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趙林中和他的樣板戲

一出樣板戲

一個角色

一名諸暨少年

故事發生在諸暨水磨頭村

時代的產物——樣板戲

“奶奶, 你聽我說, 我家的表叔數不清......”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

諸暨村子的大小祠堂裡, 廣播站, 播放最多的, 就是那一出出咿咿呀呀的樣板戲。

村頭田間, 荷鋤勞作的人們啊, 總會跟著哼上幾句, 或是引吭高歌, 也會低聲練習。

這大抵是那個年代, 蟬鳴午後, 除了家中灶頭的小點心外, 最大的樂趣與慰藉了吧。

練習樣板戲的少年

鏗鏘有力的唱詞, 早起吊嗓子是少年最近的日常必備任務:

今日同飲慶功酒

壯志未酬誓不休

來日方長顯身手

甘灑熱血寫春秋

這鏗鏘的唱詞是趙林中最愛的, 壯志滿腔, 碧血丹青。 或是說對年少的他, 有著最深的影響。

△趙林中曾經表演用過的鐵路工人的帽子

水磨大隊的文藝宣傳隊

記不得是誰提議, 城山公社水磨大隊的文藝宣傳隊初具雛形。

都是村裡的年輕人湊在一起聚集表演, 一出《紅燈記》, 當時演李奶奶的姑娘也就十六七歲。

他們從開始排練到登臺演出, 也經過了幾個月的磨合。

農閒時, 最熱鬧的就數村中老祠堂了。

或是陰雨天, 像軟床般的稻草堆是練習翻跟頭最好的場所, 或是夜晚無事, 明亮的汽油燈下, 村中呼喚大家聚在一起排演。

趙林中印象最深的便是李玉和的那一記動作:

李玉和受刑之後, 白衫染血, 出獄上堂, 手銬腳鐐加身, 面對日軍頭目鳩山時, 雙腿橫蹉步變單腿後磋停;單腿轉身騙腿亮相。

“這動作可是練了好久,

後來演出時, 村裡的人都看呆了。 ”

回憶起年少時的情景, 趙林中捧茶感慨。

遠近聞名的少年班子

再後來, 這城山公社水磨大隊的文藝宣傳隊在整個公社甚至縣裡都有了一定的名氣, 剛開始是自己村裡小打小鬧, 後來公社以外的村子都來請他們演出。

兩件事印象尤其清晰, 正月為上海返鄉的鄉親表演和應邀去應店街演出。

逢年過節, 水磨頭村外出工作的人返鄉探親的也格外多, 尤其是上海。

那年正月, 一群上海探親的人來到村子裡, 村裡的領導熱情招待, 而拿得出手的, 便是自己村子的這個文藝宣傳隊了。

村領導自豪地告訴他們“咱們這個村子也有自己的文藝隊, 讓村裡的後生演一本戲給你們瞧瞧!”

於是, 一出紅燈記唱響了這個正月, 趙林中扮演李玉和, 他父親難得的來到台下觀看。

怎知回家後, 原本還興高采烈的沉浸在觀眾的喝彩聲中, 回家後看到父親臉上沒有任何笑容, 反而還緊皺眉頭。

原來正月裡歡慶嬉鬧, 就點陣圖個吉利, 可他扮演的李玉和卻是受刑挨打, 最終還就義了......

去應店街演出那次,也是曲折非常。

出了鄉鎮被邀請去演出,這在當時村子裡是不得了的事情,當時大隊剛好有一部手扶拖拉機,村裡的領導一想:外面的公社都來請了,這麼光彩的事情,不能小氣!

拍案決定——就用這拖拉機給他們送過去!

一群年輕人興致昂揚地登上了拖拉機,眾人起哄讓主演趙林中站在最前端,宛若出征勇士。

然而就是這一站,站出了事情。

因為從這兒到應店街就拖拉機的速度,需要兩三個小時,可想而知,迎風站了兩三個小時,喉嚨就吃不消了,到了那邊之後唱不出來,最終登臺,基本都是靠喊的。

“那時候年輕啊,根本不知道這些,不懂得保護嗓子。”

想起當時的樣子,趙林中搖了搖頭,無不遺憾。

演戲中的成長和體悟

正是這樣到處演出的日子,慢慢地少年長大,鄉里也有了一定的名氣,大家的印象就是:這個後生很活躍!

之後的幾年,趙林中被提拔為公社裡的團委副書記,全公社的文藝匯演都讓他組織。

“當時是沒感覺的,後來等到去開會,才覺得這個副書記也不是普通人就能當的。”

團委出面組織的演出就不在拘泥於樣板戲了,各種快板,表演唱,京劇選段等等,在學校操場上搭的檯子上演,前來觀看的人那個叫多!

16周歲入黨,當時年齡都還沒到的他在大家眼裡卻是個小大人了,他自己的個人體會是:那些戲裡的英雄人物,那些豪言壯語,對少年時代自己的內心的觸動是無法被時光的刷子磨滅的。

而且當時村裡參與演出的那些年輕人都在各自崗位上小有成就,可見一出樣板戲,對每個人的影響都舉足輕重。

△左舒英鋼飾刁德一,中趙林中飾胡傳魁,右周竹梅飾阿慶嫂

諸暨企業家協會成立二十周年晚會上,三位才氣滿身的企業家穿上戲服,唱上一曲《沙家浜》!

天下事難不倒共產黨人

趙林中對於樣板戲最深有體會的一句臺詞便是“天下事難不倒共產黨人!”

那段時間,有個其他公社的骨幹遇到了挫折,萎靡不振,一心求死。趙林中聽說後,便帶著自己寫的一幅大字,騎了兩個小時的自行車找到了他,敲門進去,將自己的字卷展開,赫然是“天下事難不倒共產黨人”十個大字!

一番勸說後,那位骨幹終於振作,趙林中留下了一元錢便走了。

與李鐵梅的一段往事

四處演出的年輕男女在觀眾看來總是佳偶天成,年齡相仿,志趣相投。

樸實的村民樂見其成,自然也少不了起起哄,造造勢。

扮演李鐵梅的姑娘就比趙林中小一歲,鄉里鄉親說的多了,後來姑娘的父母就約見了他的父母,最終卻因年紀太小,不了了之。

“如今想來,當時真的是太小了,根本沒有這種想法,那個時候反而會覺得談戀愛是一種沒面子的事,難以啟齒的事,哈哈!”

趙林中笑了笑,不知是否會遺憾這段往事呢?

樣板戲的確是最具時代氣息的產物,

那個年代的消遣不多,

在外唱上一段“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估計會應和跟唱的也不在少數。

藝術沒有界限,如今再聽,

又是怎樣的感受?

又會記起哪些往事?

哪些人?

最終還就義了......

去應店街演出那次,也是曲折非常。

出了鄉鎮被邀請去演出,這在當時村子裡是不得了的事情,當時大隊剛好有一部手扶拖拉機,村裡的領導一想:外面的公社都來請了,這麼光彩的事情,不能小氣!

拍案決定——就用這拖拉機給他們送過去!

一群年輕人興致昂揚地登上了拖拉機,眾人起哄讓主演趙林中站在最前端,宛若出征勇士。

然而就是這一站,站出了事情。

因為從這兒到應店街就拖拉機的速度,需要兩三個小時,可想而知,迎風站了兩三個小時,喉嚨就吃不消了,到了那邊之後唱不出來,最終登臺,基本都是靠喊的。

“那時候年輕啊,根本不知道這些,不懂得保護嗓子。”

想起當時的樣子,趙林中搖了搖頭,無不遺憾。

演戲中的成長和體悟

正是這樣到處演出的日子,慢慢地少年長大,鄉里也有了一定的名氣,大家的印象就是:這個後生很活躍!

之後的幾年,趙林中被提拔為公社裡的團委副書記,全公社的文藝匯演都讓他組織。

“當時是沒感覺的,後來等到去開會,才覺得這個副書記也不是普通人就能當的。”

團委出面組織的演出就不在拘泥於樣板戲了,各種快板,表演唱,京劇選段等等,在學校操場上搭的檯子上演,前來觀看的人那個叫多!

16周歲入黨,當時年齡都還沒到的他在大家眼裡卻是個小大人了,他自己的個人體會是:那些戲裡的英雄人物,那些豪言壯語,對少年時代自己的內心的觸動是無法被時光的刷子磨滅的。

而且當時村裡參與演出的那些年輕人都在各自崗位上小有成就,可見一出樣板戲,對每個人的影響都舉足輕重。

△左舒英鋼飾刁德一,中趙林中飾胡傳魁,右周竹梅飾阿慶嫂

諸暨企業家協會成立二十周年晚會上,三位才氣滿身的企業家穿上戲服,唱上一曲《沙家浜》!

天下事難不倒共產黨人

趙林中對於樣板戲最深有體會的一句臺詞便是“天下事難不倒共產黨人!”

那段時間,有個其他公社的骨幹遇到了挫折,萎靡不振,一心求死。趙林中聽說後,便帶著自己寫的一幅大字,騎了兩個小時的自行車找到了他,敲門進去,將自己的字卷展開,赫然是“天下事難不倒共產黨人”十個大字!

一番勸說後,那位骨幹終於振作,趙林中留下了一元錢便走了。

與李鐵梅的一段往事

四處演出的年輕男女在觀眾看來總是佳偶天成,年齡相仿,志趣相投。

樸實的村民樂見其成,自然也少不了起起哄,造造勢。

扮演李鐵梅的姑娘就比趙林中小一歲,鄉里鄉親說的多了,後來姑娘的父母就約見了他的父母,最終卻因年紀太小,不了了之。

“如今想來,當時真的是太小了,根本沒有這種想法,那個時候反而會覺得談戀愛是一種沒面子的事,難以啟齒的事,哈哈!”

趙林中笑了笑,不知是否會遺憾這段往事呢?

樣板戲的確是最具時代氣息的產物,

那個年代的消遣不多,

在外唱上一段“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估計會應和跟唱的也不在少數。

藝術沒有界限,如今再聽,

又是怎樣的感受?

又會記起哪些往事?

哪些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