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古代為什麼農民起義僅成功兩次?

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多了, 有的還鬧的聲勢很大, 但最後大多數都失敗了, 只有兩次成功。 這兩次是:秦末劉邦和元末朱無璋, 分別建立了漢朝和明朝。

古代人數龐大的農民起義軍需要領導才能集中力量取得勝利, 什麼人能夠領導起義軍?貴族不行, 因為他們是起義直接指向的對象;農民也不行, 因為他們缺乏政治鬥爭經驗, 缺乏知識。 只能是處於社會低層的士族, 這些人有文化有知識, 同時也是起義的參加者。 所謂的政客和投機分子就是這些人, 但這是農民起義不得不走的路。

一、沒有士族, 起義就沒有經濟基礎。 在封建時代, 土地就是一切, 能夠為起義提供人口、軍隊、糧食、兵器和城池。 而掌握土地的地主又大部分是士族, 可以說士族就是地主階層裡的中高端力量。 沒有士族的支持, 就沒有穩固的經濟來源, 起義如果只靠劫掠, 必定會失敗。

二、沒有士族, 起義就缺乏政治屬性, 就不能稱之為”義“。 士大夫文化階層, 是整個封建社會掌握道德和正義的發聲源、傳播源。 沒有士大夫的承認, 所謂的起義不過是暴民叛亂, 得不到整個社會的認可和支持。 歷史上大部分起義, 最後都是找一個士大夫來當首領(哪怕是名義上的首領), 為什麼呢?因為在那些農民眼裡, 只有士族才能當官, 即便他起義了, 心裡也是這麼想的:士族就是封建社會的統治階層。

三、沒有士族, 官吏和軍隊是不會跟著叛變的。 如果一幫農民去勸降軍隊或官吏, 基本不太可能成功。 換做士族就不一樣了。 國家的官吏繼續反對起義, 軍隊繼續和農民軍戰鬥, 起義夭折的可能性極大。 可以說士族階層代表這封建社會最中堅、最具號召力的力量, 這個力量一散, 國家就散了。

四、士族文化水準高, 素質高, 智商高, 目光長遠, 思慮周詳。 如果一支起義部隊有很多士族, 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 但肯定存活時間久。

總的來說,士族階層掌握著人口、土地、錢財、軍隊、文化、大義和道德,幾乎所有的起義最後都變成了士大夫階層的權力重新分配,農民不過是棋子和炮灰。

封建社會中期一直講”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僅僅是因為皇帝開明,也是因為無可奈何。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補充請在下方評論!

總的來說,士族階層掌握著人口、土地、錢財、軍隊、文化、大義和道德,幾乎所有的起義最後都變成了士大夫階層的權力重新分配,農民不過是棋子和炮灰。

封建社會中期一直講”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僅僅是因為皇帝開明,也是因為無可奈何。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有補充請在下方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