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東是英法俄的傳統勢力範圍,為何中東諸國卻普遍親德?

文/寂寞的紅酒

中東, 位於亞洲的西南部, 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匯處, 地理位置重要, 石油儲量豐富, 是世界強國爭奪的焦點。 在近代, 中東遭到了西方列強的大肆侵略, 一直是英法俄(蘇)的傳統勢力範圍。 英法俄在中東的勢力很強, 影響力很大, 中東可以說就是三國的後花園。 不過在二戰前, 中東諸國卻普遍親軸心, 和德國走的非常近。 那麼為何處於英法蘇勢力範圍下的中東諸國普遍親德?

關於中東諸國為何親德, 要從殖民時代西方列強入侵中東說起。 由於中東地理位置重要, 離歐洲又近, 所以是西方列強侵略擴張的重要目標。 葡萄牙、英國、法國、俄國等西方殖民國家都在中東留下了深深的殖民烙印, 幾乎中東所有的國家都被他們侵略過。 二戰前, 中東國家已經淪為了西方的附庸, 中東國家不是殖民地就是受列強支配的半殖民地, 所以中東諸國一直謀求獨立。

但由於英法蘇勢力太大, 靠勢單力薄、一盤散沙的中東諸國自己的力量根本驅逐不了英法蘇的殖民勢力, 因此他們必須借助外力。 德國人無疑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世界風雲變幻, 納粹德國在歐洲突然崛起, 德國成為中東諸國驅逐英法蘇殖民勢力的唯一希望。 所以中東各國都在不斷的和德國接觸, 而德國也希望擴大在中東的影響力, 所以雙方一拍即合。 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中東國家先後上了德國的賊船。 儘管這些國家宣佈中立, 但和德國一直眉來眼去, 尤其是伊朗, 和德國關係極為密切, 僅僅德國在伊朗的技術專家和顧問就有5000餘人。

1939年, 德國入侵波蘭挑起世界大戰, 很快就席捲歐洲各地, 打的法國舉旗投降, 打的英國落荒而逃。 中東諸國感覺看到了希望, 所以都蠢蠢欲動, 試圖獲得獨立。 很快, 就有一些國家在德國的策劃下開始行動了。 伊拉克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1941年4月伊拉克軍人在德國的支持下發動政變, 建立新政權。

新政權要求英軍撤出伊拉克, 交出英國控制的油田, 並派兵襲擊了英國機場。 伊拉克人的舉動徹底激怒了英國, 英國很快調集部隊進行鎮壓, 伊拉克臨時拼湊的烏合之眾遇到英軍主力就作鳥獸散, 跑的無影無蹤, 新政權就這樣垮臺了。

伊拉克政變爆發不久,

伊拉克的鄰國伊朗也開始行動了。 1941年8月, 英國和蘇聯照會伊朗, 要求和德國斷絕關係, 驅逐在伊朗的德國人, 但伊朗拒絕了英蘇的無理要求。 伊朗的強硬態度引發了英國和蘇聯的不滿, 兩國聯合出兵佔領了伊朗, 將伊朗國王禮薩流放, 扶植他的兒子巴列維繼位, 伊朗的反抗就這樣被蘇聯和英國平息了。 此外, 埃及人也曾進行反抗, 試圖脫離英國的控制, 但埃及首相阿裡·馬希爾還沒行動就在英國坦克面前屈服了。 反倒是親德的約旦和敘利亞靠著在英法德之間走鋼絲獲得了獨立。 中東另外一個大國沙特和其他國家不一樣, 沙特奉行有奶便是娘的政策, 和德國若即若離。 由於沙特把石油開採權賣給了英美, 憤怒的德國人在沙特搞破壞因此遭到驅逐,沙特就這樣成為中東為數不多的親英美國家。這種親西方的態度一直持續到現在。如果德國沒有戰敗,估計沙特可能是第一個被收拾的中東國家。

憤怒的德國人在沙特搞破壞因此遭到驅逐,沙特就這樣成為中東為數不多的親英美國家。這種親西方的態度一直持續到現在。如果德國沒有戰敗,估計沙特可能是第一個被收拾的中東國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