尖。 9月10日,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論壇上關於“我國已啟動傳統燃油車停產停售時間表研究”的表態,

讓整個中國汽車市場緊張起來。

此前, 已經有包括荷蘭、德國、法國和英國等多個國家相繼宣佈全面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 而不少媒體報導稱, 中國禁止生產銷售燃油車的時間點被劃定為2030年, 那麼所謂即將全面取代傳統燃油車的新能源汽車準備好了嗎?

公開資料顯示, 我國自2015年開始躍居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53%至50.7萬輛。 作為中國主力推行的新能源發展路線, 純電動汽車發展勢頭迅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資料顯示, 2017年1-8月, 純電動汽車產銷28.4萬輛和26萬輛, 同比增長45.4%和43.5%。

不過這與官方預期的目標差距尚大。 資料顯示, 2017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含新能源商用車)累計銷量僅賣出19.5萬輛,

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9.9萬輛, 後者同比增長14.1%。 與今年年初中汽協預測的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80萬輛的資料相比, 目前的成績不及目標的四分之一。

究其原因, 與其相關配套、規範不完善等有莫大關係。 實際上, 當下純電動汽車在續航能力、電池技術、維修、管理以及配套設施等多個方面仍存在制約因素。

目前, 電池技術的制約和配套充電設施的不完善, 成為限制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雖然目前大多數的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都在100-200公里, 即使是對於宣稱續航300-400km的純電動車型而言, 很多消費者仍然抱怨車輛續航里程不足。 儘管純電動汽車暫時可以滿足消費者日常使用, 但是“里程焦慮”的存在讓純電動車根本無法取代傳統燃油車的地位。

除此之外, 公共充電樁的佈局不完善嚴重影響了純電動汽車的使用, 而充電標準不統一、充電樁不能通用的尷尬也在影響著純電動汽車的出行。 除了電池和充電設施, 純電動車在價格、品牌、後期的維護、運行等方面與傳統的燃油汽車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 顯然, 純電動汽車的配套設施、標準和競爭力等逐步趨於完善仍需要時間, 當下的純電動車無力接下燃油車遞過來的接力棒。

而插電混動汽車也在中國市場面臨著銷量大幅下滑的境遇。 公開資料顯示, 今年上半年, 我國插電混合動力車型同比大跌36.9%, 僅銷售23577輛。 插電式混合動力產銷量呈現斷崖式下降, 也揭示出新能源汽車對於補貼的高依賴以及相較于傳統燃油車在市場上較弱的競爭力。

除此之外, 關於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品質的投訴一直居高不下。 據車質網公佈的資料顯示, 目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成為投訴量最大的新能源汽車, 其相關投訴占比高達74%, 純電動汽車投訴占比為17%。

而對於燃料電池汽車而言, 雖然目前豐田、本田、現代、寶馬、賓士等國際車企都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中, 甚至已經有豐田Mirai、本田Clarity、現代ix35 FC等燃料電池汽車進入市場銷售, 但目前並未獲得市場的追捧。 其背後原因不外乎是燃料電池和高壓儲氫罐研發成本過高, 以及加氫站配套設施滯後。

但中國市場已經將燃料電池汽車放在了戰略的高度。 9月20日,

上海市甚至出臺了《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 意欲在燃料電池汽車競爭中佔據優勢地位。 儘管如此, 但燃料電池汽車剛剛進入產業化初級階段, 距離商業化仍待時日。 沒有產業鏈巨頭對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進行協同攻關, 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仍舊難以找到突破口。 而同樣受制于高昂成本, 燃料電池汽車在短期內量產可能性仍然不大。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不斷更迭, 汽車領域的產品在不斷多元化, 汽車的能源來源也進入一個多元化的過程。 但顯而易見的是, 未來汽車市場在新能源領域還有諸多挑戰, 暫時也還沒有形成全面取代傳統燃油車的氣候。 政府和汽車企業應該根據汽車不同的發展階段來採取適宜的技術路線, 平衡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發展關係。

平衡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發展關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