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晁補之晚年的一首詞,向恩師致敬,頗得蘇軾遺韻

晁補之在蘇門四學士中並不算特別突出, 但他是最早受教于蘇軾的, 詞風受蘇軾的影響也最深, 越到晚期越得老師之神韻。

早在1072年, 晁補之還不到二十歲, 就特意前往杭州拜訪蘇軾, 當蘇軾看過他的《七發》後, 感歎道:“我可以擱筆了。 ”晁補之由此名顯一時。

收下這個弟子後, 蘇軾傾盡全力的輔導, 經常與之通宵達旦的探討學問, 指點迷津。 七年後, 晁補之一舉考中進士, 開封府考試和禮部別院的考試, 都名列第一。

和他的幾個師兄弟一樣, 晁補之的仕途也跟著蘇軾上下浮沉, 宋哲宗年間被一貶再貶。 宋徽宗即位後, 晁補之曾短暫回朝, 1103年又被貶回老家。

這一年, 晁補之已過了知天命之年, 對於仕途他不再心存幻想, 將自己的寓所命名為東皋, 自號歸來子, 並寫了一首詞自明心志。

《摸魚兒·東皋寓居》

買陂塘、旋栽楊柳, 依稀淮岸江浦。 東皋嘉雨新痕漲, 沙嘴鷺來鷗聚。

堪愛處, 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無人獨舞。 任翠幄張天, 柔茵藉地, 酒盡未能去。

青綾被, 莫憶金閨故步。 儒冠曾把身誤。 弓刀千騎成何事, 荒了邵平瓜圃。 君試覷。 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 便似得班超, 封侯萬里, 歸計恐遲暮。

此詞上片主要寫景,

表現了歸隱之樂。 陂塘楊柳, 野趣天成, 仿佛淮水兩岸, 湘水之濱, 這一派山清水秀, 豈非人間樂土?

東皋新雨, 草木蔥蘢, 山澗溪水的漲痕清晰可見, 沙洲上聚著白鷺和鷗鳥。 而最令人神往的, 莫過於滿山明月映照著溪流, 一幅迷人的山中夜月圖。

此情此景, 可惜無人作伴, 只能一人獨舞。 頭上是濃綠的樹葉織就的帷幕, 腳下是如茵的柔草, 沉醉在這池塘月色裡, 喝醉了都不願離去。

下片是即景抒情, 兼有議論。 前三句, 晁補之直抒胸臆, 連用兩個典故和化用杜甫“儒冠多誤身”的詩句, 表示了對官場的厭惡。

邵平是秦末漢初的隱士, 引用此典, 意謂自己也將躬耕田畝, 做一個自食其力的農人。 宦海浮沉, 如今已是鬢髮蒼蒼, 功名如過眼雲煙, 並不值得留戀。

最後, 晁補之又運用了班超的典故, 即使像班超那樣萬里封侯, 也只能長期身居西域, 到了暮年才得回鄉。 他的看穿世事一如蘇軾, 有過之而無不及。

整首詞借議論述懷, 氣勢豪邁, 運用典故流轉自如, 這種駕馭文字、典故的能力,

以及運筆的氣勢, 也很像他的老師蘇軾, 故而有人評價道:“學東坡, 韻致得七八。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